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為個人所期待的"有相互學習成長之機會"
也因此感謝提供了"1%套利空間"的相關資訊,
至於實際/實務上是否已為進行式,也就以後才能得知了.
======
關於 BTFP 重覆貸款疑問
節錄如下圖

至於 BTFP or 貼現窗口 符合擔保品項目
節錄如下圖

上述出處原文在 "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 FAQs"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monetarypolicy/files/bank-term-funding-program-faqs.pdf
=======
也就因此,之前個人所提"第一共和銀行 FRC 更嚴重的原因"在於
1800億資產,其中"只有 100億 符合上述資格/取得資金",目前"股價市值"只剩 42億 !!!!!!! <==因為多為"風險資產"??!!
美政府只好立即協調11大銀行"馬上存放"300億!!! 提供現金流 ??!? <= 不是借貸!!! 不是紓困!!! 不是增資!!!!! 無擔保提供現金流 ??!!!
思考的是....FED&財部 兩三天內完成 BTFP & 300億存放的舉動,這"效率"是否可以登錄世界記錄了呢?? Why???
"多年來低息下的貪婪"造成的根本問題是否解決了呢?? <== 多了BTFP管道+更高利息損失+股東權益受損 !! 提供現金流穩定民心???!!!!
P.S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統計的 AFS & HTM 未實現虧損是 6200億 (2022年底為止)
故摩根大通 (JP Morgan) 分析師預估,作為最新的融通機制,BTFP 最終可能向美國銀行系統挹注的流動 性上限約為 2 兆美元 <== 應是是以虧損為基礎,反推回去的"符合擔保品各類面額價值" (或有數據知道所有"符合擔保品各類面額價值" ???)
畢竟即使如媒體/交易員所談有 1% 套利空間,也無助於目前的困境吧!
=====
這兩天關注的還是 FRC & 瑞信.....
***FRC***
2021/11 股價高點 222.x
2022/8 股價高點 171.x
有了300E 活水.....
昨日依然下跌 47.11% 至 12.18 USD
2000E 資產 => 100E 符合 FED "擔保品項目" =>遠高於目前市值 22.28E !
是否有尚未公開/或未發現的黑洞?!

***瑞信***
因瑞銀收購了瑞信,才又學到了"AT1 / COCO 債券"是甚麼東東
神奇的是,是自2008年後,歐洲銀行大為流行發行此商品,高息也就吸引更多投資者
(有"債券"這兩字似乎就給人有安全保障一樣,文字遊戲一直也都存在於"高智商的貪婪者")
但現在我看到的可能問題是
1.由於全部減記當壁紙;依原本"AT1 / COCO 債券"的設計/發明,不是應該轉為"股票"為資本嗎 ?!?
2.求償順序理應高於股票(股東)不是嗎 ?!?
3.歐洲其它"AT1 / COCO 債券"投資者,會不會造成恐慌拋售潮?!
0050ETF wrote:
有趣的是歐洲銀行監管...(恕刪)
金管會21日公布,台灣的銀行端對瑞信曝險461億元、證券期貨自有資金則對瑞信曝險1.97億元 、保險業則投資瑞信有1,093億元,三業都沒有買AT1債。
反而有五家銀行財富管理銷售有瑞士信貸的AT1債券,是高資產客戶及基金投資人踩到近17億元的AT1債券,恐損失慘重。之後就看銀行銷售時有沒有跟客戶說清楚投資風險,盡到相關責任。
除了瑞信AT1外,銀行財管部門目前銷售全球大型金融機構的AT1等級債券,共有17家銀行,銷售金額345億元。至於銀行自己投資的AT1部位則非常少,約是7,000萬元。
國人投資境內基金中,對瑞信曝險0.28億元,沒有AT1債券;境外基金有46.03億元曝險,正調查AT1部位,其中PIMCO揭露15檔,約有7,289萬元瑞信AT1債。
另外,國人投資的基金中,有72檔基金投資有COCO BOND(應急可轉換公司債),共103.37億元,占率0.2%,另外有84檔基金投資有TLAC債券(類AT1債)共2,328.52億元,占率4.58%。
****
這次台灣金融3業算是有驚無險,慘的是喜歡買基金、喜好高配息的人,看來財富管理員跟他們有得扯了。
股市裡就如在賽馬群中尋找一匹獲勝機率是2分之1,賠率是1賠3的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