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評機構Lipper近期公布了一項資料,自1998年以來至2011年底,在台銷售的1500多檔國內外基金中,以原幣計算,有20檔基金是年年正報酬率。若是再經過今年全球資本市場震盪之後,就只剩下10檔基金年年都是正報酬。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投信發行的7~8百檔基金,竟然一檔都沒有入選。如果以國內股市表現不好,進一步以國內投信發行的二百多檔境外基金篩選,還是一樣全部「摃龜」。不知道各位何德何能可以在這些基金中選到表現良好的十檔‧
tourcura wrote:信評機構Lipper...(恕刪) 如果要找年年正報酬基金不難...找台幣型貨幣基金...看淨值走勢一路向上.....但報酬少的可憐...但為何一路都能正報酬看投資內容就知道了...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至於理柏所評比的應該沒那入貨幣型基金.....
分享對保全類股的想法在開版文我有提到選擇定存股的原則去年要買定存股之前 我去買了財訊的股市總覽從頭到尾翻了一遍 我要找出獲利跟配息穩健的股票(當然金融海嘯時期的表現更是重點)這其中最讓我注意到的就是保全類股(最符合我的選股標準---競爭力強 配息穩健 金融海嘯期間依然獲利………)我喜歡從周遭環境來找投資機會(統一超我從未上市就開始投資 是我投資生涯目前最成功的投資 不過在股價大漲後 股息殖利率已經太低了)我們都知道便利商店最大的就是7-11 其次是全家 從能見度來說 第三應該是萊爾富 第四是OK便利店吧以目前7-11跟全家的實力跟規模 應該沒人會認為老三跟老四能在短時間超越它們吧……這已經是寡佔的行業了回來看國內的保全業 最大的是中保 其次是新保 第三是????? 第三以後我不知道是那一家(可能我孤陋寡聞)那麼保全業前兩大的寡佔情況可能比便利商店更明顯同時這兩大保全業者的技術合作對象都是技術領先的日本業者其他業者在短時間內很難在技術及規模方面超越它們在同業競爭方面……我覺得它們正在走統一超跟全家的模式統一超跟全家競爭激烈 可是卻捨去流血殺價 而是用多元化的行銷跟提高服務內容來競爭結果兩家業者越來越好 這2年多來股價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保全業從近3年毛利率來看 並未發現中保 新保有惡性殺價競爭的情形另外 如同統一超跟全家 它們的服務也越來越多元化 從系統保全到居家照護……到中保最近推的開店快手 新保推的家事服務……它們還有以下優點1.客戶分的很散 不會被大客戶抽單 造成業績突然大跌2.賣服務為主 較少的庫存跌價損失 也比較不會有出了貨收不到錢(被倒帳)的重大損失3.防禦性:在不景氣的時候 各行各業難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但保全業可能因治安變差(小偷變多) 而在業績上獲得一些彌補4.安心:台灣的面板 DRAM 手機被三星 蘋果打的很慘 它們不用跟世界一流大企業拼 也因為收臺幣 不用耽心美國QE3會不會造成台幣升值5.樂趣:穩定的高配息(現金流) 而且在都市裏 你很容易看到門口裝著中保 新保保全系統的店家 也容易看到立保保全(中保) 台灣保全(新保)的運鈔車在運補鈔票(看到別人在為你工作)有優點當然有缺點1.業績穩定有餘 突然大增的機會渺茫 股價缺乏炒作題材2.新保去年以來大漲 以目前的股價來推算明年的配息(含稅額扣抵)兩者殖利率大概在5~5.5% 以經驗來說 短期股價往上空間有限有一篇刊載於先探週刊1649期 2011.11.26~2011.12.02的專欄標題是 台灣保全業已進入黃金十年內容有 從巴菲特的選股標準來看中保 新保以及 日本經濟的失落10年 vs SECOM(中保日本最大股東)的黃金十年等等....要找1年前的雜誌有些難度對保全業投資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以"台灣保全業已進入黃金十年"來搜尋 還可以找到這篇專欄不過內容大概只有原文的1/3去年我開始投資新保的時候(25元) 中鋼那時34元 1年多以後股價剛好互換我深知股票高風險的本質 所以我不太喜歡推薦股票 這篇保全業的分享文是為了之前答應一位朋友所寫(拖好久了)理財版上有不少關於定存股的討論 我也知道不少熱門的定存概念股 不過暫時不發表看法………即使我把保全業列為主要存股對象(以前是統一超) 我還是會觀察它們的業績跟毛利率等的變化…………現在股市氣氛不好 明年又要開徵證所稅 有意投資保全業的朋友請深思………回到月配息債券基金這期的SMART智富月刊(171期) 基金名人 蕭碧燕專欄有提供安心長抱月配息基金的方法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