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這裡回檔要回到哪都還不能確認,甚至,是不是真的由這裡開始回檔都不能確認,所以,要去知道更後面的點位,實在不是初號機的能力所能擔任的任務。我想是不是有人誤會我3/5的那張圖?早上想要貼張圖,結果圖抓下來之後,一直沒有時間作,等到有時間處理圖的時候,已經是越殺越有量,根據過去經驗,10ma是多頭支撐,今天只是先回到10ma,後面是怎樣跌,也不清楚。不過無論緩跌還是急跌,都不好,因為這波漲勢一直沒有修正過,就像是9359下來的跌勢一般,所以,又靈機一動,改了一下圖。成為這幅模樣,請欣賞。講個買東西的經驗,有一次,參觀燈會,附近有些攤商。其中一攤賣的是柚子佛手柑茶,問一下價格,老闆說一瓶500。聽了就不想買。但,老闆就拿出試喝,一嘗,倒也還不差,老闆又說了:現在促銷,兩瓶1000,不打折但,另外送一瓶,在加送三罐南薑粉。我一聽,這麼便宜?就買了三瓶。事實上,我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瓶。但因為貪便宜,就買了!這就是「拉高出貨」。原本預計在5500出,但市場接受不高,大家都覺得貴,因為跟當初4000比較,5500才買,實在是貴!但是,我拉到6000,再回到5500,比較的標準不再是4000,而是6000,當然5500會比6000便宜,所以就敢買了。這就是拉高出貨~要睡午覺囉,就先這樣吧~
前回說了,拉高出貨,金桔茶的故事。不過當時正趕著要睡午覺,所以沒有說清楚。這回先做交代:首先,附圖第二張的後段鏡像只是舉例,並不表示就會到那個位置,大家不要按圖索驥!堅持按圖索驥其實也可以,只是千萬不要把帳算在我頭上。其次則是「出貨」。大盤出貨與個股不同,個股之間又因股本而不同。基本上,只是一個形容、描述、是概念性的、不是絕對。也因此,絕大多數個股並不是那麼的明顯。所以不要聽見「出貨」就以為馬上會崩跌,絕對不會,因為,一崩跌就不用出貨了。多數的跌勢都是先盤跌後急跌,10393與9859都出現這樣的狀況,也就知道初號機時間尺的比例。就像生活,真正的英雄是認真踏實的活出每一天,驚天動地的經驗,多半在電影中出現;唯有為家人每天不起眼的真心付出、持續與堅持的關心、努力,這種才是我們每天都有機會接觸的機會。同樣,股市也是平淡無奇居多,只是我們可以透過觀察一些極端的案例,得到一些寶貴的經驗。以上是與盤勢有關的補充。那,為什麼初號機現在都不進場?說真的,某一天,真的很想借戶頭進去空。不過還是沒有這樣做。首先是目前沒有承擔錯誤的勇氣。其次,初號機工作是「看」解盤節目,上班時間就是看在電視。以前認識網友在煙廠上班,他上班就是負責抽煙。不單看解盤節目,也需要對於公司的分析師的內容做記錄與建議。累積多年的經驗,一位分析師在說什麼,大概是聽個兩三句就明白他的用意。比如說:還在急漲的時候,某位分析師在「黏帶」盤中節目表示:「這個大盤今天還是漲,但如果等下盤中電子股出現拉回,今天大盤震盪將會加劇。」這根本是廢話,就也算分析?電子成交佔60%,如果電子壓回,大盤起不會震盪?這種分析,根本是騙三歲小孩!另外,常聽的就是:「大盤多頭格局不變,但短線漲幅已大,投資人不妨等拉回再做承接,這裡不需要追高。」這也是一個天大的廢話。如果將來有更高的價格可以賣,現在只有一路買,還要等回?如果不回呢?當然是用高的價格去追。那,等待拉回有何意義?如果分析師不知道股市想賺錢,都是靠違背人性的操作,怎麼帶會員?