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下所有"受害人"的文章(真受害假受害我不確定),就事論事來看,當你們拿錢出來要上這些課時,有沒有想過你"期望"能學到什麼?只有幾十萬或一兩百萬元的人去學外匯操作,期貨操作,那有啥好學的,上網google看一看,隨便都能有基礎的知識,這時有人說,就是什麼都不懂啊,不然怎麼會去上課,這時候更有趣了,啥都不懂"期望"五堂課,十堂課你就什麼都懂了?天底下有這種事?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一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有的上台大,有的落榜,問題有可能是出在學生,股市是一個人吃人的地方,每年都有幾千,幾萬人進到股市,在股市無情的淘汱下,十年後剩10個贏家就很偷笑,一堆小棉羊們僅想靠著上五堂課,十堂課你就想飛天?你們當股市中的高手及老手是吃素的嗎?股市中由千千萬萬的人組成,其中有專業的外資法人,每個都是國際一流的商學院畢業的,什麼貝塔,r法…bala,bala一堆高深的學問,以交易為生,績效不好就被開除,手上有著超智慧電腦在下單,網路速度快到你會嚇死,也有本土投信,自營商,這些比較國內一流商學院人才組成的機構,當然還有少部份在股市中淘汱再淘汱留下來的高手及老手,這時有趣了,上個五堂課,十堂課花個25萬就想來股市撈錢,你們也把股市想的太簡單了吧,社會中有許多的陷阱,如你們說的老師,投顧老師,這麼粗淺的騙術你們都會上當,那你們進到股市來,你們一定就是送錢的大肥羊,類似這樣的課要不要上?我認為看你的智商,如果你是一個能自已吸收知識,靠著自我閱讀就能一直,一直像海棉吸收知識的人,這種課你不需要去上,如果你們是屬於嘴巴開開要別人餵你們知識的人,那要進股市前還是先去上一點課,覺得25萬被騙了?如果啥都不懂,未來進到股市,你面臨的是更強大的對手,再多的錢你都會賠光,輕責把自已的錢賠錢,重責融資把錢賠光倒欠一屁股債。股市中沒有人可以百分之一百預測個股或個大盤的走勢,股市中要學的東西很多,也不會是五堂課,十堂課你們就學得完的,上課貴不貴?見人見智,坊間一般的價格是2000~3000元上了有沒有效也是見人見智,在股市中,如果你要炒短線贏大錢,最終10個會有9個是輸家,1個人是贏家,1個人贏了其它9個人的錢,所以報酬高,利潤大,如果你是要投資賺取合理的報酬,投資公司,公司經營後每年配出4~6%的殖利率,10個人會有10個人是贏家,但大部份的人過度自信覺得自已是神人,一年賺個4~6%太少了,想要賺30%,50%,100%才爽,短線操作的結果就是付了一堆手續費,交易稅,炒個幾年後輸到心寒退出股市,要投資股市的人,僅需要花點小錢買本財報的書,也可以去圖書館借,不用花錢就辨得到,想要炒短線的人那你就去找大師,這種大師存不存在?一定是存在的,但學不學的成還是得靠自已的努力及修為,畢竟10個人中只會有1個人勝出。結論:大家會去上課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賺錢,花了心思去告了那位"老師",拿回了錢,最終還是回到原點,學一般投資的基本知識一年賺個4~6%,要這樣的結果,看看書即可,如果懶一點的就去找補習班老師補一下會計學,統計學,經濟學,讓老師"被動"的灌輸你知識,付點學費,沒辨法,誰叫你懶,想要炒短線賺大錢的人,過程不簡單,最終能勝出的人也是少數,也不是花點錢上課就能成功的,搞清楚這些,我想就不會有人傻乎乎的想炒短線賺大錢,花了一堆錢去上課,最終不如預期而生氣。##################################################################想要賺錢?