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殖利率9.9%沒人要買?

beachgoo wrote:
要穩定的吧。我70元...(恕刪)

喔,潤泰兩隻 早放生了 買進價 10 跟 20 元

懶人國 wrote:
看好華電的果然是神...(恕刪)
今天華電減資後重新上市,我這個華電的始作俑者也可以浮上來報告一下了。

其實我在3月回文的時候就開始買入了,斷斷續續買到8月,減資前總共持有168張,中間都沒有再來回文是因為還沒有一個結果,也沒什麼好講的。

華電是我從事價值投資近10年來第一次進行的"投機"交易,以前總覺得"投機"不是一條正路,後來看了投機者的告白後才比較瞭解何謂投機,也從負面的看法漸漸轉成中性,投機基本上就是一種期望值很高、輸的機率很低的賭注,譬如假如你知道一副樸克牌發到剩10張,裡面9黑1紅,你會不會去押賠一倍的黑?當初下注華電就是基於這個理由。以目前的價位來計算,報酬率大約36%,算是還不錯的一次投機嘗試。

ejan1969 wrote:
今天華電減資後重新...(恕刪)


傳說中的放長線.釣大魚嗎?
時間的等待.過程的磨人.很累的
ejan1969 wrote:
今天華電減資後重新...(恕刪)

e大真是有心人,恭喜獲利
但我仍是好奇僅憑減資拉高EPS這個動作
就能算是期望值高,輸機率低的賭注嗎?
個人主要有以下幾點疑惑
1.毛利率仍持平於均值,顯示本業產品組合並無顯著改善,其市場價值和產業地位也不甚明顯
2.業外收益擴增拉高了淨利,但主要來自出售宜蘭土地,僅是一次性收益難以長久
3.特別盈餘公積積壓了39億高達45%的總資產,既高於總債務,也不見有大客戶下單的擴廠需求
很少看到有上市櫃企業刻意屯起來這麼大筆錢封鎖在特別盈餘會計項目下,實不知意欲何為

諸多疑惑不解,華電對我來說就不是樸克牌10張9黑1紅
十分好奇e大您的持股信心如何而來?



wuwolf wrote:
傳說中的放長線.釣...(恕刪)
對我來說,投資就是以"年"計的,所以幾個月都是短線而已,想賺快錢,就會把自己搞得很緊張很累,有時想想好多人定存放一年不動,也才收到1點幾%的利息,持股幾個月而已,真的是連"短"線都稱不上。

J1977 wrote:
e大真是有心人,恭...(恕刪)
原本我想講些東西,可是沒人問也不好意思講,畢竟這是別人的樓,歪樓也不好,難得J大問起,呵呵...

我在另一棟樓有發文提過投資三部曲,從初階到高階就是:投資->投機->交易。
投資是最初階的,也是最簡單的,就是研究公司,買入持有當股東,等待獲取公司營運的報酬。為什麼最簡單?因為不涉及市場面,即便是宅男窩在家裡,一台電腦配上google就可以做得很好。投機的話,算是中階的,重點就在那個"機"字,商機、時機、機會。最高階的就是交易,這也是板上最多人在做的,我現在剛踏入中階,能力還不夠,年輕的時候不懂,一下子就跳進高階,10多年無所得,現在從初階開始才略有所得。

樓主當初提到華電時,我去研究了一下,評估過程很複雜,言語難以描述,就是彷彿嗅到了一絲投機的味道。一家因為10年前的大額虧損,這10年來公司不斷的獲利卻連一毛錢股息也不能發,因為要彌補虧損,每年獲利是不多,但累計10年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資產,而股價卻因為連年的零股利乏人問津而有大幅的折價,連樓主這種冷門股的長線投資人都抱2年抱到放棄。

