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tinger wrote:
請問我們去銀行 手上...(恕刪)
請問您去銀行 手上有新台幣要換美金10000元
交易完成後....
雙方淨資產的變化(手續費不計)....
1.銀行少了10000美金 多了等值新台幣 淨資產增加 0
2.您多了10000美金 少了等值新台幣 淨資產增加 0
3.您多了10000美金 淨資產增加10000美金價值
根據實際情況 應該是 1 和 2
3 的情形是犯法的喔...

補充一下...
大大換外幣怎麼說都可以...
行員聽的懂就好...

kantinger wrote:
外匯存底可視為所有籌碼發行的抵押品
也有這種說法 可是抵押品很多 不一定要用外匯
像美國fed發行貨幣也不用外匯作抵押
可以降低標準
再者就算是抵押品像商業銀行的部分準備金 存一塊錢可以放大成十塊錢
為何商業銀行可以這樣幹 央行就不行
現在台灣的問題不是錢太少而是錢太多
如果拿外匯一半還債 錢跟債都變少 但是讓台幣貶值一半
應該是好事
陽春麵從30元漲到60元還OK(一個月伙食費增加一倍)
可是台幣30貶到60 出口競爭力增加一倍
想必就業率還上升不少(勞動工作 不是炒股炒樓的工作機會會多很多)
順便打房 房價剩一半
http://www.epochtimes.com/b5/4/1/12/n447339.htm
中國再度動用外匯存底四百億美元挽救銀行...
對岸還拿去打呆壞帳呢
iDemon.Zero wrote:
錯
這種做法通膨暴增一倍、台灣的錢會比實際價值更多一倍
台灣家庭平均花在食衣住行的必要開支現約為收入的1/3~1/4(美國1/5)
你的玩法開支會爬到 2/3~1/2
這已經是落後國家才會出現的開支情況,國民收入只夠吃飯
台幣重貶、爽到的也只是出口商,也不會爽到小老百姓上
台灣和美、中政經實力完全不能相比先不說
中國拿去銀行投資、外匯並沒有消失(外匯是可以做一些放貸投資)
拿去還債是直接歸零
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kantinger wrote:
看過各位說的 跟去網路查的
最有爭議的一點 應該是有種說法
央行的外匯存底不是淨資產,它是用同值的新台幣換來的
是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項 必須與另一邊 的新台幣 負債項 平衡
要用多少外匯就必須拿多少等值的新台幣來換
外匯資產 == 新台幣負債
個人覺得不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