那看一下你有沒有耐心靠著閱讀去吸收別人的經驗,如果不行,那就僅能去上課,讓老師被動的餵你知識,那就付點錢吧,如果你能靠自已的閱讀去吸收別人的知識,經驗,網路上也有不少免費的文章可以參考,看到好文章記得要抱持著感恩的心就是了~~一個菜鳥投資者轉型的告白看來散戶的過去十個有九個都差不多,這種經驗我也有,大概也就是七、八年前,和你一模一樣的經驗,薪水一下來就進股市,沒多久就輸光,操作了五年後,真心覺得股市是個騙人的地方,坑殺人用的,也許我的薪水是比較高一些的,所以每個月領薪水又有六萬,或加領年終一個月又有十幾萬(年終,一個月在年中時發,一個月在年初發),可以玩,記得絕望的一年,七月一日領了年終,多一個月,約十二萬,心想是不是還要再買股票,此時電話響了,一位電話拉保險的小姐,講了一大堆,最後我只知道十五年後可以多5%領回,一單位兩萬一,我心想反正錢買股票也是輸,不如存錢吧,一口氣買了兩單位,使得現在每一年都要繳四萬三的保險,一貶眼今年繳了八年了,現在翻開這張保單,覺得這是什麼鳥東西,加護病房,燒燙傷,住院日領,死了領兩仟萬,就這樣,四年前車禍手斷了,一毛都沒有拿到,反倒是國泰我買一年兩萬的期滿不領回的賠了我一萬多,以現在來看,我覺得保險根本是不需要的東西,如果當初和我一樣絕望時你就會買。我記得我常說,散戶在市場上活超過五年,其實就能靠經驗賺錢,剛開始玩股票時,我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幹嘛看書,那些寫書的人會賺錢,他們幹嘛寫書,有什麼好學習的,哥我前幾名國立大學研究所畢業的,學個屁,邏輯強是我的強項,聰明過人不在話下,結果進到股市五年,發覺不學習的下場就是送錢給別人花,過度交易把錢送券商,送政府,做差價跑來跑去把錢送操作手法比你高的人或外資或法人,股票有一套它運作的方法,原理不難,只是很多人都不了解他的運作方法就進來送錢。到了後面我發覺,我上班一天十個小時,十二個小時,一天賺兩仟,存了一年三四十萬,花了我幾仟小時賺來的錢,我卻花了兩分鐘看新聞,花了半小時看電視,我就去買進股票了,買進股票後,我甚至不知道該家公司在幹啥,值什麼價錢,心想,漲了就賣,低買高賣就行了,想那多要死,那些買著抱著不放的真是傻子,自已覺得自已是最聰明的。那初入股市五年,滿嘴股票經,說這檔不錯,買了會漲,目標價會到多少…說了一堆,但有一天有人問了我一句話(這也是我在mobile01作了一篇調查的主因,希望當初和我一樣的人一樣可以醒悟),你這五年來總共在股市賺了多少錢,畢竟你說的口沫橫飛,一時間我回答不出來,心理想就是賠了不少,回去後把對帳單翻一翻約賠了七十萬左右,老實說七十萬對我來說七、八年前一年薪水就有了,所以一直覺得不痛,但浪費了五年,就是賠了七十萬,這是不爭的事實。經過了五年股市的洗禮,接下來的兩年,其實還是沒有學習任何東,也沒有看任何的書,也沒有去把公司研究的多深,憑感覺、憑直覺,我大概一年損失從連續賠2x萬,3x萬,2x萬降到只賠8萬,只賠1萬8,檢討這兩年,光交易手續費就20萬以上,所以如果不要過度交易我想應該我是會贏的,為了改善過度交易的習慣,我開始去找書學習,開始看一些書,一開始看了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有三本書,有什麼富爸爸窮爸爸,一系列出了近十本書,口木醫生,胡立陽,李弗摩(股票作手回憶錄),遲利媽,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找到雪球股,雷浩斯教你小薪水存好股又賺波段,獨孤求敗贏在修正的股市操盤絕技,小資女艾蜜莉の投資SOP,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主力作手不願告訴你的操作祕訣,心理學,快思慢想,金融心理學,投資學,投資心理學,企業財報,如何作假帳,日本股市之神– 