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華南金(2880)
2019/08/15(除權息)2019/09/12(發放) 0.55/0.55 共1.1
除權參考價17.35/21.6


兆豐金(2886)
2019/08/09(除息)2019/09/05(發放) 1.7
除權參考價25.85/31.65


第一金(2892)
2019/08/09(除權息)2019/08/29(發放) 1/0.1 共1.1
除權參考價20.25/23.1


合庫金(5880)
2019/08/14(除權)2019/09/18(發放) 0.75/0.3 共1.05
除權參考價17.6/20.85




一起討論吧,看這四支有沒有辦法做兩支,同筆資金。
上海現金增資 打垮了金融股

榮 董事長是不是 該思考廢棄 45元增資

改配股
c3926777 wrote:
華南金(2880)2019...(恕刪)



這四隻的除權參考價全錯了..


ps.除權後有這種價位可以買的話,我會很高興的

c3926777 wrote:
華南金(2880)2019...(恕刪)


同一天除權又除息計算公式:
除權、除息參考價=﹝除權除息前一日收盤價-現金股利﹞÷﹝1+(股票股利÷10)﹞

華南金目前價位為21.35,配息0.545元,配股0.545元
﹝21.35-0.545﹞÷﹝1+(0.545÷10)﹞=19.729
所以隔天的開盤參考價應為19.75吧(還是19.7?)
"NIKON D200"+"12-24 F4"+"24-70 F2.8"+ "50mm F1.8"+"70-300G VR" +SB800
隔天的開盤參考價應為19.75吧(還是19.7)

依經驗來說是19.7~喔
aza啦
中美貿易爭端難息,最又加上最近日韓及美法爭端,「貿易爭端」似乎成近年趨勢。中式「拖」總有攤牌的時侯。

舉目望去,南亞及美國的景氣是否會反轉?可以是全球景氣的關鍵。台灣景氣Q2居然是四小龍之首,新加坡及香港幾無成長,未來景氣宜密切觀查。台美選舉在望,變數還真不好。
個人的小小觀點,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居四小龍之首,受惠於短期轉單效應,鮭魚返鄉,政府撒錢政策,參考的數據失真,怕的是今年的表格做的好,明年會很吃力。
工作的最後八年負責公司的新事業,當時去大陸,土地租金特低,五免十減半(五年免所得稅,六至十年減半)不要談工業區的建設及興建馬路。大陸初期經濟奮起,就是靠台商及香港、新加坡的資金投資。近年郭台銘去美國、印尼或印度設廠也是「官方配套」掛嘴上。五千億投資是「MOU」金額,實質資金到位或已投入,可能不到1/5到1/10。所以若有影響,可能要影響很久;何況內部目標已移至壹兆。

9/1若美國真的對其餘3000億美元進口加增10%的稅,真的不知要鬧到何年?

*******
主計總處今 (31) 日公布第 2 季台灣經濟成長率 (GDP) 概估值為 2.41%,較 5 月預測數 (1.78%) 一口氣增加 0.63 個百分點,創 4 季新高,也高於近來國內各大智庫對於第 2 季 GDP 的預測值,包括台經院預估 1.8%、中經院 1.72%,以及中研院預測的 1.75%;併計第 1 季後,上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 2.07%,優於多數智庫認為上半年難以「保 2」的預期。

主計總處說明,第 2 季 GDP 上修,主要是因出口和國內投資優預期,併計第 1 季,上半年 GDP 為 2.07%。

從外需來看,儘管美中貿易摩擦紛擾抑低全球經濟成長動能,使我國第 2 季按美元計價商品出口減 2.58%(以新台幣計價則增 2.25%),不過,主計總處指出,占比最高的電子零組件因積體電路出口好轉,加計服務輸出後 (來台旅客增 19.01%) 並剔除物價因素後,商品和服務輸出實質成長 4.11%,明顯高於 5 月預測成長 2.21%。

而輸入方面,由於國際原物料價格續居低檔,併計服務輸入並剔除物價因素後,商品及服務輸入實質成長 3.69%,高於 5 月預測成長 2.18%,輸出和輸入相抵,國外淨需求對經濟成長貢獻 0.72 個百分點。

內需力靠民間投資 貢獻經濟成長超過 1 個百分點

內需方面,第 2 季因新車銷售增溫,加上電動機車銷售亮眼、百貨新商場加入營運,整體零售業營業額增 3.93%,餐飲業增 4.01%,惟股票成交值續減 21.27%,概估第 2 季民間消費成長 1.57%,較 5 月預測成長 1.76% 下修,對經濟成長貢獻 0.86 個百分點。

政府消費負成長 2.69%,對經濟成長負貢獻 0.39 個百分點。

不過,隨著第 2 季營建工程投資持續成長、營業用大客 (貨) 車及飛機等投資增加,推升運輸工具投資,加上國內半導體廠商資本支出增加,概估資本形成實質成長 6.04%,高於 5 月預測成長 5.30%,對經濟成長貢獻 1.23 個百分點,也成為內需主要動能來源。

主計總處指出,合計第 2 季國內需求成長 1.90%,對經濟成長貢獻 1.70 個百分點,為國內經濟成長提供支撐力道。

weber2654 wrote:
大陸初期經濟奮起,就是靠台商及香港、新加坡的資金投資。..(恕刪)


不是美日和東南亞的資金和技術嗎?

鼴鼠 wrote:
不是美日和東南亞的...(恕刪)


日本晚了許多年,何況是美國。當初集團內有家公司有使用日本技術,簽技轉合約時還規定不准轉移大陸工場。

新加坡及香港有資金,但台灣有電子業技術及資金。到現在大陸十大出口廠商,約有半數仍是台商。東南亞其他國家在當年無錢無技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