(比如電影「登峰造擊」,就描述了要贏的秘訣)另外,也見過許多分析師的變化,就像是會計變公主、公主變小姐的老套故事。一開始,這些分析師也是滿懷理想,可惜不用多久,起初是因為業績壓力,就向市場妥協了。然後開始賺到錢之後,猛然悔悟:「原來理想賺不了錢!」於是開始踩著前輩的足跡,為非作歹。當他越賺越多,名聲越來越大,已經漸漸的不再是以前那位有理想的年輕人,而是市場名嘴的時候,他就會迷戀於名聲,這時他就是踏著前輩的頭頂,而非足跡,前進。所以,初號機悲觀的做出以下結論:分析師的分析,向來都不會公平客觀,都有私心。甚至他們的認錯,都是一種經過安排的行銷手段。你相信美國日本的摔跤節目是來真的嗎?(如果你還相信是真的,真要為你的單純感恩!)沒有人能相信、依靠,只有自己!但,自己又是這樣的不可靠!(若自認還很可靠的,那你一定還很年輕!)所以上的兩點,讓初號機不想進場。當然,還有其他原因。下回在說吧~
股海無涯之良藥苦口、藥到命除~初號機上班就是看電視,很多時候投資人實在是被記者害了。比如,上週五,還沒殺盤的時候,就有記者在盤中說:「大盤出現週線八連紅。」結果,一收盤,才發現並沒有這回事。週一將近12點的時候,又有記者說:「大盤出現很長的下影線。」奇怪,明明沒有收盤,這些記者的報導卻都像是盤後般的肯定。與其說是報導,更像是分析!另外,有些盤後的分析節目,與其說是分析,只不過是把當天盤勢的一些現象做了些重新排列組合說穿了,指是把盤中的現象做一覆述。與其說是分析師,不如說是新聞記者。由此看來,股市投資理財實在是一個混亂的產業,新聞記者擔任分析的職務,分析師卻只敢擔任事後評述。當然,如果沒有這樣的混亂,又怎需要初號機在網路上大放厥詞?根據近期的業績研判,散戶投資朋友多半還沒有警覺,對於後市還是相當的樂觀,這是大盤不會就此急殺的訊號。急跌多半是因為多殺多,這裡仍在養多、套多,還沒真正開始殺哩!由於台灣投資人越來越專業,基本上技術面的東西,都容易有戒心。不過技術面敵不過投資人的貪婪之念,當技術面警訊失靈之後,投資人就會放棄堅持技術面。比如,量價背離(或者指標背離),當初次的量價背離出現之後,投資人會有些警覺。但發現背離之後還是漲,就會覺得警訊是要注意,但不要太在意。當第二次量價背離之後,還是稍微的有些警覺,但已經不若初次的謹慎。等到第三次價量背離,基本上已經沒有人在意了。結果就是第三次讓你中獎!台股爾虞我詐,因此假設、推估,這一次不會直接下。另外,根據小道消息,週五大跌之後,週六某些投顧同業按照原訂計畫舉辦會場說明,現場收會員的業績還收的不錯,可見散戶還是不擔心4/17週五的黑K,甚至認為那是加碼或進場的機會。因為之前慘痛的記憶,已經被這段時間賺錢記憶的逾越所填補,不但如此,還有意猶未竟之慨,當然一相情願地以為拉回是機會。這裡,還是建議不妨回顧過去10393與9859高點。總之,台灣投資人在各種分析技能與經驗的累積下,已經越來越聰明,不再是民國八十年代那種民智未開的吳下阿蒙。越來越聰明!你也覺得自己越來越聰明嗎?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3675推薦一本書,「淨心」。並不是要推銷基督教或天主教,這與01的規定抵觸。只是希望投資者先認清楚自己,與自己的慾望。這本書,特別是那些對於消費主義的反省,很值得投資人用以檢視自己。我們活在廣告充斥的世界,許多的廣告都在告訴你一件事:「帶我回家,你就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或者是:「買我,然後會有更多人羨慕嫉妒你。」