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出擊 wrote:
在另外一個熱門大樓裡...(恕刪)
其實除了從表面探索 INTEL 與 TSMC 差別之外,像成本,良率,服務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差別,那就是 TECH FILE 中的 DESIGN RULE。
舉個例子 : 今天某公司要設計一個 4GHZ CPU,就以 3N 製程和 INTEL3 為例,設計工程師若問 TSMC,3N製程行不行 ? 答案一定是行。但速度篩檢的 4GHZ 良率為何 ?TSMC 的回應是,小量試產就知道了。問題是三個月後才知道結果,之後也許可以微調,再等三個月看結果,或直接降低規格。
三星大概也如此,所以才會有試產晶片良率可接受,但真正晶片良率非常低。
試產的晶片都是 SRAM,好除錯,好設計,密度又高。當三星宣布製程開發完畢,良率合格時,它並沒有說謊呀!客戶晶片則是另一回事。
同樣的情況,讓工程師評估 INTEL 的話, INTEL 的回答是,4GHZ 的性能要求,必需是如此如此設計,這樣的話,用 INTEL3 生產的晶片,其速度分佈, 4.2G, 4.1G, 4.0G, 3.9G, 3.8G, 會是如此如此。
最高速度的性能要求,不斷挑戰製程的極限,SPEED BIN 是沒有 100%. 功率也是一樣。
高端晶片的代工選擇,目前就只有 TSMC,它願意提供多少設計準則就是這樣,反正無競爭對手。而低端晶片若速度不夠的話,選高一等級的製程就好了呀!
一旦高端製程有選擇時,情況會改觀的。那些設計師,不是只看良率,密度這麼簡單的表面宣傳。
到時候一面倒都有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