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2008年馬英九在喊633時,很多人也在喊台股上看兩萬點。我說「這是不可能的事」,但沒人相信我。當然,我也就沒在這時期買股票了。

接著股票狂跌,但消息仍不是很清楚。所以我記得那時大話新聞還曾有過這樣誇張的論點:「為什麼馬英九一上台股票就一直跌?這是因為外資不信任馬英九,所以馬一上台外資就開始跑了」。
後來大家才慢慢開始知道美國出事了。

而大約在2008年底到2009年年初左右吧,那時我也有開始進場買彩晶了。大概買在四塊多。
後來美國推出第一波量化寬鬆政策,台股也在2009第二季時出現了「淡季不淡」,在第三季時出現了「旺季不旺」(淡季不淡和旺季不旺通常是形影不離的雙胞胎...),然後(面板業)從此就一路「不旺」到現在。

淡季不淡的期間我就賣掉先前買的股票了;不過我賣得太早、少賺了很多就是了。
我也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會因彩晶賠錢;反正我就是沒賠過,也許我運氣好囉。

彩晶又沒股利可以領,當然不可能長期一直放著。
便宜就買,股價高得不合理或是市場氣氛太熱絡時、就該賣。
所以我說,彩晶的股價1到9我都買過,就是沒買過二位數。

而且我一年大概進場三次左右吧。這應該算中長線囉。

嚴格說來,我並不認為彩晶是好公司好股票,這一點我之前也有說過。
一家這麼多年都沒股利可領的公司怎會是好公司好股票?


