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長張盛和:國家債限瀕臨破表


brad9859 wrote:
WIKI資料:臺灣銀...(恕刪)


以美金折算,外債總額約在三十七億美元之譜

如以對日抗戰爲分界,戰前累積未清償的外債約四億五千萬美元

戰時政府對外債務合計約佔有三十二億美元

先不計破壞

單那鉅額外債

不就又日本搞的嗎?

能不通膨的嗎?

brad9859 wrote:
WIKI資料:臺灣銀...(恕刪)


再者日本發的台灣銀行券變舊台幣的部分呢?
brad9859 wrote:
臺灣銀行於1946年5月20日由「株式會社臺灣銀行」改組而成後,於5月22日開始發行舊臺幣,而依照當時的相關章程,正式名稱為「臺幣兌換券」[1]。而在舊臺幣發行之前,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之後原本中華民國政府公告停止流通臺灣銀行券,並規定中國大陸流通的法幣也不能在臺流通,計畫由中央銀行在臺開設分行發行「臺灣流通券」作為過渡時期貨幣,然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在10月25日成立後,建議暫時繼續讓臺灣銀行券流通,發行「臺灣流通券」的計畫便作罷[1]。剛開始僅發行一元、五元、十元三種面額,以一比一的比率與臺灣銀行券進行兌換,但1946年9月1日發行五十元與一百元面額後,收換工作才順利進行,此外事實上雖然5月22日臺灣銀行便開始發行舊臺幣,但行政院在同年6月15日才正式核准授權給臺灣銀行[1]。此外這時的舊臺幣是委託上海的中央印製廠印製再分批運來臺灣發行,其圖案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決定,正面是臺灣、國父孫中山像與臺灣銀行,背面中央是鄭成功與荷蘭海戰圖[1]。

但由於1948年上海爆發金融危機,國民政府輸出大量貨幣,以取得臺灣民間蔗糖、米等資源,造成惡性通貨膨脹,連帶也使舊臺幣幣值大幅貶值,造成臺灣物價水準急遽上揚,引爆經濟危機。1948年上半年開始發行五百元、一千元的鈔券,年底發行了一萬元的鈔券,而由於中央印製廠因趕印法幣、金圓券等問題而影響到臺幣的印製,臺灣銀行在1948年開始自行印製鈔券[1]。

然而由於1949年舊臺幣仍大幅貶值,於是為了恢復經濟秩序而進行幣制改革,臺灣省政府在1949年6月15日公布〈臺灣省幣制改革方案〉與〈新臺幣發行辦法〉,其要點為:1.照中央指示台銀發行新台幣總額二億元(折合美金四千萬元)。2.新台幣以美金為計算單位。3.新台幣對美金之匯率以新台幣五元折合美金一元。4.新台幣對舊台幣折合率定為舊台幣四萬元折合新台幣一元;舊臺幣於1950年1月14日正式停止流通遭到淘汰[1]。...(恕刪)


如果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該用用你的腦子好好思考,別讓腦袋退化了
台灣的惡性通膨在日本戰敗的時候就已經發生,不是國民黨過來才發生的(大陸的金圓券銀圓券與台灣發行的貨幣不通用)

日本銀行券早已超發,實際上國民黨政府根本不需要為日本超發的銀行券買單,可以叫這些持有日本銀行券的人直接去跟日本政府兌換等值物品(國民黨的笨蛋的確很多才會願意用舊台幣一比一兌換日本銀行券,但那個爛攤子不是他們有能力接的)

我舉了個很簡單的例子(美國,辛巴威;美金,辛巴威幣)來做對照組,明明是日本留的爛攤子,怎麼是國民黨政府來擦屁股?就算接收台灣的不是國民黨而是美國,你認為美國會用美金一比一兌換日本銀行券嗎?
小優尼斯 wrote:
理論上你這比喻是對
不過新舊台幣兌換沒有舊台幣的人可不可以多印一些放自己口袋?
就如同樓上提的耕者有其田
怎麼辜家.林家可以換股票
連家有小妹妹自耕農
三重幫可以耕作面積超過一個大安區
其他人就得乖乖換新台幣乖乖繳田地?...(恕刪)


說句實話
您認為世界是平等的嗎?

就算現在馬上實行共產主義好了
二十年後還不是照樣有貧富差距?

不切實際的事,就別去想了吧,本來人生就是不平等的
共產主義的確很美好,但不合乎人性
人人都想享有特權得到差別待遇,這就是人性
口口聲聲公平正義的往往是出於忌妒(因為享受特權的不是自己)
vip.1977 wrote:
現在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是網路謠言人云亦云變出來的?
局勢當然很混亂,但抄家技術就在這裡,有人能看的出來,有的人就不一定了。
新舊台幣兌換比,四百、四千、四萬比一,通通都由我自己決定。
至於通膨採樣資料,我說紀錄怎麼那就記錄怎麼,多寫一點,一百萬比一也行。
老百姓或統治者的區別就在這裡。
從前是拿刀槍,現在是寫寫印印就行了。...(恕刪)


