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有在拉人。同事的朋友本身好像就是主講的助教,而且現在還有在拉人,不
過不想被拉,所以有些關於這種系統的疑問一直難以找到解答,想問看看
bill_lee_0101 wrote:
二、拿錢需要先掛賣易物點,才能轉成可領現的回饋積分:
1.以前每半年拆分1次,每次拆分幾乎可掛賣3次,現在1年差不多只能拆分1次(殭屍盤?),每次最多可掛賣2次,掛賣的數量已減為1/3
2.以前回饋積分只要220美元就能出金,現在要550美元才能出金。以易物點價位0.2來算,要3000AP以上的賬戶才有能力掛賣1次就出金1次,2000AP及以下的都必須掛賣數次才出金1次
一、
在一開始的兌換中,NTD 170,000 以1:34換得 5,000 鎂,再給你3000 GRC,
等於 1 GRC等於 1.667 鎂,而 GRC 即使不回購,沒有手續費,要馬上回購,
在 0.3 的情況下,只能獲得 3000*0.3=900,再以 1:30 ,900*30=27000,
也就是投入的當下,以同等的 GRC 僅能換回 15.88% 的資金,這個在一開始就
已經算非常大的損失了吧?
二、
主要的疑問是下面這段
就我從170那棟樓和網路上許多資訊和同事那問到的,都只有提到拆分,但拆分
的原則是什麼?
是盤價上升到一定值,就會進行拆分?還是賣出一定量後就進行?
而每次的掛賣,需要有30%的回購,也就是實際上仍需要有70%的額外買盤,才
能把每次釋出的100%量吃下(手續、轉換、回購應該都是賣出後才進行,但仍
可先將回購的30%先計入買盤力道中)
如果是盤價上升到一定值就進行,那麼每次盤價升值間的數量要求,看起來像是
系統定的,因為在#96樓有提到無法低賣,只能掛系統鎖定的價位,那麼在人數
(帳戶)愈來愈多的情況下,有可能
1.系統偷偷將每個價位間的需求量提高了
2.買盤的力道減低了,似乎是目前的資訊看到的現象,那麼假設有10個人各賣
10000點,會有30000點的回購力道,這也僅能補充3個人的賣出量,而會有7
個人需要排隊等其它人的回購;如果新加入者的購買力道無法補齊這70%,就
會出現買盤愈來愈弱的現象
3.承上,有個三進三出似乎是早期為貨幣太多而產生的一套說法,應該是自己當
自己下線,然後這個創帳號的購買力道可以去補足不少第2點的購買需求,但
在老人多的時候,不會有人想 要虛擬數字一直增加,所以轉而追求轉換現實
貨幣
上面這樣的分析,不知道是不是符合這個系統的狀況?
3.出金的速度,以前公司買回後約半個月入賬,現在要4到5個月才入賬,等於是開一張月結120天的票
4.號稱走在時代前端的理財觀念,匯款卻是人工作業,而且還是到櫃檯進行電匯。我原以為作業人員只要在電腦前操作幾下就能支付,那公司收集玩家的銀行賬戶資料要幹嘛?此外也會傳電匯單照片給你看,證明公司匯款了,我看到照片時差點沒笑到噴飯
三、易物點會越來越多?以前所有上線和網頁都是這麼說的,但現實是:
1.根據賬戶年資,每次拆分後,強制將一定比例的易物點扣除,轉成MP,越資深比例越高。當比例達到40%時,只要拆分的倍數在1.667倍以下,易物點越拆越少
2.去年冒出99歸1,要讓賬戶的易物點數回到最原始開戶的狀態
3.今年推出66大順,直接把賬戶的易物點數全部歸0,轉成華克金MG及MP
四、華克金是虛擬貨幣,不錯啊!不是可以搭上一波虛擬貨幣的列車嗎?但華克金真的是虛擬貨幣嗎?
1.虛擬貨幣運用了區塊鏈的技術,去中心化。華克金有去中心化嗎?一個由張老制定價格的華克金有去中心化嗎?
2.因為去中心化,虛擬貨幣需要互聯網上無數電腦參與計算每一賬戶的資料,即俗稱的挖礦,有聽說華克金有這個挖礦的需求嗎。
3.華克金除了兌換所謂的實物外,有什麼體現價值、出金的用途嗎?
4.兌換實物,之前早有一堆名堂可以兌換了,現在又多了一個華克金,目的是什麼?
不管是2016年的99或今年的66,看起來都是為了收回龐大的貨幣,今年更甚,
舊有資產量高的帳號要能再進行拆分就要再投等同當初的帳戶價值,這可視為
背後的資金已不足以供應現有的需求,買盤也因為新人不足或者老屁股也不再
創新帳戶,只能不斷改變規則來延續這個泡沫
之前同事提時還只有提到可以換東西,最近有提到華克金,但上網也只查到它
的虛擬貨幣,似乎沒有可以交換物品,但虛擬幣的價值及交易,價格與價值難
以界定,尤其這麼大量的 GRC 轉換過去,在不像比特幣般有總額限制的情況
下,恐怕是另一個QE再現而已吧
等我再研究完華特金和 MFC 間的關聯時再來回報,不過真的勸還在裡面的,
能少虧就少虧,以這個變換規則的速度來看,大概明年會到達崩潰期,應該會
再進行最後一次的規則變更,之後這個平台有沒有可能再撐下去,就只能看老
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