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waiter wrote:
所以讀了小學后 ...(恕刪)
不能這麼說
新型交通工具本身就有一個驗證期 和 論證期
比如全球第一條商用磁懸浮,是上海2001年開始建的
到現在全球也沒有幾條商用磁懸浮
巴鐵自然也會經歷這個過程
巴鐵的核心技術有3點
第一分散式輪轂電機驅動,它每個輪子,都要集中驅動,一個輪子的功率沒那麼大
它不可能用現在高鐵上面那種轉向架,因為它太寬了
下面放個轉向架,車就過不去了,它必須是單獨的
巴鐵需要用16個輪子來承壓,每個輪子都是一個獨立驅動的單元
裡面內置電機,產生一定的功率、轉速要調節
16個輪子如果同步的話,那就可以走了
第二個核心技術,就是車體結構和輕量化
目前的巴鐵全部採用鋼結構,重量太大,壓在16個輪子上,輪壓很大
同時功率能耗很大,雜訊也很大,這肯定是一個問題
一定要改成鋁合金材質,實現巴鐵的輕量化
這涉及到未來工業鋁合金型材結構件的開發
第三個核心技術是左右輪如何同步
因為巴鐵有很多輪子,轉彎的時候,左右輪外圈和內圈走的圓弧不一樣,走的距離也不一樣
那就要差速器來調整速度差,否則巴鐵就崩掉了
巴鐵上用的差速器不可能是一個實體差速器,一定要用電子差速器
巴鐵如果真正運行起來了,輪子都要按照中心線的速度來調節
外圈原來轉速要快一點,內測車輪轉速要慢一點
巴鐵在通過彎道、過坡等特殊路段時,都需要調節軸間差速
從以上三點來說
即使巴鐵項目沒有那麼快成形
也必將帶動整個中國交通核心技術零件開發的進一步精進
這需要整個產業鏈的零部件企業配套才能完成的工作
需要整合目前交通工業產業的資源
不是那麼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