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今天看一下鴻海 業外損益 損益中的 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 ,業外大致分四項
1、 其他收入
2、 其他利益及損失
3、 財務成本
4、 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

其中1、3兩項我們之前有分析過了,其它收入就是錢放銀行的利息,股息收入,租金這一些,財務成本就是欠銀行的錢要付的利息及債券要付的利息,這兩項鴻海做的很好,也很穩,隨著鴻海營收愈來愈大,這部份在2019第一季是正35.5億,比起2018第一季的25.8增加了了9.7億,這不是我們今天的重點,我們今天的重點是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 ,鴻海這部份的變化也是很大,去年第一季有 31.35 億,2019第一季僅剩 17.31 億,不是下面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的獲利變小,而是有一些公司在2018第一季是算在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2019第一季就不算在裡面,2018第一季算在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的有六間,2019第一季僅有三間。

這一張圖是2018第一季的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的的公司,大家可能明顯的看到有六間。



我們看一下2019第一季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為17.31億,這些分別是由哪一些公司貢獻的呢?



看這一張圖
1、夏普 42%
2、鴻準 29%
3、ZHEN DING 38%



看這一張圖,夏普第一季賺了31.55億,認列42%的話,就是13.25億,鴻準第一季賺了8億,認列29%的話就是2.32億。



看這一張圖,ZHEN DING第一季賺6.32億,認列38%的話就是2.4億,一般人如果單純看2018億第一季及2019第一季的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的金額時,會以為鴻海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獲利下降很多,其實單純是少了幾家公司認列罷了,這些公司應該是跑到別的項目下。















請問A大,FII淨值13塊的資訊是哪裡看到的?因為我從網路上的資料看到的是3.81塊。另外請教一個問題,A大認為鴻海與FII相比哪一個較有買入價值,以現價來說,鴻海的殖利率有5%以上,是否是一個更有防守性的標的?而FII則是未來股價較有想像空間,加上A股的基期似乎也是個長線買點,以上一點看法請賜教,非常感謝
GoDodgers wrote:
請問A大,FII淨...(恕刪)


我要打的是發行價,一般外資群或認講的人一定是以發行價取得,我誤植了淨值,"鴻海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工業富聯,FII)股價昨(8)日首度跌破發行價人民幣13.77元",FII和鴻海比我個人覺得鴻海是控股公司,更分散更穩健,FII賺更多,鴻海也抽愈多,唯一有差別的就是股價部份,中國股民狂瘋時很瘋,股價說不定會飆幾十倍,我想這也是外資群當初打的如意算盤,沒想到現在是破了發行價,前幾天的大跌是因為FII解禁,就是認領的股票能賣了,所以在籌碼面造成一時的大賣壓,和台灣增加股剛出來會大跌的原理是一樣的。
我個人是這樣看,鴻海這波外資賣下來,未把減資減少張數算進來,外資賣了200萬張,真金白銀在市場上砍出200萬張,鴻海是外資的股票,一路買就一路漲,一路賣就一路跌,看外資的態度最準,但有另一個面向可以觀察,要是外資大賣,但股價不跌了呢?我以周K來看,5/27那周是個關鍵,外資單周賣5.8萬張,但股價單周漲3.5%,外資賣不動了?? 把時序拉長,2016年5/9那一周,外資賣8.5萬張,股價小漲0.8%,之後的走勢如何大家可以看看,還原日線超過30%,另外比較好玩的,2019/5 2016/5 同一個月分,股價都是70幾元,周K來看,前面都有一個長上影的周K,之後跌六周就出現外資單周大賣股價不跌,有夠巧,後面的周K也是一樣,奇怪了!

另外法說會議題,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公司決定半年開一次法說,這個是說給外資聽的,鴻海以不透明著稱,現在開始透明,第一,明顯做多,第二,透明度提高,本益比提升一倍應該有吧!

元大台北議題,能賣50萬張肯定是大股東公司派,但他為何要賣給你看,然後形成一個大家都覺得大股東在賣股票的這個議題,他故意的阿,他就是要形成話題嚇你啊,要不然我鴻海大股東,50萬張,開三十個分公司不為過吧,這樣分散賣,大家會有感覺嗎,我偷偷賣,分三十家分公司賣,應該比只在元大台北賣更能賣出好價格吧! 大家覺得這是一個利空,我反而覺得是個潛在的利多,如果元大台北不賣了呢?如果元大台北轉賣為買呢? 這不就是利多!

