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概念股真的要很小心!!!

Nuke worker wrote:
不只以核養綠,我一直是認為是核一、二、三延壽20年是個好方案,這些同型號幾乎一模一樣的機組延役工程國外有很多經驗了,直接複製、貼上,雖然這樣做對不起念理工的後輩,但不要再搞台灣第一的事了!
賺到的空檔錢除了養綠以外也來養核四,要專業人士喊出還要幾年?多少錢?核四才能運轉是有難度的,這也是當年馬總統在多次追加預算及展期後確認在他的八年任期結束前核四是無法商轉、順勢封存核四的主因。如果爆掉怎麼辦?再說吧!
我個人是認為,
舊的核電廠能延役就延役,
不能延役就原地重蓋。
核四也一樣,仔細檢查後,能用就用,
真的不能用就重蓋,
而不是一直質疑它是拼裝車就放著不管。
01newbie wrote:
核四也一樣,仔細檢查後,能用就用,
真的不能用就重蓋,
而不是一直質疑它是拼裝車就放著不管。


全世界的任何場都是拼裝出來的,
但要看主包商的經驗
就像台中10部機,吉星設計台電施工,從一開始的摸索到後來越蓋越有機驗,不會的到前一個機組看一下現場或圖紙比對一下就知道了,養出一大批人強馬壯的! 每年一部機完工,看得大家都很高興!
這些人轉到核四來,遇到因不願負無限責任而退一步、只願當包商之一的奇異,它本身10幾年沒蓋過新核電廠了,只有圖紙,一切重新摸索,再加上更沒有經驗的台電無奈當總指揮,就變這樣了....有運轉經驗的不等於有建廠經驗!
這幾年新林口、新大林由日商當統包商負一切責任(台電被核四的工作嚇到了設定統包標,日本人願意來承包,台電也樂得輕鬆,依進度付錢就好了!),它們團隊一直都待在工地建廠像當年的台中團隊一樣,不會的甚至打電話問前輩都還找得到人,這樣還是發生錯誤及延誤的狀況,可惜的是台灣理工科系畢業的都沒像台中般的機會進去練兵,完全不知道為什麼電廠要這樣蓋,只是當日本工程師的跑腿。這些人,你要它們去核四再摸索一次? 如果真的要重來,只好走一步是一步了。



老實說, 除非你跟我說台灣跟大陸絕對不會打起來

不然台灣要高比例靠電風扇發電? 蓋在台灣海峽?

大陸連船艦都不用開出來

飛彈直接炸了電風扇就讓你停擺了

還不用擔心毀了島上的基礎設施


這時核電的好處就體現了

因為不會被打 除非他不要這個島了




ericyomr wrote:
這時核電的好處就體現了

因為不會被打 除非他不要這個島了...(恕刪)


核電只要潛艇目標距離主建物500公尺外的冷卻海水入口發射一枚魚雷,還沒必要直接命中入水口,小顆的魚雷就好但是要冒很大煙讓大家都看到的那種裝藥
核電就會認命的像每次颱風過境般的降載準備停機了,
不停?
我就直接命中入水口,連其他地點的核電廠都會更認命的一起自動加入停機的陣容,
所以核電有國防被圍爐的考量? 你再研究研究如何排除我的例子吧!
與每支風機相比或風機電纜上岸的主變電站,哪個比較好打?

luther0911 wrote:
十多年前有個政黨說...(恕刪)


笑話!還有兩兆傷心咧

ericyomr wrote:
老實說, 除非你跟...(恕刪)


打不起來是你說的

烏克蘭都怪快被搞死了

還好國家的戰略研究者不是你們這種

天真浪漫的用愛發電

Nuke worker wrote:
核電只要潛艇目標距...(恕刪)

嗯,那請問一下,分散的風力發電機比較容易保護還是已經很確定重要的『主建物500公尺外的冷卻海水入口』呢?
還有風力發電機都蓋在離本島距離多遠的海上呢?如果比『主建物500公尺外的冷卻海水入口』還遠的話,是不是攻擊飛彈在攻擊時比較無忌禪呢?
david_liu wrote:
飛彈在攻擊時比較無忌禪呢...(恕刪)


抱歉我有閱讀障礙,我是連你的問題都看不懂
一顆飛彈換一台風機? 下這種命令的長官要拖出去砍了! 因為不只會暴露MIC飛彈精度不到位的問題,還不符合成本! 一千支風機要一千顆每顆價值100萬美金的飛彈打? 還不一定能命中! 為何不打目標範圍較大的電纜上岸變壓站,一顆就好了!就像二戰時美軍轟炸日月潭的發電廠變電站,一顆命中就搞定了,而且日月潭發電廠主建物也都沒壞,戰後換變壓器、修一修就能用了後人還依此造出孫院長傳說,當年美軍對深澳電廠也是炸變電站,復元的功勞也是孫院長的。

如果對風機真的有仇,炸完上岸變電站後,再外包給漁民帶著五零機槍盡情的打吧!

