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vs.大盤2017/4/1-2019/3/31

nostalgia047 wrote:


每年除完權值後買...(恕刪)

想獲取超額報酬進行主動投資,必須要忍受孤獨並接受報酬率暫時落後大盤的狀況。可是往往因為恐懼與貪婪而無法保持初衷,況且就算堅持到最後還是有可能落得一場空。這些都是在進行主動投資之前,必須要考慮清楚的。
Aaron Leu wrote:



的確,賺錢的事...(恕刪)

進行被動投資雖然可以獲得近似大盤的報酬,但仍然有虧損的可能性。我認為把時間精力留在家庭跟事業上,才是可長可久之計。

pigstand wrote:
進行被動投資雖然可...(恕刪)


如果被動投資是以領息為出發點,大盤上下震盪或暫時的帳損又有何懼?跌下去的總是會漲回來,這是有別於一般個股的優點⋯如果不用主動的方式去增減被動投資比例,說不定連盤都不用特別注意(會不會想太好了^_^)
Aaron Leu wrote:



如果被動投資是...(恕刪)

就算是投資大盤也是會面臨單一市場長期下跌的狀況,還有可能整個市場就消失不見了,比如1917的聖彼得堡股市,或是近代一點的1949上海股市等等。
不過到時候投資個股的下場也跟投資大盤一樣,不太好,哈哈。
昨天上午發了一篇文
方向不對,發文後就被刪了

今天改個方向。




這是宏碁8季的獲利情形

逐季改善

毛利率從9.81趴到9.02趴

營益率從0.45趴倒0.22趴
看不懂TOP 5%說甚麼是理所當然的
1953li wrote:
昨天上午發了一篇文...(恕刪)


為什麼不換成這個方向?




還是這個方向~~

1、營業外的收入及支出,這裡面包含三項,一是其它收入(銀利息收入及股利收入)此部份是宏碁收進來的利息,愈高愈好,二是其它利益及損失(此部份和匯率相關,不太可控制),三是財務成本(可轉換公司債利息費用,銀行借款利息費用及其它)此部份是要付出去的利息,當然是愈低愈好。

我們觀察103年和104年的宏碁其它收入及財務成本的變化,看下圖



很明顯看得出來103年宏碁的其它收入是414732(仟),財務成本是651206(仟),這代表宏碁開張做生意,光每年要付的利息,不論做生意賺或賠一年就要支付236474(仟),也就是2億3仟6百多萬,換算成eps影響約0.07元,雖然看起來不多,但大家想,每年要付出2億3仟6百多萬的公司,那稱得上體質好的公司,有一點像,你身上有房貸、車貸,每個月光利息要從你身上拿一、兩萬,那你的財務體質怎麼可能會好。那我們再看一下104年的宏碁,其它收入476684(仟),財務成本340454(仟),136230(仟),哇,本來一年啥事都不算就要付2億3仟6百多萬,現在變成啥事都不要算就收進來1億3仟6百多萬,這一來一回,改善了3億7仟2百多萬,換算成eps 0.1元,有看到改善了吧!


接下來105年,因為是近一年的,我們逐季來看,怎麼辨到了改善體質的~~

怕有些人沒有耐心,我先說105年的結論,其它收入是435145(仟),財務成本是250257(仟),184888(仟),這代表宏碁開張做生意,啥事都不用管,一年就有1億8仟4百多萬的收入,和103年相比,整整差了4億2仟1百多萬,換算成eps差了0.13元。

看一下第一季及第二季,宏碁的可轉換公司債利息費用還是需要付33569(仟),也就是3仟3百多萬。



看一下第三季開始,宏碁的可轉換公司債利息費用已經歸零了,此時銀行利息稍稍提高一些,這是宏碁2016年年中時向銀行聯貸了120億,用了60億額度,所以產生出來的1.8%銀行利息所致,所以我說,如果宏碁當初花15~19億去買庫藏股,會導致未來要付給銀行的利息增加,會損及宏碁的財務體質,道理就在這。




106年開始,需支出較高利息的可轉換公司債利息費用已經沒有了,所以106年的財務成本再會降低個2~3仟萬,大家如果還記得,佳仕達今年配1.32元,比去年的0.55高出了0.78,宏碁持有佳仕達8萬1仟張,所以第三季的股利會再增加6仟3百萬,去年整體宏碁整體得到的股利是2億2仟4百多萬,股利大多來自已緯創,佳仕達及大聯大,緯創今年的配息配股和去年相當,大聯大我想應該也會差不多,
也就是說,業外可預知的,宏碁今年理論上會有近0.1元的收入。

之前我有提到,宏碁這幾年開始有在洗人民幣理財,105年獲利2仟7百多萬,這都是穩賺的收入。




2、認列無形資產減損新台幣63.4億元,陳俊聖也強調,打消之後明年整體費用一年將減少2.3億元(此部份的結論是2017年宏碁的營利率在什麼情況都不變的條件下,營利率會增加)
這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宏碁2017年的營業費用會少2.3億,有人會說宏碁一年的營用費字223億,一年少2.3億,那也才少了1%,能有多大的影響,各位要了解,宏碁105年營業費用最大筆的就是來自於員工薪資(89.9億),勞健保(10.2億),退休金(5.89億),其它員工福利金(9.36億),這些加起來就快120億,這些錢很難省,因為如果不裁員這些費用會下減少,所以可以改善的僅有折舊費用及攤銷費用。

以105年宏碁的營業利益11.93億來算,一年可省2.3億的話,也就是106年宏碁整體營利不變的情況下,因為這2.3億,宏碁的營利率可以提升19.2%.


pigstand wrote:
就算是投資大盤也是...(恕刪)



P 大,如果是all in投資國外一些單一國家的基金,我可能會有這層的顧慮,但是如果是國內的股票指數,我是比較沒有這想法...畢竟如果台灣這個淺碟市場消失了...可能不只股票族有損失..連手上握有台幣的人都有機會積蓄化為烏有,所以出現這種狀況下我應該也逃不掉,因此這邊就不多慮了~

不過,一個做長期投資的..資金分散應該是必須的...只是目前小弟資金還沒有多到可以分散購買其他國家的ETF...所以目前只能靠台股指數滾大資金囉^^
Aaron Leu wrote:




P 大,如果...(恕刪)

適度的分散於不同的市場以及資產類別是必要的,同時要考慮進行分散的過程中,是否會大幅增加維護的成本?是否難於管理?
我個人在2010才開始把部分資金投入海外。
各項指標看起來要有大幅成長機會還久的很,業績與毛利不會一個月就飆到嚇死人。
要等耐心等巴
為什麼有人看不開
一定要討論基本面?

多觀察就知道
股票漲跌和公司賺多少錢的關聯不大

重要的是
及早介入
及早出脫

只要反應快速
主力是在幫你賺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