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今天宏碁開出2019第一季的財報,毛利率10.6%,營利率1%,和去年第一季差不多,其中差在業外收入,去年第一季業外4.77億,今年第一季為3.71億,這也是為什麼2019第一季的營收比去年減少0.2%,總獲利還是能持平,這一份財報開出來就是很平順,沒有大好也沒有大壞,就和去年一樣,以宏碁的股價來看,外資群估營利率也不會去估像去年第四季一樣的1.7%,一定就是估和去年第一季一樣的1%,宏碁的營利率很好估,第四季營收增加,營業費用固定,營利率才有可能會增加到1.7%或是2%這種水準。





以2019第一季宏碁淨值19.6元,股價20.35元,其實持有也不會有什麼了不起的風險,但目前唯一的缺點在於,目前宏碁獲利趨近平穩,比較沒有想像空間,也許在市場樂觀時,可以拿個兩三年的眼光費,來到21.6~22.6元,當一家公司獲利太平穩時,股價波動就不會很大,就不會引發短線投機者的興趣,沒有量就不會有價,持有宏碁不會像一些投機股一樣被拿走十年,二十年的眼光費,需要十年,二十年去化解風險,宏碁目前獲利太平穩,股息太少,這會讓一般人想,如果獲利這麼平穩,殖利率3.x%,那不如買廣達還有6%的殖利率,買鴻海,也許4~5%的殖利率,但股價有很大的空間。


接下來大家關注的大事就是

1、星期五中美貿易戰的後續結果
2、鴻海4月營收
3、鴻海股息
4、鴻海第一季財報

本來2、3、4項就會讓鴻海目前的股價多空交戰,加上星期五中美貿易戰不確定,一定會讓空方佔比較大的優勢,目前的想法是,川普為了要選舉想要速戰速決,不想和中國再拖下去,所以發出大絕的七傷拳,因為這四個月股市已經從93xx漲到11000點,完全回到貿易戰沒有事的水位,所以川普大絕招一出,股市應聲倒地,這時鴻海也不例外,但鴻海的股價昨天我說過,距離11000點數的水位還差得遠,如果加上減資的因素後,現在的水位鴻海至少要120元,如果鴻海目前是12x元,其實再來擔心大盤大跌鴻海就一定要完全跟。

記得2015年時,宏碁增資一成,我考慮增資一成後,營收要跟上獲利才能跟上,不然就是毛利率、營利率要跟上獲利才能維持和之前一樣的水準,我單純就是基於這一點先出場觀望宏碁營收是否會月增,年增,也要觀察宏碁下一季財報毛利率、營利率是否會增加,是否足以去填平增資一成所帶來的影響,一個很簡單的想法,那時我暫時把錢躲到我認為最保守且現金殖利率穩金的台泥及廣達,然後開始逐月觀察宏碁營收,也逐季觀察宏碁毛利率、營利率,當我發覺營收沒有增加一成這種水準,這時就算宏碁股價跌,我依舊不為所動,繼續躲在台泥及廣達中,當一季後,宏碁開財報後,我發覺毛利率,營利率也沒有跟著,這時宏碁股價更便宜了,我依舊沒有買,從21元一路的下跌到開2015第一季財報18.35元,我覺得還是沒有買進的理由,所以我繼續等待,股價一路下跌,營收持續開,我依舊沒有看到營收增加超過一成足以去補增資一成的缺口,股價跌到15元,我還是不買,最後跌到12~10元時,我發覺就算獲利跟不上增資的幅度,這價格已經超跌了,所以我大舉在12~10元建倉,雖然最低跌到9.3元,但我沒有使用融資,我也知道是非理性,在2016年6月的15.x元出掉,賺了15x萬。

其實說到這兒,說到深海大的痛處,當初他一路從21元抱宏碁到9.x,然後宏碁再漲到15元,其實他還是沒有賺到錢,他單純就是沒有考慮到宏碁增資會對獲利帶來的影響,所以打了一場大敗戰,經過了2017~2018年和我一同打一場戰宏碁戰後,最近開始進到鴻海打另一場戰,這時深海大把握了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鴻海跌到71.x時,其實這時價值已經浮現,和我當初在12~10買宏碁其實沒有什麼兩樣,不一樣的事是,深海大剛好買進後,鴻海開出亮眼第四季的亮眼財報,他果斷再的全力加碼。