是川銀藏的投資心法,「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怪老子帶你看懂財報選好股,怪老子教你:理專不想告訴你的穩穩賺投資,彼得林區征服股海,漫步華爾街,以交易為生,走進我的交易教室,一個全職交易人的投資告白,大腦煉金術,墨比爾斯圖解投資策略,投資終極戰:耶魯操盤手告訴你,投資這樣做才穩賺,別讓數字唬了你,半斤非八兩:跳出理財的心理陷阱…累積到現在看了不下五百本,現在還持續的在看,在學,當開始學習後,差不多兩年後,我把之前賠的七十萬就賺回來了,隨著書愈看愈多,相關的知識愈來愈足,再下一年,又贏了一百五十萬,再下一年贏了九萬,今年贏了一百六十萬。以上不是全部的書,列出來的也有的也不是什麼好書,不過多看,多練閱讀能力,多方了解別人的想法,看法去吸收,去刪除。散戶不是不會贏,看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多少心力去玩股票,如果你只願意花時間上來耍耍寶,搞搞笑,你一輩子都不會進步,如果你的本金100萬,你一年贏20%,也就是20萬,我和你說,你花的時間絕對不止值20萬,但未來你的資金變500萬,你一年賺20%,此時100萬,也許就是你一年的年薪,此時就變得值得了,當你的資金變1000萬,賺20%,也許遠遠超過你的年薪,當你2000萬,你一年賺20%,你應該不需要工作了,大部份的投資者如果一開始投資觀念不對,差不多五年就會絕望,因為人邁入三十,真的會無助,覺得自已三十了,手上只存不到十萬,別人都結緍了,有小孩了,你還把錢一直拿來送人,每個月辛苦的結果就是拿來送人。如果你願意好好的學習,相信三年後你就會有所成就,五年後可能開始賺錢,十年後也許你就不再為錢煩惱,但相反的你若不願意學習,我勸你還是不要玩了,能在股市中生存的都有幾把刷子,如果你一把刷子都沒有,送錢的一定是你,有人提早認識自已,就長期投資,找低點,找好股票,低低時買進,然後一直持有,這個方法你能得到合理的投資報酬,也許二十年後,三十年後複利就讓你賺翻,這也是最簡單的投資方法。我常常說,菜蟲吃菜菜下死,菜蟲:這顆笨白菜,每天呆在這,動也不動,哪有我菜蟲厲害,這邊啃啃,那邊吃吃,菜蟲以為自已最聰明,但菜蟲沒有想過,自已的生命周期很短,沒多久就死在白菜底下了,笨白菜就把菜蟲當肥料吸收掉了。這個故事就是在說短線和長線投資者。#################################################################################################孫子兵法說:「多算勝,少算不勝」又說「勝者,先勝而求戰;敗者,先戰而後求勝」,因為當你進入戰場,你就不可能冷靜盤算。我讀過關於投資心理學相關的書講得比較好的有三本,投資心理學,金融心理學—驅動股市的真正力量,投資人的大腦革命投資過程中最容易犯的錯誤包括:1. 注意力定錨2. 誤信立即可用的資訊與過度自信3. 避免後悔並追求自尊4. 情境效應5. 掉到心理帳戶的陷阱6. 對資產分散的錯誤認識7. 代表性偏誤與熟悉度偏誤的盲點8. 盲從心理這些方法包括投資事前規劃、歸納經驗法則,建立理性控制機制等,這都跟「程式交易」主題相關。以下我們逐項探討投資心理偏誤的內涵與實證支持。1. 注意力定錨我們做決策時,常常會依據特定的基準點,以此作調整,這就是「錨點」;假若一開始的錨點就已經偏誤了呢?這代表其後的價格調整已經無足輕重。投資商品的真實價格,比一般商品更難評定,但投資人往往會以印象價格為其定錨,例如該股票過去一年價格就是20到30元之間,投資人的價格錨點就產生了。