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dy002 wrote:
所謂的「互相」,是建立在對彼此的尊重,雙方有共識的「互相」才叫「互相」,你一個人單方面認為的「互相」,對方的感受可能是一種霸凌


所以照你的邏輯就是沒有互了,也就沒必要相了.那一般父母,

僅需要養小孩到20歲(如能養到小孩大學畢業沒學貸已經很不錯了).至於,出國

留學及小孩買新車不在父母責任範圍內吧?養小孩20多年已經不跟小孩計較了喔.

小孩至少300萬於理來說,在父母有難時該還父母吧?看起來你似乎不是很懂

"互相"的觀念,那就照實際情況來走.你認不認為樓主兄弟該還父母300萬(留學及新車費用)?

養育之恩就當馬桶沖掉了喔.你先回答這問題就好,謝謝!


>>>>>>>>>>>>>>>>

另外跟你討論一下我所謂的互相跟你說的互相似乎not on the page.

我的互相類似(先君子後小人),例如朋友或同事結婚發帖子來,基於人與人往來互相的

觀念,我會過去包紅包祝福妳結婚,通常對方也會基於互相來回禮.

並不一定要兩個人有共識的.如果對方結婚發帖子給我,我有包紅

包祝福,等我結婚請對方時,對方裝死不包紅包的話,那就是僅有"互"

沒有"相",那之後就沒有往來的必要了.不是嗎?
嚴以待人寬律己 wrote:
所以照你的邏輯就是沒...(恕刪)


是不建議樓主一家走到這個地步,不過如果你的前提是完全不談親情只談金錢,那就用只談金錢的方式處理,首先要釐清留學與買車花的錢是否為借貸關係,如果是那就用借貸的方式處理。

另外你又提了一個包紅包的例子,我是更搞不懂了,如果沒有共識對方怎知道要包紅包回禮呢?(有點離題了)
eddy002 wrote:
是不建議樓主一家走到這個地步,不過如果你的前提是完全不談親情只談金錢,那就用只談金錢的方式處理,首先要釐清留學與買車花的錢是否為借貸關係,如果是那就用借貸的方式處理。

另外你又提了一個包紅包的例子,我是更搞不懂了,如果沒有共識對方怎知道要包紅包回禮呢?(有點離題了)

難道你不知道有些人會利用結婚發帖子騙錢嗎?等賺到你紅包後,

就消失不見.我還真碰過幾個.後來就老死不相往來了.
eddy002 wrote:
是不建議樓主一家走到這個地步,不過如果你的前提是完全不談親情只談金錢,那就用只談金錢的方式處理,首先要釐清留學與買車花的錢是否為借貸關係,如果是那就用借貸的方式處理


你已經把整個主軸弄反了,樓主父母當初怎知小孩是不談親情只談金錢呢?呆呆的以為給小孩

留學及買新車,以為小孩會在自己有難時幫忙一下,是你先說不能利用親情來算報酬率.當初父母親

要是想到多年後會這樣,你想那父母會給小孩留學及買新車嗎?還扯到借貸關係,真有你的.

你先回答我的問題,小孩是否該還父母300萬(留學及買新車),當父母有難時,前提是沒有借貸關係.謝謝!
說一下我的經驗,我到去年才理財
我有兩個女兒,我本來存一些錢準備他們出國留學,然後做到65歲退休
後來他們不出去,老大考上高考已經在賺錢
老二在國內念研究所要畢業了
於是就把那些錢來理財,加上房租,看看明年60歲就可退休了
講白了家中財務,就是要先溝通
樓主父母出錢讓樓主出國和小弟買車時,就要說清楚家中財務狀況
有多少本錢做多少生意
嚴以待人寬律己 wrote:
你已經把整個主軸弄反...(恕刪)


既然不是借貸關係,何來「還300萬」之說?開口閉口一直在談錢的不就是各位嗎?

現在家裡遇到問題了,就是大家坐下來開誠布公談,建立共識問題很好解決。

你的回文一直顛三倒四的,真的還要再繼續下去嗎?
eddy002 wrote:
既然不是借貸關係,何來「還300萬」之說?開口閉口一直在談錢的不就是各位嗎?

現在家裡遇到問題了,就是大家坐下來開誠布公談,建立共識問題很好解決。

你的回文一直顛三倒四的,真的還要再繼續下去嗎?


終於釣到你這大魚了(你的回答).驗證了我的想法沒有錯,小孩最多養到大學畢業

沒讓小孩有學貸就好了.因為就怕養到這種在自己應該獨立後,還有父母給錢天經地義,父母

有難自己擔的小孩.我以為是年輕小屁孩才有這觀念,沒想到跟我年紀差沒3歲也有同樣觀念,

長知識了.既然知道你是哪種人,我不會再回應你了.
家人少說理,多說愛。

希望為人父母,願意奉獻無條件的愛。
希望為人子女,能懷著深深感謝的心。

有機菜菜子 wrote:
家人少說理,多說愛。...(恕刪)


可是每個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就看每個人

的拿捏了.相同公式可套這個家庭.但有些家庭

就要用例外處理.因為跟一般普羅大眾想法不同.

總之,一般父母就做一般該做的就好.

(養小孩到大學畢業,無學貸,小孩出社會後,不跟

他要孝養費,剛出社會很辛苦,要為自己夢想(留學)或需要打拼(新車)

至於聖賢父母

有兩種:

1.本身財力夠,又有遠見,眼光看得遠這種,

要對小孩無私奉獻,死而後已.看著小孩慢慢發展,

也不會跟小孩有財務上問題,因父母可以自給自足.

2.本身財力不夠,沒有遠見,眼光僅能顧到眼前,

但要對小孩無私奉獻,死而後已(給小孩留學,買新車).等小孩日後有發展時,

卻認為父母當時給的是應該的,父母有難時,年紀又沒

很老(才60歲),然後說父母混不好,出去工作補自己的洞

剛好而已.

我是以上兩種聖賢父母都不會做,第一種父母,

我看身價沒個6千萬或上億,應該不容易達成.

第二種就是生來討債的.應該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嚴以待人寬律己 wrote:
2.本身財力不夠,沒有遠見,眼光僅能顧到眼前,
但要對小孩無私奉獻,死而後已(給小孩留學,買新車).等小孩日後有發展時,
卻認為父母當時給的是應該的,父母有難時,年紀又沒
很老(才60歲),然後說父母混不好,出去工作補自己的洞
剛好而已.
...(恕刪)

第2點 好像是父母自己選擇的
請子女補償似乎在測試孝道文化

如果我是父母 我會認賠
有難也會想辦法翻身 不會要求子女求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