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對於群創最近的一些看法停辦法說會只是最後一根稻草,真正的問題在於公司最近的決策和處理態度。自從買了鴻海的路竹LTPS廠後,整個公司就開始在迴避問題,法說會被問到也支支吾吾,閃躲問題,有經驗的人大概就覺得其中有蹊翹了。經過重聽法說會的內容,大概不難理解閃躲的原因。買下鴻海的廠,但是仍然維持原來代工模式 買下鴻海的廠,但是仍然維持原來代工模式 買下鴻海的廠,但是仍然維持原來代工模式 很重要,所以打三次。意思是說,營收不會因為買廠增加,仍維持原來方式。但是口袋少了314億 ,如果這樣,不禁使人懷疑,有必要在這個時機點花這麼大筆的金額去買這樣的廠嗎? 是看到麼急迫的機會,非得在報價下跌需要存糧過冬時去做這樣的事? 還是配合幕後大老闆的美國夢,硬吃下來的?這筆交易造成的影響如下1. 淨值不變,但現金含量大幅下降2. 每年折舊增加,影響EPS3. 營運現金降低,有可能影響與股東最關心配息4. 最重要的一點,也就是上面所提的,如果有倂廠效應,增加營收,那上面三點就是必要之惡,但是沒有。群創是一家獨立的公司,在會計分類上,鴻海集團持股連權益法認列的門檻都還沒到,更不用說是合併報表子公司了,但是公司可以在沒有明確利益下的把300多億這樣就送出去,然後對於法人投資人的質疑閃閃躲躲,甚至乾脆停辦,這種處理事情的態度令人不能苟同。如果鴻海要把群創當子公司當小弟差遣,麻煩請把持股增加到應該的水位,那大家都沒話說,持股50多億而以,需要用錢就可以套現300多億的錢回來,群創不要比夏普了,真的連小弟都不如呀。公司在艱難的時候,希望員工股東共體時艱,大家也就認了,但是賺錢了,卻這樣子大手筆的亂花,300億,不是 3億,拿一些來鼓勵員工,絕對比汽水好,員工會感激你,拿一半來分三年配息,股價絕對不會這樣被人拿在地上踩,被人糟蹋。當初群創股價還曾領先友達2元,短短不到一年,變成落後1元多,外資持股變化是關鍵,但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結果? 經營階層真要好好反省深思。以下是群創投資人關係連絡人資訊,對於上述提到的疑點,作為股東不需要等到股東會,如果也跟我一樣覺得有疑點,就跟公司反應吧。=====================陳秀萍投資關係部電話: +886 (0)6 505 1888 #4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