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員工分紅的文章,請集中在此討論

讓我咬一口 wrote:
TSMC的確在園區中...(恕刪)


還是一句話,
別以為在園區就比別人累,比別人操,壓力比別人大,
然後就認為領股票分紅的高薪理所當然,
我在大陸工作4年了,
每天工作時間也不會比較少(14-16小時)
帶個業務TEAM東闖西闖大半個中國,
應酬與簽單身體都快被弄壞了,
但我領的年薪還不到180萬的6成,
我才32歲還沒結婚.

老兄,
起碼你人還在台灣,
人要懂得惜福與知足,
多走幾家非高科技的非園區公司,
你會懂得什麼樣的職業才是真的以命相博.
別被困在園區的象牙塔中.
之前分紅本來就是美化帳面的手法 很多公司分了紅之後盈餘還是負的
也讓那些分到一堆股票的不用繳稅 這些本來就不公平
公司盈餘本來就應該扣掉那些分紅 美化帳面根本就是欺騙股東
該領高薪沒人反對 要給天價也可以 但別用這種手法去美化帳面 欺騙大眾認為公司很賺錢
就當費用扣除 才能反映真正的財務報表
我是設備工程師...而且還在竹科...還是傳說中的大廠...不過不是T公司...
反正就是某些人口中的既得利益者...
不要說工作多類多辛苦...每個產業都有...
我想這份工作的報酬,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
至於上跟下,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尺...
總之,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嘴巴裡的肉比別人小塊...

先說說既得利益者好了...
在我的感覺裡,小股東們難道不是既得利益者嗎?
今天我花了10萬大洋買2張你家的股票...這是甚麼? 投資嘛!!
圖的是甚麼? 希望明年2張變4張...甚至更多...
小股東們付出甚麼? 10萬...
10萬多嗎? 對每個人的用途不一樣.
一般上班族可能是3個月的薪水,菜籃族可能是一家人一個月的菜錢.
但是,2張怎麼變4張? 每天上網,去號子看盤就會有嗎?
利益...這東西...害人不淺啊...
原本我2張可以變5張,可是我只得到4張,我吃虧了...
另外一張呢...喔喔...原來是分給那些幫我把2張變4張的人喔...
這就是你們看到的稀釋...

當初2張變10張的時候,你怎麼不去抱怨員工拿了3張?(這只是個比喻)
為什麼...因為我賺很多了...數錢都沒空了還計較你拿幾張...
就說到這...甚麼是既得利益者...阿災...

再來一定要說的...看了這一篇,唯一讓我不平的地方...
"這裡很多人自稱是工程師 可是邏輯卻大大有問題 這種腦袋真的是當工程師的腦袋嗎?"
這讓我覺得我受到侮辱...
如果你是工程師,你這樣講我OK,你願意侮辱你自己,證明我跟你是不一樣的工程師.
如果你不是工程師,你的根據呢?
還是你的邏輯是經過ISO認證的? 你的邏輯是出國比賽得冠軍的?
你可以說你不贊成,你可以說你的意見,甚麼叫做"這種腦袋真的是當工程師的腦袋嗎?"
你見過工程師的腦袋嗎?我沒見過...依照你過人的邏輯告訴我
請問是圓的還是扁的?

再來,
一家公司的成立,絕不是一開始就上市上櫃,假設我用100萬的資本可以年營收1億,
那我如果用1000萬的資本會有多少營收? 那我要怎麼有1000萬的資本呢?
集資嘛...集資就要公開,就是上市啊...這種東西是積沙成塔的...
公司不賺錢,是不會上市的,相對的,公司很賺錢,不一定要上市,上市是為了賺更多錢...
但是一旦上市,就背負著投資人的血汗錢,要對股東們負責.我想這是無庸置疑的...
但這絕對不是先後的問題,這是共同利益的問題...
有人出錢,有人出力,沒有誰大誰小的問題
全由當權者決定(老張啊.老曹啊.阿宣啊.王董啊.)今年分多少...
投資人覺得員工分太多,我還認為我分太少勒......

