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intel1.8奈米 ,正式超越台積電

股海出擊 wrote:
在另外一個熱門大樓裡...(恕刪)


其實除了從表面探索 INTEL 與 TSMC 差別之外,像成本,良率,服務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差別,那就是 TECH FILE 中的 DESIGN RULE。

舉個例子 : 今天某公司要設計一個 4GHZ CPU,就以 3N 製程和 INTEL3 為例,設計工程師若問 TSMC,3N製程行不行 ? 答案一定是行。但速度篩檢的 4GHZ 良率為何 ?TSMC 的回應是,小量試產就知道了。問題是三個月後才知道結果,之後也許可以微調,再等三個月看結果,或直接降低規格。

三星大概也如此,所以才會有試產晶片良率可接受,但真正晶片良率非常低。

試產的晶片都是 SRAM,好除錯,好設計,密度又高。當三星宣布製程開發完畢,良率合格時,它並沒有說謊呀!客戶晶片則是另一回事。

同樣的情況,讓工程師評估 INTEL 的話, INTEL 的回答是,4GHZ 的性能要求,必需是如此如此設計,這樣的話,用 INTEL3 生產的晶片,其速度分佈, 4.2G, 4.1G, 4.0G, 3.9G, 3.8G, 會是如此如此。

最高速度的性能要求,不斷挑戰製程的極限,SPEED BIN 是沒有 100%. 功率也是一樣。

高端晶片的代工選擇,目前就只有 TSMC,它願意提供多少設計準則就是這樣,反正無競爭對手。而低端晶片若速度不夠的話,選高一等級的製程就好了呀!

一旦高端製程有選擇時,情況會改觀的。那些設計師,不是只看良率,密度這麼簡單的表面宣傳。

到時候一面倒都有可能發生。
股海出擊
醍醐灌頂,受教了
股海出擊 wrote:
喔,我懂您的意思了

全世界上千個工程科技專業網站都是錯的

您覺得對的,才是對的

那我也是可以理解了

~~~不管任何資料或者網站,沒有經過你認證,都是無效網站~~~

結論我知道了

謝謝您

其他交給網友自己評估就好

我剛剛公布了我的小帳號存摺內頁

我要說的是,在網路發文過程中,我也在思考下一步的投資策略

每一篇文章,都對應著新台幣或者美金

不論是我多年來分享的美股爆賺的對帳單

或是開年來報酬率負1.2%的對帳單

通通都是過程

~~不過關於奈米的廣告意義,在你提出之前,我就已經說過,從台積電與三星開始,就已經只是大內宣的名詞罷了~~

以上


投資理財更重要的是結果吧?過程走的順走的對,結果也才會是好的吧.
以前在念企業經營管理與競爭策略,很多說法都是強調競爭策略,但大多疏忽執行力,好像以為有了好的策略,企業就無敵了?不是的,能不能確實/正確/具有強大的執行力(或能力),才是競爭是否能成功的主要因素.
這些晶片大廠都說他們設計的晶片功能/速度/功效如何的好,問題是否能在產線如期如數如規的生產製造?
紙上作業誰不會?競爭策略藍圖誰不能畫在紙上?但如何執行如何完成?組織裡面沒有強大的執行力與技術知識能力,如何完成?
股海出擊
關鍵在於90%的人類,看不出誰是人才,看不出馬斯克是天才,看不出雷軍是天才,更看不出,金唬男是天才中的天才阿
恐、或許都是博眼球用詞,拿來當真炒股恐虧很大,不虧或許是運氣。
James2855 wrote:
恐、或許都是博眼球用詞,拿來當真炒股恐虧很大,不虧或許是運氣


很勤勞,每一篇都來留言

只是熱心提醒你

你越不喜歡的文章,你應該越不要留言

否則,他會置頂,天天成為熱門討論

這,也是我樂意看見的結果

所有文章,皆為個人筆記,嚴格禁止作為實質投資指引及推介,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作者之交易方式及技巧
台積電4月全台「大擴產」北中南拚建10座廠
2024/03/07 05:30

供應鏈指出,英特爾建廠大概需五到六年,台積電在台灣無論建廠與裝機速度都超快,估計兩年內完成,二奈米廠一個月裝機可達兩百台,繼二奈米之後,台積電還將推進到一.四奈米、一奈米先進製程;廠商透露,一奈米世代在台灣投資建廠大概共需要八到十座廠之多,台積電將再次帶動台供鏈成長。


kodak1691 wrote:
供應鏈指出,英特爾建廠大概需五到六年,台積電在台灣無論建廠與裝機速度都超快,估計兩年內完成,二奈米廠一個月裝機可達兩百台,繼二奈米之後,台積電還將推進到一.四奈米、一奈米先進製程;廠商透露,一奈米世代在台灣投資建廠大概共需要八到十座廠之多,台積電將再次帶動台供鏈成長。


不知道您有沒有經歷過

所有產能競賽的股票歷史

乍看之下,台積電產能將倍增

當訂單不需要擠壓與等待

代工價格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

工業工程與管理中的,~~產能與供給課綱~~

以上供您參考
所有文章,皆為個人筆記,嚴格禁止作為實質投資指引及推介,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作者之交易方式及技巧
最近Nvidia發表的B200與Grace CPU,果然如同我之前說的使用arm架構來省電,效能如果還真如所言強勁對AMD跟Intel應該是不小的打擊,那樣一來AI server CPU市場可能只能撿吃剩下的餅乾屑。
更不用說Grace CPU就算性能不強大也會被親媽無情的相容優化給撐著。
數據說明一切

孰優孰劣






kodak1691 wrote:
英特爾自己爆料 Intel...(恕刪)
dajenwang
雖然股票我押的是Intel不過用未實現量產數據打已實現量產數據有點賴,不要跟三星學這種花裡胡哨的.
wkh2006
補充一下,這表格意思是 密度: T 的N3E為273 > I 的18A, 密度為195. 所以訂單會去哪一家很明顯
artdink0105 wrote:
數據說明一切


2023虧損持續惡化
全系營收下滑
2024預測為虧損最高峰

30%放出外包的虧損都這麼嚴重
24-27壓到20%外包虧損就會好轉喔
會放外包要馬產能不足、要馬良率不行、要馬外包更便宜
無論哪種情況要改都是成本增加欸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