說真的,上述都是在猜,不過股市就是這樣,猜來猜去,猜機率大的那一個,最近鴻海連續7根上漲紅K,之前草莽主力橫行時代,有出現過,大家可以看看之後鴻海股價怎麼走,但現在是外資時代,鴻海沒啥利多連續7根上漲紅K,那就有問題了,現在的時間點是什麼,貿易戰,鴻海有接華為,有接蘋果,慘透了,連續七根上漲紅K?

結論: 外資賣不動,公司派做多,元大台北利多,出現怪異紅K,股價會說話!! 祝大家操作心想事成!!
膿髒 wrote:
我個人是這樣看,鴻...(恕刪)


你的說法真的是蠻陰謀論的,換過說法,不如說外資群賣了鴻海後把錢拿去買FII,在資金排斥的情況下,忽然原本會買鴻海的一兩百萬張的資金拿去買了FII,股價是由錢堆出來的,一時間沒有這麼多錢能去填這個坑,加上一般散戶又是看漲說漲,看跌說跌,造成大部份的投資者對鴻海沒有信心,最終造成鴻海出現長期這麼甜美的股價,識貨的人就先把鴻海買起來放,未來資金漸漸的填回鴻海後,按一般散戶的個性又開始見漲說漲,投資者信心漸漸回籠,之後鴻海就不會有這麼甜美的價格了。



有把鴻海庫存私訊給我的鴻海股東們,這一棟整理的心法書已經寄給你們,fb也幫你們核準了,目前我每天僅會在01發一篇分析文,會發這一篇的原因是還有少部份人還是在這看我的文章,大部份的人都是在fb上看,在fb上比較不會有一些裝神弄鬼的人~

之前我有聽過一些言論,很有趣,大致上是,當我說鴻海的現金及約當現金有8193億, 保留盈餘合計有9632億時,在1386億股本的鴻海算是很充足的現金及保留盈餘,這時會有人說,鴻海存貨5706億,所以現金及保留盈餘會不夠賠這些庫存,上次我已經說明了,鴻海以保守的方式,備的貨及庫存大部份都是算客戶的,所以這部份就不需要擔心了。

我聽過另一派的說法,說中美貿易戰很的很嚴重時,鴻海在中國廠這麼多,所有應收款項合計為 7,990 億,要是中國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這些應收款項收不回來,那就高達7990億了,剛好所有的現金及約當現金都賠光了,所以鴻海很危險。

但~~瑞凡~~你要了解一下鴻海的客戶是誰,應收款項穩不穩,哪一些公司倒了後,鴻海應收款才收不到,我列最近我們最常說的兩家,一家是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FII,另一家是 富智康集團FIH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FII
https://www.moneydj.com/KMDJ/Wiki/WikiViewer.aspx?KeyID=61cfecc3-c072-473d-86a8-c79903089fca

公司主要客戶包含Amazon、ARRIS、Cisco、Dell、HPE、華為、聯想、NetApp、Nokia等全球知名企業。

富智康集團有限公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F%8C%E6%99%BA%E5%BA%B7%E9%9B%86%E5%9C%98

客戶包括有HMD Global、華為、華碩、聯想、蘋果公司、OPPO、錘子手機、魅族、中興通訊,小米以及其他大量知名中國大陸的本土手機企業

我說瑞凡~~眼睜張大一點,那一些說鴻海應收款會收不到的鄉民或投資者,我敢和你們保證,你們的公司倒一百次,上面這些國際級的公司還不一定會倒,上面這些國際級的公司如果都倒了,那那你的錢不論放在那兒也會有啥用。

當你把錢投資在一間公司中,你最應該注意的就是現金,保留盈餘,應收帳款,這要這幾項沒有問題,一家公司短時間內就不會發生重大危機,我所謂的危機是指一般鄉民、媒體、媒嘴說的那種鴻海很危險,會倒了,是地雷那種危機,那些人根本就不了解鴻海全部的基本面。

