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出擊 wrote:盤中本來準備發...(恕刪) 樓主上星期出清持股太可惜了 這星期無腦多被動賺到翻掉 雖然有下殺但是都賺了好幾天了 其他的持股也有漲回台積電更是回到233的價位可惜可惜 外資轉賣為買才第二天下週還有漲勢呢!!!!連8K大都賺了
jovibon0508 wrote:樓主上星期出清持股...(恕刪) 不會可惜,因為我不是看跌而出清,我是不願意再參與任何台股風險而出清。這兩個原因是有其差異性空手,會讓人更清楚理性的看清楚市場,我台股資金0%。所以我現在用最平靜的心情,去準備攻擊台股。如果我有多單。我無法一邊看多,一邊準備放空。至於台積電,在外資持續賣超中上揚,可見外資出台積電的方式,非常平穩,定價賣出,不會拉低股價觀察重心二,外資持續賣超台積電的情況下,顯示台股有特定資金進場拉抬。(我不相信有所謂520行情)但是,從台積電的身上,我發現,有些端倪我極少使用技術分析,去放空任何市場,因為我專研買進的技術分析雖然,我做出了短波段放空美股的決策,並且付諸實行。放空是由ris交叉向下,研判短空形成。盤中獲利曾經達到8%雖然曾經考量,在10日內,放空大盤,達到8%獲利,是否應該停利,但是由於保持在長線空頭的看法下,當天作罷可能會有朋友問會後悔嗎?我承認,我對於自己的策略,可能有所違背甚至出現,當日恍神,的狀態再論,美股長空一文中有提到,美股,台股。未來都將呈現震盪向下的趨勢,並且是以極緩慢的跌法我應該有所知覺,發現放空10日內,美股盤中修正將近1000點,是否過於激烈。(雖然這是我今年空頭第一戰,但生疏不是藉口)但是有鑑於,對於美股長空。定調為基本面景氣分析得出的結論放空虧損14%停損之前,絕對不會改變持股。
股海出擊 wrote:盤中本來準備發表,...(恕刪) 也許大盤讓小弟開始斗膽起來了,約2年前,小弟曾跟某位朋友說過,也許蔡英文上台,台股會創歷史新高(高於12682),因為內容有些涉及政治層面的討論,小弟就保留它吧,那時會如此說,是因為看到美股/德股/英股屢創新高,可是台股卻才約9千點附近,那又如何會創新高?因為台股日成交量不到千億就能讓指數在9千點上,要嘛就是台股的本益比不高(或殖利率不低),長線投資人把股票鎖起來了(實際上是外資持續買進),然後再看台積電,哇,竟然持續高仰角的上漲,一年可以漲30%,她已經連漲數年,偏偏她又是最重的權值股,如果再搭配金融股的獲利大升,電子金融齊漲,那台股說不定就會創12682的新高,當然,如果還原息值,台股已經越過12682的指數了,從成交量來看,台股這波大多頭(當然是因為國際股市關係)的日成交量都沒超過2千億,小弟認為籌碼很安定的關係吧,所以小弟仍然不認為股市即將走空,當然,現在是相對高點,再去追價買進風險太高,不再增加額度.
股海大。看完臺幣總數不變的觀念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想問一下在資金確定出走的情況下。銀行會拿到許多臺幣。銀行若跟隨其它國家調高利率的時候國外資金卻不會回來(畢竟美金力量比較大嘛國內資金又會跑去定存問題銀行這麼多錢要怎麼處理啊?買股不就變護盤。買地不就變炒房。借錢出去可能又因為利息太高沒人要借。
股海出擊 wrote:不會可惜,因為我不...(恕刪) 小弟比較看重聯準會的動作,她若持續調升利率,各國央行也必會跟進(只是跟多跟少),現在歐洲央行還沒收回QE(但已經有在考慮金年收回),日銀更不知何時才會收回QE,收回QE是否要調升利率那就更是後面的事,所以股市目前還沒有走空的主要條件,但是,隨著聯準會持續調高利率,終究會影響企業獲利,若再發生國際政治問題,那就要跑了.
guest2000 wrote:也許大盤讓小弟開始...(恕刪) 除了政治以外,我對您的看法,沒有任何反對意見有鑑於我認為,目前空方的預期利潤空間,遠大於多方所以我全部台股資金,會持續保持0水位。出清同停損就是一個完整交易的停利或是停損成為過去,絕對不可以停留在過去,這一點希望與所有朋友分享未來的投資,才是全新開始共勉之---我們應該追求獲利,而不是追求最大獲利---差異在於風險思維
564ert123 wrote:股海大。看完臺幣總...(恕刪) 您有注意到許多新聞嗎,銀行拒收大額存款。(但是這是違規的)所以銀行已經將大額利率的基準,降低了,過去可能1000萬才算大額,現在或許300就算了爛頭寸,本來就是銀行最頭痛的問題關於金融類股,未來我也會有深入的專題討論。不過尊重01的傳統,在我投資獲利實現之前。就不在發文章。說再說,如果我的理論無法證明能賺錢。那就是在上大學的投資課程一樣camp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一句話,什麼鬼阿..........
bwk wrote:問問樓主..鴻海減...(恕刪) 減資,一言以蔽之當公司有多餘閒置資金,無法尋求新的投資機會,也就是成長無望後,將資本退回給股東,因此我大膽認定,今晚公開說明會會提出,現金減資的方式。另外一種惡劣減資,則是虧損後,利用註銷股本的方式,達到打銷呆帳的策略,鴻海不至於如此至於股價變化,不在我這篇主題中。結論鴻海已經面臨到無法成長的地步了。之前放出的進軍半導體,也可能因為這個減資案,更加確認,空穴來風以上,個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