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知道大大當初跟業務員交涉過程如何,但是買金融商品之前,請記住這句話:"商品無好壞,看適不適合,也要看這商品組合架構你懂不懂"再買,這是一位金融朋友告訴我的話,
買任何保險商品時,最重要的都是簽名的那位業務.各家產品都有優有劣,好的業務才能替客戶做正確的規劃,他們要能分析自己賣的產品的特色及優缺點,而不是單純說公司主推什麼就叫你買什麼,或是光講自家產品多好多好卻不講缺點的.我們知道賣產品的人一定知道怎麼誇讚自己賣的東西,但就保險業務來講,不會講缺點的人要嘛是他故意隱瞞不說,誠信有問題的人恐怕是為了自己的佣金多寡來規劃而非按保戶需求:或要嘛是他對自己在賣的東西也了解有限,所以講不出缺點來,那他當然也不具替客戶規劃的專業能力.
勿高估投資報酬率:有些不肖業務會說保證一年十幾趴來說嘴,還會拿一些剛買的客戶帳戶價值漲幾十趴做例子.當碰到這種招攬話術時就叫他們簽白紙黑字的聲明背書吧!我記得有在金管會規章上有個條文:
有規定投資型保單建議書最高只能設定9%的報酬率,業務不可以在招攬時對客戶用比這高的報酬率呼巄.且基金有漲有跌,買基金可以讓你賺9%的也相對有讓你賠9%的風險,所以金管會也規定建議書必須同時付上相對的負報酬率做參考,告訴你當衰的時候你也可能賠到什麼樣子.
目標保費和增額保費:投資型保單都有兩個帳戶,目標保費影響的是保額和要繳的前置費用多寡,增額保費則自保戶選擇自己額外投入,保險公司抽5%後全部投入基金.目標保費高,保額就會高,業務的佣金高,保險成本也會高.所以保戶必須衡量自己想保的保險額度多少,還有這二十年來"通常繳費期是二十年"經濟能力是否都繳的起目標保費,並可以選擇將一些錢投入增額保費中提前投資.例如像每月投資一萬元,
同樣是第一年繳12萬的保費,全部當目標保費跟只有規劃最低目標保費2萬4千的差距,除了後者保險額度可能較低外,
但第一年就可以投入基金投資的錢就是12000和98400的差距,二十年下來可能有25~50萬之間的收益差別.不過有的業務會因為不希望客戶選擇後者讓他們佣金變低,而刻意隱瞞兩個帳戶的事情.另外~目標保費也可以調降額度,如果經濟能力有問題的時候也可以彈性調整.
危險成本:保險公司扣的費用中最可怕的部份,這應該比較適合拿來當存退休金用的主要原因吧,投資型保單雖名為終身壽險,但卻用自然費率法收錢,也就是說保戶每年繳的保險費還是隨年齡增加.年輕時的危險成本不高,幾百塊到幾千塊吧,但年紀大到一定程度時這費用就會開始三級跳.因此投資型保單並不適合年紀大的人持有,現在購買這單子的人也建議退休後趕快領出,把它當成"買到我65歲退休就到期的定期險"看待,以免基金的報酬率被這部份支出啃光光.
不知道我這些看法對不對~~
字太多~~打的手好痠
當我們不再年輕,失去單純,天真熱情後,最後只剩下冷漠,憤怒,還有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