最後,既然這些應收帳款背後是這些國際級的知名公司,所以鴻海幫客戶備的原料,庫存也是這業國際級公司,所以不論是庫存,應收款項都是無敵安全的,這時再回來看現金及約當現金有8193億, 保留盈餘合計有9632億時,是不是更令人感到安心呢。

##################################################

上面這些基本面的東西如果覺得和明天漲跌不會有關係,那我們來看一下川普的推特吧,散戶最愛的消息面,有這個消息面,空方到G20結束前都不敢太跩~


美國總統川普18日在推特上發文,表示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電話,雙方進行了良好對談,兩人將在下周日本舉行的G20會議會面。美股18日盤初漲幅擴大,道瓊指數躍漲300點。
川普表示,雙方團隊將在川習碰面之前先展開談判。

習近平與川普通話 G20大阪峰會川習會確定
【記者林則宏╱即時報導】大陸央視新聞18日晚間近10點時發布快訊稱,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8日應約同美國總統川普通電話。川普表示,他期待與習近平在20國集團領導人大阪峰會期間再次會晤,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深入溝通。

報導稱,川普強調,美方重視美中經貿合作,希望雙方工作團隊能展開溝通,盡早找到解決當前分歧的辦法,相信全世界都希望看到美中達成協議。

習近平則指出,近一段時間來,中美關係遇到一些困難,這不符合雙方利益。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雙方應該按照雙方達成的共識,在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基礎上,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

習近平重申,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要共同發揮引領作用,推動20國集團大阪峰會達成積極成果,為全球市場注入信心和活力。習近平說,他願意同川普在20國集團領導人大阪峰會期間舉行會晤,就事關中美關係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交換意見。

習近平強調,在經貿問題上,雙方應通過平等對話解決問題,關鍵是要照顧彼此的合理關切,並希望美方公平對待中國企業,他同意兩國經貿團隊就如何解決分歧保持溝通。
看了許多A大關於鴻海的文章,由其是財報會計面的,實在是令我佩服,寫文章不僅可以嘉惠大眾,更可以堅定自己心念,很讚! 另外我最近看到鴻海技術面有個特別的地方,應該說,大股票,我都會看它的還原月KD,因為大股票趨勢形成,會很猛,鴻海還原月KD已經於20之下黃金交叉,上次在20之下黃金交叉股價如何表現,大家可以去看看,這個指標,我只能從1991年看到現在,只出現過兩次,包括這一次
以下文章是我六月二日在FB上寫給鴻海股東最基本的一篇文章~~

今天找了兩篇鴻海小簡介,下面的word檔包含了鴻海的工廠及子公司情況,其實沒幾頁,就23頁,單純就是鴻海的小簡介。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nG_EOwMMpqaJ1HtC7ZBmTA9Ib9VJ-OeR/view?fbclid=IwAR3lO0GqUtOXo0UUhtb8VzvGtWxwvDhlQeklo4ndRwl5tmUb_D_cq6MiW8k


想對鴻海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你還是得去看年報,這份比較硬,有795頁,裡面包成了鴻海組織架構圖,子公司獲利的情況,及各子公司負責的項目。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VGWiDrspqpTXHemcZ1O8tE_r6l8r03Ns/view?fbclid=IwAR0EaAVFGshW3v7yxRqT5eurzXKZwITXJSWSvOHm6Oy8ohmpQ7MbCmE_svU


如果你有耐心看完第一份word檔,大概就能贏過新聞、媒體及名嘴對鴻海了解的深度,如果你有耐心看完鴻海的年報,大概就是有分析師的等級了,鴻海四十幾年沒有自辨法說會,最近在六月十一日要辨一場,我想是因為郭董目前不在鴻海,鴻海要宣示公司還是有人才及讓外資群更了解鴻海運作的方式,不過我認為以我看鴻海年報的心得,很難在法說會中完全了解鴻海整個運作,鴻海的上下遊整合做的真的是太誇張了,從年報的525頁開始看,有鴻海組織架構圖,每個公司負責的業務都不同,就是一條龍的上下遊整合,應該是能算得上是電子股中的0050,整個上下遊的業務量相當的驚人,這也是為啥很少有外資群能準確預測鴻海下一季的財報的主因。


