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gstand wrote:各位大大別吵了,吵贏...(恕刪) P大,就我所知99.9999999%主動投資者是不會用這種表格的,因為XIRR會很難看,更別說您用的是總資產來看這表格,他就算會用也只是總資產投入股市的某一部位,完全無法看出總報酬的
move650807 wrote:...更別說您用的是總資產來看這表格,他就算會用也只是總資產投入股市的某一部位,完全無法看出總報酬的 偶更不相信被動投資者就會用"總資產投入股市",因這是不明智的行為!
move650807 wrote:你不知道P大就是其中...(恕刪) 喔喔,這誤會大了。我提供的表格,表現出投資標的與對應大盤,在相同時間內的績效差距。而我個人目前的股票資產,佔可投資資產的63.26%(去年12/15再平衡後是64%)~T大並沒有說錯,一般來說被動投資策略,會傾向分配財富到不同的資產類別上。
twjcy wrote:非也!非也!只是10幾年前的事喔!(萬點重挫至3955) 12846是30年前了,2008的金融海嘯也13年了。twjcy wrote:才讓人誤以為只要買股票抱股,就能年年大賺XX%打敗大盤。 先生,定期定額大盤指數基金,理論上就是跟大盤一樣,甚至小贏大盤。沒有什麼「誤以為」twjcy wrote:萬一真有那天(風險),你歐印0050會變成怎樣? 歐印0050不會怎麼樣,跟大盤一樣好而已。股災來了,跌得最慘的是小型股,0050這種大型股為主的ETF,理論上績效會比大盤好。
twjcy wrote:非也!非也!只是10幾年前的事喔!(萬點重挫至3955)就是已10幾年沒有像樣的崩盤,才讓人誤以為只要買股票抱股,就能年年大賺XX%打敗大盤。 如果是買美股 ETF 是根本不用擔心崩盤的,崩盤就趁低繼續買、加碼買 如此而已。過個幾年之後就會又回來了。來看看美股的幾個指數過去50年的表現就知道了,以下皆為對數圖道瓊指數,1970年 800 ,2021年 35000 ,成長 43.75 倍S&P500 ,1970年 100 ,2021年 4400 ,成長 44 倍Nasdaq,1970年 100 ,2021年 14800 ,成長 148 倍Nasdaq 的績效最為驚人,過去 50 年裡,只有 8 年跌幅超過 10%如果買的是QQQ 的話,像樓主假設的,現在放 1000萬,50 年後有可能會是 15 億。至於到那時候 15 億是不是還能稱為富豪,就是另外討論的事情了。當你知道有個標的未來是一定會上漲的,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不斷的買進存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