總說一句,你覺得不合理,大家一拍二散,
你當初花10萬投資我2張股票,了不起我退給你,利息算給你...
對老闆來說,不會虧的啦...
老闆持股有多少?公司的老長官(甚麼總的,甚麼副總的),公司的員工持股
加上法人,外資手上的,我差你們手上那2趴3趴的嗎?

竹科真的還有新貴嗎?
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起薪大約 33000-35000.
碩士畢業第一份工作起薪大約 39000-41000.
甚麼on call,責任制通通不要談.
勞基法規定,延長工前2個小時要1.33倍,後2個小時要1.66倍,之後的2倍計...
假日工時一律2倍(這是幾年前的,不知道改了沒)...
又規定一條,每個月有46個小時的免稅加班費.
在企業的costdown原則下,平日加班請換假,假日加班才給報加班費.
更甚者,平日加班每日上限4小時,請報補休,周六加班算1.8倍,周日才算2倍
若是跨過用餐時間還得扣掉一個小時.
很單純討論,我們把摸魚打混的說法bypass掉,大家都是奉公守法,認真上的員工,
來算一下...大學畢業生...

35000/31/8 = 141 這是你的時薪,很抱歉,一定都是除以當月天數這樣算的...
35000/31/8*46*2=12984 把每個月的免稅加班都加在假日,2倍薪還免稅,夠賺了吧...
(35000+12984)*12+35000*2 = 645808 每個月都這樣搞,也保障年薪14個月了...
以去年(95年)發股票的水準,某公司的股價在20,大學畢業,工作滿一年,發了3.5張.
沒錯,絕對是真的.是哪一家公司呢?就那個開船到對岸結果翻船的那一家.

645808+70000 = 715808

貴嗎?真的是新貴嗎?都說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咩...

每個產業都有各自的苦處,危險及壓力,特氣,強酸鹼,輻射,磁場,高壓電是半導體業一定接觸的.
在你家樓頂弄個基地台你都不肯了,叫你做半導體,你肯嗎?
而工作的累與操,就是心態的問題了...

至於公不公平,怎麼不去當官當流氓?
員工與股東的區別
員工:
1‧資格須符合公司要求,且經過很多人競爭中才被錄取的優秀人才。不是你想做就能進的。
2‧分紅資格:需每天早出晚歸,忠誠的兢兢業業,至少做滿一年以上而還能存活下來,且被評定對公司有貢獻者。
3‧公司盈餘的最主要貢獻者。
股東:
1‧只要有能買一張股票的資金(台積電現約為七萬元)即是股東。
2‧隨時可自由退出或買進。
3‧公司狀況稍差時,即趕快殺價賣出,不僅忠誠度沒,還落井下石。

請問公司盈餘這些股東貢獻多少?
那些員工既然有讓人眼紅的收入?為何仍有那麼高的離職率?

所以不要看人眼紅?
那種工作不是人人做得來的!
做那種工作的人常說賺得到,不見得享受得到!
以下這兩篇文章 是小弟幾年前在網路上之創作
今天大家在為員工分紅爭的面紅耳赤 我想提出一些自己看法
我的立場是 我反對員工"無償配股" 但我支持員工應當領高薪
電子公司應當多用現金來取代員工分紅
合理地把費用反應在財務報表
為什麼這十年來 台灣電子股本益比一直都非常低?
因為外資法人知道 如果把員工分紅列為費用後 很多電子公司獲利少一半
這樣看來 反而台灣電子股還太貴了
在大家為這議題爭吵時 請先把"資本證券化" "股份有限公司"等基本最原始的意義給搞清楚
今天不管你是股東或員工 請先抦除這些身份 假設你是中立的人
看完我兩篇文章 再來做定奪

標題 聯發科高員工紅利的啟思..............
時間 Sun May 5 02:04:04 2002

這是我前兩個星期在別的板的一個文章 現在轉貼來此

讓大家一同來思考這個問題:

