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所稅之死--台灣之死--國家被財團壟斷確立

Jackson_H wrote:
所以呢?

你要告訴大家的是
在台灣買股票成本已經很貴了
被少課一些稅是應該的嗎?

論點是你提出來的
我有疑問才會問你
你反問我幹嘛?

如果沒有要表達什麼
那特別提香港買賣股票的交易成本有什麼含意

Jackson_H wrote:
你如果看看香港與新加坡或東京交易所的股票買賣,費用多到嚇死人,
項目多到夢都夢不到.

以香港為例,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一下,就知道台灣股票的交易成本與稅捐低到嚇人.

http://www.hsbc.com.hk/1/2/chinese/hk/investments/stocks/detail#local_charges




把費用拿出來說
我就有在交易港股
偶而還當沖掉
他們就這點方便
今天買的
可以今天沖掉
連牛熊證都可以
一天進出十次也不是問題

至於總費用是比較高
但我們不提手續費
因為台灣真的殺到見股


光以總交易稅來看
我們已經比他們高很多了
怎麼會他們比我們高咧
印象中應該是在0.2%左右



Jackson_H wrote:
投資人要看的是整體的交易成本是多少, 總支出底下的細目是手續費,
印花稅,證交稅...基本上與投資人的交易成本總額無關.

一樣的總金額的交易, 在台北,香港,新加坡,日本相比,台灣最便宜.

以我上週買入的一手匯豐控股為例
總交易金額:HK$25020+brokerageHK$100(最低收費)+transction fee0.75
+stamp duty26+trading fee1.25+transaciton commission30=HK$25178.
總費用為25178-25020=158,
總交易成本比率 (158/25020)x100%=0.6314%

同樣的股票買入交易發生在台灣呢? 25020x0.1425%=35.65
台灣的手續費最低收費僅NT$20, 每月還有退佣.
台灣金融業被政府高度規管,收費低,收費項目又極少...投資成本最低.

香港的股票除了交易費,每年2-4次公司派發股利,也要另收手續費.
再加上每月的帳戶管理費等等,收費項目多到嚇人.



1.怎麼交易港股還再被收最低手續費
已經有幾家都不收了
100港元太貴了
2.您的結論是說
香港的交易稅太便宜 但手續費太貴
而台灣手續費太便宜 雖然證交稅比較高 但還是需要增加證所稅
才能跟人家的交易成本一樣
這樣說對嗎
3.港股的月費 很多券商已經自行吸收
不用在繳了 您要不要換一家看看

我個人是贊成劉部長版證所稅

對於有能力的大戶會包裝成假外資避稅,這件事我有疑問

當我們匯錢出去投資,再把投資結餘匯進來時,超過一定額度,我記得要課稅啊!

雖然不是每年課徵,但是是每次匯進來都課。

我的意思是,當假外資,也是有海外投資所得的最低稅賦,對吧?

shean9019 wrote:
1.怎麼交易港股還再...(恕刪)

2.您的結論是說
香港的交易稅太便宜 但手續費太貴
而台灣手續費太便宜 雖然證交稅比較高 但還是需要增加證所稅
才能跟人家的交易成本一樣
===============================================
台灣金融機構被政府高度規管,能收的費用與種類極少.

許多先進鄰國與落後鄰國的金融交易機構(銀行/劵商)收取許多不同費用.
稅收方面,許多鄰國也是遠高於我國.

以買與賣的總交易成本來說,台灣股是是最低的,遊戲規則也是最有利於散戶的.

shean9019 wrote:
哇 把費用拿出來說我...(恕刪)

偶而還當沖掉
他們就這點方便
今天買的
可以今天沖掉
連牛熊證都可以
一天進出十次也不是問題
===============================
不知道的人會誤以為沒錢也可買空賣空.

港股當日買,當日賣不是國內所說的當沖,因為劵商並沒有借錢或借劵給投資人.

港股下買單之前,劵商會先圈存(凍結)投資人帳戶的交易價金.
買到股票後,可立刻賣出. 但只是把自己用真金白銀買到的股票賣掉,如此而已.
因此,在許多國家是沒有 "違約交割"這回事,所有交易金額必須先被圈存,才能下單買股.

不像台股,沒錢也可先下單買股,T+2後,才給錢.
對了..那些說大戶最好賣出去..等股價被低估再買回..你依定沒有買過股票..本益比是大戶訂出來的..多少股票本益比不到10..但沒交易量..X阿!股票是賣個夢..ok..

最受不了某政論節目的馬X教授,,和那位陳小姐..講的1付住在烏托邦依樣..教授只會理論..和現實差很遠的..還有那陳小姐.虧他記者出身..者麼會有這麼幼稚的想法...

