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太(8069)以及其他穩健成長股【資訊討論區】

僧大真的非常感謝您提供這麼多的訊息,我有一點問題想請教,大陸這麼多使用ESL的商店,但是您是怎麼知道他們都是用元太的ESL呢?我知道元太的市占率到達9成,但是因為現在大陸也有奧翼電子,怎麼知道他們都是採用元太而不是採用他們自己的公司的呢?
sky22551144 wrote:
僧大真的非常感謝您...(恕刪)



⊙ 你可能要翻看前面的資料,大致有把元太的客戶都談過了一遍,前面也有提出類似的問題。
⊙ 大陸使用的商店並不多剛要起飛而已。
⊙ 如果電子價簽用的是電子紙,因為元太的市佔率,超過九成 甚至另一個說法是九成五,剩下的才是奧翼電子。
⊙ 你所謂的用自己的意思是?? 因為目前電子紙專利的問題 目前只有這兩家,別無分號,所以應該沒有所謂的自己的。
⊙ 而且奧義的產品,落後元太好幾個世代,也沒有所謂的三色的電子價簽甚至大尺寸的。你也可以到奧翼電子的網站去觀摩一下,品質會差很多,這是目前的狀態,未來當然很難說。但是電子價簽的潛在市場太大,所以應該也可以忽略。
⊙奧翼的股東除了中國人以外,鴻海集團和日本軟銀賽富都還有持股,連我們的群創也有持股,就是因為產品的技術品質和元太有很大差距,不然,早就來勢洶洶了。
http://www.oedtech.com/product/index.aspx?menuid=020203&pid=48&title=电子货架标签

⊙ 推薦閱讀第一頁資料。


⊙有關電子紙運用在[潛在對手及不利因素],相關討論請參考第55、81、82、169、170、217、338、632、633、635、636、637、638、639、646、741、1072樓討論資料

■ 電子紙【產品討論快速檢索】請參閱 第一頁第3樓
把682樓貼文再次轉貼在此~

《這是一份過期的資料,但是還是經常在中國的網站上流傳,我稍微針對內容回應一下:

⊙SiPix 後來成為友達的子公司,但最後被元太吃下來,因為微杯的技術,據說比較適合開發彩色電子紙,所以元太才會把他併下來。

⊙Bridgestone也不敵市場潮流和元太的技術,而停止開發。

⊙OED(奥熠)的股東包括鴻海集團(例如群創目前還有持股) 和日本的軟體銀行,但因為虧損加上元太技術的壟斷市場、以及產品的風評,當初有名的產品是賽倫紙。
要活下去所以必須增資,之後成為我們現在知道的【奧翼電子】。 目前全球電子紙的市佔率大約5%到10%左右,市場主要是在中國,
我猜因為元太在中國境內會比較不敢告,他的技術和元太很像,產品應該大多數銷往中國境內,所以他的第一個德國客戶的電子書閱讀器產品後,在德國被元太告,第一審奧翼勝訴,元太提出第二審上訴中。
這是元太目前潛在最大的對手,因為要觀察中國政府會不會扶植他,因為中國比較不遵守世界規範,所以元太應該比較不敢在中國告他,但比較好的是奧翼的股東並不全是中國人,如果全部都是中資,那對元太在中國的發展就會很不利。我評估這家公司目前應該還是在嚴重虧損中,你可以到他的網站去看,他的產品真的和元太有差,元太可能領先好幾個世代,或者更多。》
另外如果看到電子價簽和電子貨架標籤公司的產品,不太確定是不是元太的,也可以參考元太的網站。
很多年前他就把他esl的客戶掛在網路上,已經掛了好幾年了,很容易就可以查到,是不是元太的客戶。

https://www.eink.com/electronic-shelf-label.html?type=application&id=5

另外其實只要電子價簽,照片一出來,看久了也大概知道是元太的哪一家客戶的產品。我們最常看到的還是市佔率最高的漢朔電子。
☆☆☆股票市場中個股,不可能像一灘死水一定是有漲有跌,就算是長線大多頭的股票也會有中途大回檔的時候;就算是大空頭的股票,也會有大反彈的時候。

☆☆☆股價本來就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每個人有自己的狀況,有做多有做空,也有沖沖樂。

☆☆☆我們的痛苦,也許是別人的歡樂;我們的歡樂,往往也是別人的痛苦。為了回歸本板創立的初衷,希望以後有關於股價短線浮動價差的部分的部分,就回到母板去討論,儘量不要在這一板來討論,讓這一板能夠單純成為元太以及其他穩健成長股的資訊討論區。

☆☆☆衷心盼望剛上本版討論區的網友,能夠前往第一頁第二樓,閱讀一下板主的建議,能依據本身的狀況條件來決定操作策略。

【建議剛接觸這一板的網友 閱讀第一頁相關資料】
也請教僧大與前輩們
一直有電子紙的市場研究報告發表 最近的一份 還把元太市佔敬陪末座 真是不懂
研究報告是賣錢的 應該有準確度才是啊?!



嗯~ 最近電子紙展望很好,很多外文報告公司,都出來搶生意。

內文很多公司的產品
已經不在人世了
R.I.P.

這正是我的疑惑之處呀! 為什麼陣亡的產品或公司 還被列在最新的市場報告裡?
ihsinlai wrote:
這正是我的疑惑之處...(恕刪)

應該是沒有什麼好疑惑的
有關電子紙和軟性顯示器的報告
這半年來市場上大量的推出
都不要看內容只看他的標題
幾乎每一份都是錯誤百出
就是趕著電子紙產品快要大流行的風潮
出來搶錢

現在連在股票市場內的人
都搞不清楚電子紙了
更何況是市場外的人

你要他的報告他要你的錢
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關於這類同業競爭者
其實可以打去公司找發言人問
只要問題內容不涉及敏感議題 如個別客戶這類的 問大方向的問題 發言人其實都會回答 
不過電話很難打就是了 發言人常常不在位置上 

ihsinlai wrote:
這正是我的疑惑之處呀...(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