最近板上很多人對於聯發科的高紅利配股政策有很多看法

有人說是員工創造了公司的高獲利 因此有資格領這麼多股票

也有人認為員工不應該領這麼多 因為違反了公平原則

我對於此議題也曾在昨天提出我的看法

今天我想提出更多我的理由與看法 讓網友們大家一起來思考這問題

此次聯發科員工配股部分約一萬八千張股票

而今年股東配股是四元 以聯發科現在股本約31E計算

除權後加計員工分紅部分 股本將膨脹至約45.2E(31x1.4+1.8)

若假設聯發科除權前一日收盤價為650元計算

除權參考價應為445元 員工分紅部份市值約佔八十E左右

如果聯發科沒有配發員工紅利 除權參考價應為464元

也就是說 只要聯發科除權前一天買進聯發科參與除權的投資人

一張股票馬上要損失將近兩萬元

而這兩萬元就是股東貢獻給員工的紅利

我想說到這裡應該很多人知道我接下來要說什麼了

員工受僱於公司 本就該為公司為股東創造最大獲利

員工的責任在於為股東賺錢 但是台灣的制度卻是股東在幫員工賺錢

資本市場將企業證券化以股票的型態來存在

目的本就在於經營權與持有權分離 公司僱用員工本來就已經有給予薪酬

剩下的獲利本就該歸股東所有 這絕對是天經地義

有人會說 如果公司賺錢 本就該分一些紅利給員工 來獎勵員工

這點我不反對 但是試想一個問題:聯發科員工只為公司賺六十多億

分紅卻分了八十多億 請問這樣合理嗎?

有人會說 讓員工也擁有公司的股票 有了持有權 會更加有向心力

這我也不反對 然而國內電子公司動輒大印股票來互相挖角

今天也許一兩張股票就願意留下來 但是明天呢?

是不是要更多股票你才願意留在公司?

國內某家電子公司常自誇自己先創造員工分紅入股的制度

殊不知此項措施久而久之只會造成電子界員工利益薰心

每家公司都必須已更高的報酬來留住員工 甚至為了挖角

漫天無際地動輒一兩百張股票來吸引別家公司員工

好像印股票比印鈔票快一樣 完全忽視了股東的權益

沒賺錢也配股票 賺了錢配更多 因為錢公司不能印 但是股票怎麼印都沒人管

股票印一張就數十萬價值 新台幣一張最多也才一千元

就是這種錯誤的措施 政府也放任公司這種行為

因而造就出電子公司動輒數百億股本

有人會說國外也有類似的措施 但是這些人卻不瞭解國外措施的細節

國外的措施為公司發行認股權證 給員工有認股權

但是員工絕對不是像台灣一毛錢都不必付

他們也必須付市價約八成的價格來認股

這樣的措施除了獎勵員工的辛勞 同時也符合了公平正義

舉個例子來說 A公司給員工一股的選擇權 員工可在兩年來以80元購買公司股票

假如現在市價為高於80 員工認股就有利潤 如果低於80

員工為了讓這認股權能發揮效益 當然會更加努力工作

讓公司獲利更好 股價自然就會漲上來 屆時大於80就會有利潤

同時由於兩年有效的認股權 員工勢必未來兩年都必須留在公司工作

這就不會有跳槽的問題發生了 而員工也必須付錢給公司

公司營運的資金也就多了一些 才不會發生像台灣一樣 沒錢找股東要

賺了錢一塊都別想分給股東這種不合理的狀況

而台灣某位自認為天才的人發明了這種員工無償分紅配股制度

造成現在許多衍生出來的問題層出不窮 每家公司更相同模仿

國外好的制度不學 不好的制度大家卻用得很高興

除了這些弊端外 再以聯發科的例子來說明另一項弊端

聯發科除權後股本變成約45.2億 其中1.8億為員工持有(假設今年首次實施員工配股)

也就是說股權約4%落入員工手中 股東每個人無緣無故喪失約4%的股權

如果每年都這麼配股下去 不到十年 聯發科可能一半的股權都落入員工手中

本來擁有很多股權的大股東 幾年後大家都變成小股東

因為最大的股東變成了員工 在此跟大家說個數字

聯電目前的股東結構 員工持股部份約佔四分之一

當然這絕對不是員工花錢買的 因為員工如果那麼有錢

他就不必工作了 幹嘛還要那麼辛苦等人家發股票?

