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uyu3124 wrote:



您誤會我的意思...(恕刪)


要賺錢當然越低點買,報酬率越高~
只是每個人的低點是多少?
有人覺得中鋼在20元以下才可以買~有人覺得25元以下買~~
那你覺得那一個報酬率比較高?
等待是美德,但操作心態又是另一回事了~哪一種適合你???

也許中鋼這五年不會掉到33元以下,所以,你手中一張中鋼也沒有~報酬率0
但也許明天你就買到了~~

沒有哪一個報酬率較高的問題,是你投資心態和預期合理股價的問題?
kant wrote:
我是新手,
語文表達能力也不是很強,
甚至有些懶得打字,
看得懂就看得懂,看不懂就算了.

股市會操作,賺股價就好了,當然有人是操作賺股利的.
假如,有太多的假如,你如何來完全掌控呢?


掌控?

我倒是覺得很多人只是想撿大餅旁的餅皮屑,包括我自己,

只是想以最合適的方式做投資規畫,

而就是因為線型沒人家會看、消息沒人家靈通、思緒沒人家敏銳,

所以不敢誇口可以買到最低價,

只要體質好、短期有跌我就很偷笑的去撿一點回家。

至於定存股,股票是股票,定存是定存,

只是性質上比較穩定的股票稱它定存股,沒人說他真是定存,

何必拘泥名稱,能賺錢就好。

wrote:
感謝a大回應我的疑問:
如果這25元價位一等,結果等了3年呢?
-->等了3年我的錢也存了3年,一次買進25塊的中鋼,然而我的疑問是, 這樣的做法跟從30元每個月買買了3年的人,兩個人最後到底誰的投資報酬率比較高呢? 希望大大解惑

考考你
那個買30元每年配息2元的A...,A這三年間有抵稅,配的息也都陸續在買進喔!
現在跟B比起來誰比較划算?
-->小弟新手不太會算, 是否大大可以說明一下
B在第3年一次買進90張的25元, 應該是2,250,000
A每年固定在30元買30張, 每年配息2元也都陸續在買進,3年後90張會是多少錢?


假設以下股票穩定配息,前三年每年都成功填息

A有420K
第一年用30元買了14張每年配息2元的股票,第一年除權息後配現金28000股價降至28元
A把股息投入繼續買股,持有15張28元股票(價值420K)

第二年成功填息股價回到30元,此時A持有15張30元股票,第二年除權息後配現金30000股價降至28元
A把股息投入繼續買股,持有16張+約71股 28元股票(價值約450K)

第三年填息股價至30元,此時A持有16張+約71股30元股票,第三年除權息後配現金32142元股價降至28元
A把股息投入繼續買股,持有17張+219股28元股票(價值約482K)

第三年除權息後股價跌至25元,B以420K買進16張+800股,A這時有17張+219股(價值約430.5K)

B買完,股價回升至30圓 B(504K) A(516.5K)

A勝,不過這B這麼會抓低點B也是有厲害到就是了

但這還沒算A這三年來退稅的錢(假設抵扣率比個人所得稅率高的話),以上


有錯誤麻煩其他先進更正,累= =...





這種等待投資法其實有個大盲點
就是預期股市或投資標的會崩盤
確實,股市一定會崩盤
但是多久之後?
你確定他會崩盤了,那你幹嘛不去放空期指?
個股的崩盤,OK,我門也等的到的
但是幾時?
既然這麼有把握,那天到來時先放空候補貨,來個多空雙賺如何?
挑一年的低點買
請問今年中鋼的低點大概是幾塊錢?
30夠不夠低?那如果他跌到29呢?
29夠不夠低,說不定有28呢?
如果你知道,請告訴我一下,我不用買最低點,我買相對低點就好


真正的盲點在於此處
中鋼去年二十九的時候,我朋友說不要買他會到二十八以下
我三十進場還是穩穩賺,股價起伏不甘我的事
除權息後,我的入手金額等於28不到
我朋友還在等
如果今年有跌到三十,他的入手價其實還是比我高
現在中鋼34元,不買,可以,他確實可能會跌
跌到哪裡?
32?30?28?
如果今年鋼鐵突然大報發,一路上去沒看到32以下
明年配三塊,我的入手成本剩下25
他還在幹嘛?還在等?
如果又過了一年,我又賺到兩塊
不算複利,我的持有成本剩下二十二了
股市崩盤了,中鋼崩盤了
他買到25塊的中鋼了
請問誰賺的多?
如果把複利效應算進去
他要多少價位購入才能贏我?
金融海嘯時沒買的人,實際上只能等下次海嘯近期發生
我不是說不可能,但是要等,等真的划算?