股票箱理論就是定錨效應的產物,錯誤的認為(當然很多情況下是對的,但只怕萬一)股票價格會在特定區間震盪,此區間即箱頂與箱底之價格,這種印象通常來自對於該標的物過去一段時間的觀察歸納,由此,箱型操作策略就形成了—「當標的物價格跌到箱底時買進,當標的物價格漲到箱頂時賣出」的理論。由於股票表彰一家公司的權利,因此當該公司發生結構性的改變,或者該公司所處的產業,該產業所處的社會、經濟、政治、技術環境,產生結構性的改變時,則價格突破箱頂或箱底的情形就會發生。2. 誤信立即可用的資訊與過度自信人類在處理資訊時,常常會利用若干捷徑或情緒過濾機制,以提高效率;此機制是一刀兩刃。一方面,捷徑與過濾機制,讓我們在面臨大量相關資訊,又有決策時間壓力時,可以「經驗法則」迅速作成重要決策。使用捷徑處理資訊的問題之一是,把事情可能變化的範圍,設定得太窄(例如LTCM事件,享譽盛名的學者與經驗豐富的市場專家,都可能把特定金融商品的風險範圍設定太窄),假若經驗獲得正面回饋,就會進一步加強,投資人就更為自信,於是潛伏的危險就逐步提高。過度自信的心理背景來自於知識幻覺,也來自於控制幻覺,當任務熟悉度越高、涉入積極度提高、或投資過程順遂,更會加深控制幻覺(莫怪乎,有投資專家認為,投資開始就賠錢不是壞事)。3. 避免後悔並追求自尊假若你急需一筆資金週轉,你會賣掉手邊已經賺錢的股票,還是賣掉手邊已經賠錢的股票呢?由股票交易帳戶的實證顯示,絕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前者。對於此決策,投資人會給自己一個似是而非的理由—「因為賺錢的股票就要跌了,賠錢的股票會再漲回來」。但其實說穿了,只是因為避免後悔與追求自尊的心理作祟;當賣出賠錢的股票,會因為損失確認有損自尊,萬一後來股票漲了,會因此後悔;而賣出賺錢股票不但不會有此心理障礙,反而會因為賺的錢落袋為安而竊喜。往往,股票強者恆強、弱者恆弱;賺錢的股票會繼續漲,賠錢的股票會繼續賠。如此一來,前述並非基於理性作出的選擇—「選擇賣出已經賺錢的股票,留下賠錢股票的行為」,就導致了「賺錢股票賣得太快,賠錢股票賣得太慢」的「處分效應」(Disposition effect)(或稱錯置效應),國內外學者針對股票交易帳戶進出分析的結果,證實賣盈守虧的處分效應確實存在。(關於此部分,我的研究生曾經由投資人交易帳戶作分析,也確實如此)4. 情境效應—「賭資效應」與「蛇咬效應」Kahneman與Tversky的展望理論告訴我們,本質上相同之風險問題,會因為敘述方式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展望(看法),讓決策者作出相反的決策,此敘述方式所影響的就是問題存在的情境。在網際網路剛開始普及並展現無窮的應用潛力時,股市維持了一段很長的榮景,傳統的本益比分析無法說明股票狂飆的原因,學術界與業界因此創造出「本夢比」來「合理化」解釋這種現象,這種對於既存事實合理化解釋的傾向,可以用心理學上的「認知失調」理論(或稱「退卻合理化」)說明。認知失調讓人採取「逃避」或「漠視資訊的策略」。泡沫終究會破滅,當網路股狂飆終於冷卻下來,市場上便哀鴻遍野。在股市狂飆初期進入市場的投資人,發現怎麼買怎麼賺,產生「賭資效應」,也就是說在贏錢之後,人們會願意接受更多的風險;投資人在結清獲利部位後,較可能買進高風險的股票;自我加強的結果,使得投資人的行為更過度自信。相對於「賭資效應」,「蛇咬效應」在輸錢之後,較不願接受風險。不管何種效應,都會產生心理偏誤。除了以上兩種情境效應外,投資人也可能會有「損益打平效應」(攤平效應),也就是說「輸錢之後,選擇孤注一擲的傾向」,此情境效應甚至比前述兩種效應更為強烈,損益打平效益讓投資人越買越低,以期攤平購入成本,設若股票下跌有其基本因素,則損益打平效應所產生的投資行為,只會讓投資人賠得更慘罷了。