也就是說經過幾年來的分紅配股後 每個員工都慢慢變成大股東 有錢人了

大家再試想一個問題 如果這些員工結合起來

在股東會要求員工配股更高比例的時候

那麼到時候是不是就天下大亂了?再這樣配下去 聯電乾脆下市

因為整家公司將會變成所有員工共同持有 那麼就變成了合資了

此外 在股本膨脹方面 我想我就不必贅述了

想想一個問題 壓光碟的中環股本都變成上百億

實在想不出幾百萬就可以自己開光碟公司自己壓片 需要那麼大的股本嗎?

再提起上述聯電 號稱股東人數最多的公司

一個漲停板沒有十幾萬張成交量是漲不動

兩三億股的公司隨便五六百張就拉漲停 電子類股每個都是龐然大物

幾年後要再看到以往全部亮燈的畫面 成交量可能要五千億才夠了

以上為個人意見 基本上我絕不買分紅配股高的公司

就算要買 等除完權 因為我不是凱子 我也不會印鈔票

所以不要跟自己的鈔票過意不去 堅持要買的 我只能祝福你

以前這樣沒問題 最近有了問題 以後絕對是個問題 信不信由你

最近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

這幾天財訊報紙刊出一篇文章

總計了國內幾大dram廠這10年來的經營績效

除了茂德與華邦總計這幾年來是有賺前的

剩下包括南科 茂矽 力晶等全都虧損

這10年內這些半導體廠不僅沒幫股東賺到錢

還虧損累累其中茂矽這幾年來累積虧損52E

南亞科技更扯 累積虧損198E

但是這幾年間員工分到的股票卻是不計其數!

高科技縱使須要人才 傳統產業股有許多也是需要專業人才

然而電子公司這種肆無忌憚的自肥措施已經讓投資人感到唾棄

更扯的是 明明拿到的股票是每股好幾百元

繳所得稅卻是僅僅每股以10元課 這公平嗎?