我支持彩晶的理由只有一個:我認為它的股價便宜過頭了。
~~~~~~~~~~~~~
ky勝彈是啥咪我不知道。這名字好像有點孩子氣就是了。我試著google了一下,沒興趣深究,總之大概是此人勸人買股票結果卻害人賠錢的意思吧。
但話說我可是時常在說:我並不支持大家去買彩晶唷。

通常買股票的人都會希望很多人買和自己一樣的,希望有更多人幫忙拉抬。但我不信這套。
一天的成交金額那麼大,一些小股民湊一湊能拉些什麼呢?

而且我之前的留言也說過類似這樣的話:不打算持有一年以上者,我不建議買彩晶。
如果你每天看盤、每個星期甚至每天進出股市,那怎麼會傻到去買彩晶呢?

總之,我喜歡的是看到別人猜錯、而只有我猜對。
而且我也早就知道,眾位不可能因為我的幾句話就買彩晶(沒這麼耳根子軟吧?投資股票怎麼可以因為網路上的幾句話就買賣呢?)。

正因為大家都說它壞話,我才想來留個足跡
等到事實證明我是對的以後,再來享受只有我獨贏的樂趣和成就感......

如果大家都和我一樣支持彩晶、買彩晶,那還有什麼意思

註:其實大概在去年開始買的時候,我給自己的估計就是大概要持有到 2013 年秋天的(除非它提早被炒到過高的價位)。

Morpheus1979 wrote:
我支持彩晶的理由只有一個:我認為它的股價便宜過頭了。


撐住阿

彩晶今天1.89..破2/4週線起漲點


Morpheus1979 wrote:
記得在2008年馬英...(恕刪)


說真的 你的文筆實在寫的很好 太專業了

一般散戶絕對沒有這種功力

讓人懷疑你的身份
一時的漲跌其實變數很多,其實真要細究的話、我們往往會發現其中並無道理可言。
我們在媒體所能聽聞的理由、那些事後論,今天拿來解釋大跌,明天突然大漲時就不會再被提起。

就好像一個認真上課卻也同時認真打球的孩子,人們會如何評價他的考試成績?
這孩子今天如果考了個好成績,人們就會說是因為他平時用功唸書、而不會計較他花了多少時間打球;
明天這孩子如果考了個壞成績,人們就會說是因為他浪費太多時間打球、而不會有人在乎他花了多少時間唸書。

以彩晶來說,我想的是2013年秋天以前不知道能漲到幾塊,除此之外的漲漲跌跌,其實我都覺得沒什麼意義。再回想,號子裡許多股民每天為了大盤是紅是綠而開心憂愁,這真的有必要嗎?當然我並非認為這樣就是錯,但若說「必要」,我想也不盡然才是。
~~~~~~~~~~~~
大老闆都忙著上班,應該不太可能有這閒情逸致上網玩樂;
所以我自然也只是個普通股民而已囉。
~~~~~~~~~~~~
記得之前有些人聊起彩晶和面板業的轉機,我想其實當中還是有一些可以聊。
和打拳一樣,大廠拳腳重、小廠身手靈活。彩晶在多年前就已經注意到,面板廠若要以中小尺寸為重心,要點有二:一是尋求高階的技術(例如那個AMOLED之類的名堂。因為通常有高技術就有高利潤)、二是客製化的能力(電視機的規格比較死板、中小尺寸的產品就很多元了)。

彩晶在客製化能力的問題上已經花了許多年的時間調整,現在有能力應付大陸白牌手機的訂單就是因為這一點。而高階技術嘛……這就比較頭痛了。技術輸韓國,這幾乎是全台灣各大電子產業共通性的問題了。可是至少彩晶是有意識到這點的。只能說,彩晶仔細地一邊數著手中的鈔票,一邊盤算著要把錢投資在哪些技術項目上。有些實在太花錢的技術,彩晶不打算承擔這風險去追。但彩晶現階段在營運回穩之後到底打算在技術項目上往哪個方向走,這一點目前應該是還不確定的(至少彩晶應該還沒有公開談論過這件事)。

總之就是先正常營運,將來再一步步盤算了。畢竟面板業的技術其實很多元,保持公司的經營彈性、等待時機,未嘗不是一個理智的好選擇。

有些面板技術在作用上其實是有重疊的。就好像DVD的藍光和HD之間的競爭一樣。應該說這種事各行各業都有,食品要加糖,但糖的選擇其實有很多種。廠商在市場主流技術定位不明的時候,該不該冒然將一大筆錢投資在特定的技術項目上呢?若說該,是因為對技術的追求是有時效性的,慢了、專利和市佔可能就是別人的了。若說不該,是因為如果眼光不好選錯了對象,那不只會因投資錯誤帶來重大損失,在真正成為主流的新技術項目上、也還是會落後。

1.錢放對了,身為領頭羊可能會發大財。 / 但其實後來居上的故事很多。一個商品的勝負終究不是只靠高階技術來建立門檻就足夠的。
2.不放這錢,錯失領先機會,可能從此被淘汰;想從後追趕時、併肩的競爭者往往也不少。 / 但如果從後追趕時的經營策略正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賺錢也可能更有效率。
3.錢放了、但放錯了地方,註定要損失一大筆錢,而且這損失也將使自己就算想從後追趕、也恐將力不從心。

不管怎麼看,以上的選項應該是第三者最危險吧。
雖然簡單講,這純綷是一家公司有沒「遠見」的問題;但以彩晶的規模來說,我想還是也別太急比較好吧……
彩晶要減資50%了,減少後未來股價及公司成長大家有何看法呢???

傻蛋4858 wrote:
彩晶要減資50%了,...(恕刪)


我手賤...周5跌停買了10張玩看看
又要馬兒跑 又要馬兒不吃草
之前都已經討論過了吧。差不多只有我一個人強烈看好,其他人幾乎一面倒的全看壞。
最近被這隻套牢了40張=....=
有大大知道最近這隻怎麼一直往下嘛
感覺主力又想玩一次谷底75度拉升
感謝分享這支好股
等小V成型~右肩破左肩就進場
玩股票研究基本面是對的
但要懂得看線型出場
高點直線下墬破前均線打W型就是要製造出場點
3塊的誘高出場點那麼多沒出真的是不應該
若是事後論,那自然是三塊多時賣一賣可以多賺一個波段。但這種「可以多賺幾個波段」的觀念,其實風險很高。股票就是有那種很不講理的線型,昨天跌停、明天突然漲停,漲多該回頭、卻是看回不回一路直上。如果想著要多賺幾個波段、要等拉回、要等底部成型,這並非不好,但只能說股票投資的方式不只一種。最後算起年報酬,高過定存、高過債券、高過多數的基金、高過房屋出租收入(離開台北,租金年報酬不到3%的滿街跑)……這其實就是成功的好投資。

彩晶其實最近一點事也沒有,六月份的營收其實還是面板廠中少數較五月份有所成長的。我想大部份股民都在等七月月報和半年報吧。
我個人長期一直盯著同一家公司同一支股票的感想,也許不代表什麼,只能說我的感想就是:台股是「完全不理性」的東西,完全無法短期預測的東西。

就好比是2007年減資後的大漲(直到2008金融風暴為止),減資前還是一堆人在搶賣(反而漲到十幾塊之後卻反而還有一堆人在搶買…)。還有2009年(3月)美國實施QE1之後的狂漲,沒幾個人從中賺到錢。因為一狂漲,大家都會想:糟了、沒跟上,現在跟太危險了,還是等拉回好了。因為總會有之前幾個套牢區的賣壓可以進場吧。

結果就是看回不回,短短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彩晶就從三塊多變成了八塊到九塊之間的股票。

預測短期走勢,和賭博其實差不多。我相信2013年第三季之前我絕對可以賺錢,是就公司的情況來推斷的。但如果說到短期走勢,那就算腰斬再腰斬,我也沒感覺。因為這是不理性的,完全不用在意。

舉例來說,外資已經連兩天買超了,但這兩天偏偏彩晶都是一度跌停。這種事是合乎理性的嗎?我不知道一般股民怎麼看待股票漲跌,只知道我從不會因為股票漲跌而煩心。跌得再慘,我一樣好吃好睡。呵呵。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