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入的人不買房產, 每年多餘的收入要怎麼做呢?

來聊 wrote:
買翡翠,買珠寶可以保...(恕刪)
買鑽石>
https://ace0156.pixnet.net

TB5312 wrote:
時代一直在變,現在...(恕刪)


非常好的建言,真的是高手!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dioiao wrote:
會怎麼規劃這筆多餘的收入呢?


這棟樓的等級太高...實在沒有插話地餘地

但....還是要來歪樓一下

鵝頭:你說啊?! 那麼容易發財啊!!你當我是傻子啊?!
雞姐:(對著鵝頭)我信他! (對著史提芬周)應該怎麼做?
食神:當然是開間店做好它 先賺他第一比錢

雞姐:(傻笑)嘩! 那不是可以買一套最新的卡拉OK啦?

鵝頭:火雞 你不怕人笑你?有了錢當然買樓收租了 這才叫高招嘛!

食神:當然了 不過要是換了我 開分店一間變兩間 兩間變四間 四間變八間,八間以後就上市 上市以後再集資,接著就是炒股票 然後在炒地皮,接著再分開上市,到時候光是收股息我就削翻了! 哈哈哈哈...

三種投資方式...一次分享

Nuke worker wrote:
請問Katong大,這厚厚一本說明書要從哪裡看起?
http://ifund.tcbbank.com.tw/SaveFile/BD010012.pdf


如果是我 1-10頁的Summary,11-15頁 The Offering 16-21頁的 Summary Financial and Operating Information一定會仔細看,
之後的Risk Factors,USE OF PROCEEDS,CAPITALIZATION 會快速跳翻著看。

想請教K大是否整本仔細看完....小弟英文不是很好,看得很慢阿~~
隔行如隔山~~

很多大大的建議

說真的~~

一來太專業~~外行人會看不出來其中的細節或甚至陷阱~(至少對小弟來說)

二來~其實很的多中小企業主~投資自己本身的行業~投報率都是好幾十趴起跳的(每年)

一年賺回一個資本額的~大有人在~~

而那些主動來找投資的~~小弟本身都是敬謝不敏~~(小弟秉持著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要來借錢的~學乖了~沒拿東西來設定~~金額太大不借~太小就當慈善來看

小弟我很保守~但也因此閃過了很多次陷阱~~

前些日子建商來找投資金主~~也忍住~~

這一坡就運氣好逃過~

所以我覺得本業做好~~錢鑽了就存起來~以後景氣寒冬時~才可安然度過~等待下一個夏天

共勉之
1億多的資產,不想辦法運用 ?

你現在欠缺的是理財的知識....看書很重要...

建議看國外一些理財專家寫的.....

若是每年有1000萬的穩定現金流......

不會用錢賺錢?????

-----------
要是我,我會這麼做...(實際上我也是如此做)

1.強迫儲蓄..

2.舉債投資穩健標的..(這樣就能達成強迫儲蓄的目的)....

現在利率這麼低...不借實在對不起央行...對不起自己的資產....

撇開理財所得,我全家只能靠一年房租80多萬撐起的負債...

(不過當然不是全部房租只有80多萬,而且都拿來還房貸,畢竟還要生活費等)...

何況你有1000多萬年收入可以運用,是我家的好幾倍.......

若是借個5000萬...(1億多借5000萬,負債率50%到)...

20年期,一年不過償還300萬....你還有700多萬閒錢可以花用...實在太充裕了...

5000萬...複利20年7%.......7%不是多危險,多了不起的利率..

也許你認為7%現在是高點,沒法持續20年...那不代表你認為現在收益利率是高點....

那不是就該更加快速度去投資嗎??......

5000萬,設算7%..20年...累積將近2億...而你20年還貸才6000萬成本...

700多萬閒錢累積20年也至少1.4億(假設你都閒置在那...)

20年後...起碼3.4億,無貸款....然後原來的房地產還要外加.....我看隨便也5億..

難嗎 ? 原理就這麼簡單........


理財規劃是全面性的,以下是魯蛇小弟夢到的,喜歡的話可以研究,反之就當小弟說夢話;

- 成立海外公司,由海外公司接訂單,把利潤留在海外,台灣工廠的利潤就大幅度降低,這個前提是要仔細研究每個地方的稅務制度;
- 海外的盈餘再轉匯到海外個人帳戶上或是其他個人持股的海外控股公司,之後再把錢匯進歐美等國家,這就看大大對那些國家有研
究,想要投資那些國家;
- 投資的標的物,接下來投資的標的物就千奇百怪,舉例以不動產來說,一般住房、店鋪、廠房,都是很好的投資標的,租金很穩定,
只是大大要自己研究稅法的部分,很多事情都是連動性的,海外的資產一定要給專業的公司打理,可以保護你;
- 如果是在香港開設公司,以公司帳戶設立在匯豐銀行來說,一百萬港幣金額就有私人理財帳戶(門檻很低),可以了解到很多金融商
品,甚至保險、股票都可以購買(千萬別在台灣複委託),如果設立在香港,一定要去了解當地的稅務制度;
- 稅務制度方面,澳門比香港要好很多,當然也要去研究那些免稅天堂是有優勢的,可以搭配運用;

有現金、有不動產、有保險,再把資產分散在不同地區及國家,進可攻、退可守,用宏觀的角度去規劃,建議別用只能在台灣的角度去規劃,因為資金、資產是無國界的,多請教不同國家的會計師,然後就可以自己融會貫通去運用了;

魯蛇小弟的小建議(沒念啥書,也沒專業知識,所以無法像其他大大一樣提供很多專業的建議),獻醜了;

zeus lu wrote:
理財規劃是全面性的...(恕刪)
標記一下 值得好好思考
https://ace0156.pixnet.net
我想可能是做傳產的吧
產業變化很快
花無百日紅
所以要步步為營
重點是還是要專於本業
有多餘錢再投資大陸房產 (未來重點在大陸 又是同文同種 事情好掌握)
不要碰股票 債券 因為無法掌握

很多做外銷的現在已接不到單
還好還有房產租金收入

dioiao wrote:
請問以下條件:
家裡...(恕刪)


看來是位中小企業主啊~你的個人財務狀況是和公司綁在一起的。

我想你要先想的一件事是...公司資金的流動性!

總資產1E,扣掉不易變現的土地廠房機器設備之後,流動資金是多少?
而你的營業規模又是多少?客戶風險又是多少?
一旦公司業務出了個事,你的流動資金能否確保公司營運正常?
看過太多公司黑字倒閉...流動性是企業生存的第一條件!

再者,每年盈餘1K~1.5K萬,這是"必然"的嗎?不必投入更多努力就可得?
本業(或相關市場)真的沒有成長的空間了嗎?
別忘了,到目前為止,你最成功的投資就是自己的公司!
最成功的投資你不繼續投入而想轉投資其他領域...WHY?

想做其他投資的理由很多是基於"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內"~
然而你是中小企業主,你的個人財務往往和公司綁在一起,萬一公司出事了,你個人的投資往往也會被拖進去。
所以如果你做其他投資的目的是分散風險,那就要先想好如何"分散"~

在通澎的時代,保有太多現金會遇到貨幣貶值的損失(過去幾年我就深深地吃了這個虧)。
在通縮的時代,保有現金可能是最好的投資與救命丹。
現在是通澎或通縮,我想你必須先判斷,才能決定投資方式。

就先做這些建議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