你也真會移花接木
我說的是舊台幣兌換的部分,你倒是會鬼扯三七五減租與耕者有其田的部分

關於日本銀行券>舊台幣>新台幣兌換的部分有其因果關係
日本戰敗的時候台灣早就跟辛巴威一樣是處於超級通膨的狀態,日本銀行券就跟辛巴威幣一樣基本上不存在實質購買力(但仍然具備用來擦屁股的價值),那種情況下有價值的是物資,不是貨幣
就算是美國來接收台灣,也不可能美金一比一等額兌換日本銀行券對吧?(美國接收辛巴威,也沒有能力一比一兌換辛巴威幣)
舊台幣之所以沒有價值,就是因為他與日本銀行券是一比一掛勾的(日本銀行券沒有價值,等值兌換的舊台幣又怎麼可能會平白無故變成有價值)

憑甚麼國民黨政府認為自己有那個能力接下這個超級通膨的爛攤子敢一比一兌換?(那是蠢蛋才會幹的事)
那些戰時物資很大一部分還是國民黨自己從大陸運過來的哩,日本戰敗後台灣自給自足尚且有問題,不靠進口外來物資根本無法撐過那個時期(後來有一段時間是依靠美援度過的)

如果真的夠狠,根本不用搞可笑的兌換(連一千萬比一都省了),直接宣布日本銀行券非法定貨幣全部作廢,持有日本銀行券的人士可以拿去跟日本政府兌換等值物資,例如金幣或銀幣(這本來就是日本政府該負的責任),然後再用那些物資來兌換國民政府發行的台幣(這一塊才是國民黨政府該負的責任)何必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zuoaihua wrote:
你也真會移花接木
我說的是舊台幣兌換的部分,你倒是會鬼扯三七五減租與耕者有其田的部分...(恕刪)

這就是抄家的手段了,同樣是耍流氓,當時的政府已經學會要斯文一點。
你要作廢,人家用自訂資料的幾萬比一輕輕鬆鬆就換過去。
既完成了新貨幣的程序正義,又順手掏了你口袋一把。
設計過的掠奪比拍腦袋就要作廢貨幣高明多了。

現在好像已經變成接收了台灣整個金融體系連房產、儲備及一切資產
卻說成完全不必對於發行的貨幣,也就是負債負責。
如果用你的邏輯來看,大家會稱這個動作叫做搶銀行,這就不是接收了。

現在的人把當時的政府看成傻瓜,可人家確實不是傻瓜,還滿聰明的。
要是這樣還不是漂亮抄家的行徑,那是怎樣才能叫抄家?
派太監帶兵去有錢人家挨家挨戶搜?

現在你都已經講成國民政府的貢獻好像變成光帶物資過來
幾十萬新帶來在台灣的員人卻不消耗物資一樣。
通膨與社會動盪都與之無關,這還能怎麼講?
vip.1977 wrote:

這就是抄家的手段了,同樣是耍流氓,當時的政府已經學會要斯文一點。
你要作廢,人家用自訂資料的幾萬比一輕輕鬆鬆就換過去。
既完成了新貨幣的程序正義,又順手掏了你口袋一把。
設計過的掠奪比拍腦袋就要作廢貨幣高明多了。

現在好像已經變成接收了台灣整個金融體系連房產、儲備及一切資產
卻說成完全不必對於發行的貨幣,也就是負債負責。
如果用你的邏輯來看,大家會稱這個動作叫做搶銀行,這就不是接收了。

現在的人把當時的政府看成傻瓜,可人家確實不是傻瓜,還滿聰明的。
要是這樣還不是漂亮抄家的行徑,那是怎樣才能叫抄家?
派太監帶兵去有錢人家挨家挨戶搜?

現在你都已經講成國民政府的貢獻好像變成光帶物資過來
幾十萬新帶來在台灣的員人卻不消耗物資一樣。
通膨與社會動盪都與之無關,這還能怎麼講?...(恕刪)


中央銀行的黃金,總不會是日本戰敗後特別留下來的吧?
故宮博物院的珍寶,總不會是自己長腳從大陸跑過來的吧?
日本戰敗後的台灣根本就是民生凋蔽百廢待興,金融體系更是早就崩潰(剩下毫無實質購買力的日本銀行券)你卻認為與日本無關?實在可笑

如果把這些都"物歸原主"然後將國民黨帶過來的那些移民及其後裔送返對岸,不知道對台灣是好還是壞呢?

國民黨帶來的那些人對台灣是建設比較多還是破壞比較大,這都是有證可考的;該他們負的責任應該追究,該屬於他們的功勞也不可抹滅
做人可以有立場,但不能因為立場而不問是非罔顧事實
如果日本是對的,國民黨就不可能是錯的了
國債問題是無能的政府造成的,浪費及弊案不斷…老百姓不需接受…請無能之人下台…

seiya936 wrote:
國債問題是無能的政府...(恕刪)


那有?

拼經濟舉債的
但那些願繳稅嗎?

seiya936 wrote:

國債問題是無能的政府造成的,浪費及弊案不斷…老百姓不需接受…請無能之人下台…
...(恕刪)


美國政府與日本政府不知道在你眼中是有能還是無能
人家可是債多不愁啊

我們是要為自己的經濟抬轎子還是為美日的經濟抬轎子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