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ashutte_GO wrote:!英大:圖型我不會...(恕刪) 我也不會看。我只會事後看看,未來如何,真的不知道。我還有數百張持股,除息前可能再賣一半,另一半就是基本持股了。給大家一個作價差的參考點~就是觀察外資動向。從上市以來,外資只有買超很少賣超,5月份3大法人越買越多,我們只要跟著大戶走就對了。
英英間LKK wrote:我還有數百張持股,除息前可能再賣一半,另一半就是基本持股了..給大家一個作價差的參考點~就是觀察外資動向..(恕刪) 我目前持股略多於去年參與除息的股數,約百來張.目前我手上共十檔股票,只有這檔是有獲利的.之前40幾元 賣了十多張,換其它股,卻套牢. 所以若再賣上海銀行,我也不知道要投資何股了!謝謝英大您的資訊!(PS: 希望5876明年能配股及配息)
外資投信法人不顧價位一直買的原因就是持續建倉持股,因為上海商銀是一些指數、ETF成分股,因此為了達到一定比例,某些外資法人選擇在指數調整生效日前慢慢買進,等到生效日當天,不足的再一次敲進,所以常常有指數生效日當天,成交量放的非常大的現象出現!如果是一般投資人,因為你們不是買指數基金成分股,所以不必隨著外資投信法人如此起舞。如果是要長期投資,價位就不必看得太重,若你堅信未來10幾20年他會為你賺來更多利潤,即便買在50幾元,日後經過配股配息,成本依舊會降到低檔。會看技術線圖的可以隨便挑一檔公股銀行金控的月線圖與還原月線圖來看,我舉個例子:華南金,即便你買了2004年的30幾元,經過15年,他的成本也已降到10元左右,但前提就是你能持有的久,並相信這家公司能持續為您帶來獲利! PS:指數新納入成分股或調整,可參考2019/2/27上海商銀的成交量。那一天是上海商銀納入『MSCI在全球標準型指數』,所以生效日收盤會有那種鉅額成交量。
kuai0001 wrote:外資投信法人不顧價位...如果是一般投資人,因為你們不是買指數基金成分股,所以不必隨著外資投信法人如此起舞。如果是要長期投資,價位就不必看得太重,若你堅信未來10幾20年他會為你賺來更多利潤,即便買在50幾元,日後經過配股配息,成本依舊會降到低檔。(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