這一次他成功的機率很大,原因有三

1、在低價時,價值浮現就佈局,就算去年第四季財報開出來普通,其實一跌有現
2、在開出亮眼第四季財報後,沒有任何猶豫的大量再加碼
3、最後一點就是前在他在2015宏碁失敗的主因,在鴻海剛好是相反, 當初宏碁增資一成,營收、毛利率、營利率要跟上,獲利才會跟上,這一次是鴻海減資兩成,只要營利,毛利率,營利率維持一樣,獲利就是多原本的1.25倍,更有利的點是鴻海2019年第一季的營利是年增2.79%,不但股本減小,營收還年增,這在毛利率、營利率維持一樣下,獲利會比去年第一季好超過1.25倍。

這一場戰很有可能是深海大的雪恥戰,以目前來看,深海大的佈局比我優勢大,雖然我透過了短線洗低了成本,但因為核心持股的量差太遠,所以要佈到1/3,1/2時,勢必成本會高於深海大。

不過我還是看好鴻海第3這 一點,等於是我複製當年宏碁成功模式的另一個樣版,一個很簡單的觀念,增資會讓獲利減少,減資會當獲利增加,通常這種簡單到不可思議的事一般人確不願意相信。
Acer_kewei wrote:
接下來大家關注的大...(恕刪)


坐等價值出現...

之前有朋友研究觀察兩股

其中一股就跟a大所說的鴻海一樣

另外一股就是統一

他也比較喜愛大型權值股

雖然大盤弱時一定有他們跌的份

但他告訴我

統一(買再69以下)

鴻海 (買再75以下)

這樣要輸⋯⋯嗯

雖然他說其實還是要看其他層面等等

但重點他說不能融資融券!!!

今天尾盤來小撿個鴻海2張。

慢慢觀察後續

其實我也是看好A大的鴻海第三點⋯⋯


(最後感謝a大教會我的知識....讓我再亞泥一戰能跟著大殺敵,入手半桶...這算是我再股市賺第二多的一次)
今天三大法人賣超台股202.2億,其中外資群賣了185.47億,台指期多單從55,017口降到48,737口,看得出來外資群對於星期五中美貿易戰2000億美金升到25%的防守動作,一般來說,外資群就是要在短線中的波動賺到錢,所以他們一定會針對這種大事件做出為防守的動作,一旦沒事,會再把期貨及現貨再大買回來。



今大外資群大賣鴻海816張,疑~~聽起來哪兒怪怪的,外資群大賣台股185.47億,只賣了鴻海816張?嗯~~~真有趣啊,我和大家說過,外資群的心意和a大差不多,我和大家說鴻海值得買,現在這個價格有啥好賣的,會賣的是阿瓜,現在看起來外資群也不是阿瓜,三大法人賣了鴻海2344張。



看一下大盤的月線,季線,半年線及年線,分別在10942,10564,10167,10464,今天大盤收在10734點,就是跌破了月線,其它的季線,半年線,年線都還是站穩的。



再看一下鴻海的月線,季線,半年線及年線,分別在87.3,77.86,74.9,78.2,今天鴻海收在84.3,一樣是跌破月線,這很明顯的就是鴻海跟著大盤在跌,以外資群短線控盤來說,鴻海是大型權值股,佔大盤比例4.2%,大盤大跌1.74%,鴻海最簡單也是跌差不多比例,今天鴻海最後一筆被貫了0.3元,跌幅為1.86%,差不多就和大盤跌的差不多,其實大家可以看得出來,在公司沒消沒息的情況下,很容易就會被大盤牽著走。



看一下最近幾天的融資情況,今天的融資還沒有出來,晚一點再更新,看一下近七個交易日的融資,七個交易日中,有六個交易日融資在大減,我說真的,融資面對中美貿易戰2000億10%升到25%的問題,他們真的就僅能選擇自砍,因為他們會有被斷頭的疑慮,時間不是他們的朋友,每年要付6~7%的融資利息,試想,如果今天我持有現股,就算中美貿易戰發生了,課了25%,那又如何,以鴻海調整的腳步,說不定幾年就調整好了,我就抱個兩三年,領它個兩三年的股息,而且我手上又透過資金配置持有約6.X成的現金,未來股價出性很非理性的季線,半年線,年線,我可以出現這些資金去撿便宜,如果沒有出現,反正我手上的核心持股也是賺,每年也是領股息,不論中美貿易戰是好是壞,我都無所謂,時間也不會是我的敵人,所以當融資戶在自砍時,我還是很開心的在做自已的事。


