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2020-12-26 14:30:08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
南韓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今天(23日)正式宣布,將與加拿大汽車零件大廠麥格納國際集團(Magna International)合資成立新事業,進軍電動車零件市場。市場大肆慶祝,推升LG電子股價收盤狂漲29.6%。

靠 這樣鴻海 也要漲個20%嗎?
2根

大航海時代
航海王 = 鴻海
這一次去嘉義阿里山爬山,過程中和板友聊了一些天,有一些觀念我就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下面已經是三篇的量,還有一些觀念就未來有機會再分享。


1、資金部位很大時,如果買進小型股,低市值公司會產生什麼問題?

因為資金部位很大,很容易買一買就成了主力,平常股票流動性不佳,在沒有什麼重大利多時,要賣出股票機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剛上興櫃、上櫃的公司,通常淨值不會很高,獲利也普通,但股價都會在相當的高,道理也不難理解,因為大部份的股票都在公司派手上,在興櫃時尤其是更明顯,公司會請券商造勢,僅需要花一點小錢就能把股票維持在高檔,就算你看到淨值20元,一年賺1元,股價200元,覺得股價非常誇張,但你手上也沒有股票能賣,你也不能放空。


當你重金押這種小型股,低市值的公司時,因為股本小,股東人數也少,你的對手不會是散戶、中實戶,大戶,外資群,投信,而是公司派,公司派的人很容易就看出公司接下來會不會賺大錢,例如拿到一筆大單,高毛利的單,公司派很容易在半年前就知道公司之後會賺錢,當然也會知道公司未來半年後是否會賠錢,當你的對手是公司派時,你怎麼戰勝他們?當他們得到消息後,就會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你無法透過財報領先對手一步,所以買這種公司通常你都是最後一棒,最後一隻老鼠。



2、中長線投資要選擇哪一些標的會比較好?

如果是保守一點的人,最好是選擇大型權值股,要有穩定的股息,很強的競爭力,有遠景,有展望,高市值,最好市場極度的看衰,而且你要徹底的研究過其基本面,公司及股價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過去幾年我看的上眼的公司,我相信大家都還有印象,200~220元的群聯,我在2016年8月中看上的,我分析後覺得它至少值個300~400元,幾年過去了,近幾年每年約配13元,配了4年,配出了54元,目前的股價在331.5元。


接下來是宏碁,我看上眼時是13~14元,在2017年初時,我說過,我要的不是10%,20%這種報酬,我要的是50%,甚至100%,幾年過去了,宏碁配了股息0.5元,0.7元,0.77元,0.777元,共配了2.747元,目前股價23.75元,確實也是符合了50~100%的獲利,接下來我看上眼的是廣達,在50元時,我和大家說,廣達60元是基本,70~80是偏高,80以上是瘋狂,3年過去了,目前股價79.8元,近三年配了3.55元,3.7元,3.7元,股價還是遠遠高過我看上的價格,接下來是亞泥,當跌到30~33元時,我說亞泥至少值個4x元,一樣三年過去了,目前股價42.7元,配了三年股息1.2、2.8、3元,還是遠遠超過我看得上的價位。


接下來就是大家最熟悉的鴻海,2019年四月底我看上眼,股價7x元,兩年下來,配了4元,4.2元,目前股價91.8元,這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公司,當你透過基本面為底去徹底研究,時間最終一定是會站在你那邊的,這也是為什麼今年就算我知道很多個股的疫情行情,我也完全不為所動,從年初的耳溫槍,口罩原料,口罩成品,呼吸機,疫苗,疫苗輸送…等,這些公司僅是一時的天災財,一時有題材,一時很會飆,但經得起考驗嗎?時間會告訴你一定是經不起考驗的,很多新手很天真,以為你看到低點最終你就能佈局在低點,不要太天真了, 一般人的習性一定是愈佈愈多,這種股票上漲的方式是又快又猛,最終你佈局到的成本絕對不可能全部都在低點,以科學來說,一定就會是在均線,如季線,半年線,年線,大家可以去看一下,這些防疫個股,我敢說,大部份都跌破均線了,所以大部份進去買的人,目前一定都是套牢的。


在這裡會有一些人問我除了鴻海外還有沒有什麼股票比較好,有一些會問我他手上那些股票好不好,那一些股票我手上一張都沒有,我分析個幾十分鐘你敢相信?我可以花幾十分鐘看出該公司是否為投機股,風險是不是相對高,但一定是不可能看的很透徹的,我研究一年九個月的鴻海,我敢押身家的公司,你不想要,那代表你根本就不相信我的能力,即然如此,何必問我其它的公司?我看很多討論區上都隨便說說,一天可以說幾十檔,一個月能說幾百檔,很多新手就愛這一味,那一些股票他敢押身家嗎?他敢抱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嗎?很多都是說多好,多棒,結果沒幾天就賣了,我敢說,他根本沒有深入的去看過公司歷年的財報,也沒有去看過公司每一季的公司法說會,也沒有想好策略,也沒有考慮最差的情況會怎樣,要如何化解風險,一家我敢押身家買進的公司,你不信,你寧願要我告訴你一家我沒有買或不敢買的公司,這是什麼道理?我很愛惜我網路的身份,所以我敢說的股票不多,我只要敢說的,我就敢押身家買進,而且我就敢說時間能化解風險,通常我願意冒的風險就是1~2年就零風險,我可以損失時間,但我絕對不會去損失本金,所以我在挑選股票時會非常的謹慎,有一些會止損、止利的人,他們都是看消息,看技術面,那種就不要來說了,策略不同,那你就用紀律、資金配置,技術面去克服,對我來說,我就是透過基本面及時間要獲得投資不敗。