然而時機來了,就在去年虧損終於彌補完了,多年的枷鎖得以解除,不過只是這樣的話,那就是回歸基本面而已,還不足以投機,另一個契機是現金減資,我在3月的回文也有提到過這個部分,重點不是結果,而是"動機",大股東的動機,為什麼去年要現金減資?有錢為什麼不發股息就好,而要減資?於是我開始腦補大股東的想法,最終就是要做多,拉抬股價。

股價不是光拉就好,又不是主力做手,可以邊拉邊出,還不用受規範,大股東要拉就是實實在在的買進,這不困難,因為減資退回現金了,以華電這種多年冷灶,基本上沒有套牢賣壓可言,但是股價要能撐住,是需要市場的認同的,第一看股息殖利率,第二看EPS。所以我之前說今年應該會配息,果然配了0.5元,而EPS除了靠獲利的成長之外,還可以靠更低的股本來達成,而減資就是第2條路。

華電這2年有錢做現金減資,是賣土地來的,像今年減資退8億現金,不過淨值只有減少4億而已,這代表什麼?代表股東權益減資完後是增加的,現在每股淨值已經高達33了,關鍵就是土地在財報上是成本入帳,只要賣掉來減資,中間的價差就會反應在淨值的增加上。

所以我認為的9黑1紅就是:
1. 股價大幅折價(每減資一次就會再折價一次)
2. 大股東做多意願強
3. 上檔無賣壓

華電的投機不是要跟他天長地久,而是等待他往合理價靠近,而這個可能性就在於大股東的態度,我3月買進部分後就開始觀察,宣布配息0.5是一個訊號,宣布第二次減資是第二個訊號,於是我繼續加碼,減資前11月初股價開始拉抬,這種冷灶除了大股東會燒外,誰會來拉?減資前拉一波很合理,要不然減資後重新上市,參考價就會太低了,我看過去年的K線圖,去年的減資前沒有這個動作,而今年有,所以這是第三個訊號,大股東友意願作多,我就繼續在車上等待。

再來我在等第四個訊號,就是明年的股息要配多少?今年的EPS好一點可以到2元,雖然錢已經拿去減資了,但是要高配息還是可以的,沒錢跟銀行借就有,多少公司都是借錢來配息的,反正台灣股民就愛股息,怎麼來的都沒關係,配個2元你說會怎樣,25塊的股價,殖利率都還有8%,嚇死人吧,這就是我在等的第四個訊息,就差不多可以準備賣出了。
ejan1969 wrote:
原本我想講些東西,...(恕刪)

非常感謝e大如此鉅細靡遺的答覆
讓我學到不少
但有些地方還是感到不是很對勁
1.據報表顯示,累計虧損在2013年即已完全打消,並非去年仍有虧損
公司方面依法早已可發放股利

2.金管會恰好在同年宣布上市櫃公司必須強制實施IFRS,透過IFRS1的豁免條件設定
華電把當年度的資產重估增值放到了特別盈餘公積
也就是說淨值陡升僅存在於帳面,而不是透過營業獲得的實際利益

3.土地的淨值增加能持續反映到股價價差的假設,老實話也是讓我感到不太對勁的地方
如果土地重估有這麼大威力,名下全都是精華土地的遠雄淨值高達52股價可是只有37
難道土地掛在營建股和掛在製造業帳上,實際價值就有差異?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

4.2013年打消虧損後三年的整體稅後淨利9.4億,三筆土地進帳3.9億
共計13.3億,而兩次減資就花掉15億
大股東有意拉抬股價是一回事,但場面是否撐有些太過呢 ?
若搞到公司周轉出狀況,很有可能結局是難盡人意
國揚侯西峰以前也玩股市玩過頭,好好的一家公司玩到財務出包差點下市
是故,我個人認為並非得知大股東刻意拉抬風險就小
還得看他是不是一個經驗老道的操盤者

