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標記~~
長知識長知識~~
willk wrote:
今天真的有很趣LGD...(恕刪)
由於面板廠的折舊佔毛利的比重很高(印象中好像大概在20%),所以折舊結束後毛利暴升是理所當然的事。我記得一年多前報紙上就有出現過彩晶的毛利在折舊後會超過10%的看法了。

其實買股票不用多麼深入研究技術分析,甚至也不用多麼深入研究財報,只要「每天」關注新聞就好了。
很多人都會覺得新聞是落後指標,不然就是覺得新聞都是假消息,其實並不然。很多有用的新聞在第一次出來時,沒人在意沒人相信,這新聞就被遺忘了。直到這新聞反應在股價上以後才又被挖出來(所以很多人會覺得新聞是落後指標)。

而沒有證據的消息,例如誰跟誰合作、誰要入股,這些「突然爆出」的新聞當然不能輕信。但是新聞上也會有分析師對財報的計算分析、會有公司經營者對於外界質疑的回應、會有經營者對於產業前景的看法。這當中有很多並不能算是「編造的馬路消息」,而是基於「現有數據」得來的「推論」和「計算」。只要算的方式不要「混入太誇張的假設」,其實可信度是滿高的。特別是如果我們長期追縱這些新聞和言論是否可信(不輕信,但要追縱後續發展),當事情的變化慢慢明顯時,我們知道的時間就不算太晚(比大部份的老榮民和菜籃族早就很足夠了)。
一直到這一兩個月,幾個分析報告都認為彩晶要轉盈了,但前些日子(四月下旬)彩晶卻還是從三塊多往下回到了兩塊多、盤整了一段。這些漲張跌跌在我看來都是不理性的、背離公司經營現實情況的。

不錯過任何一則新聞,然後理性地研讀這些新聞去判斷有多少比例的看法是值得參考的,再拿同產業之其他公司的資訊來交叉比較,一年、二年、三年,對於一家公司的前景其實我們應該就能掌握到許多有用的資訊了。

台股終究是一個以散戶為主的市場,散戶比重平均都超過七成;所以與其煩惱三大法人今天在幹嘛,其實只要想辦法贏過老榮民和菜籃族,就已經夠賺了。

註:彩晶第一季的財報其實就不是什麼意外的事。三月初時因股價變動過劇、被要求公佈一月份的損益,結果每股只虧損0.01,那時就已經可以看出第一季不會差了。媒體有人說彩晶的財報是黑馬,這才奇怪。其實人家已經跑半天了,只是沒人關心而已。

註:我找到那則新聞了呢,順便貼上來好了。括弧裡是我看這新聞時的想法:

2011-1-12

彩晶折舊將盡 今年可望轉盈
(看來折舊是會減,但說2011年會轉盈我覺得只能參考一下而已)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

面板廠投資金額高,折舊成本也高,彩晶(6116)過去一年動輒上百億元折舊即將在明年結束,彩晶指出,去年一整年折舊成本大約110億元,今年減半,降至55億元,明年可望降為35億元,對彩晶最大效益就是每單位成本降低,毛利、獲利立即可拉升,配合彩晶準備將生產線導入IPS製程,3月起可以放量,今年轉虧為盈的機會大增。
(彩晶的官方說法應該還算可信,一百多億變五六十億,這應該是的確能減輕不少負擔,值得追縱此消息。IPS製程?三月放量?這些就難說了,要再看看。)

以今年彩晶財報來看,若彩晶折舊減半,前三季毛利率馬上就從2.66%提升到11%,可見折舊和報價都是影響面板廠獲利的重要因素。此外,彩晶去年宣布轉型中小尺寸,之後並與轉投資公司和鑫(3049)配合發展觸控,轉型效益今年也可期待,南京廠目前觸控模組月產能已有140萬片,且已開始出貨。
(哦?毛利會破10?這計算不知道準不準。不過從百億變幾十億的折舊來說,毛利的上升空間肯定不小、應該追縱和細查。中小尺寸?投資和鑫能賺嗎?難說。和鑫的情況應該再追縱一下,但彩晶增加觸控相關的產品、這路線是明確的了。南京廠的出貨量應該繼續追縱。)
希望業績不是怕下市而做出來的,否則就可以告這對夫妻檔背信及內線交易了!

這幾天看聯合新聞網中,寫到各面板廠的客戶群。 連華映都寫到華為及其他白牌,而彩晶只有白牌廠。 每家都賠,只有彩晶賺? 這可能嗎?

