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學(舊版)(舊樓)

股市阿屎伯2908 wrote:
我個人的想法是這樣的,既然當時日本處於通貨緊縮的狀態,就表示其實廠商的生產力是十分足夠的(有足夠的存貨、有足夠的生產線、資源、技術…)但是消費者卻不願意做消費,表示人們因為支出能力不足的關係,其實有許多需求沒有被滿足

當然或許就像你所說的,禁慾可能對延長壽命與快樂更有幫助,或許清淡的生活才是最適合人類的?!...(恕刪)


你有沒想過
或許是人類不需要這麼多的消費也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的供給
當社會結構老年化,當然人口也會呈現減少的趨勢
支出的減少可能來自於兩個因素,老年化與人口減少
所以,這很正常,跟禁慾無關

假設今天日本科技發達,生產效率是現在的10倍
難道,你要求大家要做 10 倍的消費來消耗掉這些生產?
為消費而消費,本來就是一種浪費

所以我常說,與其說現在的經濟困境是需求不足,不如說是供給過剩
然後為了解決這些過剩的供給,維持商品價格的水準,使資本家願意投資來增加就業機會
於是要不斷的拉 CPI
結果是,文明的成果都讓資本家收割了(貧富差距不斷擴大)
(曾經查過,為何要維持溫和通膨,結論是,根據紐西蘭(應該是這個國家)的經驗,溫和通膨對經濟發展最好
(如有錯,我先在此致歉。。)
但是,經濟變數很多呀,不同的變數可能往不同的方向發展)

所以我才說,緩慢減少人口與GDP溫和通縮或許是件好事
可以解決很多事情(包括資源爭奪引起的區域衝突)

另,樓主可否提供一個印鈔,但是同時我又不會把積蓄拿去買其他商品避險的方法
別跟我說外匯管制呀! 那可能又會引起外資外逃

economic wrote: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重要理論之一,圖片中的質能方程式更是幾乎人人都知道(跟GDP公式知道的人很多有沒有很像),但看完和懂相對論的人比例有多少呢?


以這角度來形容我想有更多詮釋的空間,其實經濟學就像這公式一樣,看似困難其實簡單,如果不說其實很多人應該不知道這就是光在有速度卻沒質量的的狀況下,帶回大家都學過的牛頓第二定律發現的BUG,進而推導出來發現質量與能量有關係的公式,僅此而已。

經濟學亦然,我覺得經濟學與其說是發明不如說是發現,而現今的所有的經濟行為目的都是為了放緩崩潰的速度。最終還是要回歸群體的行為。然而,群眾行為往往是無知的,這就像一人一票一樣,每個人天生的智商、歷練或條件都是不同的,人類也是因為少數精英帶領才會進步,那為何一人一票呢?因為當社會不安定時,會破壞根本發展的條件,安定的社會環境才是優先的工作。經濟學亦然,經濟建立在最根本的"借貸"行為,然而借貸的實際價值卻是無法定義的,但又無法避免借貸行為的出現。在此之間的套利空間就會回歸人最基本的競爭,懂得機制的人會成為前1%的富人,印了再多鈔票最終都會流向那麼1%的人。因此經濟的結局必然是貧富不均而導致社會多數人的不安與動亂。現今世上的政府經濟政策講明白了就是為了避免快速崩潰造成社會不安定,以公權力介入做治標不治本調整,而經濟學(不如說是群眾心理學)就是政府執行的根本。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也許就是時間換取空間吧!畢竟,當年的英國央行總裁牛頓在南海泡沫事件慘賠之後也說了一句:I can calculate the motions of heavenly bodies, but not the madness of people.

因此,討論哪國政府做了什麼政策我覺得沒有什麼意義的,因為這需要因地制宜,包含文化、民情風俗或消費習慣等等都會影響。而且討論的就不是根本問題了,而是治標手段的經濟學。

人的天賦生而不平等,人類是無法改變的,經濟崩潰只是一種體現方式。
Let's face it wrote:
以這角度來形容我想有更多詮釋的空間,其實經濟學就像這公式一樣,看似困難其實簡單,如果不說其實很多人應該不知道這就是光在有速度卻沒質量的的狀況下,帶回大家都學過的牛頓第二定律發現的BUG,進而推導出來發現質量與能量有關係的公式,僅此而已。
..(恕刪)


經濟學我沒有非常清楚

但是
質量與能量之間的問題是這樣嗎?(聲子也無質量但有速度,可否用聲子推出你所說的結論?!)
您要不要回去看一下近代物理課本(基於相對論的兩個假設,與不同速度的慣性坐標系轉換就可以得到 E=mc^2)

雖然這樓是要討論經濟學,但是我還是想澄清一下
KCLin0423:

是啊…或許人類實際上不需要這麼多的消費,我是受經濟學所謂慾望無窮影響了,沒想過你那種想法
確實為消費而消費是一種浪費,如果人們真的覺得自己的需求滿足已經足夠,那經濟成長就到此為止,政府沒必要在一直強求要經濟成長
但我認為還是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人們想要消費的時候,還是有錢可以消費的。人們想不想要消費是他們自己的決定,沒必要為消費而消費,但至少要保持人們的支出能力足夠,我覺得這是政府在經濟體系裡的義務。

確實現在因為分配的不公平使許多利潤被資本家收割,所以我希望如果經濟體系有需要印鈔的時候,可以平均分,而不是像現在一樣,新發行的貨幣都跑到政府不然就是銀行、大財團手上去了。

避險、保存價值是人民的需求,很難去禁止吧!如果你有10萬元想存下來,你也很有可能拿去買股票或拿去買其他能保值的資產吧?
但我知道你想表達的意思,如果印太多鈔票,結果人們根本沒有要用這麼多鈔票來消費,就會拿去買資產,推動資產市值上漲,創造下一個泡沫
這個問題我覺得需要從稅制改革做起。就像我前面說的,我覺得貧富差距最主要的來源就是資產與資源,因此應該以人們擁有資產市值做為主要的課稅標準,擁有的資產總市值越高就要繳越多稅,如此不但可以減緩貧富差距,也可以降低資本家炒作資產的意願。如果市場上的貨幣供給過多,政府與央行也可以藉此回收不必要的貨幣供給。
但因為現在是以所得做為主要課稅標準,要進行這樣的稅制改革少說也是至少50年之後的事了吧…只是我覺得要做到分配公平,就應該以資產做為主要課稅比較比較公平

Let's face it:
我其實沒這麼悲觀。就算你說的是對的,政府也應該一直去解決經濟問題,而不是放著讓他爛。舉個例來說,經濟蕭條十年與經濟蕭條一年,在十年後的結果不都是經濟回到正常水準嗎?你說既然結果一樣,為什麼政府還要干預?因為人民可以因為政府的干預少受9年的苦,為什麼不做呢?而且政府在經濟體系仍然有許多工作工作要做,例如監督商品的品質、取諦黑心商品。如果政府不做這些事,你能想像我們的經濟體系會變成什麼樣子嗎?到處留竄著黑心商品…十分可怕
而政府為什麼對於資產泡沫這件事一直很無力,我覺得是稅制的問題。因為現在的稅制主要是使用所得做標準,不是主用資產市值為標準來課稅。政府根本沒有箝制資本家的工具,當然會對資產泡沫的發生感到無力。
股市阿屎伯2908 wrote:
險、保存價值是人民的需求,很難去禁止吧!如果你有10萬元想存下來,你也很有可能拿去買股票或拿去買其他能保值的資產吧?
但我知道你想表達的意思,如果印太多鈔票,結果人們根本沒有要用這麼多鈔票來消費,就會拿去買資產,推動資產市值上漲,創造下一下泡沫...(恕刪)


我要說的是
你印鈔發給全國,我匯出,引發貶值
所以,你印鈔預期的財富增加效果被抵銷了,甚至,使基層更窮
驅動消費的力量是"你再不買,你就更窮更買不起了"
你真的希望這樣玩?!

(當然以上指的不是短期的消費券)

人民要有錢
1.增加自然資源的產出
2.增加貿易獲利
與其說貨幣不會憑空增加,以樓主的用意,或許換個角度,財富不會憑空增加
k大秒回有點猛,秒回xd

不是這樣的,你匯出的確會使貨幣貶值,但那是「跟外國貨幣相比」貶值
意思是本國人購買外國商品會變貴,但是不影響本國人購買本國商品
本國人購買本國商品變貴,是因為物價上漲,不會受匯率影響

會發生那種"你再不買,你就更窮更買不起了"的狀況是,本國的物價一直上漲的狀況
可是我認為政府印鈔票的前提是在需求不足,印之後不會使物價大幅大漲的狀況下印的
在需求不足但產出非常足夠的狀況下印鈔,物價並不會大幅上漲,想當然也就不會發生"你再不買,你就更窮更買不起了"的狀況
而且回過頭來講,你可能第一時間因為害怕把貨幣匯出去,過一段時間後發現經濟成長了,但物價卻沒有明顯的上漲,事實跟你想的不一樣,你也會把錢匯回來了吧

KCLin0423 wrote:
你有沒想過或許是人...(恕刪)


K大說的這種經濟邏輯對懂的人來說不難,但要想通為何是這樣不算太容易
生產效率提高的另一個副作用是失業,沒所得消費需求上不來
所以你說的是個整體的東西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我這麼講:一筆交易產生,必須同時有供給,也要有需求
當今天的狀況是供給不足,但需求足夠,那就必須像你說的,增加自然資源的產出,使供給增加
增加貿易獲利可以使我們我國貨幣相對外國貨幣升值(政府沒干預的話),使我們買外國商品變便宜,也是好事