如果運氣好,幾年前就買到股票,目前有一個大題材,賺大錢,因為是運氣好,公司派再怎麼厲害,也不會知道兩三年後電源管理ic會大缺貨,這時就是屬於運氣,絕對不是什麼實力或是你研究的多透徹,如果你貪心想要看到公司股價能到多高或是等下一個月公司再公告獲利後,發現獲利不好才要賣,那時一定是來不及的,我說過,大資金的人求的是平均,不會妄想全部賣在最高點,而且這種小型股要賣出,一定要在散戶、市場,公司派還有夢的時候賣他們一個夢,你絕對不可能知道缺貨會缺到什麼時候,但公司派一定會比你快就知道,一旦缺貨題材消失,公司派,市場就不可能在每股淨值25元,用股價1xx元去買你手上非常大量的股票。


結論:當你手上的資金部位大到某一個水位時,你一定要選大型權值股,非常大的,原因就是,每間公司一定都會有早知道的人,以鴻海為例,股東人數76~80萬人,早知道的人幾十、幾百人,絕對影響不了公司的股價,一定是可以透過財報,看法說會,觀察籌碼,觀察其它散戶的習性去打敗大部份的人,你不需要打敗早知道的人那幾十、幾百人,你只要打敗那一些憑感覺,憑直覺而且也不做功課的其它幾十萬名的股東,你就能贏了,這時你懂基本面,懂產業分析,你的整個優勢就出來的,而且你想一件很簡單的事,可以早知道鴻海綜合財報的人,一定是各集團的總主管,個別的集團只知道自己的,更不要說什麼工程師或業務,可以掌管到各集團的人,他的財富,地位已經高到某個水準了,這時對他來說,人格會比那一點點小錢重要,所以鴻海這種股票,機乎不太會有早知道的問題,因為鴻海組織太龐大,不是說你接到一個大單,某一個集團賺大錢就會影響整個公司是否賺大錢,少了早知道的人,那就來比誰研究的透撤,這時我的整個優勢就會顯現出來。



3、當持有鴻海股票數目到一定的水位時,有什麼該注意的事項?

a大觀點:股息超過2萬元要繳1.91%的二代健保,當股息超過94萬後,就沒有8.5%的抵扣稅可以抵,而且股息會納入所得稅,如果本業薪資高的人,繳稅的級距會從5%跳升到12%,甚至20%,如果會超過30%就直接選單一稅率28%,當持股超過250張時,是否要這麼積極的質借或再放大槓桿,這就是一個要考慮的事。


大戶觀點:如果你無法接受繳更多稅這種事,你的財富就會被限制在這樣的水位,以鴻海給的股息約5%,每年資產約增10%,我們拿到質借的利率,光是套利還是有多,當你一直無法跨過這個門檻,你的財富永遠無法到一億,兩億,五億,甚至十幾億。


結論:在考慮跳出初級老鼠圈時,確實我所考慮這些事是更精確一些,但也會限制了自己跳進到中階或高階財富自由的境界,當你想要進到中階甚至高階財富階段時,你還是需要懂得捨小利,不然永遠都無法到達更高階的地步。


我很常聽到小資族群在說,不要參加除權息,不然會被扣二代健保,股息還要納入所得稅,會增加繳稅的金額,但是小資族的薪資低,股息也低,很難超過94萬元,只要股息在94萬以內,還有8.5%的抵扣稅額,所以小資族們才是最應該抱著股票參加除權息的,但他們都被新聞給洗腦了,說要多繳稅,我看到比較應該煩腦的人應該就是股息超過100萬,如果你要鴻海給你的股息超過100萬,你至少要有250張左右,資產大概要有2300萬左右,每年的薪資介於1XX萬以上,這些人就是要認真考慮所得稅的問題,但有一個大戶提醒我,如果誇不過這個門檻,接受這個多繳稅的事實,你永遠不會有幾億的資產,這其實就是一個眼界的問題,很多中實戶到了這一步,如果沒有大戶稍微點醒你一下,你的資產就會在某個水位開始停止成長。