.原文連結:

https://tinyurl.com/y544yka5



2.原文內容:

中美談判確定進入「延長賽」!川普之怒終究是虛晃一招:25%關稅「如期開徵」,但要等10日離開中國的貨到美國才開始收

中美貿易第11輪磋商9日正式恢復,趕到華府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中方談判主將劉鶴表示,他是「帶著誠意而來」,希望不要因為加稅讓全世界都受傷。不過在首日談判結束後,美國並未改變加稅的態度與決定,針對價值2000億中國進口商品課徵的25%關稅,預計將在美國時間10日零時1分上路,中美代表也將在當天繼續談判。但這筆25%關稅真正開徵的時間點,其實要等到10日離開中國的出口商品到了美國才開始算,因此這段時間(若走海運約需時三周左右)勢必成為中美加緊談判的緩衝期。

劉鶴9日下午5時走進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財政部長(Steven Mnuchin)馬努欽展開第11輪中美貿易磋商,雙方也共進晚餐。但在第一天的90分鐘談判結束後,雙方代表都沒有對媒體透露談判內容,美國也沒有改變加徵關稅的決定。

不過劉鶴在走出辦公室時接受央視專訪時說,他是「本著誠意來到這裡,希望雙方能夠以坦率和理性的方式解決分歧」。劉鶴說:「我這次來,頂著壓力,就是表示了中方最大的誠意,而且想坦誠地、自信地、理性地解決中美面臨的一些分歧或者說不同。我認為是有希望的。」他強調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加稅對雙方都不利,也會讓全球受到傷害。

到底25%關稅何時開徵?還有好幾個星期啦!

雖然10日開徵25%的關稅已不可免,但根據《聯邦政府官報》(Federal Register)8日預告的實施細節,10日凌晨零時1分針對中國進口商品開徵的25%關稅,並不是時間一到,就對列管的中國進口商品開始徵收,而是要等到10日零時1分之後離開中國港口的貨物抵達美國之後,才適用25%的新稅率。由於中國出口的大部分商品都是走海運,美聯社分析,中美之間跨越太平洋的船運通常需時三到四周,這也意味著美國真正開徵25%關稅的時間點,其實延後了將近一個月。

高盛集團認為,川普政府的態度相當於為開徵高關稅設下緩衝期,也等於給了中美代表額外幾個星期的談判時間,這是一個或許能催生最終貿易協議的「軟」期限。其實在8日的貿易磋商開始前,川普特別在白宮對媒體強調,他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那裡收到了一封「非常美好的信」。川普說他有可能跟習近平通電話,中美也確實還有機會達成協議,但關稅還是會「如期開徵」。美股9日雖然開低,但在川普表示「收到習主席的信」之後,股市跌幅明顯收斂,道瓊工業指數終場收跌138.97點(跌幅0.54%),報25828.36點。

關於習近平寫給川普的信,川普只說習近平表示「讓我們一起努力,做成一些事情」,但他也對媒體強調,是中方自己想回華盛頓談判的。不過關於路透揭露的中方全面反悔已談好的協議草案,川普在記者會上並沒有多談,只說中國想要重新談判是不行的;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9日則間接否認路透的報導,他說中國最近被貼上很多標籤,但「中方重信用守承諾,這一點從來沒有改變」。

可能還會有第12輪、第13輪談判!

此外,中國與美國究竟在哪些部分還沒有談妥,目前外界也不得而知。知情的美國官員對媒體表示,美方堅持的一個重點是雙方達成的任何協議,都必須有嚴格的執行機制,因為中方過去一再未能履行承諾。美國國會眾議院籌款委員會首席共和黨議員凱文・布萊迪也對媒體表示:「中國騙太久了,現在是跟中國達成正確的貿易協議的時機。」

理論上,中美貿易戰在10日凌晨零時1分後進入新階段:在開徵時間點之後離開中國的貨物將適用25%關稅,而且川普9日再次強調,將向貿易戰尚未涉及的剩下3250億美元中國商品,也同樣徵收25%關稅。川普說,如果中美無法達成協議,那就「回到以往的模式:自己的商品自己生產」。

