autumn27546 wrote:
如果30元沒買過了1年買到28元,這樣又如何?如果隔年最低價是29勒?
這1年、2年已經配了息配了股隔年還退你稅。
適度的等待是可以,錢放著不會咬人,但請記得時間也是你的成本。
老實說個人完全看不懂什麼叫做
"如果可以每年都這樣辦到的話,最終只會有幾個月的股利跟股票沒賺到"
今年沒參與除權息請等明年,OK?
買這類型的股票重點還是在公司營運績效、盈餘發放,而不是盯著股價無腦買,
至於進進出出...,如果買了隔天跌、賣了隔天漲,乾脆去買其他電子股作價差好了!
實戰經驗最重要,還是自己多琢磨吧!


你會這樣寫,當然是你沒有看懂,
首先,除權除息只要每年特定時間持有股票就可以參加,
因此那段時間股價通長會攀高,

所謂的每年都可以這樣辦到,
當然是說每年都發生找到最低點購足先前沒有買到的股票,
第一年股票在低檔就會買了好幾張,而除權之前幾個月通常股價太高,沒買的話,當然只有先前所買的股可以參加,
當第二年除權息完,股價又降到目標價,就可以一次補足第一年缺的股數(這部份沒有參與),
第二年可以補足第一年的股數,第三年可以補足第二年股數,
因此,往後可逐一補足每年所該有的持股,
只是部份延後購入的份,無法參與.

P.S.股價高,造成買了也是把股利一起買了,因此高股價買來分股利是不划算的.

kant wrote:
不好意思,我有弄錯嗎?

那3000不是也要算入你的收益中嗎?
如果本來就繳6%綜所稅,不是也要把那多收入的3000也做繳6%稅嗎?
最後才是把之前本來就是你的錢(先被扣的稅),再退(扣)回來,
可以完全退回30%的稅沒錯,但3000已經被另外扣6%的稅了.

有誤請指正,謝謝.

P.S.不好意思,上次報稅已經是一年前了,而且只報過一支.


假設某支股票 99年(股利年度98)現金股息發3元 扣抵稅率為20%(個人99年度所得稅率為5%)

99年領3000

100年報稅時

3000*0.20=600 3000+600=3600 3600->股利總額

3600*0.05=180 180->實際應繳稅金

3600總額-3000已領-180應繳=420退稅 所以退420元

shauyu3124 wrote:
那麼假如A連續買了10年包括配股配息加起來總共100張(整數比較好算),成本平均是34塊(有時買高有時買低)

B在意股價, 只要在30以下才買進連續買了10年包括配股配息加起來總共100張(整數比較好算),成本平均是30塊

假如AB兩人在10年後100張的時候要賣出,這樣看起來是不是還是在意股價的B報酬率比較高?



要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
我問你個最簡單的問題
你應該很在意股價吧
那請問星期一中鋼會漲還是跌???

這樣你應該懂了吧
明天會漲會跌沒人看得準
看得準的人也不會玩中鋼,直接玩聯發不是比較快^^
買定存股最重要的就是看他的殖利率(而且不是只看一年)
如果你覺得股價合理就大膽買進,如果是新手就定期定額買,買久了就是你的

kant wrote:
你會這樣寫,當然是你...(恕刪)


我的意思就是K大說的這樣
如果總是在高價買中鋼然後等著配息配股
這樣不僅沒有賺到股息
長期來說投資報酬率甚至還比買在相對低點的人來得低

也許是我不懂
我總認為股票"總有一天"要賣出
不可能帶進棺材吧
假如A不管股價長期購買20年, 平均成本是30元
B在意股價長期購買20年, 平均成本是25元
不管哪天要賣B的投資報酬率一定都比A來的高吧?

所以我的淺見是...
與其A每個月買一張中鋼 買了50張 平均成本是30元
不如B先存錢等待時機, 等25元的時候一次買進50張 平均成本是25元
當然有人會說...那你怎麼知道25元買的是低點?
我當然不知道25元是低點, 也認為有可能哪天會比25元低
不過能肯定的是B一定比A的投資報酬率高吧??
以上是我個人淺見
希望高手們指正以及建議
謝謝
花光積蓄去旅行 https://www.facebook.com/LiveforTravel/
中鋼今年前兩個月EPS只有0.28元
現在這個價位談長期投資似乎不是很恰當
股價跌個3元今年的股息就白搭了
kant wrote:
你會這樣寫,當然是你沒有看懂,
首先,除權除息只要每年特定時間持有股票就可以參加,
因此那段時間股價通長會攀高,

所謂的每年都可以這樣辦到,
當然是說每年都發生找到最低點購足先前沒有買到的股票,
第一年股票在低檔就會買了好幾張,而除權之前幾個月通常股價太高,沒買的話,當然只有先前所買的股可以參加,
當第二年除權息完,股價又降到目標價,就可以一次補足第一年缺的股數(這部份沒有參與),
第二年可以補足第一年的股數,第三年可以補足第二年股數,
因此,往後可逐一補足每年所該有的持股,
只是部份延後購入的份,無法參與.