如各位所寫,彩晶可以自己生產那麼多觸控,那他留著賠錢的和鑫做什麼? 為何不賣掉持股,而增加
淨質? 還是彩晶與和鑫根本就是在相互作帳。主管機關應好好查查了!
嗯…樓上的…
你要不要再…google一下之類的…
因為你說的內容…實在是有點…

所謂的白牌,以及彩晶在大陸的白牌市場……
各大面板廠實際賺賠的細節、以及目前營運的現況……
觸控相關領域有哪幾種產品,彩晶與和鑫的業務範圍又大概在做什麼產品……
和鑫近來的營運狀況……
彩晶與和鑫之間的持股和經營團隊……

以上你都可以再試著google一下看看、我想會好點……
sidney2000 wrote:
這幾天看聯合新聞網中,寫到各面板廠的客戶群。 連華映都寫到華為及其他白牌,而彩晶只有白牌廠。 每家都賠,只有彩晶賺? 這可能嗎?

如各位所寫,彩晶可以自己生產那麼多觸控,那他留著賠錢的和鑫做什麼? 為何不賣掉持股,而增加
淨質? 還是彩晶與和鑫根本就是在相互作帳。主管機關應好好查查了!


中小尺寸在今年以來..價格是下滑的

而彩晶的營收跟去年同期比..是面板廠中衰退最多的

彩晶真要做帳..也逃不過財報

仔細研究就不會上當

不過板上有人說..財報不重要..

再提醒大家一次

彩晶技術面上(同樣板上有人也認為技術面不重要)

從月線上來看

本波高點4.1..正好在2008/11-2009/2月間的位置

表示這邊有很大的壓力區

將來要過..機會不大..有過也是股價過..用減資再增資就過了

但是以華新集團目前來看..財務也非常吃緊..也沒能力再支援彩晶

(華新/華新科/彩晶..股價都低於十元很久了..代表此集團後面問題不小)



若只以今年這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來看,其實各尺寸的面板價格都一直在跌,跌多跌少罷了。
中小尺寸去年一直在漲,與其說回跌,不如說「回穩」才比較接近現實。

彩晶的營收跟去年同期比絕對是衰退的,因為這就是彩晶要做的事
不太想花時間解釋這點,因為如果不知道這一點的話,就實在是有點……

我個人認為,財報是重要的,但幾個主要的指標、看了、知道了,也就夠了,不需要過度延伸解讀猜測。

我個人認為,技術面是不可靠的。價量、均價,稍微參考一下就好,其他的就最好別看。

彩晶和華新集團大體上是沒有什麼「互動關係」的(沒什麼支不支援的說法),兩者間的持股我記得多年來都沒什麼在變動。
彩晶的財務狀況也是近五年來都始終維持得相當好,滿手現金可以應付各種突發的景氣變動。就算歐債惡化也不會有財務問題(又不是奇美友達說…)。

投資股票其實沒什麼壓力不壓力的、支撐不支撐的。
我只相信:高點還有更高點、低點還有更低點,再大的壓力區,當正面的消息傳到讓一般散戶都明確地知道並且相信時,輕輕鬆鬆就能漲過任何的壓力區。同理,一個負面消息只要讓散戶知道並且相信,任何支撐都會輕易跌破。

重點在於散戶。

目前一般的散戶都還不相信彩晶是好公司,所以彩晶不會漲。
等一般散戶相信時,只要一個月,彩晶就可以翻漲一倍。

耐心等,才有高報酬。這是我投資彩晶五年來的最大心得。

還有就是彩晶這次減資完不會再來打虧損減資了。

一間面板廠就要幾百億才蓋得起來,若是彩晶股本再縮小的話,等於是用幾十億就可以買下彩晶手上那間價值幾百億的面板廠房,這是不可能的事。
真這樣減資再減資,那到時候任何一家大公司直接把彩晶買下來、再分拆出售就能現賺一大筆了。

想也知道不可能。

唉。

原來大家都真的一點也不了解彩晶啊。

註:
我就直說吧。彩晶近年來一直在做產品組合上的調整。所以雖然轉型以中小尺寸為主,但大尺寸面板卻仍有在少量出貨。如果有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近年大部份時候大尺寸是持續縮減、中小尺寸持續增加,但有時卻又會出現中小尺寸縮減、大尺寸增加的反常情況。
因為彩晶目前是以追求合理報價為主要目標,而非殺價擴產。也因此,與「去年同期」相比,你每一季都會持續看到彩晶在大幅衰退。這個不用看季報也該能猜到的(今年的整年都會是這樣,第二、三、四季都會是一樣的)。今年整年都會持續看到大幅的「比去年同期衰退」。
所以呢,明明營收減少,毛利卻上升了。所以我之前也說過,折舊是毛利的重大因素,然而另一因素是彩晶的產品組合調整已經發揮了功效。