當然,以e大的老成經驗.我料想也設好了進出場策略
如果訊號不如預期,也是會果斷出場的吧
綜藝玩很大跑去張家界那一集特別有意思
37比7超高的勝率吳宗憲還是輸
小賭怡情,9黑1紅還是有抽到紅的機會
所以還是別壓太重
投資從方法論上確實比交易來得更簡單
但就如窮查理的普通常識說的
避免摔下懸崖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靠近
簡單淺顯的真理,往往勝過深奧複雜的算計
畢竟我們都不是控盤者,所以只能透過猜想(如e大說的腦補)
然而只要是猜,就有機會猜錯
只要是猜,某種程度就必須仰賴運氣
e大是論壇上少見的優秀投資者
投機當娛樂就好,可別變成主業
股市有多殘酷,多年來我們都曾見識過
這企業的命要有多長阿....
換到你孫子的孫子的孫子
營運都良好的公司實在少之又少
看看興航..!

J1977 wrote:
非常感謝e大如此鉅...(恕刪)
J也是我很欣賞的價值投資人,大家互相交流。

投機是我今年才開始學習的,其實動機也很單純,以前沒想過完全是因為沒錢,我是存股一族,有錢就存股,所以手上沒錢就沒什麼念頭可想。今年開始股息扣抵減半,讓我多年的退稅變成要補稅,才開始讓我不是那麼想繼續的滾下去,所以就打算以後股息就不繼續存了,領越多繳越多稅,讓我動力大減,想說就維持目前的部位就好,每年的股息就留在手上。

對於投機,我的心得就是,"嗅覺"很關鍵,所以我不會像價值投資那樣,鉅細靡遺的去分析產業、分析財報,要完全完美的股才去投資,對於勝率的看法更多的是一種主觀的認定,要訴諸文字著實困難,前面那一篇仍是無法完整描述我的看法,方向對了,接下來就是等待發動的時候到來,沒有也沒差,這種冷灶股,最多就是打回原形,還能怎樣,風險不會比一般公司營收衰退的風險大。

後來也有投機另一檔,千如,做電感的,也是討論區上有網友提到,我就去研究一下,也是一樣嗅到一絲投機的味道,一樣是期望值頗高而失敗率不高的,不過跟華電不同,華電是股價大幅折價+大股東做多,而千如是營收成長明顯+主力在場,但股價仍低,我在18塊多開始進場,不過就在一切大好時,11月初營收一公布,竟然大大的不如預期,結果隔天開盤竟然拉高,我趕快跟著主力出貨,結果一下子就從25塊多摔到24塊,我也只出了一半,後來就一連好幾天跌到20塊多,所以就放著了,接下來就是看明年的營收如何了,不如預期的話,就會直接出掉了,投機不成,賺多少就不是重點了。

我的投機原則就是高期望值+低失敗率,而且就像J大說的,就是小錢玩玩,有合適的標的就做,沒有也沒差,投機不成就出場,但是要賠錢也不容易就是了。

J1977 wrote:
1.據報表顯示,累計虧損在2013年即已完全打消,並非去年仍有虧損
公司方面依法早已可發放股利
2.金管會恰好在同年宣布上市櫃公司必須強制實施IFRS,透過IFRS1的豁免條件設定
華電把當年度的資產重估增值放到了特別盈餘公積
也就是說淨值陡升僅存在於帳面,而不是透過營業獲得的實際利益


華電的所謂虧損,(不介意用詞的話)可以說是踩了華電自己這個地雷股.在90年以前三家子公司就合計持有5萬8千多張,平均成本大約43元的華電股票,可是股價直直落因而認列虧損.102年的打消虧損則是因實施IFRSs,將子公司持有母公司股票視為庫藏股,不再認列虧損,但是因股票市價低於帳面價值而需提列特別盈餘公積,累積到104年,這部份有16.4億.

另外增產重估增值部分,正是因為資產重估僅是帳面的,所以只能保留在特別盈餘公積,不能拿來分配,直到處分.查到的部分,華電最後一次資產重估是在94年.

我不是會計專業人員,以上是看財報得到的訊息,不知有否謬誤,就教於01先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