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rry wrote:在網路買許多的生活日用品;那乾脆辦一張『花旗PChome Prime聯名卡』好了。...(恕刪) 非這張卡不可嗎?反正只是網路購物, 花旗隨便一張都行吧?!我的花旗卡是在10多年前在路邊的攤位辦的當時新鮮人月薪只有3萬多, 辦張基本的輕鬆過關用到現在也10多年了, 累積點數不歸零, 偶爾還可以去店家以點數抵費....
furry wrote:剛才吃飯時跟太太說...(恕刪) 哥,確實很多人因為銀行虧了辛苦積蓄,但同時也有很多人因它而讓自己賺更多錢、很多人因為它才能買房買車、很多人善於利用信用卡得到很多優惠...(我坐免費商務艙去歐洲玩就是靠信用卡)。銀行經營的項目很多很雜,我覺得它就像是工具,你不會想稱讚支持你家的螺絲起子,也不會想對它生氣一輩子不碰它,它就是個你用得不好會傷到自己、用得好會事半功倍的手邊工具,當然銀行很會行銷、業務人員舌燦蓮花,這就比較要靠個人修為去分辨了。
furry wrote:已養成習慣在網路買許...(恕刪) 我薪轉帳戶從未超過15萬,常態性領到兩位數的金額,花旗依然辦的過,一次還兩張卡,每張還額度給到30萬,看來銀行認為你信用評分比我這樣的月光族還慘。
再舉幾個這多年來我自己的經驗。二十多年前,公司的同事離職去做壽險顧問。大概是看我的業務能力還可以,一直遊說我也去做壽險。雖然後來我還是沒興趣改行,但也去聽了幾堂課。當時聽到一句話:『如果沒辦法把保險賣給這個人,那就把他拉來賣保險』哇!!!要是賺不到我的錢,就要設法讓我為它賺錢。真是絲毫不浪費我這個人的價值!這麼些年過去了,金融相關機構把這個理念充分的發揚光大。以信用卡而言~如果你是個正常上班族(有名企業更好),第一次申辦信用卡;我是銀行一定讓你通過!箇中奧妙我不再贅述。那除了上班族(沒固定薪資單)之外,有些人被要求提供與信用額度不成比例(不符合比例原則)的相關資產證明時。那自己就多個心眼吧!有可能不發卡是知道在你身上賺不了多少錢;沒關係,充分利用閣下提供的資料敝行也樂意。舉個實際的例子~朋友的太太在銀行上班,已是中高階主管了;申請信用卡一樣不過!大概「聯徵中心」或是什麼訊息顯示,朋友他太太已經有超過20張的信用卡,所以不核發。我要是銀行也不核發;想也知道這張卡她刷的機率有多少,我製作卡片也要成本啊!假設多了若干個這種「錢效不大」的客戶,我又被迫要增加客服人員。為何朋友太太有這麼多信用卡?人情壓力啊!這就懂了吧。在銀行上班申請他行信用卡照樣有可能會不過。
喝了水,接著說。買賣股票這些年,精華光學,精測都買過。想說有機會買一張「那個光」,當作是個體驗!突然有一天,我那隻親友手機響了,對方自稱什麼巴啦巴啦股票單位(我懶得聽就掛斷了)。在沒買「那個光」股票前,我投資股票這些年~那隻親友手機也沒接過類似電話。那隻親友手機也接過有巢氏房屋的電話,也是在我賣出一間房屋之後。這些金融單位這些年真是發揮了『二十多年前所聽到那句話』的精神。甚至,似乎有點玩過頭了!
哇洗阿鴻 wrote:可能花旗的核卡機制比較嚴格吧...(恕刪) 可是我當初在3c賣場看一個年輕人...(幹..我當時也算年輕人只是多了個 7~8 歲)在推薦辦卡.....本來不想辦的.....看他一直遊說....辦了....結果我什麼財力證明都沒給.....只給了張公司名片....跟出示了一張身上有的信用卡....(只是間上櫃公司...)結果過了....嗯...花旗的核卡機制比較嚴格 , 有嗎?另外我全部的信用卡都是用通信辦卡....除了 花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