實際上是
只要2005七月前買
就算買到最高點,只要配合複利效應
賺的都比在金縙海嘯的最低點買入更多
lemodan wrote:
這種等待投資法其實有...(恕刪)


其實每個人都各自有一套自己的看法與預估,
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只能等待時間給你答案.

看是時間換錢,或錢換時間.
週遭確實有人奉行定存喔,一個不熟的朋友(教授),每年一月購買一年份的中鋼股存放.
目前的股市行情來看,他這幾年的理財,是有賺滴~~~


最後,
個人淺見,中鋼股的重點是保值.
以目前的態勢來看,它有6%的殖利率,是比定存優,
而且它是股海中,相對穩定的股,所以較適合做長期定存.
以上所述沒有絕對,只有相對.

那錢都放銀行賺1~2%的人,倒是可以考慮買中鋼股賺高利率(相對而言).
雖說會發生股價下跌,當下投資得到的結果是負利,
但是熬到股市大漲,它又是一尾活龍,
端看你自身的評估,
當股市大跌,總值下降,但只要熬到股市回春,整個整資報酬將一併反應回來.

只是,目前的股市是不是相對的高點呢?
現在進場買中鋼,真得划算嗎?
lemodan wrote:
這種等待投資法其實有...(恕刪)

同意..

很多人常把過去的歷史經驗當做"事實"論述...好像理所當然如此

我個人的經驗...

2008年股市破7000點...中鋼從50幾跌破30...當時融資剩下900億...全球股市都在恐慌

中鋼營收報告下滑50%利空不斷...我在28下去買了10張..不久後中鋼跌破20元...指數破4000

我買在28簡直和白癡差不多...不久指數回升至6000點...中鋼站回26元...名嘴說"無績之彈"

我又在28買到中鋼10張...中鋼爬回到30附近盤旋...買28是正確的決定

我兩次都買在28元...前面像白癡...後面像天才...很多抉擇當時無法判斷對錯...都是事後才知道

就像2010.10前中鋼還在30元...根本沒有人上來談中鋼...現在34元許多人才談到

很多所謂低點 高點都是事後才看到的...股市在大跌時跑都來不及...還談什麼定存股

如果常常想買在低點人...通常賺了5%就想獲利了結...參加除息是毫無意義的事



Generation Kill
podman wrote:
同意..
很多人常把過去的歷史經驗當做"事實"論述...好像理所當然如此
我個人的經驗...
2008年股市破7000點...中鋼從50幾跌破30...當時融資剩下900億...全球股市都在恐慌
中鋼營收報告下滑50%利空不斷...我在28下去買了10張..不久後中鋼跌破20元...指數破4000
我買在28簡直和白癡差不多...不久指數回升至6000點...中鋼站回26元...名嘴說"無績之彈"
我又在28買到中鋼10張...中鋼爬回到30附近盤旋...買28是正確的決定
我兩次都買在28元...前面像白癡...後面像天才...很多抉擇當時無法判斷對錯...都是事後才知道
就像2010.10前中鋼還在30元...根本沒有人上來談中鋼...現在34元許多人才談到
很多所謂低點 高點都是事後才看到的...股市在大跌時跑都來不及...還談什麼定存股
如果常常想買在低點人...通常賺了5%就想獲利了結...參加除息是毫無意義的事


所以...不要ALL IN

預測股價高低點...很難避開人性的缺點...結果幾乎都是反向

2008年我看到中鋼破30...整體融資水位破1000億...忍了1個星期買28

我以為27-28就是低點...結果跌破20...