總而言之 這種制度長期發展下去 絕對是對於資本市場無好處的

政府若是一直縱容這種自肥制度 貧富差距只會更大而已

寫了這篇文章 讓大家仔細思考吧


標題 台灣電子產業的危機
時間 Sep 03 2004

台灣經濟的命脈,如果說是被電子產業綁住一半,我相信大家不會有疑問,因為台灣這幾年的成長,是由電子產業的帶動,造就出禾申堂999天價,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天時地利人和,因此有了這麼好的願景。然而好景不常,不過幾年間,這一切美好的事物,已經一一變成泡沫!
電子產業我在兩年前聯發科700元時開始看空,我不會因為今年電子產業景氣復甦而有改變,電子產業未來至少還有三五年以上的長空走勢,今天我會把所有理由一一解釋,在解釋前,我先說個小故事。
幾年前,家父有點閒錢,想說投資股票,不過因為沒什麼概念,所以請教一位在銀行服務的朋友,這位在銀行工作的朋友跟家父說:金融股從一千多元跌到當時三商銀約兩百元,已經跌掉七八成,銀行不管下雨天或晴天,都會有人來借錢,而且銀行每間都有龐大資產,不像電子股,只能賣產品,沒有資產,產品還不一定賣得掉。家父聽了以後,十分有道理,金融股再怎麼爛,至少後面有龐大資產,隨便賣也賺錢,當時後家父挑了兩間金融股,當作投資標的,一為中國商銀,買的價格約一百元,一為中國信託,買的價格約60元。很不幸地,從家父買進之後,幾年內,中國商銀及中信託,最低都跌到十多元,不過慶幸的是,家父不玩融資,都是現股買進,中國信託在幾年內累積的配股,已經還本,而且還有賺錢,中銀在併入兆豐金控後,目前依舊是賠錢狀態,就這樣,錯失了電子股萬點行情。當時家父有意要購買聯電,不過因為這位銀行朋友的看法,因此而放棄了電子股,幾年來,家父偶爾有買一點電子股,不過主要還是擺在金融,然而幾年來,家父一些朋友,因為投資電子股,曾經風光一時,走路有風,在歷經電子股暴漲暴跌後,現在一一從市場中畢業,昨是今非。
過去在電子股中有賺到錢的,如果能全身而退,懂得收手,那麼恭喜你,今日應該過得很快樂;過去在電子股有賺到錢的,最後又賠光,收手不做的,那麼也恭喜你,算是打平,沒有損失;過去幾年,買到傳產金融股的,錯過電子萬點行情的,那麼更要恭喜你,因為當你看到那些購買電子股被融資斷頭,傾家蕩產的人,你會覺得非常慶幸,好險當初沒投資電子股,電子股不能投資嗎? 錯了,電子股是可以投資的,但是是時機的問題。幾年前,電子公司都是小股本公司,一有獲利,反應在股價,當然是快又猛;然而經過多年來不段地擴充後,個個都成為龐然大物,股本動輒數百億。景氣好時,這些都不是問題;景氣不好,問題就會浮現。又談到員工分紅,過去電子產業在大賺時,大家不會在意員工分紅的問題,但是今天電子產業微利競爭時,股東還能故意朦住眼睛假裝看不到嗎?電子產業在台灣第一個浮現的問題,就是這個,膨脹過大,不合理的分紅制度,如果把這些分紅一一用費用來支出,你還以為友達今年可賺400億?聯發科台積電獲利還能那麼漂亮?報表是人做的,制度是人訂的,既然是人做的 人訂的,就無法真正反應現實,台灣某電子老闆,自認為聰明,發明了這制度,把費用以股東權益項的股本來解決,而且鑽台灣會計制度每股面值10元的漏洞,因此所有費用都看不到,員工每個人領得笑哈哈。股東呢?就必須承擔這些後果,我知道電子員工非常辛苦,不是說不能領這麼高的報酬,只不過請把這些列為費用,財務報表才能真正反應實際。否則為什麼友達今年要賺一個股本,本益比五倍都不到,沒人要買?因為現在投資人都變聰明了,大家已經會把這些看不到的費用,都算進去了,公司真正的價值因此也就浮現了,這是台灣電子股第一大危機!
第二大危機,就是過度舉債膨脹的危機。近來博達及衛道案已經是一個明顯例子,明後年,公司債到期的更多,我相信第二個、第三個博達也將出現, 我不是危言聳聽,以前傳統產業遇到的問題,未來一一會在電子產業引爆,公司有賺錢,公司債當然還得出來,但是今年有賺錢,明年誰能擔保還會賺錢?
