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1群創18元可以追嗎?( 第一次更改標題2017.06.26)

面板大廠群創光電(3481)今日舉行董事會通過將辦理募資,並於今年6月20日股東會的討論議程中新增2個現金增資增資案,希望透過增資案為尋求與國內外廠商進行技術合作或策略聯盟機會,同時充實營運週轉金及因應公司長期營運發展所需。

群創今日董事會通過,將於今年股東會的討論議案中新增2個募資案,分別為擬辦理國內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或參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案,以及辦理現金增資私募普通股/特別股或私募海外或國內轉換公司債案。

在私募的部分,發行總額以不超過9.5億股額度內,發行價格應不低於理論價格之8成,發行期間為自發行日起算不超過7年,其募資用途為尋求與國內外廠商進行技術合作或策略聯盟機會,同時充實營運週轉金及因應公司長期營運發展所需。

在非私募案的部分,發行額度一樣不超過9.5億股額度內,預計員工認購或配發金額佔發行股數之10%~15%,另外提撥發行股份總數10%對外公開承銷外,其餘股份由原股東按原有股份比例儘先分認,其資金用途主要為充實營運資金、償還銀行借款、健全公司財務結構、海外購料或其他因應本公司長期發展之資金需求等一項或多項用途。(楊喻斐/台北報導)

==================================================
鴻海一要300多億就這樣給了,對於股東,總股利80億元不到, 然後還要伸手要錢... 然後用途又說不清楚,該不會又是鴻海要的吧

群創人事,策略長年被持股比率才個位數鴻海所左右,股東權益往往被忽略,看看友達對股東的態度,在透明度與回饋度群創都沒辦法比

現在外資持股大約只剩30%,鴻海集團持股和奇美大約10幾%。剩下大部分是散戶投資人,但就如同版主所說的,群創的股東要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讓公司聽見股東的聲音。今年股東會的表決,可以參與股東會表達意見當然最好,不行也可以透過書面或電子投票來進行。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103年11月12日金管證交字第1030044333號令

依據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規定,實收資本額達新臺幣二十億元以上,且前次停止過戶日股東名簿記載股東人數達一萬人以上之上市(櫃)公司召開股東會時,105年起應將電子方式列為表決權行使管道之一。

電子投票

電子投票Q&A
整理了一下,群創Q1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皆勝友達、LGD、和未修飾財報前的京東方。可惜就是對股東太差。



群創現增如果定價17.5元,應該會有一波靠近現金增資價的行情~
5/8..突破 5日及10日平均價11.15元





5/8..20日平均價..群創 11.6元..友達12.65元
加油 ,再加點油..

Linkman wrote:
群創現增如果定價17.5元,應該會有一波靠近現金增資價的行情~


我比較沒那麼樂觀... 畢竟之前公司搞了一次黑箱作業,造成法人沒信心(這和最近特斯拉的搞笑法說會有的拼),股價直接就跳水,雖然說增資提案是每年都會提,但這次如果跟最近鴻海動作和將來董座連起來,案情可能就不是那麼單純... 也很有可能這次增資的目的,是要去支援鴻海的10.5代廠??
一些個人想法

1. 2018Q1財報
Q1是一個檢視群創的好機會, 面對價格進入低檔區, 是否能守住獲利的底線?
由結果看, 毛利率13.56%, 搭配減少的營收, 電視營收降到41%, 手機及提升到31%
證明過去朝向差異化, 推出車用等產品線的工作是有效的
當價格跌到近低谷區, 仍能維持在獲利線以上
請注意, 同期LGD營益率是虧損的, -4.83%

目前要觀察的重點, 是Q2的表現
當價格續跌時, 群創是否能維持不賠錢?
我自己的估算
假設Q2營收與Q1相當, 毛利率10%, 則營益率仍有1.97%, 約略EPS0.13
損益平衡毛利率約8%
所以, Q2要虧損的機率蠻低的

如果真如上推論, 同時Q2如新聞所說報價蠻多碰到現金成本
而群創仍能維持不虧損
國際同業如LG虧損愈加嚴重
那麼, 我們是否可說群創已經可以擺脫過去的液晶循環呢?
循環低點,最多小虧; 循環高點,大賺??
目前不確定, 仍要看下去