5. 掉到心理帳戶的陷阱心理帳戶在Kahneman與Tversky的研究中被提出,顯示人對於資金的認知會因為其來源去處,心理上做不同的處理(猶如開設兩不同帳戶一般)。心理帳戶對於投資的影響,可以舉幾個例子說明:(1) 有些人可能會同時保有存款帳戶與融資帳戶,且通常貸款帳戶的利損,大幅少於存款帳戶的利得。(2) 當投資人對於一已經獲利的投資帳戶不知是否應該繼續持有或者賣出獲利時,可能會先賣掉已經獲利的股票,再買進類似甚至同一檔股票,平白損失交易成本,因為在心理上賣出行為是結清前一帳戶的獲利,而再度買進,是開始另一帳戶的交易。這也是受到心理帳戶的影響。(3) 當人擁有一項消費的權利,則若此權利輕易或免費獲得(例如贈送的門票),則通常較不珍惜。金錢本身是沒有標記的,人卻自行分類貼標,而將不同的錢被放入不同的心理帳戶,以致於產生上述的決策謬誤。6. 對資產分散的錯誤認識一般人都可以接受分散投資的觀念,知道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Markowitz甚至早在半世紀前(1952)就告訴我們要如何透過個別資產的報酬與資產間的相對關係(即共變性)分散資產,但不幸的,即便他的理論(即現代投資組合論)在學術界如此尊崇,也提出實做的程序,卻很難體現於在一般人甚至機構投資人的投資操作中。一般人對於投資組合的形成,通常無法考慮投資資產間的相對關係(其複雜性超出人腦的處理範圍,面臨金錢的決策,投資人又很難接受其所無法掌握的「理性」結果),而只是考慮資產的預期報酬,僅僅作天真的分散(例如平均分散資金於資產上),甚或因為主觀強烈的偏好,作極少的資產分散投資。7. 代表性偏誤與熟悉度偏誤的盲點由於人腦處理資訊有其極限,因此我們會使用若干捷徑處理資訊制定決策,例如前述的定錨效應即是。代表性與熟悉度偏誤也與「大腦傾向利用捷徑來降低分析資訊的複雜度」有關。所謂代表性偏誤意指,「人們通常假設具有類似特質的事物就是相近的」;例如投資人往往會把所謂的好公司認定為是好的投資對象。除非投資人希望賺取的是股票或現金股利,否則就賺取差價而言,好公司通常不會呈現上漲波段(因為股票價格已經呈現出其該有的價值),因此對投資而言,並不見得是好的標的物;反而一些有轉機題材的「爛公司」,股價已經很低了,一有好消息就會拉出一上漲波段,對於投資而言,反倒是好事。況且過去的好公司不盡然會延續好的經營績效(成長極限?),甚至在實證上也發現回歸均值的現象,投資人決策的外插偏誤,可能造成虧損。代表性公司的股票甚至可能導致「過度反應」,而損及投資人的獲利,因為受到投資人青睞的股票價格愈走愈高,但隨著時間過去,投資人終於明白在預測股票未來成長性上,過於樂觀,股價終究下跌。8. 盲從心理—投資社會化由於人不習慣用太深奧的數量準則制定投資決策,而常常只是憑「感覺」來制定決策,此感覺往往受到投資社會化的左右(人云亦云,相信消息來源無風不起浪,看到別人狂買或狂賣股票,二話不說,先跟就對了),投資社會化透過自我加強,終於將起初只是少數人的共識,變成社會的共識與行動,此盲從心理終於導致價格不理性上漲,以及其後的泡沫化。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的投資狂熱,即便題材不同(從鐵路到網路),但心理因素與形成背景則是相同的。題材就像丟入湖中的石塊,而短視、信心不足與社會認同則不斷擴大漣漪,形成市場狂熱的非理性繁榮,終究,會證明是市場泡沫。投資歷史上許多的市場狂熱以及伴隨而來的價格泡沫,都可以由以上投資過程的心理偏誤解釋;而了解投資心理偏誤的積極意義,則在於「設法不要」掉到心理偏誤所形成的決策陷阱中。」