在投資的路上,如果你懂的愈多,你的選擇也就愈多,我之前說過,一般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9歲,男性77.7歲、女性84.2歲,你工作40年,享受40年,這就是一般人,從你出生到念完書大概就是22~25歲,大概65歲退休,退休後再活15年,這就是一般正常人,如果你想要40歲退休,45歲退休,50歲退休,年紀愈輕想要退休就愈不正常,當你要成為一個不正常的人時,你如果沒有富爸爸,那你就得靠一些方式去達成,從最簡單的避免社會陷阱、理財、投資到槓桿投資…等,這一切都是方式,如果你懂,你可以選擇自己要的事,所以閱讀是很重要的,你想要選擇,至少你要懂你有哪些東西可以選,如果你沒有閱讀習慣,也沒有領路人指點你,你的人生是不會有什麼選擇的,你就只能順從這個社會給你的安排,你就學會認命,乖乖的工作到六十五歲,然後退休後再活十五年,你退休的生活品質取決在你工作四十年表現及節約度,過這種生活時,你也不用怨天尤人,因為有八成的人和你一樣,這社會是八二法則,兩成的人持有八成的財富,剩下八成的人持有兩成的財富,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學習及改變自己的情況,所以真正成功的僅會是少數的人。


這一次到南部和一些中實戶及大戶爬山,聊了許多的天,有一些經驗我就寫成類日記分享出來,一來加深自己的印象,二來分享給一般想學習的人,當你看到一個成功的人,也不要太羨慕或嫉妒,這種人一定是自己努力過或是之前自己的祖先努力過,所以才造就了現在異於常人的生活品質。
Acer_kewei wrote:
這一次去嘉義阿里山爬(恕刪)


感謝A大,願意寫文章分享,真的是佛心慈悲,讓我能在今年金融股慘澹情況下,沒有賠到錢(應該算是有賺)。(我很久以前就注意這樓,之前宏碁一役我就已經知道A大分析能力了!!雖然我沒有買宏碁)

我本來持股4/5在金融,都是陸續買進持有多年,尤其是玉山金,獲利不少。今年有參加除權息,所以玉山金發了配股後接近440張,台中銀600多張,台新金300多張。今年金融股慘淡,尤其是玉山金。後來一直跌發覺不對勁!所以全賣了,平均約賣在25.2左右,台中銀賣了一半多一些,賣在10.8。金融都貼息,我等於今年做白工。但因為看了A大文章,覺得很有道理(個人理性分析派)。所以將賣玉山金的錢幾乎全轉買鴻海(買了130幾張,加上之前年中買的20張,加起來共150幾張),其他的錢補了興富發與買台積電。目前這三隻全都是10%以上的帳面獲利。等於是算今年有填權息了。

我以前也是存股派,可這次讓我發現要守成也不簡單。玉山金已經不可能回到27以上,甚至下探24以下都有可能。如果我沒有果斷換股,不但會吃帳面損失,更重要的是沒有錢買其他更好的標的。我有點後悔沒有將金融股全清,不過其實想想自己也不是這麼極端的人,我能果決處理掉超過2/3的金融持股,已經是邁出自己心理門檻很大一步了(存股的人其實都是不想變動的)。要說明的是我也不是突然醒悟果斷換股的,而是因為之前有過存股賠錢經驗(中鋼--越存越虧 與 新光金--從帳面上賺20萬變成虧20萬),才有今天的果決。

再一次感謝A大無私的分享
加權指數、台積電、鴻海籌碼面20201231


先祝大家2021年新年快樂,明年起,就是鴻海劉董說的毛利率7%的元年,明年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會先有成效,2022年再優化的更好,讓毛利率來到7~8%,2024~2025年才是f3.0(轉型升級)的重頭戲,近一年來,鴻海佈局了未來產業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這些是未來的趨勢,目前已經是很明確了,鴻海也加強了核心技術如半導體、5G及人工智慧,組合以3+3,F3.0的效應會在2~4年後才會出現,這些是籃海產業,而且複合成長率高,這也是為什麼鴻海敢說目標毛利率10%。


追籌碼的目的不一定完全是為了操作短線,也可以幫助你了解外資群對鴻海F1.0、F2.0、F3.0的心態,大家可以看附圖,鴻海從去年10月8日中美貿易戰明朗後,加碼了鴻海711909張,今年初鴻海本來股價就是準備衝破9x元這個長期技術線型錨點,但發生了百年一遇的covid-19,外資群到今年六月經濟重啟前,累積大賣了50萬張,從六月經濟重啟後,買回了288788張,鴻海是一家大型權值股,大趨勢只要出來,方向會是很確定的,不會是今天漲完明天跌,今年上半年時,外資群及投資人是擔心鴻海獲利受到疫情的影響,但九個月過去了,鴻海不愧是世界第一流、競爭力超強,反應力超好的公司,現在獲利又站穩了腳步,而且蘋果5G高階手機大賣,短線為鴻海第四季營收及獲利增加想像空間。


從covid-19以來,外資群累積僅剩賣205465張,今天鴻海收在92元,在covid-19發生前,也就是農曆開盤前,鴻海股價為92.3元,意思就是,外資群還有205465張鴻海要回補,但鴻海的股價已經漲到92元了,差和農曆年前差了0.3元,明年的鴻海是值得期待的一年。