不能忽略一個風險, 低價位的面板報價, 呈U型甚至L型走勢
這點可能要從過去的歷史, 以及面板產業的結構面分析
是另一個問題
2. 群創300億買下鴻海LTPS
這點大家罵翻天, 我試著用不同角度來看

第一個看折舊
Q1折舊與攤銷92億, 估全年340億, 所以Q2-Q4平均每季折舊82.6億
去年Q2/Q3大約折舊80億上下
等於說, 買下此LTPS廠對於群創的折舊負擔相當小
全年折舊也只比去年多17億

第二個看資本支出
去年及今年合計資本支出763億, 平均一年380億
若扣除此300億買廠, 平均一年僅231億
這樣的資本支出有點少
為維持一定營運規模, 需要投資更多

第3個看營運管裡面
鴻海對群創言, 不只是母公司, 同時也是有客戶關係, 如SHARP等
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好
鴻海有訂單, 我群創有錢, 來個交換不是很好嗎?
這個廠又是自己代管理的, 知根究底, 總比去併購外部的廠風險低吧!
至於說, LTPS現在市況差, 群創可能去背黑鍋
這個事以後誰知道呢?
更何況不在差的時候投資, 難道要等市況大好時才投?

結論:
這筆交易可能不如大家所想
那麼差
對錯成敗現在仍未定
日後才知


3. 台灣面板廠為何不投入10代線以上
這點我相信很多人, 一定有這疑問
一條線3000億, 難道友達/群創不敢投?

除了面板廠提出的性價比理由外
我認為還有一個先天的條件, 制約了台灣面板廠無法再做更多投資
那就是水電問題

小小一個台灣, 從頭到尾擠了幾十座面板廠
加起來全球市占率一度高達30%以上
全台用電量大戶前十大, 第一名台積電, 友達群創排名也在前五名內
新蓋電廠明顯是困難的
現在南部也開始缺水, 水資源有限

沒水沒電, 要如何設新廠? 10代線可是很吃電的
就算真設了, 再新蓋電廠, 對台灣的生態環境負面影響太大, 不是我們可承擔的

這時, 選項就來了
第一選項, 學韓國, 關掉沒賺錢7代線, 轉做OLED
台灣面板廠可以關掉幾個低世代線, 換開一個10代線
這樣水電消耗不變
第二選項, 繼續用好用滿舊世代線, 放棄投10代線

很明顯, 台灣兩家面板廠選了第二選項


所以, 若這邏輯是對的
就衍伸出幾點
第1, 兩虎不會辦現增, 不需要錢
第2, 不會再有重大資本支出, 可能轉型為輕資本投入產業
第3, 可能達成每年穩定配息



太古恐龍 wrote:
2. 群創300億買下鴻海LTPS


群創300億買下鴻海LTPS,這點大家罵翻天 => 你可以從上次法說會就可得知,大家有意見的不是"群創300億買下鴻海LTPS" 這件事,而是 花300億買下鴻海LTPS,所能提升的效益,沒有好好的說清楚。群創始終支支吾吾,閃避這個話題,最後透露出目前客戶仍在找,找到之前仍維持目前的代工模式,意思就是說營收不會因此增加,那為何要那麼急著買?? 花了一大筆錢可想見一定會壓縮到配息,現在也得到印證,如果是對公司營運有幫助的,我想大家也可以接受,但是不能為了鴻海需要錢這種事就去提前購買。


Q1折舊與攤銷92億, 估全年340億, 所以Q2-Q4平均每季折舊82.6億
去年Q2/Q3大約折舊80億上下
等於說, 買下此LTPS廠對於群創的折舊負擔相當小
全年折舊也只比去年多17億

=> 314億 以台灣折舊年限5+1算法,大約一年要增加50多億折舊,未來6年每年都會吃掉0.5元EPS。2018年之所以控制在340億,是因為一些折舊已經在2017年攤提完畢,如果沒有這座LTPS的話,今年折舊是應該落在290億左右。

太古恐龍 wrote:
目前要觀察的重點, 是Q2的表現


Q2 觀察的重點 我個人覺得不是營收或是獲利,而是報價是否能見底,如果見底,無論是U型,L型,群創友達都是大賺小賺的差別。 目前主流看法是第二季見底,如果持續下殺,不但有可能虧損,還會有一種不知底部在哪的恐懼,近一步影響法人信心。如果報價第二季見底,Q2營收獲利差些也是在大家預測中,已經反映在股價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