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beetw wrote:
英文重要性是毋庸置疑, 但不是搞好經濟的必要條件。
謝謝指教!我猜經濟好的必要條件是資本多且夠持續增加消費。至於怎樣變成資本多且持續增加消費,則要看手段。川普救經濟不就是靠招商來增加投資美國的資本。我提採用更西方的教育及普及英文就是手段之一。面對西方,語言跟思維能通,能化解台灣人與外國人的隔閡,這話沒毛病吧。
戰中英文真不是我本意。我只是客觀的說碰巧那些被舉例發展不錯的小國,都是“西式教育”及“西方語言”的國家。
我并沒有你說的“用語言去對技術或人格做區分。”
日本當然是強國,他們有很棒的工匠精神,他們的教育在明治維新時候就西化過一次。日文本身也比中文多了“羅馬字”
但日本工業強大並不能推論出擅長英文的日本 (虛擬)vs 目前的日本 ,前者必然比較差。甚至很大的可能性是如果日本人的英文很流利,他們在外國拓展會能夠更順利,能夠更容易的表達日本精神,而不是得多花精神貫穿意志到不懂日本文化的西方人。
況且我講的是“加法",像是某人會中文AND英文 vs 只會 中文。並非排他。
如果世界上值得閱讀的知識,中英文比例是 1:10,則會中+英文顯然可以閱讀到更多好的材料。
當然也可能有人只讀中文就能夠變很強,但是這是稀有還是普遍呢?稀缺的會被提出來,就好像你提到(以為)郭台銘郭台銘老了才學英文,我找了資料,感覺不太對。他說小孩小時候他就住美國了,住了11年。@他小孩小時候,肯定郭台銘“不老”啊!且郭台銘英文根本就很好,吊打一大幫人!台式腔調很可愛,能在白宮演講能差到哪裡去。台灣國家發展靠不靠高新科技?科技領域裡面,張忠謀、林百里、王雪紅 在哪裡受高等教育呢?這不用說了呀
對岸也差不多,李彥宏 - 留美的;馬雲 - 英文專業的;馬化騰 - 或許沒受過西方教育,但是騰訊最大股東是道道地地的西方資本家,在資本市場運作嚇嚇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