有一些人會說,今年很多股票都漲很多,鴻海沒有什麼漲,其實個股漲不漲和贏不贏錢是沒有絕對關係的,只要投資觀念正確,不論你投資什麼,你都能賺到不錯的報酬,以鴻海今年為例,今年鴻海的年線在80.3元,除息4.2元,你可以佈局平均成本在76.1元,以今年鴻海收在92元,會有15.9元的差價,會有20.89%,今年20.89%不算高,但如果是你總資金的20.89%,那就很多,如果有一些人開了財務槓桿,至少就是總資金的3x%,這會比你選到漲1倍、2倍的公司,而你僅敢買1成資金,2成資金,或是僅有賺到一小部份來得高,很多人會說的自己很厲害,賺很多的樣子,其實最終就是結果論,今年你的總資產增加了多少,如果今年你增加了很多,那累積十年你增加多少,未來十年你又能累積多少,這才是重點,而不是每天在抱怨別檔漲了多少,鴻海僅漲了多少。


只要你有正確的投資觀念及行為,你才敢在股市中下重注,而且賺到應該賺的報酬,連續幾年穩定的賺錢,會比你忽賺忽賠賺的多,我相信市場上有少數的獨立贏家可以賺到比大盤多很多倍的報酬,我會相信的原因在於,之前我一個人在操作時,我可以連續六、七年都打敗大盤超過一倍以上的報酬,但那僅適用於我一個人操作時,那偏投機的行為,屬於零和遊戲,當我在公開討論分享鴻海時,因為不是零和遊戲,要大部份都要能賺的報酬,那一定就是公司賺到的錢配給每一位股東的合理報酬,不會是誇張的高,也不會是賠,當你的能力很好時,其實你可以當一個獨立贏家,不需要來挑戰我,因為目前我在做的事不是個人獨立贏家的事,而且分享給大部份的人,使其可以得到合理報酬的正確投資方法,如果你真正很想挑戰我,我十年前初期的資金,至少已經翻了幾十倍了,畢竟我是連續十年都獲利,複利的威力是很可怕的。
Acer_kewei wrote:
如果有興趣的長期"個...(恕刪)


如果有興趣的長期"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宏碁轉型之路篇)"讀者可以私訊給我,我會給你規則。A大好~~我有興趣~~~剛加入這裡不太會這系統的私訊功能~抱歉
1、中長線投資佈局及短線看到題材再追的差別



有在看我籌碼面文章的人,應該都會發現我會去追蹤六月以來的籌碼面,原因是那個時間點為全球疫情逐步解封的觀察點,如果你從那時間開始重回股市佈局買進股票,你以為你的報酬會如下,第一名為聯電,漲了188.38%,第二名為群創,漲了77.36%,第三名為台積電,漲了64.6%,第四名為台達電,漲了58.91%,鴻海排在第26名,僅漲了6.98%,很多新手及投資人都會以這樣理想的情況去算漲了多,報酬是多少,其實那是理想,很少會發生在真實世界的。


讓我告訴你真實的世界應該是長成怎樣,以一般沉穩一點的投資人,他透過資金配置,佈局了半年,最終到2020年12月31日,他的成本應該是在半年線,聯電的半年線為30.15元,群創半年線為10.04元,台積電半年線為448.9元,台達電半年線為204元,鴻海的半年線為81.39元,所謂的均線就是平均成本線,就是大部份人的平均成本,如果以這樣的平均成本,我們再來算一下報酬,就會得到


1、聯電2020年12月31收盤價47.15元,半年線均價30.15元,共漲56.38%。
2、群創2020年12月31收盤價14.1元,半年線均價10.04元,共漲40.44%。
3、台積電2020年12月31收盤價530元,半年線均價448.9元,共漲18.07%。
4、台達電2020年12月31收盤價263元,半年線均價204元,共漲28.92%。
5、鴻海2020年12月31收盤價92元,半年線均價81.39元,共漲13.04%。

鴻海今年股息配了4.2元,以半年線81.39元來算,股利率5.16%,台達電配了5元,以半年線204元來算,股利率2.45%,聯電配0.8元,以半年線30.15元來算,股利率2.65%,群創半年線10.04元,配0.1元,股利率約1%,台積電配了10元,以半年線448.9元來算,股利率2.22%。


最終來還原一下,這就是近半年把錢投入這五檔的報酬率

1、聯電差價報酬率為56.38%加股利率報酬2.65%
2、群創差價報酬率為40.44%加股利率報酬1%
3、台積電差價報酬率為18.07%加股利率報酬2.22%
4、台達電差價報酬率為28.92%加股利率報酬2.45%
5、鴻海差價報酬率為13.04%加股利率報酬5.16%


這就是真實的世界,如果你半年從開始投資聯電,展望2021年,你的成本就是從30.15元開始,投資群創,你的成本就是從10.04元開始,投資台積電,你的成本就是從448.9元,投資台達電成本就是從204元開始,投資鴻海,你的成本就是從81.39元開始,以這樣的成本來看,展望2021年,我認為鴻海的潛力是相對大的,這也是當你看到熱門股票題材及股價上漲時才開始佈局的壞處,因為真實的世界佈局需要時間,以聯電來說,我說半年線其實是不正確的,聯電的題材是近一季開始的,所以佈局一季後,你的成本就是37.77元,其實不會是多麼亮眼的報酬。


