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tante wrote:
怪了,好多人都在為下一代拼退休金。
上億的現金定存,光靠利息年收就破百了。這下一代還需工作嗎?
整個討論串愛幻想,不切實際的人居多。
...(恕刪)
因為眼光還有生活環境,教育等背景會隨著財務狀況的改變
對於未來的危機意識以及規劃也會跟著改變
當然所需要的費用也會跟著增加
可能這個觀念真的很難理解吧
linpredator wrote:
退不退休是看心態的
很多大中小企業有名店家攤販團購網購田僑仔包租公二代三代四代五代
年收入幾百萬幾千萬幾億幾十億
資產幾億幾十億幾百億上千億
他們早就都可以退休了
為何還要做?
...(恕刪)
家族自有企業和純粹只有現金的一般家庭是不一樣的
真正的家族自有企業家庭
長輩的要求和期待,家族中親兄弟還有親戚的關係
從教育成長環境開始到出社會
都是按照家中的狀況和安排在進行
已經變成不是可以按照個人意識想做不想做的問題了
在皇帝還沒下台前,太子也不是想說不幹就可以不幹的
太子的兄弟在太子登基前,也不是說對奪嫡沒興趣想自由閃人就可以閃人的
總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越往高處,身不由己的理由也越多
老闆底下有多少人等著吃飯,老闆能隨便說不幹就不幹嗎(哀)
至於包租公這塊和家族企業應該是要分開來看,
小弟私以為不動產這在台灣是爭議性比較大的部分
就像前面有板友提到的問題
台灣這個特殊的國際地位,核能電廠工安等變因
非常有可能辛辛苦苦四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舉個比較近的例子
原本東京灣岸的房子算是炙手可熱的物件
在311地震之後,除了後續的地震問題以及至今無解的放射線問題
造成灣岸房價大跌(近期申奧成功以及消費稅增加前搶進有拉高一波)
東京許多有錢人落跑夏威夷之類的地方
所以小弟認為若財產多為台灣的不動產
對於未來的規劃則需要更謹慎
這樣才能確保安定的退休生活
小弟發文詢問前輩的原文中是希望大家能注意到
老後退休和40歲就退休的差異
即便所擁有的資產相同
老後(55歲以後?)若還能擁有和40歲當時所擁有的資產相同的話
應該表示這10~15年的生活是成功的吧?
再舉個現實的例子
當和你成長背景相同的朋友打衛生牌都是打1000/300,而你想要再玩小一點
有可能你會找不到牌咖
但是你去找成長環境背景和自己不同的朋友打牌
也許對方打的是你想要的500/200
但是對方卻覺得和你打牌會感到些許不自在的可能性也是很高
(交談的內容,關心的事情,價值觀,背景等差異造成)
結論是,還是無法成為固定又有趣的牌咖
每個人在每個不同的年紀,不同的財務狀況
都會有不同的煩惱
等到自己站在相同的認知和環境下,就會發現這其實並不是什麼文字比賽或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更不會是什麼自欺欺人
小弟一些愚見和經驗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