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以來,東南亞一直試圖避免陷入大國之間的鬥爭中,然而川普政府讓這個立場越來越難以維持。
美國副總統潘斯在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期間嚴辭抨擊中國,尤其以呼籲各國避免向中國貸款最為引人側目。他表示,美國並不急於結束貿易戰,並且「在中國改變做法之前不會改變方向」,各界原指望川普和習近平兩人在20國集團(G-20)高峰會會面可以融解僵局,如今不覺又打起寒戰。
台灣正爭取和美國洽簽自貿協定之際,習近平周六則間接抨擊美國利用個別簽署貿易協定來排擠中國的貿易政策,「走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老路,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加劇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他說,「歷史告訴我們,如果走上對抗的道路,無論是冷戰、熱戰還是貿易戰,都不會有真正的贏家。」
APEC峰會在一片混亂中結束,與會領導人未能就聯合聲明達成一致,也反映了中美貿易摩擦造成的緊張局勢。
Lowy Institute研究所專門研究太平洋地區的研究員普賴克(Jonathan Pryke)說,「潘斯的言論非常令人擔憂,因為這意味亞太地區正走向地緣政治的零和遊戲,中美之間趨同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除非美中雙方能在川習會後達成協議,美國對2,500億美元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關稅稅率,將於明年1月由目前的10%提高到25%。川普也已經揚言要擴大對中國所有產品加徵關稅。
亞太地區較小經濟體長期以來因和中國貿易而受益,但也依靠美國的軍力來限制中國在爭議領土聲張主權。然而,在美國提高關稅可能會改變既有供應鏈的情況下,貿易戰漸漸迫使各國必須選邊靠攏。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上周也呼應這些顧慮,他說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正在增溫,東南亞可能有一天必須「兩者擇一」。
澳大利亞外交和貿易部高級顧問Richard Maude本月也表示,「他們不想在華盛頓和北京這個二元選項中做出一大選擇,他們想要的是找到二者之間的生存空間,並實踐自己的利益。」
美中關係問題學者裴敏欣表示,美國有把握日、澳、台會向自己靠攏,但南韓和菲律賓就各有自己的考量。他說,中國和美國未來幾年會非常努力拉攏各國。
APEC(亞太經合會)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舉行,今天傳出有中國代表試圖闖入巴紐外交部長辦公室,企圖影響正在草擬中的峰會公報內容,巴紐當局派出警方駐守在辦公室外,並將4名中方官員趕走。
根據《法新社》、《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3名知情人士透露,有4名中國代表企圖闖入巴紐外交部長辦公室,今天巴紐當局派出警方駐點,就怕中國官員又闖入。
報導指出,本屆APEC籠罩在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對抗氣氛中,4名中國官員要求與巴紐外交部長帕托(Rimbink Pato)見面,但被帕托拒絕。
其中1名知情人士表示,「中國談判官員自己也很清楚,外交部長(帕托)與中國官員進行單獨談判是不合適的。」帕托則試圖將事件淡化,稱事件沒有太大問題。目前中國代表團尚未就此事件公開發表評論,但將會在今天稍晚召開記者會說明。
《法新社》指出,這並非中國首次在區域峰會上營造緊張氣氛,在今年9月的太平洋島嶼論壇上,中國代表不等其他國家代表發言結束,就急著發言,當時諾魯拒絕讓中國代表發言。事後諾魯總統瓦卡(Baron Waqa)也痛批:「他們不是我們的朋友,他們只是為了自己的目的才需要我們。」瓦卡並要求中方道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