這一篇主要不是要比誰報酬好,誰報酬差,主要是讓大家了解一件事,你在佈局中長線時,一定不能選在市場一片看好時,也不能選題材出現時,一定是要在公司沒有人注意時,透過基本面研究,產業面研究在低檔開始佈局,唯有中長線佈局的人,才能享受到聯電、台積電,台達電等極大的報酬率,那些短線看到題材才追的人,你覺得鴻海很差,其實近半年下來,如果你投資鴻海,也沒有你想的這麼差,如果你是近半年才投資台積電的,其實報酬率僅高鴻海2%而以,報酬率沒有你想像中的巨大差距





2、從歷次法人說明會驗證經營團隊個性是否保守




連假三天過後,鴻海即將要開12月的營收了,以2020年第三季法說會經營團隊預測第四季營收年對年個位數成長,2021年的全年營收年對年個位數成長,2021年的目標不是衝刺營收,而是做到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所以賺錢的生意多做,不賺錢的生意少做,記得在第二季鴻海法人說明會時劉董曾說過,為了讓大家好記,純代工營收毛利率5%以下,模組毛利率10%,零組件毛利率20%,組合出來才是鴻海的毛利率,所以鴻海不是一間單純的代工公司,在2021年的目標就是零組件的生意多做,看附圖,鴻海預估2021年全年零組件營收會有超過15%以上的成長,這部份屬於高毛利率的,因為有了這樣的計劃,劉董才會對2021年鴻海毛利率7%特別有信心。


鴻海2019年第四季營收為17409億,2020年10及11月營收累積為12940億,這意謂著2020年12月營收只要超過4469億的話,鴻海在第三季法人說明會的年對年個位數的成長就達標了,鴻海2019年12月營收為5395億,在今年蘋果12高階手機5G大賣,鴻海12月營收極有可能超過2019年的5395億,以2019年第四季鴻海營收17409億來算,營收成長10%的話會是19149.9億,以2020年10月及11月營收12940億來算,只要鴻海2020年12月營收來到6209.9億,那鴻海2020第四季營收就是年對年雙位數成長了。


如果連假過後,鴻海12月營收超過4469億然後愈靠近6209.9億,甚至是超過6209.9億時,大家就要知道一件事,鴻海經營團隊在預估營收及獲利時都是相對保守,有100分都說85分,我看有人在預估鴻海2020年12月營收時,都是隨便說說,用一個極高或極低的數字在估,一般比較專業的人一定會根據鴻海第三季法人說明會去估,只要12月營收高於4469億叫達標的邊緣,愈往6209.9億愈好,只要有6210億以上就叫超乎預期,高出6210億愈多就愈是誇張的好,如果是5339.5億(第四季營收年對年成長5%),叫符合預期的好,當你腦中有這些數字時,一旦營收出來,你就能馬上判斷出這營收是好或是不好,不會被新聞及媒體的標題騙的團團轉。


以我個人觀察的經驗來看,劉董說話都是偏保守,他在第二季及第三季法人說明會中都提到2021年毛利率7%是非常有機會的,今年大家就該樂觀的看待鴻海毛利率表現,如果毛利率7%要是能達成,鴻海的毛利率會從2020年第二季三率三升一路到2021年底,連續七季都會三率三升,一套組合拳就打出來了,股價的大波段也就出來了。


外資群看完第三季法說會後,他們也會依據鴻海開出的營收去微調自己的看法,鴻海2020年10月營收來到6126億,年對年成長2.79%,這時外資群會覺得這符合鴻海第三季法說會中說的年對年個位數成長,當開出11月營收6814億時,年對年成長13.1%,這很明顯就超出了鴻海第三季法說會的內容,外資群聽完鴻海法說會後大概就是會預期鴻海第四季營收年對年成長3~5%,看到11月營收後,應該會把目標往上設定到5%,所以預期鴻海12月營收要有5339.5億以上,看完這一篇後,對於連假過後鴻海開出的營收,我相信大家就懂的什麼營收叫好,什麼叫差。
當大趨勢出來時投資及投機的周期時間



大部份會賠錢的新手都是把公司當一個數字,憑感覺的買進或賣出,看到股價上漲不順眼就放空,看到股價下跌不服氣就攤平,如果你這樣做,你一定是來股市中送錢的,我記得有一個人問過我,某某老師和他說,遵守紀律K<20買K>80賣,這樣操作起來好輕鬆,好簡單,我和他說,在股市中,你不能把所有的股票都用同一套公式去看待,你要視情況,這時他就回我,你這樣不是很模糊嗎?很模擬兩可,我感覺他本來是想說,你這不是幹話嗎?但礙於知道我的實力堅強,他忍住了。