美國對任何國家的關稅都提高了,為什麼會有人想都是由廠商吸收,在我眼中,我認為消費者會吸收大部份,這會造成消費意願下降,但有需要的人還是會買,所以關稅持續不久,不然就是帶動通貨膨脹,反正東西變貴了,薪水變高了,有錢人手上的錢被稀釋了,製造拉到美國,美國人又不願意領低工資,那相對的,生產出的產品就是比較貴,一般工廠,商人不會做功德去開公司, 美國人失去工作的原因是以前中國勞工夠便宜,所以美國可以爽爽的消費,未來如果生產拉回美國,東西就是貴,美國把高毛利率的工作留在美國,所以失業率才會高,畢竟沒有人願意做低工資的工作,現在要把低工資的工作拉回美國,怎麼可能做毛利率低的工作卻領到高薪資,如果硬要高新資,那就是要反應在產品上,公司,工廠還是要賺錢,通貨緊縮=交易減少=經濟衰退,但川普的目的是要讓經濟衰退?應該不是 ,他一直把股市當做他的政績,也就是說,他把經濟成長當他的政績,他也很了解中美貿易戰惡化到最後一定會全球經濟衰退,這一點沒有問題,目前美國贏了,但就是贏多贏少,看可不可以拿更多,其實中國也不需要傷心、難過,這是正常的,想一個簡單的問題,錢=勞力抵用抵,美國長期享受中國人的服務,所以美國人欠了中國人很多錢,每年很大的貿易逆差,現在川普把工作流留美國,就是為了讓美國人做事去還債,總不能中國人永遠幫美國人做事,賺了一堆錢,一堆勞力抵用券,而一輩子都不給美國人機會幫中國人做事吧,美國打贏後,就是人民要幫世界工作,要還債,其實看深一點就是這樣,中國和印度就佔了全世界35%的人口,美國就僅佔4.24%,鴻海工廠在印度,在中國,光這兩個國家的內需就有全世界35%的人。


投資最大的問題在於,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該抱,什麼時候該止損,這是一般散戶最大的問題,但這個問題有沒有解?其實是有的,一家公司能不能抱,關鍵在於基本面及價位,如果一家小公司股價100元,淨值50元,配息不穩定,遇到金融風暴或景氣偱環也許就倒了,這種你就不能死抱,我選的公司一般來說都是大型權值股,淨值以下,甚至淨值打九折,會持續配息,競爭力強,這種公司就不會有該不該抱的問題,剛剛傳了鴻海的年報給大家看,很明顯鴻海大得非常誇張,有一點控股公司的味道,其實鴻海這種競爭力強大的公司,擁有的客戶群很廣,一有品牌廠公司被美國打壓,很容易就和鴻海有關,因為鴻海的競爭力力強大了,最有競爭力的品牌公司都是鴻海的客戶,大家看到鴻海這麼大的集團架構,怎麼可能是由一個郭董從頭管到尾,郭董比較像精神領袖,下面還是很多優秀的人才去管各大公司,這種感覺就像是,台、清、交成,建中、北一女,是這些學校厲害?還是因為學校的名氣及競爭力吸引過來的學生厲害?如果台、清、交不要這麼有名,就不會有這麼多厲害的學生進去,那台、清、交,成也不會成為這麼厲害的學校,關鍵在於,好的組織及體制吸引了一流的人才、學生,所以這個公司或學校才會變強大,最終台、清、交、成的校長是誰那都無所謂,因為最強的學生及老師已經被吸進去學校了。


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宏達電,宏碁為什麼賠錢後,競爭力就愈來愈弱?為什麼愈不賺錢,公司競爭力愈弱?道理很簡單,因為人才,如果公司沒有賺錢,就請不起或留不住一流的人才,公司付不出給一流人才的薪水、獎金,人才就會去別的公司幫別的公司打拼,所以不賺錢的公司就會愈來愈弱,賺錢的公司就會愈來愈強,這是把公司當數字的人一輩子都想不透的一個簡單事,把公司當數字的人會覺得宏達電1300跌到800,跌到500,好便宜,就一直買,但宏達電不賺錢時,人才就會流失,人才流失就開發不出好的產品,公司沒有好的產品就會更不賺錢,如此惡性偱環下去,現在大家想一下一件事,鴻海賺的錢有比較少嗎?似乎沒有,所以會有人才流失的機會嗎?似乎也不會,只是鴻海業務太大,不容易了解,所以大家都僅看一個小點就去打鴻海,其實鴻海就是太大了,有一點0050的味道,只是沒有0050這麼分佈在不同產業,鴻海算是電子類的0050, 這也是為什麼強者恆強 弱者恆弱的道理所在,投資一定要把現實考慮進去,而不是看股價,很多轉型股,投機股,為什麼我不相信它們,道理就在於,他要吸引人才,談何容易,這要一步一步,一年一年打造的,如財務體質,形象,人才,傳統,組織,架構。


