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k wrote:CANON自動化做的很好..不是只有大家所謂的高階產品受日本影響瑞信估日元貶值影響中鋼20-25%銷售量...(恕刪) 日本招叫略奪性成長,買家原本是向台韓買貨,轉向日本採買,是奪取別國成長,成就自己
小弟的理解是,貨幣升貶是兩面刃。以出口導向的產業當然希望貶值可以增加"該產業競爭力"或"公司帳面獲利"。可是對國內的物價指數卻是打擊,因為每一樣內需商品(食衣住行)會因為每一道關卡(原料上漲、半成品加工上漲、運費上漲、油價上漲、電價上漲、成品門市銷售成本上漲、老闆荷包夠不夠維持"生活"開銷而上漲、......等等)的成本增加,讓物價上漲會有類似等比級數的成長,但是,我們的薪資,會隨台幣的貶值而增加嗎? 有那麼佛心的老闆嗎? 可以想見大幅貶值的結果會讓痛苦指數急遽增加。又,如果台幣貶值,其實對於亂花錢的台灣政府來說,是有利的。因為可以快速的還清國家債務。那彭總為何不讓新台幣貶值,大家可以想一想......。小弟的想法是,彭總應該是承受政府高層很大的壓力,用央行還能持續每年的獲利,把壓力給頂下來,再者目前也沒有人有能力在國際金融動盪的期間來穩定台灣的不利局勢,也只好暫時留彭總來掌舵,不過相信只要台灣金融情勢一穩定下來,彭總可能就會被換下來的,因為擋了很多人的利益了......。小弟粗淺的見解,各位大大參考參考,也許有錯就請多包涵。
kanechia wrote:我沒有任何論點純粹是...(恕刪) 如果台灣的股市可以只單用匯率來看來操作的話那股票會變得很好做,因為大家都不用研究那些有的沒的了,追著匯率跑就好用一個面向去說一整個股市?還有你知道為何會有這樣的圖嗎?是因為在央行的方針下,台灣才安然度過國際金融風暴,成為亞洲經濟率先復甦的國家
windpeter wrote:小弟的理解是,貨幣升...(恕刪) 稍微有接觸過進出口貿易的應該都知道產品的售價,在雙方交易時都會先協議好以何種貨幣作為計價原則,如美元再來就是協議匯率的範圍作為日後漲跌的依據,如升破28,該產品應上漲或下調多少幅度這些是大原則,也是客戶或供應商不做,自己也要做的財務操作方案再者,原料購入成本下降,有明文規定出售的價格就一定要跟著下調嗎?至少,我還沒碰過這麼佛心來的商人所以企業一味的怪罪央行,我個人認為很奇怪也很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