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rpheus1979 wrote:
若是事後論,那自然是三塊多時賣一賣可以多賺一個波段。但這種「可以多賺幾個波段」的觀念,其實風險很高。股票就是有那種很不講理的線型,昨天跌停、明天突然漲停,漲多該回頭、卻是看回不回一路直上。如果想著要多賺幾個波段、要等拉回、要等底部成型,這並非不好,但只能說股票投資的方式不只一種。最後算起年報酬,高過定存、高過債券、高過多數的基金、高過房屋出租收入(離開台北,租金年報酬不到3%的滿街跑)……這其實就是成功的好投資。
彩晶其實最近一點事也沒有,六月份的營收其實還是面板廠中少數較五月份有所成長的。我想大部份股民都在等七月月報和半年報吧。
我個人長期一直盯著同一家公司同一支股票的感想,也許不代表什麼,只能說我的感想就是:台股是「完全不理性」的東西,完全無法短期預測的東西。
就好比2007年那一波美國QE1實施後的狂漲,沒幾個人從中賺到錢。因為一狂漲,大家都會想:糟了、沒跟上,現在跟太危險了,還是等拉回好了。因為總會有之前幾個套牢區的賣壓可以進場吧。
結果就是看回不回,短短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彩晶就從三塊多變成了八塊到九塊之間的股票。
預測短期走勢,和賭博其實差不多。我相信2013年第三季之前我絕對可以賺錢,是就公司的情況來推斷的。但如果說到短期走勢,那就算腰斬再腰斬,我也沒感覺。因為這是不理性的,完全不用在意。
舉例來說,外資已經連兩天買超了,但這兩天偏偏彩晶都是一度跌停。這種事是合乎理性的嗎?我不知道一般股民怎麼看待股票漲跌,只知道我從不會因為股票漲跌而煩心。跌得再慘,我一樣好吃好睡。呵呵。(恕刪)
vip.1977 wrote:
1."事實"證明當初不賣的風險非常高
2.QE1在2007年?...(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