不過這筆25%關稅真正開徵,還是要等到10日離開中國的貨物抵達美國。等這批貨幾個星期後到了美國,只要劉鶴與萊特希澤、馬努欽能在那之前談出結果,這筆關稅其實也只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如果最後還是沒能談成,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說:「我們用經濟模型的計算結果是,如果美國把來自中國2000億美元出口產品的關稅稅率從10%提高到25%,中國也實施相應的反制,對中國GDP增速的負面影響在0.3個百分點左右,屬可控範圍。」

#################################################################



鴻海下午開董事會 郭台銘:我已經淡出鴻海了

2019-05-10 11:58聯合報 記者洪敬浤╱即時報導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宣布參選總統,鴻海今天下午舉行董事會,外界關注新任董事長是誰?郭台銘今中午出席活動時表示,「我已經淡出鴻海了」,等董事會開完看股票反應就知道了,鴻海會經營得很好。

郭台銘昨晚夜宿新社枇杷農夫友人的家,今中午出席台中市菁英工商婦女協會理監事會議,受到在場女性企業家的歡迎,還有人說「我也是鴻海股東」。郭台銘說,政治是為經濟服務的,他如果有幸帶領台灣拚經濟,會讓大家過好生活。

外界關心新的鴻海經營團隊與未來營運,郭台銘說,等下午董事會通過,自然就知道了,董事會開完看股票反應就知道了。

記者問會趕回台北開董事會嗎?郭台銘說,「我已經淡出鴻海了」,新的董事會開下去,他們會經營得很好。

1. 董事會擬議日期:108/05/10
2. 股利所屬年(季)度:107年 年度
3. 股利所屬期間:107/01/01 至 107/12/31
4. 股東配發內容:
 (1)盈餘分配之現金股利(元/股):4.00000000
 (2)法定盈餘公積、資本公積發放之現金(元/股):0
 (3)股東配發之現金(股利)總金額(元):55,451,962,436
 (4)盈餘轉增資配股(元/股):0
 (5)法定盈餘公積、資本公積轉增資配股(元/股):0
 (6)股東配股總股數(股):0
5. 其他應敘明事項:

6. 普通股每股面額欄位:新台幣 10.0000元
今天出來兩個消息,第一個是鴻海的4月營收,年增10,41%, 以電子五哥四月的營收來看,普遍都有2位數的成長,除了弱到不行的和碩,營收爛,財報也差,鴻海在電子五哥四月營收年成長排名第三,但值得注意的事是,鴻海有減資兩成,記得我昨天說的,減資兩成,毛利率,營利率,獲利保持原本的情況,就會有1.25倍的效果,如果鴻海一年能賺8元,那1.25倍就是10元,只要營收,毛利率,營利率,業外維持在去年一樣就有機會10元,更不用說營收1~4月累計還成長了4.71%。

1、仁寶電腦 2019年4月合併營收818.21億元 年增17.88%
2、廣達 108年4月營收781.27億、年增12.83%
3、鴻海 2019年4月合併營收3797.86億元 年增10.41%
4、緯創 108年4月營收635.50億、年增10.02%
5、和碩 2019年4月合併營收1125.7億元 年增7.89%

今天的另一個消息就是鴻海擬配發現金股利每股4元 總額554.52億元,有時候我覺得一些投資者很有趣,就是單純自已想像,然後定一個很高的準標,然後覺得很失望,也怕市場會失望,其實我們可以從歷年來的的配息率來看這次的配息,這次約配了50%,行2016年開始鴻海開始只配現金不配股票,2016年配了52.3%,2017配了25%再加2元減資,差不多就是50%,2018年也配了50%,其實就是鴻海正常的策略,這也是市場預期最好的情況。




下周鴻海第一季財報就開了,也許目前有一些人想像毛利率、營利率要很好,其實大家想一件事,就如我上面說的,只要鴻海營收,毛利率,營利率,業外維持在去年一樣就有機會10元,所以只要第一季毛利率和去年一樣6.19%,營利率一樣2.4%,業外一樣賺52.2億,全年的eps就會有10元了,如果全年毛利率來到7%,營利率來到3.2%,這樣全年eps至少會有14~15元,這種獲利,你是要鴻海股價漲到300元就是了,2008~2009年時,鴻海eps不過11.59~12.35股價最高分別為200元及300元,件均還有141~239元,所以大家不要莫名奇妙的訂一個超高標準,然後莫名的希望及失望,我個人認為,2016年以前鴻海一直有配股票,所以股本一直變大,所以營收也要一直變大獲利才能跟上,2018年鴻海股本不但沒有變大一成,還倒減了兩成,這對鴻海來說,營收需長收的壓力就減輕了,獲利能力也能輕易的成長,2019年鴻海一年要賺8元應該是不難,不過市場非常的有趣,一家公司獲利一年能到8元以上,淨值87元,竟然還有人會怕,我真的是搞不是很懂到底哪兒可怕了,這次減資後,我認為至少兩三年後獲利維持在8元不會有太大的難度,如果郭董是和我打著一樣的如意算盤,那在郭董選總統前,鴻海的獲利都不會太難看,有可能還會出現10元這種水準。




股價暫時的下跌時,誰賺走了你的錢?