這時我開始反問他,如果你自己開一家店,哪天你的產品突破了,競爭力足,知名度大開,營收及獲利大幅增加,這時你要K<20買K>80賣?原本你的公司從賺10萬,變賺100萬,然後再開兩家分店,100萬變200萬,然後再開10家分店,200萬變1000萬,然後你要使用K<20買K>80賣?一家公司的價值,應該是隨著公司獲利、基本面、未來展望及前景而定,怎麼會用一個統計的指標去判斷一家公司?如果你眼中僅有技術圖型,那當然不可能適用到所有的情況,所以我和你說適情況。


以2020年初一波防疫概念股,如耳溫槍,口罩,口罩原料,疫苗到最近的航運,這都是屬於短線有極大的獲利利多,短線你用K<20買K>80賣,一定是會被資金行情打臉打到死的,但這種忽然獲利爆發的公司是持續不了多久的,今年會有這種瘋狂的行情,也是拜全球央行降息,把資金往股市中趕,最重要的事是,趕進來的新手都是手上錢一堆,但不懂的價值的人,所以他們就會有跟風行為,並去把股價推升到瘋狂的價位,最終八成的新手留下來洗碗,高手,炒股集團就去炒下一檔,所以這是不是適情況?


每一檔個股中的贏家、主力及外資群都不是同一群,他們喜歡的指標及方式也不同,如果你單純用某一個技術指標,你是不可能符合全部的情況的,如果你到某一檔中,可以控制走勢的主力相信K<20買K>80賣,那你在那一檔用這方法就會無往不利,如果你在該檔遇到的主力不甩你K<20買K>80賣,那你就會發覺你的技術指標失準了,很多散戶不懂的很多事要適情況,在時準時不準的情況久了後,他們就覺得算了,都是騙人的,就開始憑感覺買賣,例如聽到有人畢業文時,就覺得要該買了,聽到利多時,他就說是出貨文,看到獲利很差時,就會說愈爛愈噴…等,原因是因為他們不懂的視情況,大家看我在分析鴻海時,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去觀察基本面,產業面,法人心理面,散戶心理面,每天追籌碼面…等,我為的就是在鴻海這檔中知道該用哪種情況去套用,很多新手換股如此的頻繁,他們當然是不可能懂該檔個股的贏家及主力吃哪一套。


像鴻海這種大型權值股,它規劃了f1.0(現況優化)、f2.0(數位化轉型)、f3.0(轉型升級),如果成效一出來,一定是一個大趨勢,會有幾年的好光景,尤其是f3.0成功,不旦毛利率會到10%,因為這是未來產業,如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核心技術半導體,5G,人工智慧,這些產業能讓鴻海再走下一個10~20年,今年當你看到鴻海毛利率真的往7%前進,記得不要為了小毛小利去放開鴻海,咬住它,它將帶給你一個大波段的獲利,如果你比較保守,你可以在每一季財報出來時,看到毛利率,營利率,獲利增加就分批加碼,壞處是成本會比較高,好處是你可以確定獲利趨勢是往你想的方向前進,成本雖然高一點,但比較安全,目前我們說7%是我們觀察法說會劉董說的,外資群未來一定會用我說的方式,當看到三率真的提升,他們會逐漸的加碼,愈好加碼愈多,走出一個大波段,但一般散戶就會被錨定效應框住,什麼7X元是底,9X元是頂,只要基本面出來,外資群是不會中錨定效應的。
感謝A大
一般投資者容易被鴻海股價區間長期技術線型給錨定住


今天的鴻海還是昨天的鴻海,之前我放這一張圖給大家看時,很多人會說,投資誰和你看淨值,誰和你看股息,鴻海註定就是在7x~9x元,這樣無腦買賣好簡單,我列了下面這張圖給大家看過,為什麼我2019年3月底時,我會看上鴻海,並且持續把資金投入鴻海,原因在於,我看出了市場被錨定效應給錨住了,鴻海這7年來價值(淨值)增漲了53.57%,結果大部份的人都還被錨定在7x~9x元,我也說過,鴻海2016年前因為會配股票,所以賺了8~9元,股價因為除權、除息鴻海股價每年會少1x元,最近幾年來,鴻海都不在配股票了,一年就是賺了8~9元,配出4~4.2元,剩下的錢都放在公司中,所以鴻海就逐年的愈來愈有價值,在股價在7x元時,我和你說這個,你聽的進去嗎?當股價來到8x元時,你聽得進去嗎?當股價來到90以上時,你會相信不要再中了錨定效應,隨著鴻海的價值上調股價嗎?如果聽得進去,你現在就會是贏家,不會是那個還在問,鴻海還能買嗎?鴻海還會漲嗎?我賣了後還在漲我好嘔…等。


