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錢你會自由選擇工作,或不工作休息?


wchpfish wrote:
每個月還有租金收入,還不用交稅給政府,多爽的人生阿!

是誰跟你說租金收入不用交稅的啊
想太多了
對於觀念正確的人而言
投資和投機並無分別
事實上投資和投機根本就是分不開的連體嬰
二分法看待其實非常無聊

對我而言:投資市場--賺錢是比速度!

投機才能踏上王者之路
但卻又有幾人能王者天下

觀念+判斷力+執行力才是王者基石





盡付談笑中 wrote:
出一題數學習題讓您仔
問2.年收入5,000k需要多少年的歲月可以達成千萬的門檻??

...(恕刪)


A:2年可以達到收入千萬

5,000K=5000X1000=5,000,000
恩~~顯然您忽略一些細節(萬萬稅,生活開銷),所以正確答案必然要大於 2 年

對於投資理財的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加油!祝福妳...

喔...對了

關於投資,目前的主力操作模式放在轉機股上面

累計生涯(11年)投資報酬率大約落在16.3%

去年金融海嘯投資績效差了一些大約8%(美金匯率大賺一筆:30買進,35獲利了結)

大約可以等同於David Swenson(Yale大學校產基金管理人,16.1%)
機會主義者 wrote:
這家族的人出版的書提到巴菲特的時候,並不像其他人對巴菲特這麼客氣。


請問您指的是哪一些人?哪一些書?
我很想知道他們是怎麼看待巴菲特的
rheinhard wrote:
請問您指的是哪一些人...(恕刪)


就這本:坦伯頓投資法則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10389

這本書我讀過兩遍了,真的是好書,不過,我同事只看背面的這段,就說這本書的精華就是這段:
「趁別人垂頭喪氣賣出時買進,趁別人貪得無厭大買時賣出,這需要極大的堅強意志,卻終有極大的報酬。」
─約翰.坦伯頓爵士(Sir John Templeton)

不過,這是懶人的心得,事實上,不只如此,如果真的只靠這樣,這家族的人早就在歷次的金融風暴中破產了。我覺得這家族的人有資格瞧不起巴菲特,這大概是歷史最悠久的少數投資家族之一了。這家族所使用的投資方法其實也不好模仿,但投資理念卻很明確:「只買高價值的低價商品。」---這樣當然只有遇到金融風暴時才會有這種撿便宜的機會,不過,也因為這樣,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人誤會。坦伯頓的風采與能耐當然不只如此。坦伯頓也曾放空過股票,在美國網路股與高科技股泡沫化的那次金融風暴,大賺放空財。
小虎先生 wrote:
但事實上投機與投資根...(恕刪)



個別的公司當然非系統風險很大,

也有可能變成壁紙的一天,

但是你可以有別的選擇,


你可以買ETF這種一次買進一籃子股票的商品,

非系統風險自然就能夠避開

機會主義者 wrote:
這本書我讀過兩遍了,真的是好書,不過,我同事只看背面的這段,就說這本書的精華就是這段:
「趁別人垂頭喪氣賣出時買進,趁別人貪得無厭大買時賣出,這需要極大的堅強意志,卻終有極大的報酬。」
─約翰.坦伯頓爵士(Sir John Templeton)

不過,這是懶人的心得,事實上,不只如此,如果真的只靠這樣,這家族的人早就在歷次的金融風暴中破產了。我覺得這家族的人有資格瞧不起巴菲特,這大概是歷史最悠久的少數投資家族之一了。這家族所使用的投資方法其實也不好模仿,但投資理念卻很明確:「只買高價值的低價商品。」---這樣當然只有遇到金融風暴時才會有這種撿便宜的機會,不過,也因為這樣,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人誤會。坦伯頓的風采與能耐當然不只如此。坦伯頓也曾放空過股票,在美國網路股與高科技股泡沫化的那次金融風暴,大賺放空財。


看您這一段描述,坦伯頓的基本投資理念其實也跟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很類似,
比較有差異的大概就是巴菲特不依靠放空來賺,
不過,從這角度來看,坦伯頓不只投資,也會投機,
謝謝您提供的資訊,這本書我會去買來好好讀一讀
機會主義者 wrote:
不過,這是懶人的心得,事實上,不只如此,如果真的只靠這樣,這家族的人早就在歷次的金融風暴中破產了。我覺得這家族的人有資格瞧不起巴菲特,這大概是歷史最悠久的少數投資家族之一了。這家族所使用的投資方法其實也不好模仿,但投資理念卻很明確:「只買高價值的低價商品。」---這樣當然只有遇到金融風暴時才會有這種撿便宜的機會,不過,也因為這樣,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人誤會。坦伯頓的風采與能耐當然不只如此。坦伯頓也曾放空過股票,在美國網路股與高科技股泡沫化的那次金融風暴,大賺放空財。...(恕刪)

二次大戰期間,借錢買美國上市股票,股價低於一美元的買了好幾百檔,其所持理由是戰爭並未發生在美國本土,而且
戰爭開打,所有的軍需品...需求上揚,另外,股市大幅度重挫,乃逢低買進的良機

這一仗,他非常投機(借錢買股票),賭對了,第一桶金在兩年多以後入手,謙稱賺3~4倍

二次大戰以後,主要是投資戰後的日本,從廢墟中站起來,才是他的成就發光發熱的主因~~

坦伯頓的投資眼光跟時機,令人讚嘆~~
悠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