Acer大請問一下在股價從21->10往下時,通常是有人賣出股票。照你的邏輯來說,這段下跌狀況,連外資都是不計成本的賣出。造成股價的崩盤,所以這段期間根本沒人從中獲利?還是我要搭配當初大盤狀況去觀察??
還是認為我買在18掉到10塊,沒有賣出就是沒有賠錢?
我目前也不懂這道理!駑鈍啊!!!

ans:這個道理你想不通,你不是比較笨,而是這個問題本來就難,之前我說過要發財要靠幾種做法,不知道你還有沒有印象 如下
我常常在想,為啥有人靠股票發財,哪些人?左思右想後,我得到一個個人的結論,如下:

1、創業家,開創公司冒了險,只要把公司推上櫃、市後拿著a4的紙就能換錢。
2、創投,靠著精確的眼光,成功機率不到十分之一的情況下找到有潛力的公司早早就投資它。
3、創業公司的前100名人員,創業時期分到不少股票,或以很低的價格認到股票,上市櫃後賣出。
4、發現到轉機股以很低的價格接近發行價買到


從以上的第1件事來看,你就會知道,其實我們進股票市場就已經輸了,因為公司以10元發行一張股票,現在你要以5000元買大立光,但是當公司一直經營,一直賺錢,他的淨值就會從10元(你一開始上市,資本額1億,你就是以1萬張,面額10元發行上市,資本額10億,你就是以10萬張,面額10元發行上市),開始往上走,為什麼淨值會往上?因為公司會賺錢,賺了錢會買設備,再投資,保留獲利,剩下的再配給股東,所以一般人說,買股票要買在淨值附近的你才買得到價值股,一般公司會到淨值,那公司機乎都是有問題,所以一般投資者都愛用殖利率,股價50元,一年配5元,殖利率10%,在買進50元的公司他們也不在乎淨值到底是多少,


說了這麼多,和18跌到10元錢被誰賺錢有啥關係?我之所以要說淨值,是要讓你知道一開始從你買進股票時你的錢早就被大老闆賺走了,例如公司淨值20元,一上市就飆到50元,一上市你以50元買進,此時30元就已經被大老闆拿走了,當你在50元買"一定贏"公司,如果一定贏公司淨值20元,你早輸了30元給大老闆了,如果不考慮這個,我們直接考慮市場,從50元跌到20元時這30元誰賺走?其實沒有人賺走,為什麼呢?我舉一個很極端的例子給你聽,假設一定贏公司,股本10億,共發行10萬張,現在市場一張值50元,今天完全沒有人要買的情況下,你掛一張賣出,跌停10%,股價來到45元,你連續賣10天,每天賣1張,每天都跌停,最終股價來到20元,那請問誰賺走了錢?你賣1張以45的價錢賣給了a,再賣一張以40元的價錢給b,再賣一張以35元的價格給c,最終跌到20元,這段時間沒有人賺走了錢,以一個股本10億的公司,發行了10萬張,你才用10張的價讓他跌到20元,那此時裡面的10萬張股東是不是都跌了1股30元,1仟股,1張賠3萬,10萬張,共賠了30億,有人賺了這30億?我想沒有吧。


那為什麼我要說淨值那一段?因為你問,是不是不賣就不賠?這個答案是依不同的情況而定,如果你買進的公司淨值就是50元,你以股價50元買到,在基本面,財務面不變的情況下,那你真的不賣就是沒有賠,但是如果公司淨值是20元呢?股價跌到20元,不賣你還是沒有賠,但是如果公司一清算,你只能拿回20元,沒錯吧,所以你就賠30元了,所以下跌後不賣就不賠這句話是要視情況,這樣有懂嗎?
A大您好,如何加入FB以及LINE,感謝~~
A大您好,請問如何加入FB以及LINE,感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