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輩子也買不起房子,就像打永遠不會胡牌的麻將!

【王柔雅╱台北報導】近幾年台灣房價快速墊高,但民眾存錢速度追不上,購屋年齡愈拉愈晚,根據業者最新統計,和去年相比,北中南3大都會區,首購族平均年齡增加0.8歲,北市平均要到39.4歲才買得起房,北市年輕人感嘆:「房價再繼續漲下去,就算存到老,都不一定有機會住進北市。」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分析,北市平均薪資只比中南部稍高幾千元,但房價多出3、4倍,加上物價水準高,「高價環境」壓得年輕人喘不過氣,不少人寧願先租屋,避免房貸壓力影響生活品質。而中市透天住宅多、居住空間較大,加上薪資水平不高,部分年輕人結婚後,可能選擇先和父母同住,節省開銷,拉長平均購屋年齡。
高市首購族2008年時平均年齡33歲,至今成長到33.5歲,延長時間並不顯著,有巢氏房屋南區發言人楊政曉表示,高雄地區房價低,一般住宅均價每坪9~10萬元,加上目前房貸利率低,以總價350萬元的3房住宅計算,購屋族只要準備70~105萬元自備款,每月房貸僅萬元,等於「只要有穩定工作,人人買得起房」。

高市人幸福多了
高雄市民李修惠則表示;「即使高市目前房價漲幅有限,但至少工作幾年就可在家鄉買到自己的房子,比起台北人幸福太多了!」
ryanku918 wrote:
真的很難, 就看要因...(恕刪)


風險來自於個人對投資或投機標的的了解程度, 越了解風險就越低

這句真不賴.
hyca wrote:
每天想到工作一輩子也...(恕刪)


你錯了

不是買不起房子,是買不到你想要的房子。
人人都買得起房子,究竟好事抑或壞事?
美國有這個理想,於是利率被壓下來,金融風暴也隨之而來了,
香港董建華有這個理想,於是猛蓋房子,謂之八萬五,每年八萬五千個住屋單位,香港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
台北的房價高,就不要去買,要把買房看成投資,而不是買貴了,就騙自己這是自用的,買的時候就小心了...炒房子的人也要付出風險成本,自由社會就是這樣的了....沒有貴不貴,只有適不適合而已....
至於股票與房子那個獲利率較高,因買房子的利息被政府壓底,就成本與摃干效應來來說,房子是比較好,我的香港僑生同學在香港也獲利不少,他們叫炒樓,不過這論壇以價值投資術行進的大大會不太認同這方法...
假如問我,在台灣值不值得投資房地產,小弟以為,有好的東西,政府為何還會壓縮利率,騙誘青年人買房子?為何不用四大基金入市的方式買房子,供低收入戶入住???政府也寧願買股票,也不願買房子,可知房子風險很大,跟政府做就對了...
我認為今天臺北市的高房價和政府的執政心態有很大關係,政府其實不希望房價下跌

原因很簡單,

1,房屋 土地的交易稅收關係著政府的歲入預算,打房打掉房價,稅收也跟著減少

2,打房可能造成銀行房貸的巨額呆帳,90年代台灣因亞洲金融風暴引發房市崩盤,
建商接連破產把無法消化的房屋丟給銀行當做債權抵押,法拍 銀拍滿街都是,當時
全台灣的銀行呆帳達到數千億,靠著政府降低銀行營業稅和發行現金卡賺取高利息
才免強打銷部分呆帳

3,企業的政治獻金<金融 營建>許多來自房地產的獲利,打房必定減少企業對政黨
和候選人的競選經費捐款

4,打房影響GDP的成長表現,政府認為房地產景氣是內需經濟的火車頭,許多內需
行業都靠房地產支撐,家電 傢俱 裝潢 等民生消費

看看台中市的胡市長帶著香港的地產商來台中炒樓,逢人就問你家房價漲多少,就不難知道

政府官員最不願意就是房價下跌,只有彭總裁想打房,但是行政院可不這麼想....
我同事和他老婆.兩個都是南部人.來台北工作租房3年後.下決心在永和買房.
在台北3年和老婆存了點現金.現金不夠不能買成屋..所以買預售屋.邊標會邊嘎房款.

15年前.當時是股市萬點.房價當然也在最高點.一坪買在23萬.利率還8%哩.

後來股市崩.房價掉.他當時買快600萬.聽到樓下才賣480萬.當然有點沮喪.但他想反正自住.交通也方便.先後生了2個兒子.都在永和受教育.學區也不錯.他覺得反正住著.房貸當付房租.沒賣也沒啥差.

