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03 wrote:
關鍵在覆巢之下無完...(恕刪)
宅男工程師 wrote:
中國 IC 公司強到某個程度後, 中共只要使出對 MTK 課 40% 進口關稅.
MTK要如何應付這種強國政治制裁手段 ?...(恕刪)
這是我在 2015-04-05 的 PO 文
聯發科最近還大肆併購其他公司, 但 IoT 會不會起來還是個未知數.
聯發科能吃多少 IoT 市占率, 也是未知數.
前陣子還向政府喊話, 要讓陸資來台入股聯發科.
我感覺, 這些動作有點像垂死前的掙扎.
當初把手上聯發科股票全數出脫時, 賣到 536 元價位,
而今天(2015-10-30)已經腰斬, 價位剩 254 元.
紅色供應鏈是非常恐怖的, 大家不要拿來開玩笑.
我 10 月一個月內連飛 3 次深圳比亞迪.下禮拜還要再飛.
台商 NB 供應鏈/代工廠再 1 到 2 年內, 會非常危險. 有機會倒上75%家.
台灣就只剩下台積電可以拿出來說嘴, 張爺爺可要長命百歲.....
紫光放話 逼我開放晶片業 台灣半導體面臨嚴峻挑戰
2015-10-30 04:53:34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昨(29)日在北京呼籲大陸官方,應向台灣施壓開放晶片產業,否
則就應禁止既是台灣品牌又是台灣製造晶片和相關產品在大陸銷售。
紫光是大陸發展半導體業的國家隊重量級成員,官方對其提出的政策發展建言頗為重視。
目前台灣仍禁止陸資投資我IC設計業,大陸半導體內需市場商機大,業界憂心,若官方接
納趙偉國的建議,台灣半導體業將受重創,台積電、華亞科、南亞科、聯發科等指標廠都
將面臨嚴峻挑戰。
對於紫光建議大陸官方施壓,國內廠商昨天多低調不願回應。有廠商認為,大陸晶圓代工
、封測偏弱,目前台灣IC設計業多在台灣投片生產,若紫光成功說服官方,限制台灣品牌
在台製造的產品登陸銷售,恐造成台灣IC設計、代工、封測、通路等半導體供應鏈大地震
。
「2015北京微電子國際研討會」昨天登場,趙偉國應邀以「借力資本、整合全球資源、發
展中國微電子產業」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在他準備的投影片上,秀出對大陸官方提出的五
大產業建言,意外揭露他對於兩岸半導體產業開放的強硬態度。
趙偉國建議大陸官方,國家重大專案應更大力重點支持重點企業,也應該向台灣施壓開放
晶片產業,否則應禁止既是台灣品牌又是台灣製造的晶片及其相關產品在大陸銷售。他強
調:「商業上要對等,不要怕。」
趙偉國並建議,對於今年初大陸官方甫對全球手機晶片龍頭高通開罰約新台幣300億元的
反壟斷罰款,應用於資助大陸行動晶片企業的研發,也就是將這筆罰款轉為投入展訊等業
者。
聯發科(2454)今年不僅要面臨智慧型手機需求不如預期的壓力,還得迎戰高通
、展訊在晶片價格的兩面夾殺,根據該公司昨(30)法說會預估,今年合併營收
將較去年下滑0.5~2.1%,但獲利卻大減逾4成,EPS落在16.31~16.87元,
遠不如去年的30.04元,創下近3年來新低。
元大投顧表示,聯發科第四季營收展望雖符合預期,但毛利率下滑速度飛快,
然考量到股價自高點以來已重挫5成,因此將投資評等與合理股價預估值,分別
調升至買進與310元。
不過,歐系外資券商分析師提醒,來自高通與展訊的價格戰,至今尚未有停火跡象
,聯發科毛利率下滑是否仍為進行式,將是牽動接下來股價走勢的最大關鍵。
聯發科昨日股價漲1.5元,以254.5元作收。
聯發科第3季營收季增21.1%,但毛利率下滑至42.7%,營業費用則季增13.3%,
稅後獲利79.6億元,儘管季增24.8%,但年衰退率達40.2%,單季EPS為5.09元
,累計前3季EPS為13.77元。
謝清江指出,第4季需求較第3季穩定,加計合併立錡(6286)將在本季完成收購
51%,因此第4季合併營收將較第3季持平至成長6%,介於569.62-603.80億元
、毛利率約40%正負1.5個百分點、單季EPS約2.54~3.10元。
聯發科今年業績不佳已成事實,公司正積極展開創新事業以拓展新藍海市場。繼車用
晶片獨立成創發、杰發兩家公司之後,預計將既有的數據中心網路事業部切割獨立成
子公司,未來將積極發展資料中心所需的交換機(data swtich)晶片。但他強調,
該項產品與高通跨入的伺服器晶片不同。
聯發科最新的人事組織調整包括將資深執行副總朱尚祖、陳冠州升格為「共同營運長」
,重點接班人的態勢更是浮出檯面。
聯發科首度騰出共同營運長之位,其位階在董事長暨執行長蔡明介、
副董事長暨總經理謝清江之下。
朱尚祖既有的部門為無線產品事業群,主流應用產品有智慧型手機、功能型手機、
穿戴式裝置。陳冠州所負責的家庭娛樂產品事業群則以數位家庭為核心發展,包括
智慧電視、平板電腦、光儲存以及無線通訊相關。(工商時報)
=================================
發哥做 data swtich 晶片 ? 別鬧了 !
大概是哪個部門大頭, 想擴充人數, 當千軍萬馬的大統領.用個餿主意去騙上頭投資源.
好啦! 現在潮水退了, 沒金雞母可以靠了.就等著被切出去成立子公司, 盈虧自負.
一次裁幾百人會被勞動部盯上, 但成立子公司就不會.
還有 GPU部門, 有買老外公司的 IP, 結果還做不出以前矽統子公司圖誠的成績.
(圖誠分割後無獲利, 所以又回歸矽統, 隨著矽統營運更惡化, 最後自動消失)
錢多了, 野心就大了, 就想甚麼都要玩一下. 結果遇到一個錢比你更多同文同種的惡霸.
接下來就看如何進行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