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母公司賺錢,而其他投資賠錢,一正、一負,這中間本來就會有很大的差異。
又或者說,彩晶若不是本業轉好,而是本業還在慘賠的話,那這賠的數字肯定也還是會比子公司大上許多,因為比重本來就差很多。
重點在於這些金額佔營收的比重。也就是說,公司所賺的錢究竟多數是從哪來的,這才是關鍵。
彩晶不管是個別損益表還是合併損益表,營收數字都是八十幾億左右,差別只有零頭而已;很明顯,彩晶的經營終究是以那5.3代廠為主,其他投資所佔的比重都不算高。
註:2012第二季個別損益營收是84.77億(Q1是82.60億),合併損益營收是91.23億(Q1是84.93億),第二季兩個報表的營收差別只有6.46億,這數字還不到單季總營收的十分之一。所以現在應該問的其實不是業外投資虧多少,而是業外投資有沒要放棄的?進行中的又幾時能收割?)。
小明和爸爸一起喝飲料,小明的是500cc、爸爸的是1000cc。小明喝了一半,減少250cc;爸爸只喝一口,減少100cc。
如果只比誰減少得比較多,就會覺得小明減少的數字是爸爸的1.5倍;但其實小明就算全喝光,也只是爸爸總量的一半而已。
對我來說,我的心情其實早已經假設過它變成全額交割股的情況了。是在這樣的假想之下,我依然覺得無所謂。如果沒有這個風險,彩晶又何必減資呢?呵呵。
彩晶自減資消息一出,理性的投資人就該知道變成全額交割的可能性很大。因為這減資動作和全額交割根本就是同一件事。又或者說,當彩晶減資確立時,彩晶其實就等同已經歷過「變成全額交割、又變回正常交易」這個流程了。差的只是9/27換發股票完成而已。然後再等兩季財報,明年恢復交易可說是100%的事情了。
重點不在於變全額交割股怎麼辦?重點在於彩晶減資後的發展如何?
我想,我們最大的差別在於我買的時候就在想著2013,所以若要談變成全額交割股的影響,對我來說當然是短期的、不重要的。總不會從2012的9月一直影響到2013年的9月吧?呵呵
我看好彩晶的體質調整完畢、面板供貨開始吃緊、和鑫的營收開始穩定增加。至於這一波全額交割風波會讓股價有什麼變動?我不在意。
就算因此而股價再次破底,我只覺得又是買進的好時機。賣方有本事就從現在開始一直賣到明年第三季吧,呵呵呵。
所以我常覺得,台股最好是沒有上下7%的限制,要漲要跌,讓股價瀟灑點不是很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