2009年初財報出來營收下滑50%...台灣的企業放無薪假...名嘴大力看壞後市

股市卻從4000反彈至6000...媒體喊出"無績之彈"...中鋼被批的很慘

我從22-25忍了很久不敢進...回到28才下去買...結果2009.8中鋼來到32

可見市場幾乎所有指標 對策訊號 名嘴 預測都是錯...最後只有結果論

我想如果不久中鋼真的跌回28元...名嘴的定存說 波段論...都會消失無蹤

這裡的討論也不會有人感興趣


Generation Kill

shauyu3124 wrote:
感謝a大回應我的疑問:

如果這25元價位一等,結果等了3年呢?
-->等了3年我的錢也存了3年,一次買進25塊的中鋼,然而我的疑問是, 這樣的做法跟從30元每個月買買了3年的人,兩個人最後到底誰的投資報酬率比較高呢? 希望大大解惑

考考你
那個買30元每年配息2元的A...,A這三年間有抵稅,配的息也都陸續在買進喔!
現在跟B比起來誰比較划算?
-->小弟新手不太會算, 是否大大可以說明一下
B在第3年一次買進90張的25元, 應該是2,250,000
A每年固定在30元買30張, 每年配息2元也都陸續在買進,3年後90張會是多少錢?


一直覺得這問題怪怪的...

這問題變數這麼多....

怎麼會有答案勒?

確定低點啥時來?一年三年五年?

低點來了敢不敢買?分批買還是all in?

每年有沒有填權息?


只是確定都會賺錢...

分批買沒賣股票的有賺到股利...

等低點的賺到利息...


一直等待光是心理這關就很難掌握了...

時光一去可是不等人喔...
貪是貧字頭 慾多化成愁 千江取瓢飲 知足自長流

kant wrote:
不好意思,我有弄錯嗎...(恕刪)


kant大大...

小弟是針對您所言"稅先扣除"來解釋...

"抵扣率的稅額是公司盈餘所上繳的稅金..."
"所以才會有所謂稅前盈餘和稅後盈餘啦... "




以中鋼為例...

今年報稅可抵扣率為33.33%...

代表中鋼去年繳稅佔盈餘的1/3...

產生稅後盈餘再分配給股東...

那股東的股利再課稅不就又一隻牛(股利)剝兩次皮(稅)的狀況??

所以才有所謂的抵扣額...

您的狀況應該大都在電子股...

電子股沒繳啥稅... 抵扣率自然不高...

至於算法 a大有說明了...

不贅述摟...

大家火氣別太大...
貪是貧字頭 慾多化成愁 千江取瓢飲 知足自長流
香吉士的蔚藍海域 wrote:
那股東的股利再課稅不就又一隻牛(股利)剝兩次皮(稅)的狀況??


謝謝說明,是小弟有點弄錯了,
感謝大家指正,謝謝.

另外,剝二次皮的狀況的確快要發生,
一但二代健保開始徵收,就是啦 ~^^~

http://www.doh.gov.tw/ufile/doc/34補充保險費包括那些項目.doc
34.補充保險費包括那些項目?
說明:
依規定補充保險費包括下列六項:
一、所屬投保單位給付全年累計逾當月投保金額四倍部分之獎金。
二、非所屬投保單位給付之薪資所得。但第二類被保險人之薪資所得,不在此限。
三、執行業務收入。但依第二十條規定以執行業務所得為投保金額者之執行業務收入,不在此限。
四、股利所得。但已列入投保金額計算保險費部分,不在此限。
五、利息所得。
六、租金收入。


30.二代健保已經實施了嗎?
說明:
依據立法院於100年1月4日三讀通過的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正案,二代健保的施行日期授權由行政院決定,目前還沒有實施。
因為本次的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正,屬於全案的修正,所以在行政院核定施行日期之前,本署及健保局必須先完成許多準備工作,譬如法案中授權行政機關訂定許多法規命令,必須配合修訂;另外,補充保險費的計收方式,也需要妥善規劃,確保將來的收繳程序可以順利進行;而且更要利用各種管道向民眾宣導,讓民眾瞭解本次健保改革的內容、未來補充保險費的收繳方式等。
  於準備工作完成後,本署將簽報行政院核定全民健康保險法的實施日期,所以確切的實施日期,必須視準備工作的進度而定,但本署及健保局將盡最大的努力,儘早做好實施新制前的準備工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