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示警 各國自產半導體可能失控

莫災鞅 wrote:
聯發科是做啥的?台灣(恕刪)


薪水比美國的還低
我高中同學在當處長...
每天選擇什麼都會永遠的失去這一天 所以不需要在爛人與爛事上浪費一秒鐘~
莫災鞅 wrote:
聯發科是做啥的?


聯發科近幾年能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華為的海思晶片,被禁止下單台積電 ....

大陸被美國這樣打壓,總有一天會像俄羅斯一樣,爆發出來算總帳的 ....
jeel54321 wrote:
聯發科近幾年能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華為的海思晶片,被禁止下單台積電 ....


少了海思
人家高通也不是塑膠

看了這幾年
蘋果的A系列M系列崛起
海思的崛起
AMD YES
所花的時間

INTEL的++++++
GF的放棄
這產業哪個環節門檻高還不明顯嗎
全球供給再怎麼增加,
消費需求將暴增,沒有威脅,是吧?
聯電目標價破百不是夢,是吧?

大陸蓋晶圓廠速度超越台灣 估2025年占四成28奈米產量

在全球晶片製造業者爭相提高產量、緩解供應短缺情勢之際,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在晶圓廠的建廠速度是全球第一,預定直到2024年的四年間建立31座大型晶圓廠,超越台灣同期間預定投入運作的19座,以及美國預期的12座。

多數全球頂尖晶片製造業者都避免巨額投資低階晶片,因為先進晶片帶來的利潤較高,也代表產業的未來。例如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近來告知投資人,7奈米以下的先進晶片貢獻第2季逾半營收,將繼續聚焦銷售先進晶片。

這把很大一塊市場留給中國大陸。根據顧問業者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的數據,到2030年的十年間,28奈米晶片的需求將增加逾兩倍至281億美元。到2025年,全球28奈米製程晶片40%的產能會是在中國大陸,遠高於去年的15%。
建商倒,代銷收,仲介關,投客跳~
sunflower2251 wrote:
這把很大一塊市場留給中國大陸。根據顧問業者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的數據,到2030年的十年間,28奈米晶片的需求將增加逾兩倍至281億美元。到2025年,全球28奈米製程晶片40%的產能會是在中國大陸,遠高於去年的15%。


所以美國才想要對中國把DUV也禁一禁
然後眾家二線的晶圓廠就發了...

28nm製程不是只有陸資廠
台積電的南京廠,聯電的廈門廠都有28nm製程
聯電的廈門廠的28nm的HKMG製程良率還遠高於中芯....
每天選擇什麼都會永遠的失去這一天 所以不需要在爛人與爛事上浪費一秒鐘~
越來越多國家參戰,台灣死定了?

越南印度參戰半導體 全球瘋晶片廠 蛋塔泡沫2.0?

過去兩年,晶片荒衝擊全球產業,各國開始砸大錢投資半導體,不僅美歐日籌劃設晶片廠,連越南與印度也進軍半導體,希望在高科技產業掙得一席之地。不過,近期半導體產業利空滿天,加上各國爭先恐後投資晶片廠,未來產能陸續開出,引發市場對於半導體供給過剩的疑慮。

外電報導,越南科技集團FPT旗下的FPT半導體(FPT Semiconductor)昨天(28日)宣布,首條用於醫療裝置的晶片產線已啟動,代表越南正式向高科技產業揮軍,同時,越南製造(MIV)晶片也將銷往全世界。
FPT半導體指出,目標是最晚到2023年,將在全球供應2500萬個晶片,並把日本、台灣、中國大陸以及美國視為主要市場。

另一方面,隨著蘋果逐步提高印度iPhone製造產能,實現分散全球供應鏈計劃,讓印度也順勢朝向「印度製造(Made In India,MII)」目標邁進。印度的龐大內需市場與吸金能力,使得它成為被看好的明日之星。
外電報導,印度計畫跨進半導體產業,瞄準需要大量人力的晶圓代工,諮詢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合夥人Neil Shah表示:「就發展半導體而言,印度的優勢在於國內有龐大的消費市場,此外,印度擁有大量能講英文的工程師人才及廉價勞動力,能夠提高成本效益。」

近年來,全球電子業製造業者為了不再重度依賴中國大陸,印度與越南成為新崛起的取代者。韓國三星電子曾表示,2022年初在越南北部太原市(Thai Nguyen)砸下9.2億美元,將於2023年7月開始在越南製造半導體零組件。英特爾早在2021年,就把投資越南晶片金額大增近50%。市調業者預估到2025年,越南晶片總產能有機會成長到16.5億美元規模。

建商倒,代銷收,仲介關,投客跳~
sunflower2251 wrote:
越來越多國家參戰,台...(恕刪)


可是5nm做的好的只有台積電
28nm做的好的,中芯良率還不行⋯
其他新廠是來開辛酸的?
高階製程不可能太多間

因為成本高 如果大家都建 成本根本無法回收 大家都賠本 誰能撐得下去

撐不下去 就不會研發更燒錢的先進製程 那對整個人類文明 是個阻礙
jack老大 wrote:
高階製程不可能太多間...(恕刪)


高階製程的問題是只有台積電良率高
其他家沒競爭力
價格與交期都不行
花大錢結果沒生意是會巨虧的
也就是為何聯電與GF不做高階製程的原因~
高階製程一投入公司就會倒~

現在的趨勢是
三星在高階製程都是虧錢在做
虧錢也要做是好歹有點量來練經驗值
越練越虧用記憶體的利潤來填
台積電是持續在給三星放血
代工領域是靠良率來賺錢
沒有良率就是巨虧
三星的5,4,3奈米都賠錢做
沒有利潤投研發都是靠記憶體的利潤
持續的放血到2奈米~

台積電的本事為良率
所以不用搶快發表
研發一個製程也不是兩年
而是兩個團隊交互上陣
用四年24小時研發
沒有到達預估良率不會上場
生意好經驗值練的更多是良性循環
沒訂單沒機會練經驗值沒利潤沒資本再投入是惡性循環

三星想反敗為勝在現實面是不怎麼可能
大者恆大會是常態~
jack老大 wrote:
高階製程不可能太多間...(恕刪)

美國跟中國應該不會怕燒錢,
接下來晶片準備變夕陽(傳)產業了(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