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9月營收成績不錯-但股價還是不賞臉

小小胖胖胖 wrote:
如果您的憂慮是比亞迪...(恕刪)

感謝您的分享,讓敝人有了更多的了解。

中國與它國最大的差別點,在於政府的政策,絕大多數都是在已經準備好,決定執行時才會對外公佈,且公佈之後是確實執行直至完成或達成目標!鮮少像歐、美、亞其它國家習慣先放出風聲試探市場反應,如前陣子中國突然宣布批准近七千億人民幣的基礎建設計畫,不管是市場心理或是實質層面,都能極大的消化頹靡已久的水泥、鋼鐵業的報價與庫存,並可以預見的將使相關萎靡不振產業重新回到正軌。

中國也許不能扶植出一間公司,直接超越國際一流企業,短時間內可能也無法製造出勝過頂尖技術國家的產品品質,但就如同大陸鋼鐵業,品質比不上中鋼、更別說日本的新日鋼,但中國的產量就如同人口一樣恐怖,過度生產的龐大數量,仍造成國際鋼價多年來的空頭走勢。更別說在大陸太陽能廠無錫尚德破產之前,就讓歐洲太陽能大廠REC Wafer提早倒閉。

在國際貨貿如此發達的年代,產能過剩、去化產能,有時候去化的不是自己的產能,比的都是口袋的深度,縱使市場上有千個、萬個競爭對手,只要撐到最後,當其他競爭對手一一倒下,整個市場全屬於存活下來的那一個。強大政府扶植的恐怖點即為此。

就敝人粗淺的了解,鴻海目前的主要獲利來源除了組裝代工外,就是組裝代工單連帶的零組件產品收入,如軟板、連接器、機殼等,以敝人貧乏所知,似乎僅比亞迪有足夠能力建構如此大規模的競爭能力,當然就目前所能得到的市場訊息,比亞迪近年來的重心、隨著政府政策而放在電動車上,但在家電與電子代工領域,似乎也未見停手的打算,前兩年富士康的營收大幅下滑,似乎有一部分就是因為比亞迪的競爭搶單。

就目前來說,鴻海的產業整合優勢還是還是無人能及,唯一可能的擔憂就是中國政府的態度是否會再度轉向電子製造業,如前所述,中國政府的政策常常使人措手不及。當然,這僅是盡可能的設想未來的所有可能,預先思考做好決策,在現階段就為了根本沒發生的事情而恐慌是杞人憂天的,在合理價位時,敝人仍會持續買進並持有鴻海股票,再隨著市場一步步修正。
鴻海(2317) – Iphone6新機全球搶購,最大代工伙伴地位難以撼動!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9646

這裡有鴻海很詳盡的分析.包括對手和碩

其實..要在鴻海這支股票賺大錢.真要如郭董所說~長期持有

手腳快的人..還可以做個波段(上下趨勢很明顯.吃個魚肚應該不難)




PS.被健保補充費噱了一筆..好痛!
*~心存善念.做對的事.多說好話~*
我很好奇大家買鴻海是中長期還是短期為主。

小弟我持有鴻海成本為一張72元,有7張成本約50萬來講。持有三年

大家以目前鴻海股價95上下 會選擇獲利了結?還是繼續放著每年領個鴻海大軍的股息股利
-----------------------------------------------------------------
以下是小弟看法
目前鴻海 營收雖創新高,但以智慧型手機來看 市場雖然不能說飽合了,但再人手一機的情況下
,未來營收要再創新高的機率不大吧,但是持平來講未必不可能,畢竟鴻海版圖太大了,看最近一兩年,
鴻海投資的事業和擴充廠房來講,很明顯就是要轉型,但短期內要為集團貢獻很多不容易,但礙於成本低來講,除非有更好的投資標的吧!才會在賣出換新的投資標的
小弟我會選則放著繼續領個股息和股利 不知大家看法呢?
買了等配股配息

如果股價大漲才考慮出掉一些

wew888 wrote:
我很好奇大家買鴻海是...(恕刪)


還沒填息就不急著下車吧!如果不缺錢的話,算年息不含股票配息就已經10%以上,直逼公務員的18%了,放定存可要30年啊!

未來怎樣不敢說,至少72已經算安全價位了
最近EMS的二哥漲的很凶
相對起來鴻海靜悄悄
該不會是還在消化那100多萬張的增資股吧
現在還在貼權息呢
和碩真的有夠猛
從近期低點上漲到今天接近40%了吧
股本小就是容易拉抬, 財報好一點馬上就蹦蹦蹦
排擠效應下, 很多人會棄鴻海選和碩吧
希望不要看到和碩股價追上鴻海的一天
超級不是滋味
何時輪到鴻海蹦蹦蹦呢??
難道要等12吋的大ipad推出嗎????
大選再即.......選完之後~~~~~~~鴻海還有機會填完息嗎!?



似乎還要一陣子.

台積電都填權了 不知鴻海何時填權?

小不哩阿建 wrote:
台積電都填權了 不知...(恕刪)


等選完

鴻海降的話我就要進場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