但我指的需要印鈔票的狀況是,今天供給很足夠,但需求卻不足
我舉個例子。日本在十年蕭條之前是日本經濟最輝煌的時期,那時候因為貨幣供給量高、資產市值高,使人們都覺得自己非常有錢,所以非常願意消費或投資
但是在泡沫破滅後,貨幣供給量下降,資產市值暴跌,然後又跑出了許多有還款壓力的負債。你想想看,你原本有銀行存款有100萬,股票市值5000萬,你會不會比較願意消費或投資?如果這時候你想去花錢享樂,你會不會去?當然會吧。但是突然銀行倒了,你銀行的存款100萬沒了,你投資的公司也倒了,你股票市值5000萬沒了,然後你之前融資做股票的50萬負債,開始有人向你天天討錢了。這時候你就算想像以前那樣花錢享樂,八成也不敢了吧。
在供給足夠(存貨高,生產線閒置),但人們卻因為金融體系的關係,不敢消費或投資的時候,發給大家一筆錢,目的在增加大家的消費與投資意願,使整個經濟體系的需求增加,最終使人們的需求滿足增加,經濟成長。
這是增加貨幣供給量的目的,重點在增加消費與投資的意願(因為當下人們的消費與投資意願太低,原因不是因為人們沒有需求,而是因為沒錢…就像我也想買個豪宅但沒錢一樣xdd)
股市阿屎伯2908 wrote:

我這麼講:一筆交易產生,必須同時有供給,也要有需求
當今天的狀況是供給不足,但需求足夠,那就必須像你說的,增加自然資源的產出,使供給增加
增加貿易獲利可以使我們我國貨幣相對外國貨幣升值(政府沒干預的話),使我們買外國商品變便宜,也是好事

但我指的需要印鈔票的狀況是,今天供給很足夠,但需求卻不足
我舉個例子。日本在十年蕭條之前是日本經濟最輝煌的時期,那時候因為貨幣供給量高、資產市值高,使人們都覺得自己非常有錢,所以非常願意消費或投資
但是在泡沫破滅後,貨幣供給量下降,資產市值暴跌,然後又跑出了許多有還款壓力的負債。你想想看,你原本有銀行存款有100萬,股票市值5000萬,你會不會比較願意消費或投資?如果這時候你想去花錢享樂,你會不會去?當然會吧。但是突然銀行倒了,你銀行的存款100萬沒了,你投資的公司也倒了,你股票市值5000萬沒了,然後你之前融資做股票的50萬負債,開始有人向你天天討錢了。這時候你就算想像以前那樣花錢享樂,八成也不敢了吧。
在供給足夠(存貨高,生產線閒置),但人們卻因為金融體系的關係,不敢消費或投資的時候,發給大家一筆錢,目的在增加大家的消費與投資意願,使整個經濟體系的需求增加,最終使人們的需求滿足增加,經濟成長。
這是增加貨幣供給量的目的,重點在增加消費與投資的意願(因為當下人們的消費與投資意願太低,原因不是因為人們沒有需求,而是因為沒錢…就像我也想買個豪宅但沒錢一樣xdd)

疑~我發現你完全不懂一個東西.
那叫乘數效應
、投資或公共支出乘數效應

  它是指投資或政府公共支出變動引起的社會總需求變動對國民收入增加或減少的影響程度。一個部門或企業的投資支出會轉化為其他部門的收入,這個部門把得到的收入在扣除儲蓄後用於消費或投資,又會轉化為另外一個部門的收入。如此迴圈下去,就會導致國民收入以投資或支出的倍數遞增。以上道理同樣適用於投資的減少。投資的減少將導致國民收入以投資的倍數遞減。公共支出乘數的作用原理與投資乘數相同。
現在政府是不直接印鈔票的,而是擴大政府的財政支出以達到刺激經濟的效果,你說的那些跟政府刺激經濟的方法完全無關,你負債多少錢干政府甚麼事情?
現在政府的作法是預期生產大量減少追不上需求的預期,直接刺激公共支出看要政府舉債或透過資產交換到民間方式來支出這筆錢,以達到經濟活絡的效果,你所謂的開印鈔機是直接印鈔票憑空多出這筆錢,進入財政體系但是這會引發惡性通膨,因為會使得人們"用過多的鈔票去追逐過少事務",印鈔票可是完全無法刺激生產,反而讓鈔票去追逐過少的事物,搞清楚所謂甚麼叫做量化寬鬆,甚麼叫做公共財政支出,甚麼叫乘數效應...你還真以為政府開印鈔機直接給大家?
KCLin0423 wrote:
經濟學我沒有非常清...(恕刪)





狹義相對論原則就是光子質量為0!所以光只能用能量表示,那就必須找出一個能量與動能的關係(因為用古典物理你就會發現F=ma,光的E=F=0)!而能量公式實際上是E^{2} = p^{2}c^{2} + m^{2} c^{4},E=MC2是省略了P^2跟C^2,如果套用光這種質量為0,就是E=pc而不是E=mc^2了!

不過這邊所謂的聲子是聲波載體的量子化還是晶格結構量子化後的聲子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