他是工務.他老婆是櫃姊.薪水普通.日子一般過.聽他說手上有個2.3萬也拿去還房貸.10幾年下來也還得差不多了.

景氣10年一循環.他現在住的靠近4號公園的永和華廈.15年屋齡.一坪已經30幾萬了.他說他們南部的房子10年來沒漲反跌@@

永和他住的習慣習慣的.他說兒子要留在台北.房子就留著.反正回南部可以住老的房子(透天).不然買也只要花2.3百萬.

這是我親眼看到一對南部人來台北打拼的例子.或許資產不算豐.但真的是夫妻同心.白手起家一樣在大台北買到房子.((還遇到股市崩.金融風暴呢..))


人口越來越少.精華區還是精華區.金融風暴.美國紐約也沒崩.日本銀座也是保值.台北大安區.信義.天母.大直也沒打對折...
更何況小孩長大了.結婚了.媳婦也不要跟老的住.如果有2個兒子.大家結婚後都要住家裡.再生個孩子....
這樣也不一定住得下~

********************************************************************

而我是5年前買在士林區.3年華廈.一層一戶雙車位.當時買一坪不到40萬.因為當時有傳聞天母SOGO會開.但沒人能確定天母SOGO會不會蓋.後來天母SOGO開幕.現在一坪至少多10萬.總價至少多一千多萬.這不是我僅有的一間房子.所以是可以賣掉賺錢.實現資本利得的.

雖然算中高階.薪水不差.但如果當初沒買房.5年我也存不了一千多萬.除非我們一家不吃不喝.

生活品質?我沒買I PHONE(雖然我也哈..) 手機是公司發的PHS免費手機

(不過我有勞力士.5年前還完第一間的房貸.慶祝買來慰勞自己的)

出國?公司一年國內一年國外旅遊.家屬跟去再貼一點錢~

年終+外快不是拿來還房貸就是買中華電股票.

名牌衫.皮包.出國看到.有便宜才買.絕不在台灣當冤大頭.

5年前買新家時.裝潢的很舒服.每天住得很愉快.小孩學區好.環境好.生活品質絕對比租屋的人要好.

唯一遺憾的是5年沒換車.不過沒關係.車子是奢侈財.等還完第二間的房貸.或賣掉獲利再來慶祝吧.


現在年輕人手機費上網費好幾千.I PHONE3完還要換I PHONE4.玩要花錢的上網遊戲.要喝星巴克.要上最IN的餐廳.每年一定要出國.瘋名牌名錶.牽新車改車...

堅持周休二日.不願多接CASSE賺外快.會加班的工作就說會爆肝不值得.也不先存第一桶金來投資累積財富.然後再來喊買不起房子??





mondraker6030 wrote:
我認為今天臺北市的高房價和政府的執政心態有很大關係,政府其實不希望房價下跌


+1
版主還是修正自己的心態去適應高房價比較好, 說不定投資房產還可以獲利.
沒二奶村出現前, 其實房價都還不算太高.
台灣房價的高點應該會出現在大陸的好野人來台灣置產包二奶那時, 去看看蝸居吧.
吳院長連失業率都降不下來了, 更不用談房價了.
前幾天還在跟朋友討論台北房價的問題
他目前跟老婆住在南港小套房
生了一各小BABY後也在考慮要換成大一點的房子
也在抱怨現在的房價高的離譜,每各月繳房貸把生活品質都降低了
東省西省都是為了將來的小孩,一直抱怨台北的房價憑什麼這麼高??
到底是憑什麼阿?台北人平均的國民所得物價指數跟東京紐約比有比較高嗎?
mondraker6030 wrote:
我認為今天臺北市的高...(恕刪)


有道理 政府有土地 銀行有錢
兩邊的籌碼是不一樣的
kenkoku wrote:

為何一定要有房子?
你掛點的時候能把房子帶走嗎? 中國人的有土斯有財的觀念真是害死人.
這樣的人生才真是一場空, 別人可以有豐富的人生, 你卻要把一輩子拿去努力工作供養財團建商,
然後人生終點, 什麼東西都沒有....真的是有意義的人生嗎??

為何一定要有房子?你...(恕刪)


你看小了

財經專家不是告訴你...別超1/3的家庭收入嗎?

一個可以買房子的人...不會...只有家庭收入...全拿來繳房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