如果你能打從心底接受下受這一張圖,你絕對不可能在8x元賣,也不會在90~92元賣,因為一家國際第一名的公司,競爭力全球第一,淨值87.36元,一年能賺8~9元,股價卻僅在8x元,這像什麼話?我說過,如果你覺得鴻海股價僅值87元,那代表你覺得鴻海明年一毛都賺不到,但事實上,鴻海就算不要轉型,還是能持續的賺8.x元至少5年以上,現在股價漲上去了,市場開始在說鴻海好棒,電動車是市場界的安卓,很多人開始相信鴻海有價值了,那就多付個1年獲利買進吧,但以鴻海目前這價位,還是非常的便宜,以去年的資金行情來看,只要資金進到某一檔中股票中,股價就會出現極度誇張的一窩蜂,鴻海有機會趁著這一波的一窩蜂還鴻海股價一個公道。


你還是會聽到一些不懂鴻海價值的人會傳訊息來和你說可以賣了,快賣,或是他在87元,90元,92元,93元就賣了,這些人單純就是把公司當成一個數字,一輩子無法在一家公司中賺到足以讓他財富自由的大錢,就是浪費自己的生命及時間罷了,賣完了鴻海後,晚上吃一頓飯或是多賺半個月薪水,之後他一樣繼續在股市中浪費時間的股市人生,有一些賣完了鴻海就又去找一檔不懂的公司投入,原因就是他憑直覺該家公司還沒有漲到,覺得可以補漲,我說過,外資群的大單一進去,不會像散戶那時,今天買,明天賣,鴻海是一家大型權值股,一旦方向出現,一定就是一個大波段,我也提醒過,在股市中,只要你看對時,千萬不要害怕賺錢,那些錢是你應得的,你勇敢的把所有屬於你該賺的一次拿到,當你成功一次時,你就會發覺你的人生明顯和別人有差異,隨著你成功愈多次,你就遇向財富自由的人生。

看一下附圖,你2013年以80元投資鴻海和2020年投資鴻海,你知道差別有多大嗎?我們看一下2013年的現金及約當現金為6940億,股本1313億,保留盈餘5369億,淨值58.25元,2020年第三季鴻海現金及約當現會為10185億,股本1386億,保留盈餘9979億,鴻海在股本機乎相同的情況下,現金約當現金多了3245億(每股現金多了23.4元),保留盈餘多了4610億(每股保留盈餘多了33.26元),淨值87.36元,淨值差了29.11元,這就是2013年花80元買鴻海和2020年花80元買鴻海的絕對差異,很簡單的加減乘除,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說鴻海是價值投資,我敢押身家做中長線投資的主因。


你敢在8x元放空鴻海,我可以保證你接下來的人生會是黑白的,鴻海單純用時間就穩贏的公司,竟然有人一直想要放空它,我是不懂為什麼有人這麼勇敢。





鴻海研究院正式成立

以前的鴻海比較不透明,讓一些的投資者及股東認為鴻海就僅是一間代工廠,近一年多來,劉董把鴻海變的透明,漸漸的把鴻海的核心技術攤在陽光下給投資者們看,鴻海可以成為全世界第一名的專業精密電子代工廠,不可能是僥幸的,一定是有其核心的技術,漸漸的,大家看到鴻海的價值時,你就會知道為什麼當初我會押身家買進鴻海,我看到的東西,接下來你們會漸漸的看到,你我的差別僅在於,當市場看衰時,我就透過基本面,產業面及法說會就看到鴻海的價值,而一般人是看到股價大漲後,才在新聞、媒體,電視上看到鴻海的價值,目前很多散股東還死死的中了錨定效應,當初鴻海一減資時,錨點整個就該往上移了,但大部份的投資者及股東眼中就僅有股價,讓鴻海一直處在極度委屈的價格,讓我一直把自己的錢投進去,一般在台股中,找不到幾間公司能讓我押身家的公司,鴻海算是少數的一家,但我買進時,還是很多人看衰,我說過,我連續十年在台股中未曾一敗,我看的上眼並敢押身家的,其實不太會有風險的。


下面是鴻海的研究院,這是讓鴻海未來10年,20年還能保持競爭力的

1、人工智慧研究所
運用集團高速運算中心、邊緣運算能力等資源,研發新創技術,解決人類生活之痛點,創造大家想望之癢點,提昇人工智慧滿足產業發展需求。


2、半導體研究所
栽培製造與設計相關產業的人才,開發與設計前瞻奈米電子元件,藉由提昇半導體技術,帶動與人工智慧、新世代通訊等相關產業之智能革命。


3、新世代通訊研究所
研發5G乃至下世代網路核心技術,並與人工智慧、半導體等技術搭配應用至電動車、數位健康、與機器人等三大產業,且力求制定可能之技術標準。


4、資通安全研究所
培育資安人才、創新資安技術,發展科技與資訊安全跨領域應用,打造眾人信賴的數位科技環境。


5、量子計算研究所
培養量子運算技術人才,積極探索應用領域,預先迎接結合量子技術與資訊而程的量子工業時代,進而引領時代前進方向。

‧深度的供應鏈垂直整合

鴻海從代工製造起家,一路從OEM、ODM、IDM邁向現在的IIDM(Innovation Integration Design Manufacture)創新式整合設計製造服務,即提供的不再只是單純來料加工製造,更包含關鍵零組件、核心技術創新、軟體硬體整合到工業設計的一站式完整服務,將電子產業鏈最上游的零組件到產品需求的客戶兩端串連結合。


