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台灣的經濟不可能好轉

smallbeetw wrote:
英文重要性是毋庸置疑, 但不是搞好經濟的必要條件。


謝謝指教!我猜經濟好的必要條件是資本多且夠持續增加消費。至於怎樣變成資本多且持續增加消費,則要看手段。川普救經濟不就是靠招商來增加投資美國的資本。我提採用更西方的教育及普及英文就是手段之一。面對西方,語言跟思維能通,能化解台灣人與外國人的隔閡,這話沒毛病吧。
戰中英文真不是我本意。我只是客觀的說碰巧那些被舉例發展不錯的小國,都是“西式教育”及“西方語言”的國家。
我并沒有你說的“用語言去對技術或人格做區分。”
日本當然是強國,他們有很棒的工匠精神,他們的教育在明治維新時候就西化過一次。日文本身也比中文多了“羅馬字”
但日本工業強大並不能推論出擅長英文的日本 (虛擬)vs 目前的日本 ,前者必然比較差。甚至很大的可能性是如果日本人的英文很流利,他們在外國拓展會能夠更順利,能夠更容易的表達日本精神,而不是得多花精神貫穿意志到不懂日本文化的西方人。

況且我講的是“加法",像是某人會中文AND英文 vs 只會 中文。並非排他。
如果世界上值得閱讀的知識,中英文比例是 1:10,則會中+英文顯然可以閱讀到更多好的材料。
當然也可能有人只讀中文就能夠變很強,但是這是稀有還是普遍呢?稀缺的會被提出來,就好像你提到(以為)郭台銘郭台銘老了才學英文,我找了資料,感覺不太對。他說小孩小時候他就住美國了,住了11年。@他小孩小時候,肯定郭台銘“不老”啊!且郭台銘英文根本就很好,吊打一大幫人!台式腔調很可愛,能在白宮演講能差到哪裡去。台灣國家發展靠不靠高新科技?科技領域裡面,張忠謀、林百里、王雪紅 在哪裡受高等教育呢?這不用說了呀

對岸也差不多,李彥宏 - 留美的;馬雲 - 英文專業的;馬化騰 - 或許沒受過西方教育,但是騰訊最大股東是道道地地的西方資本家,在資本市場運作嚇嚇叫。














mobile0134 wrote:
.....
-個台灣人從國中學英文到大學畢業總共學10年英文。中國大陸,韓國,日本也差不多這個年份。你知道在國外,學過-年中文的白人可是少的可憐啊。就算能對話幾句,是絕不可能看懂01的討論串的啦。這些芸芸眾生的白人對中國的文字,文化,和文學不了解半撇,你能想像這些白人對於中國的崛起覺得多害怕嗎?
P.S. 21世紀只過了1/6.....


你說 “ 21世紀只過了1/6..”好啦,你比較準,21世紀到目前是過了6070天, 是過了16.6%,我原本講“接近20%”是概算,又不是考數學,納悶為什麼要那麼精準?
我大概知道你對菁英治國的概念。不過我不知道你講的“-個整天搞本土化,從來不用國語演講的,會是領導台灣的菁英嗎”。誰是從來不用國語演講?wiki上面菁英定義是- 他們擁有比一般人更優越的地位,控制了超過比例的財富以及政治權力。你要說某個人已經(控制政治權力)卻說他不是菁英,這很奇怪呀。

你說“讀科學原文,也沒你想像中的難,不是在讀莎士比亞。你都看懂Reddit 的forum,足夠了。馬雲和郭台銘,也不過就這樣而已。”額,明明大部分台灣人民英文都沒到郭台銘、馬雲水準呀!建議不要把少數人當做普遍的現象,你講得好像大部分國民都有那個素質一樣。

你提到工程數學,對,工科生需要修工程數學,我打賭已經沒有幾個國家讀過工程數學的人口比例比台灣人來得高,這很容易推估。
1. 必須是大學生才讀工程數學;而台灣大學生比例之高全球靠前
2. 必須是工科大學生才讀工程數學;而台灣大學生理工科比例之高也是全球靠前
在已經很多人讀過工數的情況下,你為什麼會覺得再更多人去讀工程數學(甚至高等)對台灣經濟有幫助?

