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阿正 wrote:
如果有認看過公開收...(恕刪)
我沒買過樂陞,只有想空樂陞空不到....
按理說中信只是交易平台,
百尺要延後,我不知道中信能做甚麼?
直接宣告破局嗎? 他有資格宣告破局嗎? 身為散戶的你會同意由中信當天宣告破局,然後將股票快速發還各位手中嗎?
不會吧, 應該還在想20%的利差, 百尺只是說要延後,怎麼可能允許中信片面宣告破局?
其實我也知道散戶的心態,
看到20%的利差想吃, 卻發現吃不到,還買了體質堪憂的股票.
想告設下釣餌的百尺,但百尺看起來又是空殼, 告贏了弭補不了損失.
只好改告周邊有牽聯的單位.像是金管會,中信這種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的.
要說禍首當然就是百尺跟樂陞, 其次是散戶的心態,
金管局是在審投資案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中信金是個平台.
後面這兩個我實在看不出有缺失.
被騙過就知道啦, 以前加百裕跟順達也是說要合併,換股比例都出來了,
我也是貪有利差買了加百裕的股票,結果合併不成股價下跌,捨不得跑兩張就賠了好幾萬.
只能怪自己貪心又沒做功課呀.
好險加百裕的體質沒樂陞這麼差, 樂陞合併不成底還被掀光, 原來是問題重重的公司.
之前沒跑的今天漲停快跑吧.
Alan543 wrote:
被騙過就知道啦, 以前加百裕跟順達也是說要合併,換股比例都出來了...(恕刪)
這檔我研究過,查到的資料是因為華碩的採購因回扣導致變更採購方式,從原本集中給加百裕,變成分散給多家,原本順達就是為了加百裕的華碩訂單,最後就吹了
可是這件應該是跟美光收華亞科的狀況比較類似吧,沒有正式的確定前,提前進場獲利高,本來就是要承擔較高的風險;但樂陞最後是成就的,就以前的收購案來說,投資人認定要承擔的風險是道條件成就前
再舉一件國巨案,很多人拿這件來跟樂陞案相比,這根本完全不能比,國巨案連最基本的條件「投審會核准」都沒過,到底要怎麼比?
想討論樂陞案的,我建議先研究過公開收購相關的流程、法條、案例後再來討論吧,不然根本雞同鴨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