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為自己量身訂作的方式,算是不用太考慮單家的經營狀況,基本上不會大賺大賠
之前是有考慮更集中持股,砍掉某些股票,但目前還是維持這樣,換股票的手續費跟稅也是成本
Tina6528 wrote:
謝謝sicin大大很...(恕刪)
Tina6528 wrote:
謝謝sicin大大很...(恕刪)
sicin wrote:
你擔心的話就買兆豐金吧!基本上我買16檔金融股,最剛開始是只有元大跟第一金,後來台股要上萬點時我決定全買金融股,所以有參考金融股權重買,現在調整到是壽險類佔26%(中信、國泰、中壽跟新光金),公股類佔31%(彰銀、華南、兆豐、第一跟合庫),證卷類佔12%(元大跟開發金)、消費類佔20%(玉山、台新、永豐金),銀行類佔11%(台中銀跟上海銀),這樣抱股票我很安心,壽險類我減少,增加公股類,會這樣買就是貪生怕死,賺是賺平均值,賠也是賠平均值,每年公佈配息也不會太傷心難過配的比較少,主要每家都有配到,哪家獲利太差也是難過一點點,因為都只買一些些
這是我為自己量身訂作的方式,算是不用太考慮單家的經營狀況,基本上不會大賺大賠
之前是有考慮更集中持股,砍掉某些股票,但目前還是維持這樣,換股票的手續費跟稅也是成本
sicin wrote:
你擔心的話就買兆豐金吧!基本上我買16檔金融股,最剛開始是只有元大跟第一金,後來台股要上萬點時我決定全買金融股,所以有參考金融股權重買,現在調整到是壽險類佔26%(中信、國泰、中壽跟新光金),公股類佔31%(彰銀、華南、兆豐、第一跟合庫),證卷類佔12%(元大跟開發金)、消費類佔20%(玉山、台新、永豐金),銀行類佔11%(台中銀跟上海銀),這樣抱股票我很安心,壽險類我減少,增加公股類,會這樣買就是貪生怕死,賺是賺平均值,賠也是賠平均值,每年公佈配息也不會太傷心難過配的比較少,主要每家都有配到,哪家獲利太差也是難過一點點,因為都只買一些些
這是我為自己量身訂作的方式,算是不用太考慮單家的經營狀況,基本上不會大賺大賠
之前是有考慮更集中持股,砍掉某些股票,但目前還是維持這樣,換股票的手續費跟稅也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