郭台銘常說,千變萬化,一個計畫追不過一個變化,一個變化又追不過一通電話。當過兵的會引申說,一通電話又追不過長官的一句話,雖然有點玩笑性質,但是請注意,認真的思考這段話得函意,電子產業的變化,絕對是急驚風,過去幾年,常常調降財測的南亞科技,就是因為景氣變動太多,無法真正預期獲利,景氣上半年後,哪知道下半年確賠錢?就如同友達,在去年sars時 怎麼會想到年底會調升財測呢?這樣變化,在電子產業比比皆是,公司如果應變能力沒那麼快,肯定賠錢,那麼幾年前大家流行發公司債,未來也將進入償債期間。藝人曹啟泰說借錢市高尚的行為,沒錯有借有還是高尚的行為,有借還不出,那是比殺人放火的匪徒更加不如。從現在起的幾年,電子公司很多都面臨龐大償債期,有投資公司債的投資人,最好保祐每年這些公司都有賺錢,否則一但現金流量不足,肯定會出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研發能力的不足,過去外國人都會說台灣的產品是3c ,cheap、copy、shit,相信有從事貿易的朋友都有聽過,很慶幸地是幾年來在政府的推動下及廠商的自有開發能力加強下,台灣已經慢慢擺脫這樣的臭名,不過研發的能力還是十分不足,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台灣電子產業有那幾間賣得產品是因為技術的優勢而展握獲利的來源? 更簡單的說,有幾間電子公司毛利可以在五成以上?我想大家也都知道,屈指可數!台灣電子產業還不是都是靠著大資金的投資所造成的資金障礙所打造的一片天,不過很不幸地是,對岸未來這樣的模式,將會徹徹底底地copy過去,用大資金的投資,來發展的電子公司,未來優勢也將逐漸喪失,廠商開發技術的不足,更顯示在另一方面,大家想想一個問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聽到國際大廠告台灣專利權的問題,中環錸德每年要付給飛利浦龐大權利金,年年都在吵,前一陣子LCD產業也發生類似情型,孰令致之?講白點就是廠商不願花錢去研發,如此而已!
電子產業另一個問題,是殺價競爭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是因為沒有技術所造成,今天看到新聞,建興電毛利可能殺到20%(DVD 燒錄器),我想這樣的利潤在電子產業還算高,比起廣達的5%,已經要偷笑了,電子產業產品賣不出去,只有降價,不可能像銀行或是營建股,土地賣不掉以後再賣,電子產品今天賣不掉,隔一段期間就沒有價值性了,我相信這樣的產業特性非常容易了解,LCD最近不也傳出殺價競爭的例子嗎?大家都在殺價,期待搞到一些競爭者,沒想到大家都撐下去,就殺到誰撐不下去為止。而且台灣大部份的電子廠,都是競爭者非常多的公司,不像intel、 microsoft 等產品技術性高,取代困難,所以別人毛利都非常高,不像廣達、仁寶年營收2000億獲利不到100億!這是台灣電子產業另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我相信未來也是會成為淘汰賽的一項因素。大家還期待百元的電子股整個看板都是嗎?別傻了,未來雞蛋水餃股會變成電子股的特色,傳統產業十年來遇到的問題會一一在電子類股複製,包括交叉持股、轉投資、公司債 、殺價競爭、掏空資產等等。我相信這些問題絕對會在發生,昨天剛爆的地雷訊諜大虧,其中一像就是轉投資,大家有印象的話應該知到中環翁大老闆最喜歡搞這一套,當初的雁子哲學,今日卻變成十多元的股價,多麼諷刺的一件事!陳文琦的威盛呢? 迦南計畫喊得有聲有色,如今呢?昔日股王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今年景氣好還賺不到錢,如果明年景氣轉壞,有多少電子股要崩盤?電子股能投資嗎? 四年前萬點時買台塑、中鋼、中信銀,到目前指數5800點,這三檔股票都是賺錢,四年前萬點買台積電、華碩、廣達,一輩子別想解套了,傳統產業不好嗎? 為什麼鋼鐵、塑化這幾年賺得很開心?為什麼在指數跌了一千多點後,台塑、中鋼的價位跟7000點時差不多?
幾年前大學畢業後去電子公司上班的人,在領了股票,享受福利後,如果今天能全身而退,那麼恭喜你;幾年前大學畢業後,進入台塑工作的人,雖然沒有股票可領,但是也可以養家活口,那麼也恭喜你;幾年前進入鋼鐵公司工作的人,雖然前幾年沒賺錢,不過這兩三年薪水大增,也可養家活口的人,也要感到慶幸。因為現在進入電子公司的畢業生...第一個會被問到的問題是:假如以後沒有員工分紅,你能接受嗎?
三年一閏,好歹照輪!電子產業的長空只是起點,尚未結束,未來七千點還看到嗎? 我心中有一個問號?就算有,不會是電子股帶起!
小弟支持您的想法!!