註:
我實在很不想替彩晶辯護這倒是真話
我很樂於看到大家把彩晶賣光光唷~~~
我覺得您寫的比較中肯 而1979寫的就……

不小心會誤以為他是彩晶的經營者

曾經在12元買入彩晶 套到6塊多時賠售

這檔股票要令投資人有信心 說實話

很難

唯有傳出xx入主時 股票才漲一下

也有可能成為 華映第二
營收下滑,是該改看合併營收啦,但6116沒公告合併營收,因為他都設LCM在大陸了,在台灣出貨半成品的價格當然比較低,這跟啥產品尺寸組合沒關係啦。


我不覺得 1979全然是對的。


但6116算是很努力在改善體質了,但在真正賺錢前,我還是不看好他。你們現在進進出出的6116,只是有轉機題材,不是真正賺錢的"優質股票"。



證交所又不是假的,彩晶怎麼可能沒公佈合併營收呢?當然是有公佈的。而且就算是合併營收,彩晶的營收在和去年同期比較時也依然是大幅衰退的。所以若說衰退是因為沒有算大陸的營收,那這說法真不知從何而來。

不過總之,樓上說的其實也是產品組合就是了。
產品組合(Product Portfolio Strategy)其實也就是增加產品的種類,然後隨產品利潤的變動,調整產品銷售的內容。當然視產品毛利而調整出貨比重是一大關鍵(例如10吋以下產品的比重近年來持續增加,而其中智慧型手機產品的比重也在增加),但產品組合也並不只是哪個毛利高就賣哪個,更重要的是不同產品在生產和銷售的搭配之間可以保有經營的彈性,甚至有可能延生出更多賺取利潤的機會,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我不看技術線、財報也只略看一下幾個主要指標,但我卻很關心彩晶近年來的各項動作。我認為彩晶的各項經營動作都是習習相關的。
彩晶涉足觸控模組(感應器、玻璃基板)、於大陸設廠、經營大陸白牌市場、經營非蘋果陣營的客戶、入股和鑫、長年維持低負債、放棄大尺寸面板的競爭、不放棄自家品牌的經營……
這些其實都包含在彩晶近年來追求的「垂直整合」以及「產品組合」。
是這一大堆東西加起來才得到了現在毛利提升的結果。

一家公司實際經營的情況,很多是一般股民無從掌握的。經營策略最終能得到什麼結果,也是無從預測的。
好比現在鴻海說要轉型通路商,這會成功嗎?會發展到什麼程度?這是無從預測的。
甚至鴻海是不是真的要全盤這麼做下去、打死不回頭,都是無從預測的。
也許哪天出現什麼問題一切又重新來過呢。

既然無從得知的事這麼多,
我想我們只能長期追踨,然後看公司說出來的話、是否有一步步真的在做,是否真的一點一滴出現成果。
在我看來,彩晶這些年來,雖然虧損,卻始終是「說到做到」。

我沒做筆記,很多事都只有個印象,但我不記得有什麼事情是彩晶發布說要做,後來卻沒有去做或沒有做到的。
只要這樣,我認為就可以放一半的心了。
而公司的經營情況在這「說到做到」的前提下,也確實有很緩步地在改善,那我想這另一半的心也就可以放下一些些了。

當然說起來,彩晶確實還不是賺錢的好公司。這是絕對的。
(雖然第一季已經本業轉盈了……)
但如果等到確確實實哪天有股利可分的時候才來買彩晶,我想那早已是該賣股票獲利入袋的時候了吧……

我是這麼支持彩晶的人,但最高也只曾在2007年時買過九塊多的彩晶,沒買過十塊以上的。所以我不曾因為彩晶賠過半毛錢。
等到公司大好的消息人人皆知人人皆信時、才去追高,我認為這才是真的危險吧……

總而言之,一家公司:
1.不會下市。
2.沒欠什麼錢,且短期內無重大支出計劃。
3.營運狀況糟無可糟、而且實際上已正在好轉。
4.股價遠低於淨值。

就算花個三五年去等待吧,投資這樣的公司難道賺不到錢嗎?
至少我是不信啦……

唉唷,我不要替彩晶辯護了啦~~
以後就只跟大家一起追踨彩晶的發展,讓事實來說話吧

註:先聲明,我可不是投顧老師;我並不建議大家買入彩晶哦~~~

Morpheus1979 wrote:
樓上說的其實也是產品...(恕刪)


真的忍不住懷疑 您是經營者本人嗎

雖說不推薦彩晶 但全都講彩晶的好話

但內容實在有點偏頗了

彩晶“說到做到” 請舉例

很難說服自己 這是值得投資的好公司

鴻海在中國布局 是正確為未來卡位

現在中日韓簽約了 更能讓鴻海在這區域中佔優勢

而彩晶呢 空有滿手現金 但不懂得為將來投資布局

為何不賣掉那些不賺錢的轉投資 像和鑫還造成認列虧損

不如專注本業 善用手中資金

學習郭董 光寶 在中國卡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