競爭力很強的公司,只要把那一套流程套進去,人才帶過去,馬上又可以再建立起另一個強大的公司,這也是為什麼有競爭力的公司在金融風暴過後能最快速的站起來,只要人類在,電子產品需求在,一定就會有消費發生,重點是最終是落在誰身上,除非最終大家就都不用5g,也不要用新手機,新電腦,新伺服器,新的路由器,新的平板,不然一定會有勝出者去生產這些東西,最強的品牌廠出線,伴隨著最強代工廠出線,鴻海這種組織架構不是一般人,一般公司架的出來的,這是一家花了四十幾年打造出來的強大組織,一般公司想要在短期內取代,談何容易,既然沒有人取代的了,怎麼會有人擔心最強、二強,三強的品牌廠不把訂單下過鴻海,我說過,獲利下降的話,這一點我絕對相信,在大風暴中獲利下降,但是鴻海的眼光費被拿走了幾年?完全沒有被拿走,以這種一年配4元的情況,還能不賺不賠的連續配四年四元的股息後才是現在的股價。


空頭半年、一年,多頭四到八年,你的資金及心理只要有本事撐過最差的半年,一年,公司只要有能耐撐住最差的半年、一年,其實多頭的四到八年等著你,眼精閉著隨便在均線上賣,都是會賺錢的,重點是,大家看年報時,應該可以看到有趣的事,鴻海在發無擔保公司債時,利率機乎很低,最高不會超過2%,最低還有0.8%,平均1.1%,意思就是說,銀行很願意借錢給鴻海,只要鴻海有營收,就算鴻海真的沒有現金流,隨便發個債,向銀行聯個貸,還是能搬錢出來,銀行看的是會計事務所簽的財報,所以對銀行來說,鴻海那些資產他們都是相信的,只要是相信,隨便要多少都搬的出來,有啥好擔心的,鴻海股息隨便都配的出來,你在銀行的活存,定存,你覺得很安全?其實銀行早拿去借鴻海了,你的網銀,你的存款記錄單純就是數字,這些數字不會變,所以你不會怕,我就說,一個數字就能讓人心起如此大的變化,這就是股票市場有趣的地方,這是讓有人可以得到超額報酬最主要的原因,如果鴻海股價一輩子都是91.4元,天天都這樣,鬼才會賣給你,每一年你我就領4元的股息,想領的就領,不想領的就賣,大家報酬就全部都一樣了,一篇新聞,一些名嘴,上個節目領個兩仟元,大家看一下我剛給的年報,如果我給你2000元,要你看懂了,看透了能上我節目,說半小時鴻海簡介,你要不要,如果你要,你也不一定有這能力看得懂,所以新聞,媒體,名嘴,講的通常就是胡說八道,他們根本就不懂。


鴻海在一個13億人口,世界第二強國的中國設這麼多廠,確實是合理的規劃,除了中國外,世界各地還有別的廠,最近郭董說要把工廠搬回台灣,我認為一些比較高毛利的產品有可能會回來,台灣畢竟地太小了,人口太少了,還要出口多運費,這一點不太可能,今天你要賣中國的手機,當然在中國組好直接就賣中國,若回台灣組裝,還要用車,用船運到中國,說不定還要付關稅,不太合理吧,中國有13億人口,工廠全部搬回台灣要幹嘛,印度也有1x億人口,印度人很窮,所以印度競爭真的很激烈,不是普通公司能賺錢的,有和印度公司交手過的都知道,鴻海這種競爭力,在印度也是吃的很開,第印度生產完後,直接賣印度人,這不是很好嗎?有什麼問題嗎?目前大家的焦點都放到美國的3億多人口,全世界不是有六十億人口嗎?除了美國的人外,剩下的人口都不用消費手機,電腦,平板…等了?,美國人消費能力很強沒錯,但畢竟就是3億多人口,消費意願下降,原本兩年買一台,再怎麼下降,三年,四年你還是得買一台,貴一點你還是得換,這種感覺就像是,之前純喫茶一瓶15元,漲到16元我就不爽不喝,後面漲到20元,我更不爽更不喝,幾年後,現在還是在喝,也不會因為從15元漲到20元我就一輩子不喝