‧廣泛的國際化區域佈局

透過串聯全球20餘國據點的運籌管理能力,善用各地不同優勢,靈活發揮規模綜效,強化客戶服務、產品製造、產業供應鏈的國際化戰略佈局,建立多元產業平台。提供一站式客戶服務、兩地研發、三區設計製造、全球組裝交貨的營運模式。


‧創新的智慧技術服務

鴻海持續以「智慧」為核心,透過創新式整合設計製造服務(IIDM),致力於為全球標竿客戶打造軟硬整合的智慧製造與智能供應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只要過了近十年的錨點後,大家就能開始感受到去年的資金行情威力,很多大型權值股都是漲2~3倍的,以鴻海的基本面,是支撐的起這樣的漲幅的,當初郭董、劉董說的價位,其實一點都不誇張,尤其在這一兩年資金行情下,這一兩年的台股就是一窩蜂行情,只要資金落在某一檔上,漲上去都是跌破大部份人的眼鏡的,如果你有觀察到這一兩年的個股漲勢,我相信你應該會知道我在說什麼。




在股市中不要努力錯了方向,一天看十個小時的盤,對股市功力不會有進步

很多人進到股市幾年,十幾年,覺得自己很努力,但其實是努力錯了方向,每天看著股價的波動,追著熱門股,題材股,早上看台股、亞股,下午看歐股,晚上看美股,在看美股前還會看一下財經台,其實這對你的股市功力是沒有任何的幫助的,你要先學習一些股市的常識,然後避免股市中的陷阱,之後針對不同的知識分門別類的去吸收,例如想懂如何價值投資,這時你要去找一些基本的財報書來看,不需要太深,只要有基本判斷公司財報的能力就行了,我個人覺得差不多三到六個月就能看懂基本的財報。


當你有了基本看財報的功力,這時你要懂不同公司的未來發展情況,這時你就需要去每一季去看法說會,多看幾遍,之後你對整個公司的發展就會比較有概念,這時你就不再把公司當做是數字跳動,這也是需僅每一季花幾個小時就能達成的,也不會太困難,真正困難的就是自我心理面,很多人喜歡我心理面的文章,不是我的文多好,而是那一篇一篇的文章都是我在股市中的真實經驗及觀察得來的,可以讓新手避免犯相同的錯誤,在股市中,修心是一項最困難的課題,很多基本面、產業面好的人,明明知道公司是有前景的,但就是無法克服自己的心魔,導致無法賺到大錢,每次都是賺小賠大,這些咬咬,那邊啃啃,浪費自己寶貴的生命。


以下的目錄是我之前在這裡寫的文章,我整理成目錄,我也放上來很多次了,很多新手還是很常犯我文章中的錯誤,如果你不懂的自己去閱讀,也沒有人能幫你修心。

個人股市研究觀察記錄文章目錄

https://vocus.cc/article/5fb91df5fd89780001008ab3


有一些人問我為什麼不多寫一些投機的文章,其實我的文章包含了全方位的文章,如果你看不出來,我勸你不要投機,因為你沒有慧根,投機的原理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對戰,當你的股市常識,知識很富豐時,懂得各類的股市陷阱,不容易犯錯,知道新手的毛病是什麼,自己有紀律,懂的風險管控,資金配置…等,這一些就是你和別人之間的差別,這一些東西組合出來,就是你打敗別人的利器,當你能打敗別人,你在投機當然就能勝出,所以頂級的投機高手是一位股市高手,他懂股市的規則,他不會犯大部份新手會犯的錯,而且他會有自己一套的策略,很多新手能投資都不會贏,他們就妄想去投機發大財,我只能告訴你,你就會是一隻送錢的肥錢。


請你不要太小看真正的頂級投機高手,同學會上那些達人,沒有幾個是真正的頂級投機客的,真正的頂級投機客不太會出現在一般討論區,因為投機是零和遊戲,你死我活的事,今天你我下棋,我告訴你我下一步要怎麼做,那不就是找死嗎?投機要贏別人就是在策略,如果你把短線打敗別人的策略說出來,別人就會制定打敗你的策略,這時你的策略就失效了,我個人認為,在一般討論區上,如果你要幫助新手,僅能從投資下手,因為投資不是零和遊戲,而且投資所需要的功力是偏基礎的,在投機時,這些基本功也是必要的,昨天我說過,投資前你要把所有的面向研究透徹,然後每一季、每一年再觀察一下公司是否有變化即可,投機可就不同了,投機是每一次你交易都要重新評估一次,試想,如果你一次的評估都做不好,你怎麼可能可以做出又快,又精準的評估?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新手投機會賠錢的主因,因為他們還沒有學會走,就想要跑,想要飛,最終當然是股市中的肥羊。


想精進股市的功力,至少要把我分享的目錄都看十遍以上,這些文章,我自己都會看百遍以上,一次又一次的提醒我自己不要犯一些股市的錯誤及踏進股市常見的陷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