你最後提到“這些芸芸眾生的白人對中國的文字,文化,和文學不了解半撇,你能想像這些白人對於中國的崛起覺得多害怕嗎?”
這整棟樓的主題是 “台灣經濟”,不是中國崛起。白人會害怕中國崛起跟台灣經濟會不會好的關係是什麼?





你說 “ 21世紀只過了1/6..”好啦,你比較準,21世紀到目前是過了6070天, 是過了16.6%,我原本講“接近20%”是概算,又不是考數學,納悶為什麼要那麼精準?
我大概知道你對菁英治國的概念。不過我不知道你講的“-個整天搞本土化,從來不用國語演講的,會是領導台灣的菁英嗎”。誰是從來不用國語演講?wiki上面菁英定義是- 他們擁有比一般人更優越的地位,控制了超過比例的財富以及政治權力。你要說某個人已經(控制政治權力)卻說他不是菁英,這很奇怪呀。
你說“讀科學原文,也沒你想像中的難,不是在讀莎士比亞。你都看懂Reddit 的forum,足夠了。馬雲和郭台銘,也不過就這樣而已。”額,明明大部分台灣人民英文都沒到郭台銘、馬雲水準呀!建議不要把少數人當做普遍的現象,你講得好像大部分國民都有那個素質一樣。
你提到工程數學,對,工科生需要修工程數學,我打賭已經沒有幾個國家讀過工程數學的人口比例比台灣人來得高,這很容易推估。
1. 必須是大學生才讀工程數學;而台灣大學生比例之高全球靠前
2. 必須是工科大學生才讀工程數學;而台灣大學生理工科比例之高也是全球靠前
在已經很多人讀過工數的情況下,你為什麼會覺得再更多人去讀工程數學(甚至高等)對台灣經濟有幫助?
你最後提到“這些芸芸眾生的白人對中國的文字,文化,和文學不了解半撇,你能想像這些白人對於中國的崛起覺得多害怕嗎?”
這整棟樓的主題是 “台灣經濟”,不是中國崛起。白人會害怕中國崛起跟台灣經濟會不會好的關係是什麼?

-------
是不用那麼精準,意思到了就好。
有些話管妹警告我不能說,你是要逼我消失嗎?不然的話,精英就跳過不解釋了。
當然不需要人人的英文要有郭台銘,馬雲的水準國家才有競爭力,你認為需要嗎?
工數,和英文也是對比,工科生學好工數,比學好英文更重要。我有聽說台灣大學生工數水準大降了喔!
說白人不懂中文,也是對比,讓你知道,全球而言,學中文才是趨勢。

台灣經濟會不會好,和Politics有關。而Politics正是難解的所在。 你如果學工科,對數字敏感的話。學學財務或經濟學吧,對於你了解台灣經濟問題幫助比較大。你知道G+I+C+(X-M)是什麼嗎?

mobile0134 wrote:
你知道G+I+C+(X-M)是什麼嗎?


坦白說,我不知道。謝謝你讓我多認識了一個經濟學的公式。不過這個公式,跟我稍早猜說“經濟好的必要條件是資本多且夠持續增加消費”我是漏了一些,但我猜的也沒有離譜,人家是千錘百煉的公式而我是自己推的,當然不能相比。

政治哦,我不太懂。我感覺是零和。感覺都是意識形態的對抗。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部分是:
o台灣老百姓自豪 一人一票的民主
o台灣的政治人物是民主選舉產生
o台灣老百姓認為政治人物藍綠惡鬥消耗台灣經濟
這很奇怪呀,一方面自豪;一方面歸咎這個自豪制度產出的結果拖垮經濟。一般來說若某個機制產出的結果不好,要不就去改機制;要不就麻痺自己,次好充好。如果一個機制在那麼多公民中孕育不出幾個優質統治者,我覺得也很有問題。總不能老訴諸人民素質差吧。
好奇你心目中菁英團是如何組成的?





不講顏色,不談政治,我只要講GDP。

經濟學裡面最重要,最簡單的計算式,其實是這條GDP。他不是完美,但是簡單,因為簡單,國際間都在使用它。經濟學的其他什麼生產函數,需求函數,以及更多複雜的財經理論,對於治國其實都顯得不那麼重要。

GDP= G+I+C+(X-M) 是條簡潔的計算式,小學畢業就能算的。可是政府就沒告訴你他們有沒有把它當-回事。我敢說每次到選舉,這些大家都沒在想,只會跟著喊後母後,然後人民再問政府為什麼我只有22k。為什麼股市萬點了,我還賺不到錢?