之前我就說過,鴻海這麼多廠,了不起就是出給美國的產品從巴西廠、越南廠、墨西哥廠、匈牙利廠、捷克廠、芬蘭廠、印度廠、波蘭廠等去出,剩下從中國原本的就出給除了美國外的世界,為啥很多人覺得鴻海因為貿易戰就要死了,這是我不解的地方?因為新聞?媒體?所有的焦點都在上面?讓看到新聞的人覺得鴻海所有的產能都是為美國而生?,這也是人弱性點,當你失戀時,你會把焦點放在我和你女朋友分手了,覺得世日未日,覺得絕望,其實那只是你人生的一個小小的點,也許最後就是微不足道的小點,只是你短暫都把焦點放在上面,所以你會覺得很痛苦,樣說好了,如果你身邊有一個女朋友,九個曖昧的女生朋友,少了一個女朋友,你會這麼痛苦嗎?我相信不會,因為其它九個女生會讓你分散焦點,也許你根本就不會有感覺,其實投資人很有趣,也許這件事對鴻海整年獲利會影響到0.5,1,甚至2元,結果股價先跌了15元,20元,把影響10~20年的份都跌光了,有人說一年影響1元,那10年就10元,20年就20元,如果投資人的目光這麼遠的話,都看到影響到10~20年的總獲利,也許公司花個半年,一年,兩年就調整回來了,剩下的不就白跌了,川普2020的總統大選對手應該是民主黨,如果民主黨若繼續強硬的和中國打貿易戰,那最後的功勞歸誰?理論上是歸川普,那民主黨2020就不用選了,所以2020年時川普的對手應該是中國和民主黨,川普會不會把和中國的戰線拉到選總統時?現在貿易戰一打下去, 經濟衰退到2020年一定讓川普有感,主打經濟牌的川普面對著經濟數據不好,股市崩跌,民主黨的競爭,中國的攻擊,這也是一個有趣的局勢,有誰會這麼蠢做這種事,如果經濟數據不好,fed就會開始降息,資金寬鬆,這時市場上又充滿了資金,這時資金要去哪?最好是雙方都出重手打到對方有感,最後就在妥協中得到一個好協議,惡化下去對川普有啥好處?中國奉陪到底有啥好處,一個政客就是要連任罷了,你只要讓人民消費變貴,生活變苦,你還會當選,那我真的是佩服人民的蠢了。

A大的文章較長,但一定要耐心看,看完會收穫滿滿喔
今天在川習會說要在G20中會面,讓台股大漲208點,大漲1.97%, 鴻海漲了1.3元,漲了1.7%, 很明顯今天氣勢及漲勢比較弱一些,看一下今天鴻海的籌碼面,外資群賣了 975 張,太不可思議了,三大法人買了台股276億,期貨多單加了9000口,就如我昨天說的,空方在G20前應該不敢太跩,確實大盤期貨,現貨如我預期的大買,但為啥鴻海最終還是賣了975張?中美貿易戰說受最重的是鴻海,中美貿易戰和談有望最受益的當然也是鴻海,結果還賣了975張,讓我們往下看去吧。

今天借券賣出12,462張,在鴻海連七漲期間,借券賣出了不起每天一兩百張的增加,今天竟然一口氣增加了12,462 張 ,到底哪個空方這麼帶種,在這麼樂觀的情況下大放空。

看今天主力進出表, 凱基-台北 賣出 12,719 張,買1000張,總共賣 11,719 張,疑~~~和今天借券賣出的量竟然差不多,如果扣除這家,今天外資群應該是要買一萬多張的鴻海,比較符合今天大盤買超及目前的樂觀的情境,最好笑的事是, 凱基-台北手上沒有鴻海股票還敢借股票出來大賣空,投資有弱的人主力應該是撐不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