本來工作的表現, 就應該反映在薪資上, 我是受僱來當員工, 又不是受僱來當老闆, 要公司股票做啥?

小弟本著這樣的原則, 過去二十年工作, 談薪資一律謝絕: 低薪+股票分紅, 想請我去, 就要出得起高薪, 不然拉倒!

如果我表現好, 想要獎勵我, 請給我現金, 不要給我股票. 這樣我可以保證, 別人不可能用股票挖得動我. 想挖我的人, 得仔細在報表上面盤算好, 到底我來了, 值不值這個錢? 能不能幫公司賺回來? 你想清楚了, 再來找我, 也省得我花時間去拼命介紹自己, 推銷自己, 反而做不好手上的工作.

我也不用想著四處換工作, 只要專注在自己的表現上, 有夠好, 上面看得到, 同業也看到, 要挖角, 外面傳得快, 公司也知道, 我不開口, 老板怕我跑, 主動會加薪, 老闆不賞識, 外面等著我, 隨時可跳槽, 到處都高薪, 何必等股票?

這些年來, 換個數十個工作, 秉持以上原則, 有 98% 都是別人主動來挖角, 不需要我自己出去找, 最後還不是一樣年薪數百萬, 現在 40 幾歲就可以退休.....只要能力夠, 上班族不需要靠股票, 一樣可以致富....
說的很好,

其實我還希望工程師不要把 高薪跟股票分紅混在一起,

可是工程師大多沒有會計概念,就以為別人反對股票股利就是反對他們領高薪,

我相信一般工程師領的股票不多,問題不大,

但是高階主管可能領到很多,就變成為公司賺一元,卻領走三元的情況,

用幾張股票把所有工程師綁在一起,讓低階工程師去幫高階主管說話,

我好奇的是,有沒有哪家公司因為大股東持股比例高,

結果這種稀釋狀況就比較少的(因為有大股東在,管理階層不敢這樣搶錢)。

其實這麼一個壞的制度,傷害最大的應該是在這個產業的人,

也就是工程師,可惜這些人只計算今年的股票能賣多少錢,

為一個會毀掉自己產業的制度辯護。
總覺得大家的討論都模糊了焦點
或許本站真的太多園區內的朋友了....

樓主所探討的只是
用無償股票分紅的方式員工分紅
來當作加班費...

合理嗎????

樓主也沒反對台積的員工坐領高薪阿...
只是不希望..用這種發股票..卻會稀釋股權的方式罷了



只是單純探討..這種不認列費用的方式來替代加班費
合理嗎??符合社會正義嗎???

對一般投資大眾來說
認列費用後..eps下降..
一般大眾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來買此公司股票...
(也是真正這家公司的盈虧狀況...)
更不會稀釋投資者所購買的股權...
(相信我..很多老伯伯老媽媽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無形中被稀釋了...)
原本未認列員工分紅為費用..eps可能高達5元
如果認列成費用..eps..可能只剩1元..甚至為負
對於那些不採用員工股票分紅的公司
這樣符合社會正義嗎


更也沒有人質疑你們的辛苦..
但是..要分紅..請用現金紅利的方式...

當你領一張台積股票約市價68000
卻只需以10000台幣來報稅..
假設分到180萬的股票分紅
(只是單純討論某個數字...)
換算股票約26張
只需申報26萬的所得..
加上本俸...您的所得稅級距還在13趴

如果一般人年終現金分紅180萬加上本俸
絕對會到30趴的所得稅級距

請問...這樣符合社會正義嗎?????

不懂..為何一堆人跑出來說
工作很辛苦..會爆肝
當然可以領高薪...
(甚至比不上快樂打工族)

沒有人質疑你們的辛苦..
但是..要分紅..請用現金紅利的方式...
或者國外行之有年的選擇權方式來回饋辛勞的員工吧...

這篇的討論應該不是討論..你們有多辛苦??..還有你們該得到多少的報酬吧??...
從第一篇文章看到這裡.....實在是覺得沒力

甚麼叫做不公平的年代? 這年頭有啥事是公平的?

覺得台積員工分紅領得多就眼紅? 那幹嘛不進台積搶錢?
等你進來就會覺得你是被搶.......健康就是財富呀~

再說,這也沒啥好吵了...還想用這話題作文章多久?
明年員工分紅已經從今年的27%降到15%,股票也將按照市值課稅
爆肝一族的基層員工還有多少人想繼續待?

不公平的事情那麼多.....件件要吵哪吵得完......
這是互相的問題
沒有好的福利,公司留不住員工
等公司人都跑光了,股價一落千丈
要死大家一起死
誰也得不到好處
全都是幻覺~嚇不倒我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