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ling 傳私訊請我來這裡開標題討論營業收入

VitesseWu wrote:
你都說退回了,那營業收入有=售價*數量嗎?退回呢?

披薩吃掉了,沒收到錢,營業收入有=售價*數量嗎?

你確定?

結果賣貴了,賠兩倍 ,營業收入有=售價*數量嗎? 沒營業收入還賠錢咧

上述營業收入有=售價*數量嗎?
披薩一個100元,買兩個,外送遲到,免費吃,營業收入有=100(售價)*2(數量)嗎?錢呢?

VitesseWu wrote:
你們兩個去把郭敏華老師的著作看一看吧!少出來下西下緊了


kevincly你同意銷售額=營業額=營業收入=售價*數量嗎?

葉V大,對於你的恆心與毅力,小弟由衷佩服,但何必這樣呢?連你推薦的郭老師都同意我說的
營業收入=營業額=銷售額=售價*數量

版上的網友看法也都一致,你到底在堅持甚麼?難道全世界的會計會因你的堅持而改變嗎?
你再堅持下去,營業額也不會等於銷售額減去其他成本,營業收入=營業額=銷售額=售價*數量,依舊會成立
我不懂你堅持的意義何在?
媽啊~這種東西還可以蓋到12樓,真佩服樓主硬凹的本事
samling wrote:
葉V大,對於你的恆心...(恕刪)

VitesseWu wrote:
是啊!我是沒學過會計...(恕刪)

我認真一下

我沒學過會計,我自己的公司報表是這樣做的,有幾個數字

營業收入=商品單價x出貨數量
毛利=營業收入-商品進價
淨利=毛利-人事成本-折讓費用-雜項等
稅後淨利=淨利 ─ or + 年度做帳的稅金

VitesseWu大大所堅持營業收入=營業額=銷售額=售價*數量這個公式是錯的

可以說你對,也可以說你錯

如果你是當日帳當日折讓,對
如果你是當月帳當月折讓,對

錯的部份
如果當日帳隔日折讓呢?
如果當月帳隔月折讓呢?
更有可能是當月帳三個月後折讓

不可能回去改當時的帳了,對嗎?

所以有一種情況,當月的營業額很高,但公司是賠錢的,為什麼?
因為折讓的全是三個月前出貨的產品,所以我必須用當月的營業額去補貼三個月前的出貨的瑕疵品,沒錯吧?不可能再把折讓或虧損掛回去三個月前不是嗎?

當然你可能會說,這個例子剛好反了營業收入=商品單價x出貨數量這個公式

但我要說的是,如果沒有這個公式,我的帳就沒辦法做了,因為收入和折讓是拆開算的

假設我12/7商品進價500,售價800,毛利=300,我賣了兩個拿回1600,但一個退回
我當日毛利就是800x2-500x2-500=300
不是800x2-800x1,我不能說我是賠800,而是說我少賺300,因為其中一個500我會退回原廠,不能那麼早列為虧損

如果12/15原廠答應換新的給我,我沒有損失
如果12/15原廠認為這是我要負責的,我必須認虧500
但絕對不可能再回去改12/7的帳了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睡前上來看一下,媽呀,樓主還在凹

好啦! 如果你可以凹到100樓,我願意指鹿為馬,獨排眾議說你對啦

吳大,加油喔

說不定過幾天這棟樓可以上蘋果,你還可以進軍演藝圈

絕代蝴蝶 wrote:
我認真一下我沒學過會...(恕刪)


我想你誤會他了,他認為營業額=銷售額-其他成本,銷售額=售價*數量,所以
營業收入=營業額=銷售額=售價*數量 -> 不成立

另外,你這樣的回答,很危險,會讓他捉到語病,因為你說他是對的,他會直接忽視你的其他說明
samling wrote:
葉V大,對於你的恆心與毅力,小弟由衷佩服,但何必這樣呢?連你推薦的郭老師都同意我說的
營業收入=營業額=銷售額=售價*數量

版上的網友看法也都一致,你到底在堅持甚麼?難道全世界的會計會因你的堅持而改變嗎?
你再堅持下去,營業額也不會等於銷售額減去其他成本,營業收入=營業額=銷售額=售價*數量,依舊會成立
我不懂你堅持的意義何在?...(恕刪)


前面說了,好事多牛奶開瓶後,喝不滿意退貨,營業收入有=售價*數量?
葉大說是供應商吸收.....,好啦!就算是供應商吸收,假設是統一鮮奶

統一賣100瓶售價假設是100的罐裝鮮奶給好事多,被退了3瓶開封後的鮮奶,被開封的鮮奶還能再賣嗎?
統一營業收入有=售價*數量嗎?沒退、折的問題?





絕代蝴蝶 wrote:
我認真一下

我沒學過會計,我自己的公司報表是這樣做的,有幾個數字

營業收入=商品單價x出貨數量
毛利=營業收入-商品進價
淨利=毛利-人事成本-折讓費用-雜項等
稅後淨利=淨利 ─ or + 年度做帳的稅金

...(恕刪)


蝴蝶大你這樣寫s也不會同意你,你把營業淨利跟營業收入分開,他會抓你語病。
不過你是有實務經驗的,書本的東西不一定受用。
samling大你承認錯了吧。
承認營業收入不等於售價x數量
而是等於售價X數量-銷貨退回及折讓吧。
就算銷貨退回及折讓是0,也要表示扣除才行。

現在他的癥結點就是在這裡而已。硬要加上退回及折讓。
你就從了他吧。
我做成本十幾年來,還真的沒想到通用的科目名詞會造成這麼大的爭議。
毛額,淨額,淨利竟然會根據字面來爭執,真是大開眼界。
如果在戰國百家爭鳴的時代,這個案例可比『白馬非馬』了。

VitesseWu wrote:
不過你是有實務經驗的,書本的東西不一定受用。

你拿網路上的文章指責別人錯誤,再來說書本不一定受用,現在是自由心證嗎?

還是全世界的會計法是你說的算?

有錯就認錯吧,不要跟土城王一樣,阿扁是真的沒錯。
隨風浮雲 wrote:
你拿網路上的文章指責別人錯誤,再來說書本不一定受用,現在是自由心證嗎?

還是全世界的會計法是你說的算?

有錯就認錯吧,不要跟土城王一樣,阿扁是真的沒錯。...(恕刪)


有實務經驗,書本不一定受用有錯嗎?
書本說開刀要從哪個地方動刀,醫生有更創新的方法,可讓病患免去很多痛苦,
還要照書本寫的來做?你別死腦筋好嗎?

還有別來扯政治,要扯政治你去別的地方開版,找些政治咖陪你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