當你靜下來想想,你根本不需要這些東西。你有許多應該擁有的理由,但卻有同樣數量的理由不需要擁有。當你還在懊悔的時候,卻又有新的產品吸引了你的目光,讓你忘了正在懊悔的事。(我們真的有越來越聰明嗎?)也因為同樣的理由,我們都不希望自己像是個笨蛋,所以希望能夠買到最低的價格,如果買貴了,首先表示自己比售貨員笨,其次,顯示自己比那些買的比我便宜的人笨。結果就是要利用網路,發表一篇不愉快的購物經驗。這樣,我心中的笨蛋,就會舒坦些。你賣我比較貴→讓我覺得自己是個笨蛋→這讓我不舒服。你賣我比較貴→→這讓我不舒服。你讓我不舒服→我也要讓你不舒服。這就是我們常見的邏輯。咦~這跟股市有啥關連?因為股市就是個讓你常常感到自己像是個笨蛋的場合,為了讓你自己不要向看起來的那樣笨,所以絕不能停損,要加碼,這樣才能證明自己不是個笨蛋。技術分析也提供一些偽裝,讓「笨蛋」的稱號不那麼明顯,變成~~「懂得技術分析的笨蛋」。甚至,反省也提供一些幫助,讓原本刺耳的「笨蛋」,變成~~~「懂得反省的笨蛋」。總之,我們會找各樣的方法,讓自己舒服些,讓自己舒服些,是天性。你或者堅信自己並沒有初號機所說的那樣「阿Q」,這種想法,很可能是正確的,因為初號機的確不聰明。但,也可能只是你想讓自己舒服些的天性,要不然,你就比初號機笨了~這樣的話,是不是要發文駁斥初號機的幼稚與無知呢?好啦,初號機知道,這一篇用了許多的笨蛋,但請不要生氣。苦口是良藥啊~
週一的下影線,加上週二的紅K,將會讓散戶投資人失去戒心,認為這裡已經出現強勁支撐,當你覺得不需擔心的時候,更需要小心謹慎。大盤目前雖然不至於出現急跌或反轉,季線也依然走揚,這裡斷言是反轉有點輕率;但是這裡才想進場做多的,不妨多等個幾天,至少等個一星期吧~如果再伴隨著融資餘額不斷創新高,而大盤根本漲不動,就要更謹慎了。基本上,初號機認為,這兩根(4/20,4/21)K線,將會害死一堆人。目前檯面上的分析師大約呈現幾種類型。一種就是全力喊多,一種是全力看空,這兩種都是同一類型,就是拗單邊。還有一種是不管大盤方向,說的就是「選股不選市」。或者說是,大盤會繼續漲,但個股走勢將出現分歧。雖然說詞不大一樣,但也都是同一類型。就是看不懂方向、也不管方向,用個股來做文章。還有一群,不拘大盤方向趨勢,不論個股強弱,完全不負責解析,完全只利用指標分析,另一種則是拿報紙、數據、完全只用產業面分析,這兩種呢,也可以歸納為同一類型,都把責任推給別人,所謂的「別人」,可能是指標或產業。其實,無論在大盤多頭或空頭,都沒有齊漲或齊跌的。換一個時間週期,多也對、空也對。無論產業榮枯,也都有不合群的個股。無論是指標上上下下,都有背離的創新高的機會。而這些形形色色的分析師,說穿了就是要讓你擔心害怕,只要你動了貪念,就會上鉤。只要你擔心,一慌張,就會犯錯。一貪一懼,張弛之間,諸位看倌就入他的彀。同樣,股市也是這樣,你以為他軟趴趴,他就漲給你看,你一空,他就漲,你一慌,一補,他就跌。初號機當年自己在180就去空威盛,軋到280還是哪裡,總是一定是250之上,然後400又衝進去空,又被軋到480還是天邊一朵雲那裡,軋到營業員帶他的主管來拜訪,並推薦一檔他們自營部要做的標的。雖然當時自己糊塗,但時間久遠,現在也搞不懂,為什麼有人要空股本小的高價股,真要這樣拼,不如去拼指數。不是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