先拿815停電來看好了,短短數小時,GDP消失了若干的C(民間消費)。長遠點看,因為缺電,GDP會消失龐大的I(民間投資),以及(X-M),因為少了廠商投資意願加上原可創造的淨外匯額(X-M)。所以穩定餘裕的電力,為什麼對經濟很重要,可以從這裡看得出來。至於用甚麼方式發電,和這裡暫無關聯。只要能發電,用愛真能發電,也未嘗不可。

為什麼反服貿對台灣的經濟傷害如此巨大?因為那是直接減少I+C+(X-M) 。全世界沒有國家會對簽自由貿易協定如此反對的,據說做ECFA懶人包的還是台大教授。如果記者是傻瓜,難道本投資理財版的也全是傻瓜?國人對陸客的態度更是-絕,觀光業相對和其他產業不同,它幾乎是平白創造C+(X-M )給台灣。消費,就業,加外匯啊。好不容易花10年把陸客規模養大,又通通送回去。對於經濟,我不知道我們台灣人要什麼?真的,台灣人要什麼?

最後我們只好端出8800億的軌道建設來補,把逐年的G灑下去,但這能帶進多少GDP?,軌道技術多靠外國(X-M)肯定是負數(外匯逆差)。只有少數的I(營造公司進來投資,虛的不動產開發增值),如果這接軌道的工程請的是外勞,那外勞在國內能增加多少的C?,如果外勞省吃儉用,大部分錢匯回家,那淨外匯(X-M)又是負的了。財政擴張,乘數效果不彰,最後只拖垮財政而已。

股市萬點了,我跟很多人 -樣都沒賺到錢。如果大家還不覺醒,後面10 年台灣經濟真的只會更差。




2016年GDP 1.48%, 2017年初全球各機構預估台灣約為1.7%.. 當時我把這新聞轉告好友們, 無人認為可達到.

昨天剛公布最新的主計處的預估為2.11%.

*********************「自由」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將今年經濟成長率上修至二.一一%,較五月預測上修○.○六個百分點,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二.二七%。行政院主計長朱澤民表示,今年經濟成長率再度上修,主因出口及消費優於預期,國內經濟「穩健成長」。

主計總處統計,第一季GDP成長二.六六%,第二季初步統計二.一三%,低於香港的三.八%、新加坡二.九%及南韓二.七%。主計總處並預測,第三、四季GDP成長一.八九%及一.八%,全年GDP上修至二.一一%。
你回這意思是在廣告?
預測和實際常有誤差不是常識嗎!
那政策和GDP的關係呢?
mobile0134 wrote:
GDP= G+I+C+(X-M) ...(恕刪)

有料。

雖說簡單易懂。但是真懂得的,或是願意正視的確實少數。
當意識形態主導財經時,當下很嗨,事後很害。

本樓談的是台灣經濟,GDP可反映經濟。但是卻還不足以反映民生。
這16年來GDP是成長了,但卻都落入有資產者手上,本土一般受薪階級只有越來越苦。
樓主講的這個從古代就是這樣
只是我們的奴隸跟主子膚色一樣 讓很多人看不懂
白人主導的大公司裡面
最上面都是白人
慢慢往下才有其他膚色
要用腦力的工給印度人幹
用體力的給黑人幹
黃種人看情況
掃廁所大概都黑或棕色

這個從古羅馬開始就這樣
經濟就是靠這些奴隸撐著

只有一堆奴才命的會相信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要當人上人就是搶別人的資源把別人變成奴隸

在現階段這個文明社會要當人上人靠的是點子
靠的是不畏懼失敗 不斷嘗試創造新東西的人
只要有一個成功就是幾千億的商機 養活幾千幾萬個家庭
白人搞了google facebook twitter iphone tesla 賺的是大把鈔票
把代工送給亞洲奴工幹

台灣最頂尖的人不思考怎麼搞一個iphone netflix之流的東西出來
卻爭相搶當工頭 把全國最好的腦袋聚在一起當奴隸
教育也是一整個當奴隸的思維
是想強個雕

日本人看得懂 韓國人看得懂 就台灣人看不懂
以前台灣站在一個再往上走就可以席捲全亞洲的位置
結果全部衝電子業
淦 真是笨的可以
分析的很透徹,
但是總有一天會有人覺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