以上的金理學的資料不是我寫的,網路上找的,個人覺得不錯,三本書我都看過~~~#######################################################################################以下為操作心法,參考一下1、清清楚楚分析並寫下你這十年交割單上所犯的錯,然後保證自已不再犯一樣的錯2、資金配置(分險管控),不論你多看好或看壞都不能在沒賺錢時all in,手上資金至少分四分以上,動態調整進出降低你的股持成本,因為股市會波動,在波動時你唯有使用資金配置才能降低持股成本3、基本面研究,研究近十季的基本面看出合理價值多少,最大最小的波動價格多少,例如,價值20元股價波動時到18你加碼1/4,回到20時賣掉原本持有的1/4,股價漲到22時全數出脫,那如果從此一漲不回頭咧?那代表你看基本面的功力有問題,再練練,如果你看基本面的功力沒有問題,還是一去不回頭,那就算了,價格離價值太遠了,台股股票多的是,再研究別檔。4、當你從8000點賺到9000點時,你共賺15%,你要問自已一個問題,如果大盤指數回到8000點時,或是你從20操作到25時,股價從25回到20,你賺的15%是否能保住,如果保不住,那不代表是你真正的獲利。5、自我持股心理面的建立,你要了解自已本身心理的弱點在哪,唯有發現它,克服它,你才能在持有、套牢、獲利時能有不動如山的心。此部份你可以看金融心理學來加強。6、籌碼面是影響短線你股價波動一個很重要因素,經由觀察籌碼面,你可以比較抓得到短線的波動7、技術面是統計所有人在某一個特定時間的"平均"持有成本,看得懂技術分析,對你股價波動更能抓的精準,有人說成交量要看,道理其實很簡單,股本100億,發行100萬張,果一個月成交都是每天都是成交3000張,均價在20,那會比不上每個月每天30000張,均價在20元來的精準‧8、融資、融卷、借券放空,當沖客的變化,了解此部份可以了解籌碼是否穩定,對於股價上攻或是下跌會有重要的影響,有時主力、外資要讓融資斷頭,會故意在某一個時間內讓所有的融資均價在20,然後一口氣向下殺20~30%,造成散戶斷頭,此時若基本面不變,就是撿便宜的時候。9、產業前景觀察該產業的發展,此部份是為了更長線所做的準備,有些產業黃昏產業獲利很差,有差穩定產業獲利平穩,有些新星產業爆發力強,不同的產業會享有不同的本益比10、老闆基本誠信及能力,此部份是為了你買進該公司會不會變a4紙所做的功課若覺得很累沒辨法參透,以下為簡化版1、基本面研究2、老闆誠信3、台股十年線以下買進4、買完後不用理股市~~~第一季、第一年財報看一看,汰弱留強一下就行了~~,如果每一季都要換股,那代表你的基本面功力還是弱,強的買進後機乎幾年是不需要換股的~~~不過財報還是要看一下#########################################################################################################耶魯公開課 人性弱點1、wishful think(一廂情願)人們傾向於相信他們所認為是對的事。2、attention anomalies(注意力異常)人類無法持續保持注意力,人們常常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而發生錯誤,當你在觀察某一件事時,而在其它事上投入精力不足。3、anchoring(錨定效應)人們在做定量估測時,會受外界影響,將某些特定的數字當成起始值,而起始值像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4、代表性原則錯誤人們在做出決策時會受到記憶中類似的事所影響,而非考慮事情真實發生的機率。5、gambling behavior(赌博行為)赌博在人類文明中常常發生,赌博在人群中常常發生,赌博的人常常無法自拔。