P.S.股價高,造成買了也是把股利一起買了,因此高股價買來分股利是不划算的.



kant大:

我想我會這樣寫,是因為我在揶揄你

你要說的應該是,除權息後在相對低點買進,而不是什麼少領幾個月股利跟股票吧!

如此說來,每年都能在該股票呈貼息狀況時買入不是更好XD,

又倘若除權息隔天是馬上填權息呢?不但沒有領到股利隔年又不能退稅,別人早一天買又多賺了XD,

小弟是新手不是高手,還是不要這樣好了~


shauyu3124 wrote:
所以我的淺見是...
與其A每個月買一張中鋼 買了50張 平均成本是30元
不如B先存錢等待時機, 等25元的時候一次買進50張 平均成本是25元
當然有人會說...那你怎麼知道25元買的是低點?
我當然不知道25元是低點, 也認為有可能哪天會比25元低
不過能肯定的是B一定比A的投資報酬率高吧??
以上是我個人淺見
希望高手們指正以及建議.


如果這25元價位一等,結果等了3年呢?

考考你

那個買30元每年配息2元的A...,A這三年間有抵稅,配的息也都陸續在買進喔!

現在跟B比起來誰比較划算?


kdg wrote:
要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恕刪)


您誤會我的意思了
我在不在意股價不是重點
我只是想了解AB兩個人的做法哪個比較正確以及有利
畢竟大家都要朝比較有利的方向前進吧?

我當然不知道星期一中鋼的股價是多少
因為下星期一中鋼股價是多少不是我的重點
我的重點是
A在昨天買中鋼34
B下星期一買到33或是等待33的時候(哪天不知道)買到
假如長期下來A總是買34累積了100張
B總是等待買33累積了100張
是不是B的成本就比A低了1塊
投資報酬率不就比A高嗎?
花光積蓄去旅行 https://www.facebook.com/LiveforTravel/

autumn27546 wrote:
kant大:我想我會...(恕刪)

kant大:
我想我會這樣寫,是因為我在揶揄你
你要說的應該是,除權息後在相對低點買進,而不是什麼少領幾個月股利跟股票吧!
如此說來,每年都能在該股票呈貼息狀況時買入不是更好XD,
又倘若除權息隔天是馬上填權息呢?不但沒有領到股利隔年又不能退稅,別人早一天買又多賺了XD,
小弟是新手不是高手,還是不要這樣好了~


抱歉,我是新手,
文詞表達能力也不是很強,
甚著有些懶得打字,
看得懂的人就看得懂,看不懂就算了.


正如一開始我所講的,股票定存是電視瞎報的.
假如,還有太多的假如,你如何完全掌控呢?


autumn27546 wrote:
kant大:

我想我會這樣寫,是因為我在揶揄你

你要說的應該是,除權息後在相對低點買進,而不是什麼少領幾個月股利跟股票吧!

如此說來,每年都能在該股票呈貼息狀況時買入不是更好XD,

又倘若除權息隔天是馬上填權息呢?不但沒有領到股利隔年又不能退稅,別人早一天買又多賺了XD,

小弟是新手不是高手,還是不要這樣好了~)


我是新手,
語文表達能力也不是很強,
甚至有些懶得打字,
看得懂就看得懂,看不懂就算了.

股市會操作,賺股價就好了,當然有人是操作賺股利的.
假如,有太多的假如,你如何來完全掌控呢?

autumn27546 wrote:
kant大:我想我會...(恕刪)


感謝a大回應我的疑問:

如果這25元價位一等,結果等了3年呢?
-->等了3年我的錢也存了3年,一次買進25塊的中鋼,然而我的疑問是, 這樣的做法跟從30元每個月買買了3年的人,兩個人最後到底誰的投資報酬率比較高呢? 希望大大解惑

考考你
那個買30元每年配息2元的A...,A這三年間有抵稅,配的息也都陸續在買進喔!
現在跟B比起來誰比較划算?
-->小弟新手不太會算, 是否大大可以說明一下
B在第3年一次買進90張的25元, 應該是2,250,000
A每年固定在30元買30張, 每年配息2元也都陸續在買進,3年後90張會是多少錢?
花光積蓄去旅行 https://www.facebook.com/LiveforTravel/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