Nuke worker wrote:
抱歉我有閱讀障礙,...(恕刪)

嗯?請先證明自己是軍事專家吧!不然不照著別人的問題回答,一味的以自以為是的邏輯回答有點奇怪。
有閱讀障礙應先除排這個障礙再來回答問題!不過我想因為你無法除排才會自說自話!
我有說過一顆飛換一個風機嗎?這個前提是你要先說明和證明『一顆飛彈只能打一個風機』對吧!
一個缺點如此明顯且影嚮重大的地方,通常都有會有『防護措施』,核電廠蓋在近海處的國家只有台灣嗎?
另外,任意加油添醋的行為並不可取,我為何會要對『風機有仇』呢?你的證據又在那?

babuarea wrote:
車諾比災區現在是動物天堂,還發展輻射觀光區,核災發生不會把全台灣炸了,空污才會影響全台灣人,乾淨潔淨的能源沒有人不要,可是拿發展中的風電拿來取代核能才是可笑,沒風用愛發電?


1. 公投過了, 2025年無核目標目前為止應該無法達成, 我本人也覺得不太可能那麼早就達成, 但長期來看, 無核家園,還是我們的目標.
2. 我無法理解"核能"是你所說的"乾淨潔淨"的能源, 發展綠電/再生能源(註1), 目的是取代燃煤/核能這些高汙染的電力來源來減少暖化保護環境; 再來, 國際上的風力發電已經發展超過30年, 並不是你所說的發展中, 台灣海峽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離岸風場16處, 怎麼看都應該支持離岸風電以及一串的產業鏈, 如果為反而反, 甚麼建設都不用搞了, 全部都是圖利財團, 照目前的進度, 台灣於2030年左右所有的風場以及太陽能場會開發完畢, 我認為這個時候的能源政策要來談繼續擁核/或燒煤來補足不夠的電力會比較恰當.
3. 離岸風電從2007年開始, 歷經陳水扁, 馬英九到目前的蔡英文總統, 都是支持的, 我不明白為何不支持不發展?
4. 當初車諾比爾核災(註2)影響甚大, 產生的輻射塵幾乎影響了整個歐洲, 我不了解你哪來的自信心說核電廠炸了台灣還能住人.

註1 :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之定義,指取之不盡之天然資源,過程中不產生污染物,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水力能、潮汐能、生質能等,都是轉化自然界的能量成為能源.
註2 : 車諾比核事故
車諾比核事故,或簡稱車諾比事件,是1986年4月26日於蘇聯烏克蘭普里皮亞季市車諾比核電廠發生的核子反應爐破裂事故。該事故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最高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主因為反應爐進行供電測試時,因設計缺陷與操作人員的訓練不足,使功率急劇增加,破壞反應爐,並使大量的放射性物質被釋放到環境中。最初發生的蒸氣爆炸導致兩人死亡,接踵而至的絕大部分受害者的病因及死因都歸咎於事故中釋放的高能放射線,然而放射線塵少量放射導致的影響依舊爭論不休。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UTC+3),烏克蘭普里比亞特鄰近的車諾比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爐發生爆炸。連續的爆炸引發大火並釋放大量高能放射線物質到大氣層,這些放射性塵埃覆蓋了大面積區域。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放射線線劑量是二戰時期廣島原子彈爆炸的400倍以上。[2]被核放射線塵污染的雲層飄往眾多地區,包括前蘇聯西部的部分地區、西歐、東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不列顛群島和北美東部部分地區。此外,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俄羅斯境內均受到嚴重的核污染,超過336,000名的居民被迫撤離。前蘇聯官方的報告表示[3],約60%受到放射線塵污染的地區皆位於白俄羅斯境內。經濟上,這場災難總共損失大概兩千億美元(已計算通貨膨脹),是近代歷史中代價最大的災難。[4]
由國際原子能總署和世界衛生組織所主導的車諾比論壇在2005年所提出的車諾比事件報告中,共56人死亡(47名救災人員,9名罹患甲狀腺癌的兒童),並估算暴露在高度放射線線物質下的大約60萬人中,將額外有4,000人將死於癌症。[6]此數據包括已診斷出的4,000名兒童甲狀腺癌將造成的死亡數字(依據白俄羅斯的經驗,此癌存活率接近99%)。綠色和平組織所估計的總傷亡人數是93,000人,但引用在一份最新出爐的報告中的數據指出發生在白俄羅斯、俄羅斯及烏克蘭單獨事件在1990年到2004年間可能已經造成20萬起的額外死亡,但此數字來源並非來自經過同儕審查的學術論文。儘管疏散區域和某些限制地區還有些管制,但是大多數的受影響區域已經被認為可以安全地居住和進行經濟活動[7],針對此地附近的廢棄都市進行「放射線觀光」的金額還在逐步成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