6、magical think(神奇式思考)人們制定了一些投資策略,那一些投資策略碰巧十分有效果,但由於過度自信及神奇式思考,他們會開始過度膨漲,他們會想我真是個聰明的投資者,我制定了如此有效的投資策略,這種想法使他們自我澎漲速度加劇,直到他們受到挫折或打擊,那些策略不完全有效。7、quasi-magical thinking(準神奇式思考)人們以為做出某些行動,進而去影響事情的結果。人們認為他們可以通過意志力控制結果。temptation of market(誘發式市場)1、oversell(過度銷售)2、hide information(報喜不報憂)3、loyalty friend(忠於朋友)4、頻繁交易###################################################################~~~給各位操作一檔股票前要研究的sop~~~先決條件(一開始投資/機前就要決定)1、投資標的:xx2、投資時間:中長線 ps:短線(1~180天)、中線(180天~3年)、長線(3年以上)3、投資目的:賺股息及賺差價4、投資金額:xxx萬操作部份1、基本面=>決定基本價值,不是股價2、籌碼面=>決定短線股價波動,不是價值波動,短線適用。3、技術面=>決定在某一時間範圍所有人的均價,適用於短線、中線、長線的買賣點。4、資金配置=>有效降動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及心理壓力5、風險管控=>管控損失程度,適用於當沖、短線6、散戶、法人心理面=>經由長期觀察某一檔股票裡面的走勢、波動,漲跌進而去推測出該檔股票的操作心理,有效的在當沖、短線佔對方便宜。7、自我心理面=>了解自身的弱點,觀察本身存在哪一些人性弱點8、老闆誠信,經營團隊=>中線、長線你的股票會不會變a4紙的一個重要觀察指標9、產業前景=>中、長線公司發展是否具爆發力、還是平穩產業、黃昏產業,此會影響長期股價10、大盤、國際走勢=>正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大盤指數不好,會影響個股波動及本益比,適用於短線
一個敢說自己賺很多錢的人如果給不出券商稽核過的完整對帳單代表什麼意思?既然已經決定要開課賺學費如果貼出自己過去亮麗的紀錄這樣不是可以收到更多學員嗎?除非⋯⋯公布完整對帳單對她的招生不利不然為什麼不貼呢?另外我從來沒有聽過什麼「獨立交易員」也不覺得新手適合操作高槓桿的選擇權會推薦新手碰高槓桿而且到期會本金歸零金融商品的人要嘛是交易新手要嘛有跟選擇權交易平台合作談分潤現在也有一個平台可以讓中小企業主跟卸任國家元首拍照費用不到台幣一萬塊如果我真的賺了很多錢想開課收學費貼完整對帳單會比跟名人政要合照來得有用再來她的面相跟眼神一點都不像trader我也認識幾位在金融機構工作的女trader或女操盤人都是內建霸氣跟自信的不會拍這種溫柔婉約的照片來招生我知道賺過億的人談吐是什麼樣子在交易領域取得一定成績的人有什麼共同點我看不到這位美女跟我認識的投資人有相似之處
Acer_kewei wrote:看了一下所有'受害...(恕刪) 廣告不實的證據明確,大家看證據就好,我的文章都有附圖,真的不需要質疑至於其他的看不懂你要表達什麼?最簡單的就是陳莉婷 Great Trading studio 招生說明會 廣告文宣 等,說他的課程像鑽石一樣的美好,讓人掏錢出來買,但是付錢後只給跟石頭一樣的東西,這不是買方貪不貪心的問題,是賣方有不有騙人的問題,是賣方貪心如果賣方說他只有石頭,誰會掏25萬去買石頭呢?我知道陳莉婷Great花不少錢買網路廣告,如果他的課程有實力有口碑,不可能一篇文章就能 流傳到每一個交易群組。
