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叫打房!孫運璿:公務員不應買房!

台灣今日工商社會也不止上班族
但就最主要族群
能說如果上班不好買房就轉行別上班不就好了嗎?

kantinger wrote:
台灣今日工商社會也不止上班族
但就最主要族群
能說如果上班不好買房就轉行別上班不就好了嗎?


都會上網在01打嘴砲, google一下很難嗎?
別謝我了

台灣日治時期

房子主要住的是人, 不是拿來養蚊子
台灣是老闆多還是上班族多? 這答案不是很顯而易見嗎?
還好你不是官員, 要不然現在台灣房價應該又會漲起碼一倍
所以日本管的年代
地主多或佃農多
佃農如何賺錢買自己的土地呢?

日本年代的佃農
到那轉行賺錢買土地呢?
日據時期 地主階級的附庸化和隸屬化(转载)_台湾_天涯论坛

http://bbs.tianya.cn/post-333-345183-1.shtml

作者 許介鱗

  1920年代,台灣的地主與佃農的關係,隨著蓬萊米的增產而逐漸惡化。在長達20多年的期間,台灣農戶中的自耕農、半自耕農、佃農的數目,始終維持在3:3:4的比例。佃農的比例,高於自耕農及半自耕農,但台灣土地的分配,卻呈現出極大的零細化,導致擁有土地的地主,本身的經濟力也隨之細分,就台灣本地的土地所有權者來看,絕大多數,都是資源很少的小地主。

  戰時金融統制政策,對農村結構的主要衝擊,就是對地主階級的金融活動,加深了附庸化和隸屬化。總督府更是故意,藉著控制佃租、地價,來「創造自耕農」,促使耕地零細化,以鼓勵全體農民,配合日本戰時體制,進行糧食增產。

  日本帝國對佃租的統制,以及農地價格的統制,都是以抑制農業生產的成本,來壓低「軍需工業」生產的成本。因此,受到壓抑的,就是包括地主和佃農在內的所有農業人口,使地主階級的經濟力細小化,土地資源很小的「小農標準化」。其實,這就是台灣社會整體的「貧困均等化」。

  地主階級在台灣社會還是佔有優勢,在殖民政府的「地主-佃農制」保護下,雖然受到抑制米穀政策的影響,且台灣的通貨膨脹不斷地進行,地主還是保有佃租的米穀實物,並獲得法外的利益。相反地,佃農則扣除了佃租的殘額,收入比每日打零工的短工為低。1940年甚至還有佃農,寧願奉還土地,不願意當佃農,而發生地主與佃農的紛爭。當時,佃租的糾紛調停事件,急速上升,因此,米穀統制政策的犧牲者,肯定是下層自耕農以及佃農。

  至於擁護日本統治的地主階級,因「政治効忠」的狗腿角色,可以在經濟分配上,比起一般人獲得法外的利益。大地主除了獲得紳章、參加饗老宴、揚文會之外,少數還被籠絡,當「台灣總督府評議會」評議員(會長為台灣總督,副會長為總務長官),成為替日本殖民統治,背書讚許的舉手部隊。

  日本帝國的台灣殖民地經營,跟世界列強的殖民地經營一樣,把台灣做為原料、糧食的供給地,並不是日本的殖民政策,比歐美來得善良。日本殖民統治者,消滅了台灣舊有的「大租權」,確立了以小租戶為中心的單一所有權,但保留台灣半封建的「地主-佃農制」,這是要將米、糖,作為殖民地台灣的兩大出口導向作物,以獲取在殖民地剝削的「超額利潤」。

  所謂台灣農業的「現代化」,引進新品種、新生產方式,提高生產力,其目的,無非在於增加殖民地的剝削。並且,由於日本的壟斷糖業資本,一直增大控制台灣的土地,以及日本金融勢力勸業銀行,不斷向農村擴張,導致台灣土地所有型態的崩潰,招致殘存地主的「寄生化」。亦即,台灣的地主,喪失了當初的「拓墾精神」去耕耘,跟日本的「寄生地主」一樣,很多地主不在農村種田,變成只收取高額佃租的寄生者,而且變成完全讓日本帝國任意安排的附庸。

  原文網址: 地主階級的附庸化和隸屬化—The dependency and subjective of landlords |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 | japanresearch | NOWnews 部落格 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4179&tid=131856&tyid=Q#ixzz2bhwgBt00

=============================================
維基百科

許介鱗(1935年-),生於臺灣新竹,祖籍福建省晉江縣泉州。白川國民學校、中壢國民學校、私立義民中學、新竹師範學院畢業。新竹師範學院畢業後曾任教大崗國小、海湖國小、芭里國小。之後,進學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科,一九六九年獲得東京大學法學博士。以後,任教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2000年從台灣大學專任教師退休,轉任佛光大學政治系教授。夫人傅琪貽(原名:藤井志津枝)原為日籍朝鮮人,後取得中華民國國籍,育有三位子女。許介鱗教授專長為日本綜合研究、台灣政治史研究,有許多著作,都在說明日本從台灣掠奪的,遠大於日本給台灣的。

經歷[編輯]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台灣大學日本綜合研究中心主任
台灣大學法學院院長
東京大學客座教授
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2]
日本文教基金會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

Carter0625 wrote:
那台灣到底需不需要公...(恕刪)


台灣需要願意做事的公務員。十多年前我考大學時

也有去報考警大,運氣好讓我考個第二名。但是最

後我沒去走這條路,因為看見了一些走公職這條路

的有些無奈,而這些無奈就是當時認為警界蠻黑暗

的。我舉的這兩個人在規劃台灣走向比現在檯面上

的政治人物好太多了。而且我想我並沒有說要公務

員解散,所以何謂顛三倒四。雖然我同意時空背景

不同,但是心態總是看得出來的吧。現在上面的哪

個是決心做對的事,大多都風往哪邊吹,就往哪邊

靠吧。雖然小蔣時代是威權時代,但是他不也對自

己很嚴格嗎?!時空環境雖然不同,但是風骨跟心態

是可以被後人評斷的。
kantinger wrote:

所以日本管的年代
地主多或佃農多
佃農如何賺錢買自己的土地呢?
日本年代的佃農
到那轉行賺錢買土地呢?



1.
大約1909年台灣就開始進入農產加工,例如鳳梨罐頭。

當年因香蕉,鳳梨,茶葉...而發點財的台灣農民大有人在。

日治末期臺灣已非以農業為重心之經濟,而是一半農半工社會。

日治末年臺灣工業結構係食品工業占65﹪、重工業占20﹪、 民生工業15﹪。

日治時期的台灣經濟活動不是你想的那樣貧瘠。




2.
網路上找的到孫運璿在1947年頒獎給修復台灣電力有功勞的日本工程師的資料。

3.
退休金沒有少領一分錢,什麼條文允許官舍可以住到死?

park7 wrote:
1.大約1909年台...(恕刪)


日本到後面不容易
還要躲轟炸跑防空洞
還拉軍伕去南洋
那些
確定到後面比較好?
不說買不買房~~~~

現在的公務員真的要好好努力
看看人家孫運璿,幫台灣做了多少事
反觀現在的那些政治人物和公務員~~~~

maxboss wrote:
不說買不買房~~~~...(恕刪)


現在的公職人員很努力阿
努力喬事情拼經濟對吧
現在的台灣的情況就像父子騎驢一樣

父親的作法就像政府的作為

無所適從

兒子的狀況就像人民的處境

自求多福

驢子的命運就像政策的推行

胎死腹中

路人的意見就像媒體的批評

自以為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