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er2654 wrote:畸型的台灣。但壽險業者也想出投機的方法來規避監管機構的限制,如開發規模達14兆美元的台幣計價ETF基金,只用來購買美國元債券。(恕刪) 請問這段話的意思?感覺不是好事,自問自答一下,有錯請指教。壽險公司滿手美元債券,因避險成本高所以沒避險。因此推出台幣計價對美元債券的ETF,把風險轉嫁到一般投資人。當美元貶值時,該ETF跌,損失的是一般投資人。
金管會的解說,參考。***「經濟」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撰文指出,台灣壽險業者買進大量的美國公司債等有價證券,台灣金融市場一旦出現動盪,可能對美國債券市場造成威脅,甚至影響美國聯準會(Fed)決策。金管會主秘陳開元對此表示,我們金融市場正常、很穩定;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則表示,未看到整篇報導內容,內部也沒有討論此事,無法回應。金管會保險局表示,保險業持有的外幣資產有九成是美元計價,但不能因此說都是投資美國商品。根據保險局資料,到今年第1季止,國內保險業在美國的曝險金額是6兆4175億元,這包括債券及股票等投資。保險局官員表示,若以2017年美國債券市場規模40兆美元來看,台灣就算把6.4兆元全算進去,占比也僅有0.5%,「不要自己嚇自己」。張玉煇表示,保險公司必須注意各種風險,包括流動性風險,依規定,保險公司必須自己做好流動性管理,業者也都會估算未來一個月或一周要給付的保險給付等,也都會預留現金支應。
週二(4日)韓股開盤前,韓央宣布,經季節調整後,第一季GDP季減0.4%,遜於先前估計的季減0.3%。和去年同期相比,第一季GDP年增1.7%,不及先前估計的年增1.8%。台灣GDP成長率為1.79%,不遜於韓國。同以外銷為導向的韓國不令人意外,因爲許多外銷美國的貨物趕在去年Q4就先出貨,以防川普原定的加稅日程。
看合庫銀的獲利,幾天後的合庫金應該不錯。********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公告5月份合併提存前盈餘為15.82億元,於提存呆帳費用、承諾及保證責任準備0.30億元後,5月份帳列合併稅前盈餘為15.52億元,合併稅後盈餘為13.52億元,本年度截至5月底止累計合併稅前盈餘為73.16億元,累計合併稅後盈餘為61.93億元;以5月底加權平均流通在外股數計算,累計每股稅前盈餘為0.81元,累計每股稅後盈餘為0.69元。108年5月底之淨值為2,184.74億元,按實際已發行 股數90.310億股計算,每股淨值為24.19元。
weber2654 wrote:看合庫銀的獲利,幾...(恕刪) 其實比對一下上個月來說,合併營收並沒有比上個月好,差別在於呆帳提撥減少1.29E,,作帳美化一下,合庫金5月單月應該是0.12。供參考。
suyusheng5520 wrote:其實比對一下上個月來說,合併營收並沒有比上個月好,差別在於呆帳提撥減少1.29E,,作帳美化一下,合庫金5月單月應該是0.12。供參考。 這裡可能有些誤會!金控呆帳準備的提撥不是看月營收額提撥的監理主管機關-金管會有一套嚴謹的規範容不得銀行任意多提或少提呆帳準備的尤其公營行庫更不敢亂來,出了差錯罰款、業務限縮甚至董、總位置不保⋯⋯呆帳準備提撥的金額如果有大額變動通常意味著有大戶客戶(授信大戶、外匯⋯⋯)出了問題⋯⋯例如延遲繳息達x月以上或違約交割事件⋯⋯⋯⋯或者運氣好有大額呆帳收回或是繳息不正常的授信戶變正常了⋯⋯那麼已有提撥的呆帳準備就可以沖回⋯⋯
合庫金就是一個字(穩)~股價如此、營收如此!~~~~在官股中,合庫金是比第一金、華南金、彰銀更穩定的。~~~第一金常踩雷、華南金營收時好時壞、彰銀更不用說2者都中。只有兆豐金可以跟合庫金比。~~~巴菲特說:(配得出現金的才是真正的好公司)未來合庫金配息即使1.05元的現金股利,我也覺得很棒。~~~第一金、華南金、彰銀⋯⋯越配越少??(你們知道為什麼嗎?)沒有多餘的現金給股東。亂投資配掉了都不敢說!~~~合庫海外一直在拓點~第一金、華南金、彰銀⋯⋯海外據點⋯比合庫少很多。「你去看他們的營收從哪來的?有些是投資債劵來的、有些投資外匯來的~合庫金完全就是收利息來的。」因為他不敢亂投資、所以配股利也是比其他官股更穩定。~~~金融股是(比氣長的、比配息穩定)不是比越配越少的。~~~合庫金(已經是官股中的模範生)2008金融海嘯還配得出0.8現金。~~~我要的是股利息(穩定的)不是賺的多!然後越配越少的!~~~~合庫金即使在14元時,照樣配息1元。(第一金、華南金、兆豐金股價14元時所配的都在0.5上下。~~~PS:我是來賺股息的~不是來看公司賺多少錢的!~~~中信金賺得多、配得少?你們怎麼不去大買?~~~未來合庫金如果持續配1.05~他的價值會慢慢浮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