其實您花這麼多時間在這邊PO文爭論其實對事情沒有幫助。。還是快點提告吧,雖然我個人認為她名下應該空空如也。。另外160樓那位大大真的很用心的分享,其實去上任何課程都一樣,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任何方法都要內化成自己的才有用
gentless921 wrote:其實您花這麼多時間...(恕刪) 回應該回應的,不影響其他進度,160樓的東西離題了,他的發表可以另外貼一篇主題。本文在於踢爆陳莉婷 Great Trading Studio不實廣告課程,別讓更多人受害。
suntopx1 wrote:廣告不實的證據明確..這不是買方貪不貪心的問題,是賣方有不有騙人的問題,是賣方貪心如果賣方說他只有石頭,誰會掏25萬去買石頭呢?.(恕刪) 雖然不想落井下石不過看到閣下話語真的覺得很神奇原本的同情之心瞬時盪然無存若是買方不貪心怎麼會把不值錢的石頭當做是寶石呢?就像金光黨為何可以騙得了人?若不是受害者以為付出少少代價就有暴利怎麼騙得了人?基本上放棄理智思考全然投入未來的自以為的美好期望中這不貪心嗎?當你以為付出幾萬元花個幾小時上課就可以得到財富自由的門票自己全然把學習的大權交給一個陌生人這不奇怪嗎?那我們這種從基礎一階階經過淘汰後訓練出來的交易員不就都是笨蛋?每每看到曾經的不肖同業很誇張的宣傳都只能替他(她)的學生感到悲哀最後忠言逆耳一次連有網友建議從相關法令的規定去提告自己功課也不做還直接問用哪一條別人也只能搖頭以對...寧可在此做成效有限的網路聲討沒看到有何實際行動要用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去聲討這位老師的廣告及教學內容恐有疑義要提告之前最好去問真正懂證券交易相關法規的法界人士不要抱太大希望最後落得失望台灣的法律與現實環境有時候落差很大我只能說祝你們好運
我也是上週聽完講座的成員之一,偶然間看到這個討論串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受害者上週我看其實蠻多40~50多歲的人,從提問的問題可以大略知道很多是沒啥投資經驗的講得很天花亂墜,一場說明會可以騙到3~4個加入她也是賺到這個要提告難度相當相當高,基本可以說是無解因為很多年前在我年輕不懂事前也加入過投顧(富X投顧,現已倒閉),董事長博班也是台大的那時我們也是有很多受害者群聚起來提告,但訴訟時間非常長,快2年吧這種金融上課的非常難以定罪,不是你說她詐欺就可以成立的,因為這有很多灰色地帶你要蒐集非常多證據加上勤於開庭,對方也不見得會鳥你(當時他是叫他下面的人出庭)要連明簽暑還要花錢還有很多很多雜七雜八,搞得很多人最後都摸摸鼻子算了不過出現這個討論串是好的,畢竟她無法刪除這個討論串往後有人想查詢有關於她的資料就會看到這些至少可以避免後面的人不再受害對帳單方面我是認為拿不出來就是假的,也不用說些什麼個人隱私之類的理由搪賽我自己認識的作手,都是當我面開給我看的,有真本事是在怕什麼?希望別再有人受害,25萬真的挺貴的
BananaCool wrote:提告的事就交給專業的...(恕刪) 這篇存在的立意是良好的,但是你的態度也太。。。你把專業當什麼?你把別人的努力當成什麼?憑什麼要免費分享?心態不改變,只能祝你們好運啦
天氣晴朗萬里無雲 wrote:雖然不想落井下石不...(恕刪) 花25萬去買課程的人,應該不能算貪心就像學生去補習班補習一樣,一學期花個三、五萬元,只是想要學到老師在學校沒教的密訣想走捷徑,少走一些冤枉路而已跟花錢去參加投顧,直接要明牌的人不一樣他們只是去釣具行要買一支釣竿釣魚,被釣具行的老闆用話術騙的暈頭轉向,花了大錢買到了一支紙糊的釣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