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列表 (資料已更新。請移駕新樓。)

應該是法人認購的,散戶難以在一周時間同心協力申購200億。

-補充-
我個人會買公司治理100,因為比較分散,市價低也好規劃資金。
十二夜月 wrote:
台灣50規模最近一周增加了200多億,來到了749億。...(恕刪)

個股就要密集除權息了,外資總會來這麼一下。
把股票轉帳給0050,權息都算在0050頭上。


臺灣 50 ETF 今(25)日 15歲生日,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於慶祝酒會上透露,關於臺灣 50 成立原因與國安基金釋股的秘辛故事,當時成立是為了要救國安基金與台股。

許璋瑤表示,2000 年當時正值總統大選與政黨輪替,台股從 9000 多點一路下跌,國安基金進場護盤當年共投入 1800 億元,但到當年年底結算,國安基金共虧損 467 億元,為彌補帳上虧損,政府還曾拿台糖股票作價補進國安基金。

許璋瑤表示,雖然後來股市止跌、經濟恢復了,國安基金也開始思考退場機制,但若直接在台股集中市場釋股,1800 億元的龐大金額恐再影響台股表現,為了讓國安基金「去無蹤」,當時的證期會與證交所就參考香港做法採發行 ETF 機制退場,也就是讓國安基金將持股轉換成 ETF,後續逐步在市場上出場,因此,臺灣 50 ETF 在 2003 年 6 月誕生,而現任鉅亨網總經理楊定國為臺灣 50 ETF 第一任基金經理人。

元大投信董事長黃古彬表示,為了讓國安基金順利退場,臺灣 50 ETF 當時創下全球最快上市紀錄,2003 年 1 月取得指數授權後,趕在 6 月底正式掛牌上市,相較於國外發行一檔 ETF 需耗時 1-2 年,但臺灣 50 ETF 卻在短短 6 個月,證期會與證交所就相繼完成法規與業務規章修正,元大投信則完成建置管理交易平台,推動臺灣 50 ETF 順利掛牌。

許璋瑤說,雖然國安基金在 2000 年至 2001 年進場一度大賠,但這筆投資到 2007 年至 2008 年結算時,還賺了約 137 億元,繳庫 110 億元。
ayz847 wrote:
已經有114檔ETF上市了 ...(恕刪)


ayz847 wrote:
許璋瑤表示,雖然後來股市止跌、經濟恢復了,國安基金也開始思考退場機制,但若直接在台股集中市場釋股,1800 億元的龐大金額恐再影響台股表現,為了讓國安基金「去無蹤」,當時的證期會與證交所就參考香港做法採發行 ETF 機制退場,也就是讓國安基金將持股轉換成 ETF,後續逐步在市場上出場,因此,臺灣 50 ETF 在 2003 年 6 月誕生,而現任鉅亨網總經理楊定國為臺灣 50 ETF 第一任基金經理人。
元大投信董事長黃古彬表示,為了讓國安基金順利退場,臺灣 50 ETF 當時創下全球最快上市紀錄.......
許璋瑤說,雖然國安基金在 2000 年至 2001 年進場一度大賠,但這筆投資到 2007 年至 2008 年結算時,還賺了約 137 億元,繳庫 110 億元。

這一段話很奇怪,國安基金為了減少對台股的影響,將持股轉為ETF然後再退場,但其間也花了約5年(2003-2008)。

如果國安基金用這5年的時間慢慢的直接退場,結果反而會更好。因為這樣同樣對台股的影響很少,且少了轉換成ETF的成本,少了每年ETF的管理費用。

不過話說回來,這一波國安基金賺了這麼多錢,應該是不差這一點點的費用的。
n8362995 wrote:
如果國安基金用這5年的時間慢慢的直接退場,結果反而會更好。...(恕刪)

放到今年一月不更好?
這些都是事後諸葛亮了。
當時,有當時的情境與考量吧!

萬事只差早知道。

n8362995 wrote:
這一段話很奇怪,國...(恕刪)


如記得沒錯

大機構將實體股票轉換為對應的 ETF 出場方式,應已行之以久,

主要就是為了降低對行情影響

相對於分批逐步於市場上拋售(數十檔)

統一為單一的 ETF 更為方便!

(如用盤後大筆對敲來想即可知囉!一樣有大筆金額於初級市場申購 ETF)
00739 元大MSCI A股今天掛牌上市,果然跟著跌,

未來要捨棄FH滬深,改買成本稍微低一點的元大MSCI A股,會配息也比較方便操作。
主動投資是藝術,指數投資是科學。
十二夜月 wrote:
00739 元大MSCI...(恕刪)


有些螞蟻ETF,規模甚至低於台幣一億。死不退場、茍延殘喘。
有些僵屍ETF,整天無成交,或個位數成交。充場面、擺好看。
當局實在有必要把這些螞蟻僵屍,好好清理一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