我不是大戶..也好幾年沒碰股票了..完全就事論事..如果證交稅1年能收1千億..那搞出證所稅出來..外資或台商部在台灣設公司..股市交易量減少..證交稅+證所稅不到1千億那缺的錢誰出?...總公司不設在台灣..稅收減少..誰要去補足?再從全民挖嗎?就像是要廢核4..那電價貴幾倍..ok?
shean9019 wrote:
2.台灣是少數沒有證所稅
但卻是少數有證交稅 或是證交稅率高達0.3%的國家
這個要提出來 讓一般社會大眾知道

照理來說,證交稅是用來養台灣證券交易所的,
是買賣股票時的進場+管理+茶水費的抽%,
以後若課徵證所稅,是應該要降低證交稅。

開一家公司,本來就是要賺EPS(股利/股息),
公開上市是了為集資,而不是賺股價的價差,
而10元面額以上價差的賣股獲利,是市場把它拉高的,
原始股東獲利的部份本來就該吐回些給市場。

藍營版的證所稅是較符合公平正義+股市正常機制,
但短期內可能造成衝擊,甚至大戶出走,
或沒人想炒爛公司股價,某些專辦股票上市的證券公司沒生意,

不過,出走的大戶本來就靠炒股票賺錢,並不是靠經營公司獲利。走一走也好!
爛公司不想上市集資拉高股價,就不能騙散戶的錢,更好!

當一家公司不會為了炒股價賺價差,而短線投機,體質也會比較好一點。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賺了錢本來就應該繳稅

用股票賺錢特別辛苦貢獻特別大所以豁免???

-

賺錢繳稅天經地義

賺錢繳稅原來叫仇富???

我告訴你綁架搶劫那才叫仇富

-

愛富就是幫富人繳稅

你特別愛富你幫他們繳好了

滿足你心目中的公平正義

-

現行證交稅就是賺錢的賠錢的一起下去繳

這算什麼公平?

政府若有錢就該免了賠錢的人的稅

偏偏政府沒錢

所以叫賺錢的多繳一些

這有什麼不對?????

流川 風 wrote:
這也是目前普遍亂象之一
有些不了解的人還是滿口
買股票的人賺了錢就應該繳稅
事實上那只是一種仇富心態下所衍生出來的情緒反應
買賣股票不只賺錢的人有繳稅
連賠錢的人也有繳稅
只是繳的稅率沒有讓一般百姓滿意而已
所以繳證交稅的部份
有些人是真的不了解
有些人是裝作沒看見
huron wrote:
賺了錢本來就應該繳稅

用股票賺錢特別辛苦貢獻特別大所以豁免???

賺錢繳稅天經地義

知道我著眼的是哪一個點嗎?
賺錢繳稅天經地義

說穿了
那只是一般老百姓會想喊出來的一句話而已

當一個富人自認為有社會責任時
他會說:我賺了錢,我應該回饋這個社會(而不單只是繳稅)
當一個窮人希望富人付出更多時
他就會說:你賺了錢,本來就應該繳稅,賺錢繳稅天經地義

很遺憾
這個社會上屬於前者的富人寥寥無幾,屬於後者的則是大多數

人性也多半是如此
檢討別人時都講的很理直氣壯
檢討自己時則輕輕帶過

huron wrote:
賺錢繳稅天經地義

賺錢繳稅原來叫仇富???

我告訴你綁架搶劫那才叫仇富

賺錢繳稅天經地義
這一點我也同意
但是賺錢繳了稅之後
賺更多錢的人還要額外再繳更多的稅
這在本質上就是一種合法的綁架搶劫
有錢人有能力的就掙脫了
不想掙脫或暫時掙脫不掉的就乖乖留在這裡任由政府跟一般人民搜刮不是嗎

huron wrote:
愛富就是幫富人繳稅

你特別愛富你幫他們繳好了

滿足你心目中的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已經被你們給濫用了

幫富人繳稅這不叫公平正義
錢賺的多就該繳稅越多這也沒有公平可言
就像一件同樣的商品
難道賺越多錢的人也該花更多的錢來買嗎
換成是你,你也認為這是公平嗎

富人繳比較多的稅這只是在負擔比較多的社會責任
但其實這並不算是公平的事

真正的公平應該是算人頭
每個人都繳一樣的稅
但這對國家而言一點意義也沒有
所以我一點也不提倡
只是同時也希望你們也別再把公平正義四個字拿來合理化這些不公平的事

huron wrote:
現行證交稅就是賺錢的賠錢的一起下去繳

這算什麼公平?

政府若有錢就該免了賠錢的人的稅

偏偏政府沒錢

所以叫賺錢的多繳一些

這有什麼不對?????

說的好
這一點我也覺得很不公平
政府擺明就是想課證所稅同時卻又不願意放棄證交稅
這一點你可以去抗議

同時很多人也都跟你想法一樣
如果真要公平
課證所稅的同時也該調降證交稅

但你也說出了目前最現實的問題
政府沒錢了
所以現階段為了那不確定的證所稅而犧牲掉證交稅
我個人認為大可不必
維持現狀雖然不公平
但也不見得就是壞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